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選好所要種植的花盆,最好是選擇瓷器盆或者陶瓷盆,在盆的種植底部還需要有通空氣的空,高度最好是在十五厘米之上,至於選擇什麼形狀的,就看個人喜歡了。
2、枸杞種植對於土壤的要求也不是特別高,最好是那種草燒成灰弄成的土或是田園里的那種土都性,但是在裡面需要加入一點點的肥料和多菌靈,通過攪拌均勻之後,在拿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散開了曬上個一兩天,直至土壤完全乾了之後就可以放進花盆裡去了。
3、找到一些沒有什麼瑕疵的枸杞苗進行種植,種植途中最好多帶一些土,這樣有利於保護枸杞樹的樹根。
4、將挖出了的枸杞樹,用水把根部表面的泥土洗去,在用多菌靈稍稍的泡一下,等把表面上的水分曬干後,就可以把樹苗移動種植到新的花盆裡。
5、種植完成後,記得要給它澆澆水,過不了多久枸杞樹就會長出新的葉子來,這個時候就需要撒一些有機肥。
盆栽枸杞的過冬方法
1、澆水處理
當枸杞要越冬的時候,就要提前做准備,先是澆水處理,枸杞在冬天有4個月的休眠期;而在夏天7月份最熱的時候枸杞也會處於休眠期,時間是一個月之久。
休眠期的枸杞就是在睡覺,一般植株是不會再生長了,所以在枸杞的休眠期就要注意不要澆水,因為澆水過多會影響它休眠,從而會引起新枝丫的生長,這樣就會凍死。
2、把持水量
在澆水的時候可以衡量一下盆土是否乾燥,如果盆土乾燥就可以澆水,如果不幹就不要澆水;澆水的時候看到盆土微濕就可以停止澆水了。
枸杞是比較耐乾旱的植株,所以一定不要積水,不然使植株爛根,就會影響其正常的生長,而且尤其是冬季澆水過多,植株就無法進行自我的保溫,很容易凍死。
3、溫度管理
在入冬前的頭一個月就要保溫,可以將盆栽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保證充足的光照;如果到了很冷的時間,就可以利用塑料薄膜將盆連植株一起包裹住,注意時常通風,這樣就可以保溫了。等到溫度回升的時候再將塑料薄膜去掉就可以了。
② 在家裡怎麼種枸杞
枸杞的生命力超強,只要在家裡准備大點的花盆,盆里放上摻了肥料的土,在弄一些枸杞枝插在盆里就行了。只要記得澆水,施肥就行了。枸杞的嫩葉可以食用,枸杞果可以泡水喝。扦插繁殖。為了保證你所栽的枸杞豐產、優質。可於春季發芽前,選擇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種的優良單株(生長最健壯、結果最多,且最粒大味美那棵枸杞)上剪取已木質化(生長充實、硬化)的粗壯健康枝條
③ 枸杞怎麼種 枸杞苗種植技術
枸杞子的適合播種的時期是四月下旬到五月的上旬。在播種之前可以先把乾的種子放入二十攝氏度的溫水裡面浸泡八個小時,然後將種子從水中撈出來。
開始准備播種,畦面要開四厘米寬的溝,溝的深度要在一厘米,種子和細沙混合在一起均勻的撒進溝厘米,在上面覆蓋一層一厘米厚的細濕土,可以稍微的壓實,再在上面蓋上一層濕土,防水保墒。株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在十厘米比四十厘米。
種子的貯藏時間一般是不可超過四年的時間是最合適的。
光照充足,枸杞枝條生長健壯,花果多,果粒大,產量高,品質好。枸杞多生長在鹼性土和砂質壤土,最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枸杞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在乾旱荒漠地仍能生長。生產上為獲高產,仍需保證水分供給,特別是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長期積水的低窪地對枸杞生長不利,甚至引起爛根或死亡。
杞喜冷涼氣候,耐寒力很強。當氣溫穩定通過7℃左右時,種子即可萌發,幼苗可抵抗-3℃低溫。春季氣溫在6℃以上時,春芽開始萌動。枸杞在-25℃越冬無凍害。
(3)有機枸杞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枸杞品種及分布:
