Ⅰ 搬運的方法有
搬運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利用人力搬運。
第二種是利用叉車搬運。
第三種是利用斗車搬運。
Ⅱ 現場急救時採用的搬運技術都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項
徒手救護搬運法操作要領:
1.扶行法:救護人站於病人一側,使其身體略靠著救護人。
2.抱持法:將病人抱起。
3.背負法:將病人背起。如病人卧於地上,救護人可躺其一側,一手緊握傷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於救護人背上,而後慢慢起來。
4.椅托式:甲乙兩人在病人兩側對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病人大腿之下互相緊握,另外之手彼此交替搭於肩上,支托患者背部。
5.雙人拉車式:一個站在病人的頭部,兩手插其腋下,抱入懷內;一個站其足部,立在病人中間,然後步調一致前行。
6.三人搬運法:三人並排,將患者抱起齊步前進。
注意事項 :
1.搬運抽搐患者時,要在其上下牙齒間墊塞紗布或纏上紗布的筷子。
2.上止血帶的患者,每隔40分鍾放鬆止血帶一次,每次約1-2分鍾。
3.途中患者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時,要積極搶救。
4.患者在車上應橫卧,身體與前進方向成垂直角度。
5.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預防凍傷。
器械搬運
1. 擔架搬運 擔架搬運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使用過程中須注意:(1)對不同傷病情的傷員要用不同體位搬運;(2)傷病員抬上擔架後必須扣好安全帶,以防翻落;(3)傷病員上下樓梯時用保持頭高位,盡量保持水平狀態;(4)擔架上車後應當固定,傷病員應保持頭朝前腳向後的體位。
2. 床單、被褥搬運 遇有狹窄樓梯道路,擔架或其他搬運工具難以搬運,或天氣寒冷,徒手搬運會使傷病員受涼的情況下所採用的一種方法。搬運步驟為:取一條牢固的床單(被褥、毛毯),把一半平鋪在床上,將傷病員輕輕搬到被單上,然後把另一半蓋在傷病員身上,露出頭部,搬運者面對面抓緊床單兩角,保持傷病員腳前頭後(上摟者相反)的體位緩慢移動。這種搬運方法會使傷病員肢體彎曲,故胸部創傷、四肢骨折、脊柱損傷以及呼吸困難等傷病員不能使用。
3. 椅子搬運 樓梯比較窄和陡直時,可以用固定的竹木椅搬運。傷病員取坐位,並用寬頻將其固定在椅背上,兩位救護人員一人抓住椅背,另一人抓握椅腳,搬運時向椅背方向傾斜45度角,緩慢地移動腳步。一般情況下,失去知覺的患者不宜用此法。
Ⅲ 搬運重物的技巧
搬運重物時,為了腰背部的安全,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保持背部平直,讓脊柱成中立位,保持其自然的生理彎曲
避免脊柱負荷的突然改變,比如快速彎曲、側屈或旋轉
以下為4種安全提重物的方式
1、硬拉方式
在健身領域中,硬拉本就是一個針對大重量器械的動作,所以在搬運重物時可以借鑒。
保持背部平直,盡量使重物靠近身體。
這個技巧在將物體搬運到較高高度時尤為適用。
2、硬拉+單臂支撐
如果某些情況下,必須使用單臂,另一手臂可以放在大腿處支撐,盡量保持兩側平衡。
3、深蹲
同樣使物體靠近身體,保持背部平直,讓豎脊肌保持脊柱的穩定。
深蹲與硬拉的不同點:硬拉以伸展髖關節為主導,深蹲是以伸展膝關節為主導。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膝蓋的彎曲程度,深蹲時臀部和大腿明顯高度更低,是先蹲下再起來。
4、弓步+手臂支撐
採用後撤成弓步的方式,單臂提起物體,兩腳可以根據物體重量稍作調整。
適合在物體重量適中時使用。
Ⅳ 礦山常用的搬運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搬運方法有翻斗車和工程自卸車及裝載機及破震挖機等等。
礦山開采指采礦及選礦生產的全過程,而貫穿全過程的監督管理是對礦產資源實行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的一項最重要措施。各級礦政機構必須嚴格把好礦山企業開采過程的各個環節,監督各礦山企業在開采資源時,必須合理地安排開采順序,以充分回收和綜合利用礦產資源;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必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兩個主要綜合指標,必須達到設計要求;儲量變動情況要適合生產過程及礦山的規模要求,以期達到對礦山企業進行科學管理場所效用的含義是:同種「物」由於空間場所不同,其使用價值的實現程度則不同,其效益的實現也不同。由於改變場所而最大發揮使用價值,最大限度提高了投入產出比,這就稱之為「場所效用」。通過運輸,將「物」運到場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發揮「物」的潛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這個意義來講,也相當於通過運輸提高了物的使用價值。