1、中華枸杞: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常生於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在我國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葯用、蔬菜或綠化栽培。
2、寧夏枸杞:由中國西北地區的野生枸杞演化的,現有的栽培品種仍可以在適宜的條件之下野生。我國早期的葯用枸杞就是西北地區採集野生枸杞的產品,在秦漢時期的醫葯書籍中已經有葯用枸杞的記載。
3、雲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Kuang)或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mKuang)等地方性枸杞種類,由於這些種類分布范圍狹窄,不易看見,所以更多的還是中華枸杞或寧夏枸杞。
而且根據兩種枸杞的分布特點,也可作簡單判斷,即如果在中國東部、中部、南部地區發現,基本為中華枸杞或其變種、如果在西北發現,基本為寧夏枸杞或其變種。
④ 自己怎麼種枸杞
枸杞的栽培技術有兩種,種子繁殖和插桿繁殖,以下是具體介紹
1.種子繁殖
可選用優良品種,以采果大、色鮮艷、無病蟲斑的成熟果實,夏季採摘後,用30-60℃溫水浸泡,搓揉種子,洗凈,晾乾備用。
在播種前用濕沙(1:3)攔勻,置20℃室溫下催芽,待有30%種子露白時或用清水浸泡種子一晝夜,再行播種。春、夏、秋季均可播種,以春播為主。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40cm開溝條播,深1.5-3cm,覆土1-3cm,幼苗出土後,要根據土壤墒情,注意灌水。
苗高1.5-3cm,鬆土除草1次,以後每隔20-30d鬆土除草1次。苗高6-9cm,時定苗,株距12-15cm,每1hm2留苗15萬-18萬株。結合灌水在5、6、7月追肥肥3次,為保證苗木生長,應及時去除幼株離地40cm,部位生長的側芽,苗高60cm時應行摘心,以加速主幹和上部側枝生長,當根粗0.7cm時,可出圃移栽。
2.扦插繁殖
在優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質化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8-20cm長的插穗,紮成小捆豎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後扦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溝內,填土踏實。
田間管理
在5、6、7月種中耕除草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羊糞、廄肥、餅肥等作基肥、追肥可於5月施尿素和6-7月施磷、鉀復合。幼樹整形,枸杞栽後當年秋季在主幹上部的四周選3-5個生長粗壯的枝條作主枝,並於20cm左右處短截,第2年春在此枝上發出新枝時於20-25cm處短截作為骨幹枝。
第3、4年仿照第2年辦法繼續利用骨幹枝上的徒長枝擴大,加高充實樹冠骨架。經過5-6年整形培養進入成年樹階段。成年樹修剪,每年春季剪枯枝、交叉枝和根部萌櫱枝,夏季去密留疏,剪去徒長枝、病蟲枝及針刺枝。秋季全面修剪,整理樹冠,選取留良好的結果枝。
剪枝原則:去老留新、去病留健、去弱留強,使結果枝條在樹冠內均勻分布.要求多培養結果枝條,剪去非生產性枝條。
(4)有機枸杞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品種分類
枸杞,系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 Reichb.)。枸杞亞族(Lycium L.)。全世界枸杞屬植物約有80種。
寧夏枸杞別名叫茨、枸杞、中寧枸杞、枸杞子、血杞子、西枸杞、津枸杞等。
寧夏枸杞分為麻葉類,包括大麻葉、小麻葉、麻葉、寧杞1號;圓果類,包括圓果、小圓果、尖頭圓果;黃果類,包括大黃果、小黃果及黃葉枸杞、白條枸杞、卷葉枸杞、紫柄枸杞等近20個品種。
按照樹型劃分
一般大致可分硬條型、軟條型和半軟條型三種。
1.硬條型:枝條短而硬直,平展或斜伸,枝長一般20-40厘米。樹幹上針刺多,結果枝也長許多針刺。這些特點使樹體外觀架形堅挺,當地茨農稱這一類枸杞為「硬架茨」。主要品種有白條枸杞和卷葉枸杞等。
2.軟條型:枝條長而軟,幾乎垂直於地。枝長一般50-80厘米,枝條上的針刺多少不一。這些特點使樹型在外觀上呈柔軟姿態,當地茨農稱這一類枸杞為「軟條茨」。主要品種有尖頭黃葉枸杞、圓頭枸杞、圓頭黃葉枸杞和尖頭圓果枸杞等。
3.半軟條型:枝條的形狀和長度介於硬條型、軟條型之間,一般呈弧垂狀,長35-55厘米,枝條針刺少,結果枝粗壯。主要品種有小麻葉枸杞、大麻葉枸杞(包括新品種寧杞一號和寧杞二號)圓果枸杞和黃果枸杞等。
按果型劃分
主要是根據果長與果徑的比值大小來區分,比值大於2的劃分為長果類,比值小於2的劃分為短果類,比值小於1的劃分為圓果類。
1.長果類:果身長達2厘米以上,近似於圓柱型或稜柱型。一般是兩端尖,有的是先端圓。果長一般為果徑的2-2.5倍。
2.短果類:果型與長果類相似,但果身略短。先端鈍尖或平或微凹。果長一般為果徑的1.5-2倍。這一類枸杞果色黃,因此兼有黃果類之稱。
3.圓果類:果身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圓形或具短尖。果長一般為果徑的1-1.5倍。
⑤ 種植中葯材枸杞,需要准備些什麼
枸杞是其從屬種的總稱,如寧夏枸杞和中國枸杞,廣泛用於日常消費和醫葯。寧夏枸杞種植面積全國最大,分布在西北地區,而中國枸杞及其品種在其他地區較為常見。采種:6-11月紅時採摘果實,30 ~ 35℃溫水浸泡24小時,取出揉搓,清水淘洗種子。去掉果肉和果皮,取出沉到水底的成熟飽滿的種子,播種前晾乾。種子的儲存:如果枸杞的種子沒有立即播種,可以用1份種子和3份濕沙混合均勻,放入木箱中,放在20℃的房間中分層發芽,第二年春天30-50%的種子露出時取出播種。
挖坑施肥:種植前,定點挖種植孔,株距1.5米,行距2米。挖洞長40厘米,寬40厘米,深40厘米。表土和芯土分別放在一邊。種植穴施復合肥100-150克,然後填芯土。種植方法:將種植穴的核心土與肥料混合均勻,然後填入表土,放入枸杞苗。最後種植深度與原苗圃一致,種植後應及時灌水一次。
⑥ 肥沃的土壤有利於枸杞生長,枸杞怎麼進行土肥管理
枸杞種植可採取條播或穴播兩種方法,於春季土壤解凍後的3月中下旬播種。播種深度1厘米~3厘米。枸杞在幼苗階段易被牲畜啃食而連根拔起,播種後必須禁牧。四季均可育苗移植枸杞作飲代茶能夠止渴、消熱煩;嫩莖葉又可以作菜,無論是熬炒熗拌均風味特異;枸杞根被稱為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的醫療作用;枸杞果,也就是枸杞子,具有明顯的滋腎補血、養肝明目功能。
澆水施肥 枸杞需肥較多,除移栽時施足基肥外,在4、5、6月下旬,分別追肥,5~7月進行4~6次中耕除草,深度6~8厘米。有利於消滅病蟲雜草,疏鬆土壤,保證枸杞正常生長發育。扦插和壓條:枸杞根萌力特別強.春秋兩季扦插壓條均易成活。可取荒坡生長的枸杞枝條浸泡2—3天後,剪成粗O.5—1厘米,長30—50厘米的插穗扦插即可。
⑦ 枸杞怎麼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將成熟果實收獲後陰干,存放於乾燥冷凍的室內,至次年2月中旬,將果實用清水浸脹後搗碎,洗去果皮,選出種子,加細沙2倍混勻,堆於冷室內,經常翻動並保持濕潤。一般在播種前30~40天,放到5~20℃溫度條件下,3月下旬進行播種。也可在播前用多菌靈等農葯拌種,以防立枯病。育苗採用條播,行距20~25厘米,挖寬5厘米、深2厘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覆土1厘米左右,稍加壓實並澆透水,蓋上草苫或舊膜進行保濕,每畝用種子量約250克。播種後5~7天出苗,子葉長出後,揭去草苫,注意噴水保濕和鬆土除草。苗高5厘米左右,及時間苗;苗高10厘米時剪去側枝;當株高40厘米時可掐尖進行定干,同時適當剪去部分側枝,促使主幹生長粗壯。
(2)分根繁殖枸杞的分櫱力極強,春季萌芽前,離主根50厘米外挖出側根,截成10厘米左右的長段,平鋪於苗床內,覆土5~6厘米,澆透水,5~10天後可獲得新株。