Ⅳ 關於傷者有什麼搬運方法
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2種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搬運工具:
1、徒手搬運 不使用工具,而只運用技巧徒手搬運傷病員,包括單人攙扶、背馱、雙人搭椅、拉車式及三人搬運等。
2、擔架搬運 擔架種類包括:鏟式擔架、板式擔架、四輪擔架、其他:帆布擔架、可折疊搬運椅等。
搬運的方法:
1、一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更適用於搬運溺水病人。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擔架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擔架員抓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加重傷害。 救護者抓住傷口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可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較重傷者。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Ⅵ 搬運的方法分為哪幾種
搬運的方法大致可區分為: 1.人工搬運 全部使用人力,不借用其他方法,此種做法既不安全,又不經濟,更浪費體力及時間,在非不得已的情況下應盡量少用。 2.工具搬運 如推車、液壓叉車,可大幅增加工作效率,並可使廠房整齊、清潔 ,提升工作士氣。 3.機器搬運 在物料或產品體積過大、搬運距離長、方向固定的情況下,可使用機械方法搬運,如卡車、輸送帶等,節省人力及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Ⅶ 救護時的搬運方法有哪些
1.一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傷者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至腰部,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救護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救護員摟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這種方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容易加重傷情。
救護者抓住傷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應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於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和體重較重的傷者。
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
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⑥抱持法:適於年幼傷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
救護者蹲在傷員的一側,面向傷員,一隻手放在傷員的大腿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的背後,然後將其輕輕抱起。
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兩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轎杠式:適用清醒傷患者,能用一臂或雙臂抓緊救護員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腕,然後,蹲下讓傷員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後,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②椅托式:適用體弱而清醒的傷患者。
兩名救護者面對面蹲在傷員的兩側,分別將靠近傷員一側的手伸到傷員背後握住對方的手腕。各自將另一隻手伸到傷員的大腿中部,握住對方的手腕。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③雙人拉車式:適於意識不清的傷患者。將傷患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