(3)扦插繁殖枝條扦插繁殖可細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硬枝扦插育苗於春季芽萌發前,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剪取直徑0.4厘米以上的一年生枝條,切成長10~15厘米為一段,每段上要求帶有3~5個芽,枝條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面,將插穗的斜面一端(約2厘米)置於15%的α-萘乙酸浸泡1晝夜,於第二天進行扦插。扦插方法:在整好的苗圃地里,按行距35~40厘米開溝,溝深15厘米,按株距10~15厘米,把處理好的插穗排放於溝內,插穗上端露出地面7~8厘米,並覆土踩實、澆水。或直接將插穗斜插於扦插床的基質內,上端露出7~8厘米,插後的苗圃地應保持濕潤,促其發芽。
生產上可用珍珠岩、泥炭土、礱糠灰等混合製成扦插床的基質,或用腐熟有機肥∶河沙∶園土=1∶3∶5配成扦插床的基質。為了防治插穗感染病害,應對基質進行消毒,常用化學葯劑為高錳酸鉀。
嫩枝扦插育苗可在立秋後進行,插穗取自徒長枝、營養枝(新梢、副梢)。插穗應選擇較粗壯、帶有3~5個健壯芽的為好,一般枝條的長度8~10厘米,留4~6片葉並用剪刀剪去一半,同時摘除多餘的葉片;枝條過細影響成活率及今後的長勢。為提高插穗的生根成活率,扦插前要進行葯劑處理,生產上常用800~1000毫克/千克的ABT生根粉快速處理穗條基部。扦插深度2~3厘米,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7~8厘米。因為嫩枝扦插時溫度較高,枝條嫩,蒸騰量大,嫩枝傷口容易感染,所以插穗全部插完後,最好噴0.2%的多菌靈加以保護並用舊膜覆蓋保濕。
(4)分株繁殖我國北部地區,可在11月或次年3月中旬,將母株附近萌芽發生的幼苗連根挖出,假植於溝中,至4月上旬栽植,每穴栽苗1~3株,株行距40厘米×150厘米。栽植後要將穴土踏實,並灌足水。
⑧ 枸杞子的種植方法
枸杞樹的種植首先需要先准備枸杞種子,枸杞種子比較易得,可以自己在秋季的時候收集,也能夠專門購買。枸杞一年四季都能夠播種,春季三四月是最合適的。枸杞種子非常容易發芽,可以不用催芽,直接播種就可以。播種後一般一兩周時間就能夠發芽,在枸杞苗生長到5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間苗,保障枸杞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第二次間苗一般在枸杞苗生長到15公分左右的時候進行。
後期就是苗期的管理工作了。枸杞的生命力比較頑強,移栽時間比較寬泛,種植戶可以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如果是想培育枸杞樹的話可以在第二年春季進行移栽。
除了種子播種的方式之外,枸杞還能夠通過扦插種植。扦插種植相對來說需要一定的扦插技巧和管理技術。扦插需要選擇生長健壯的枸杞樹上一年生的健壯枝條作為插條。長度一般在15公分左右,扦插前可以先將插條在生根劑當中蘸取一些生根液或者生根粉,這樣有利於枸杞插條成活。扦插過後一般兩周左右的時間就能夠生根了,不過這個時候不要急於移栽,因為扦插的插條的成活率較低,此時的根部還十分的脆弱,最好是等到秋季的時候再進行移栽,這時候插條的根系已經生長的比較好,移栽後的成活率也會比較高。
⑨ 枸杞的種植季節是什麼時候
枸杞種植季節以春季為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季、秋季都可種植。
4、定植
定植時間一般在春季三月中下旬,在起苗時要做到主根完整,少傷側根,起苗後要放置在陰涼處,對於不能立即定植時要將其定植在假植槽內。苗木在定植前要修剪一次,將起苗時傷到的根剪平,將越冬枯死的枝幹剪掉,再用一萘乙酸稀釋後浸泡24小時後定植。定植時要控制株行距1.5×2米,定植穴底要施入基肥,在覆蓋一層表土後在放入苗木,在覆土踩實,要澆一次透水。
⑩ 種植枸杞要怎麼管理
(1)中耕除草。枸杞移苗定植後中耕除草2~3次,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促進根系發育。一般在頭1~3年內,結合間套種作物進行鬆土除草、澆灌、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以促進幼樹生長。2~3年後不再間作。一般於3月中旬至4月上旬翻曬園土1次,深10~15厘米;並於8月中、下旬再翻曬園土1次,深20厘米,可起到翻鋤曬滅雜草、保墒和提高土溫的作用,有利於加速根系的生長與健壯。