方法是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員的背後將兩手從傷員腋下插入,把傷員兩前臂交叉於胸前,再抓住傷員的手腕,把傷員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員兩腿中間將傷員兩腿抬起。兩名救護者一前一後地行走。
④雙人扶腋法:適於清醒傷患者,雙足受傷者。(由於此法簡便省力,常在運動會時被採用)。
3.三人或四人徒手搬運: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適用於脊柱骨折的傷者。三名(或四人)救護者站在傷員未受傷的一側,分別在肩、臀和膝部。同時單膝跪在地上,分別抱住傷員的頭、頸、肩、後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護者同時站立,抬起傷員,齊步前進,以保持傷員軀干不被扭轉或彎曲。
①三人同側運送。
②三人異側運送。兩名救護者站在傷員的一側,分別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護者可站在對面,傷員的臀部,兩臂伸向傷員臀下,握住對方救護員的手腕。三名救護員同時單膝跪地,分別抱住傷員肩、後背、臀、膝部,以後同時站立抬起傷員。
4.器械搬運:
①擔架的搬運方法:擔架的搬運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適於病情較重,不宜徒手搬運,又需要轉送較遠路途的傷員。常用的擔架有帆布折疊式擔架,此擔架可適於一般傷員的搬運。不宜運送脊柱損傷的傷員。若要使用,必須在帆布上加一塊木板。另一種是組合式(鏟式)擔架。適於不宜翻動的危重傷員。
抬擔架時的注意事項:擔架搬運時,傷員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先抬頭,後抬腳,擔架員應步調一致;向高處抬起,傷員頭朝前,足朝後(如上台階、過橋),前面的擔架員要放低擔架,後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狀態。下台階時相反。擔架員應邊走邊觀察傷員情況如神志、呼吸、脈搏。病情如有變化,應立即停止搶救,先放腳,後放頭。傷員用汽車運送時,擔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動、剎車時碰傷。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預防凍傷。
②自製簡易擔架:可利用就便器材自製擔架,如用木板、木棍、繩子、竹桿、被單、梯子、衣服等等。
兩件上衣自製擔架:用兩根可負重的木棍或竹竿當架子,用兩件上衣構成擔架面。
毛毯(被單、棉被)自製擔架。
竹桿、繩子自製擔架。
木棍、門板自製擔架
上述三種自製簡易擔架,均不宜用來轉運脊柱損傷的傷員。
③將傷患者搬放到擔架的方法:兩名救護員搬運。三名救護員搬運。
5.幾種特殊傷的搬運:
①脊柱骨折的搬運:脊柱骨折的傷員,在固定骨折或搬運時要防止脊椎彎曲或扭轉。因此,不能用普通軟擔架搬運要用木板擔架,嚴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車式搬運。
搬運時必須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這樣不使傷員的脊柱強度彎曲以免造成脊髓斷裂和下肢癱瘓的嚴重後果。
②頸椎骨折的搬運:三至四人,搬運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然後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動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擔架上,頸下必須墊一小墊,使頭部與身體成直線位置。頸兩側用沙袋固定或用頸托(臨時頸托也可),肩部略墊高,防止頭部左右扭轉和前屈、後伸。
③臨時頸托的製作方法:用報紙或畫報,把它折成長約40厘米,寬約10厘米的硬墊。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將臨時頸托環繞頸部在前面打結。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運:先將一塊木板(長度和寬度可容傷員俯卧)平放在傷員一側,然後由3~4人,分別扶托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動作一致,把傷員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傷員俯卧位,胸上部應稍墊高並要取出傷員口袋內的硬東西,然後,用三至四根布帶(三角巾)把傷員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運:應使傷員仰卧,兩腿髖、膝關節半屈、膝下墊好衣卷,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⑥開放性氣胸搬運:首先應嚴密地堵塞傷口,用三角巾懸吊固定傷側手臂,再用另一條三角巾圍繞胸部加以固定。搬運時傷員應採取半卧位並斜向傷側,迅速運送醫院。
⑦腹部內臟脫出的搬運:內臟脫出應首先用消毒紗布與碗固定脫出的內臟,搬運時傷員應採取仰卧位,膝下墊高,使腹壁鬆弛,減少痛苦,同時還應根據傷口的縱橫形狀採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傷口是橫裂的,就必須把兩腿屈曲;如是直裂傷口就應把腿放平,使傷口不易裂開。
⑧顱腦損傷搬運:顱腦損傷(包括腦膨出)搬運時傷員應向健側側卧位或穩定側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兩側應用衣卷固定,防止搖動並迅速送醫院。
⑨頜面傷搬運:傷員應採取健側卧位或俯卧位,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Ⅷ 擔架運送,滾動搬運法與平托搬運法有什麼區別,分別在什麼情況下能適用
擔架運送用於協助病人入院,滾動法是脊椎損傷,平台搬動法是脊椎骨折,他們三個之間的區別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搬運方法。
脊柱損傷傷員的正確搬運方法一共有兩種,第一種是滾動法搬運;第二種是平台法搬運。其中平台法搬運方式更好些,當脊柱產生損傷之後,如果搬運不當勢必會導致神經的進一步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截癱出現,所以搬運方法非常重要。而使用平抬法搬運脊柱損傷傷員最為恰當,當脊柱受傷之後需要平托肢體,使肢體像被木板托著一樣運動,此時由於脊柱不受切割的力量,自然就不會導致損傷的加重。如果沒有條件做平台法搬運,還可以使用滾動法,以身體的長軸為軸心保持一個中心運動。
擔架搬運是最常用的,適用於長途跋涉和重病的傷員。擔架有很多種,如帆布擔架(帆布固定在兩根長木棒上)、繩索擔架(兩根長竹竿或木棒上纏繞一根又長又結實的繩子)、床上用品擔架(兩件衣服或袖子向內翻成兩管的長外套,插兩根木棒後小心扣緊扣子)和四輪擔架(硬度很高)。適用於危重患者)
Ⅸ 搬運病人的方法
搬運轉送病人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搬運工具。在抱扶病人時,救護者的動作要輕巧、敏捷、一致。整個過程應快而穩,避免因搬運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1.擔架搬運法:
擔架的種類:擔架的種類很多,除制式普通擔架外,在救護現場,救護者可根據現場條件臨時製作簡易擔架,如被服擔架、繩絡擔架、門板擔架以及椅式擔架。
搬運方法:
由3~4人合成一組,將病人穩妥地移上擔架。
病人頭部向右,腳朝前,以便於擔架後者隨時觀察病人的變化。
抬擔架者前進應平穩,宜做到前面的人邁左腳,後面的人邁右腳。
無論是上坡還是下坡,抬擔架者應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狀態。
2.徒手搬運法:
若急救現場找不到擔架,而且轉運路程較近,病人病情較輕,可採用徒手搬運法,但此法不宜用於病情較重或有骨折、胸部創傷的病人。
常用的徒手搬運法有:單人徒手搬運的如扶持法、抱扶法、背負法,雙人或多人徒手搬運的如拉車式、坐椅式、平抱式等方法。
如果懷疑病人有胸、腰椎骨折,則應採取「特殊」的方式搬運,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雙人搬抬法,因為這樣搬運易加重脊髓損傷。正確的是由三人配合搬運。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扶住伸直和並攏的兩下肢,三人同時行動把病人輕輕「滾」到硬板擔架上。
取仰卧位時,在胸腰部用一個高約10厘米的小墊或衣服墊起。如果懷疑病人頸椎受傷,救護者則需十分小心。向擔架上搬動時,應由3~4人一起搬動,其中一人專管病人的頭部的牽引固定,使頭部始終保持與軀幹部成直線的位置,維持頸部不動。另有兩人托住軀干,一人托住下肢,將病人平直抬到擔架上,並在病人的頸下放一小枕,頭部左右用軟墊或沙袋固定。
3.機動車搬運法:
用機動車(尤其是救護車)搬運病人比較理想,但受條件限制。途中行車要減少顛簸,保持平穩。一般病人可取仰卧位,胸部受傷病人可用半卧位,顱腦受傷病人應使其頭部偏向一側。救護者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呼吸、脈搏等重要體征。
急症病人的體位一般情況下,病人可取仰卧位。但昏迷病人仰卧時,應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及嘔吐物易於流出,防止發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病人有哮喘、呼吸困難或嚴重的心力衰竭,可讓病人取半卧位:用棉被等物將病人上半身支起,膝下墊一圓枕或疊好的小棉被,防止病人往下滑。
背、腰、臀部有傷口不能平卧及側卧的病人,可取俯卧位:病人俯卧,頭偏向一側,兩臀彎曲放在頭的兩側,腹部及膝下各墊一軟枕,即使病人體位舒適,又不影響呼吸道通暢。
有腹痛或腹部創傷的病人,可屈曲雙腿,以鬆弛腹部肌肉,降低腹壁緊張度。
四肢出血者,應將傷肢墊高,高於心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