(2)合理施肥,調節根冠比。枸杞的施肥重點把握在3個關鍵時期進行。一般可在早春萌芽前追施一次人糞尿,以促枝葉生長。6~7月追一次磷肥或餅肥,使枝葉生長茂盛,促進果實飽滿。收果後再施一次有機肥,為翌年結果打下較好基礎。依此原則,分別於5月上旬、6月上旬和6月下旬施入,施腐熟人畜糞水或尿素、硫酸銨等肥料3次,如每株每穴施尿素100~120克,於株旁穴施,施後灌水、蓋土。此外,於5、6、7月,每月用0.5%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1次。每年於11月上、中旬灌封凍水前,每株施入人畜糞15~20千克、土雜肥40~50千克、餅肥2~3千克。於根際周圍挖穴或開溝施入,施後蓋土,隨即灌水,並在根際培土,以利越冬生長。
(3)灌溉與排水。枸杞根系分布淺,怕旱忌澇。過旱枝葉生長纖弱,結果小而少;過濕枝條徒長,易發生病害。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灌溉的次數亦因地制宜。在新枝葉生長至開花結果期間,應灌水3~4次,第一次灌水於4月底至5月初,以後每隔半個月澆水1次;夏季高溫時期正值果實成熟期,需水量更大,每次采果後都應澆水1次;秋稍生長期,於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各澆1次水,封凍前要澆1~2次冬水。對春、夏季雨量較多的地區,應及時排除積水。
(4)抹芽修枝整形,控制營養體與生殖體的目標分配。枸杞分櫱力極強,在主幹和根部經常萌生新的枝條,除需留下部分萌枝作分株繁殖外,其餘萌芽都要及時抹除,以減少營養的消耗,並有利於通風和透光。
枸杞樹為了培育骨架穩固、樹冠圓整、通風透光、立體結果的豐產樹型,宜採取「主幹分層形」樹型為最好;樹高為2米左右,從主幹上放出主枝,在中央主幹上呈3層分布,各層間有一定的間距,主枝與中央主幹成一定角度,向外張開,通風透光。其整形修剪的程序可分為以下幾種:①幼樹的修整。幼齡樹通過整形修剪,使枸杞株叢形成良好的樹冠結構,以便管理和有利於提早結果。一般在移栽後的當年或次年春季進行。通常在離地面樹干高50~60厘米處剪頂定干。春季從剪口10~15厘米左右處發出的新側枝中選留分布均勻的5~6個生長健壯的側枝培養成為第一層樹冠的主枝,並於當年夏、秋季留長20厘米進行短截;第二年春季在上年所留的主枝上又能抽生眾多的新側枝,對生長旺者,於夏季留長20~30厘米進行短截,並適當疏刪弱枝。剪頂後第二年,從主幹上部發出的直立性枝條中,選留1個壯枝作為延伸主幹,在距第一層樹冠50~60厘米處剪頂,從剪口處發出的新側枝中,選留5~6年作為培養第二層樹冠的主枝。截頂後第三年,再從第二層樹冠頂上發出的直立性枝條中選留1個壯枝作為延伸主幹,在距第二層樹冠40厘米處剪頂,再從剪口處發出的新側枝中,選留3~5個作為培養第三層樹冠的主枝。
總之,定植後4~5年內,主要是擴大、充實幼樹各層樹冠和中央主幹的加粗生長。對生長過密的枝條可適當疏剪;對生長過旺的枝條予以短截。
②成年樹的修剪。成年樹是指定植5~6年後已大量結果的枸杞樹。對成年樹的修剪宜在春、夏、秋季進行。春季,於萌芽至新梢生長初期,主要是剪除枯枝和枯梢;夏季,於5~6月間剪去主幹或主、側枝上無用的徒長枝、密生枝和病蟲枝,以減少養分的過分消耗,促進果實發育;秋季,在8~11月,主要是清除主枝基部萌生的徒長枝;剪除樹冠頂端直立性枝條,以控制樹體高度;還要剪除樹冠內的老、弱枝,以增強冠內的通風透光度,並剪除無用的橫生枝、針刺枝、徒長枝和病蟲枝,保留生長健壯的「七寸枝」和「老眼枝」,以利花果的生長,為來年結果創造良好的條件。
③老樹的更新修剪。對樹冠殘缺不全而樹干生長仍好的植株,可通過修剪,利用徒長枝進行樹冠更新。對大多數植株生長尚好而部分植株生長不良或衰老死亡的枸杞園,可挖去枯死植株,補栽幼株,進行更新;對已經衰老的枸杞園,應全部挖除淘汰,重新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