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生孩子的方法
分娩過程是臨產至胎兒娩出,這個過程每個母親都不一樣,同一個母親每次分娩過程也不一樣。
分娩過程分為3個產程,第一產程為從規律宮縮(10分鍾兩次宮縮)至宮口開全。從臨產至宮口開大3厘米,多數情況為數小時,也許更長。宮口開大3厘米後,宮縮漸強,約3分鍾一次,可持續45~60秒,胎頭下降加速,宮口擴張加速,至宮口開全(10厘米)。
第二產程為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有的產婦此階段宮縮減弱,需要靜脈點滴催產素,此階段不超過2小時。宮口開全後會有便意,此時進產房准備分娩,隨著陣陣宮縮開始屏氣用力,胎兒漸漸下降,宮縮時陰道口能見胎頭時,做阻滯麻醉,鬆弛會陰並鎮痛,促進分娩。如果胎頭下降困難或受阻,醫生會根據情況助產或剖腹產結束分娩。
產婦在宮口全開時就可用力了,此時,產婦需要配合陣痛,有意識地施加腹壓,這種腹壓便稱為「使勁」。以頭胎產婦來說,從子宮口全開開始到胎兒娩出為止,一般不能超過2小時的時間。由此可知,會不會用力、使勁,對生產是否順利很重要。用力的步驟:仰卧,雙手抓住枕頭或床柱,宮縮高峰的時候使勁;採取仰卧的姿勢做深呼吸,空氣吸入胸部後,暫時憋住,然後像排便時一樣,向肛門的方向用力;無法再繼續憋氣時,便開始吐氣,接著馬上再吸氣、用力。
分娩的時候,應按醫生和護士的指示,交互進行用力及放鬆。子宮收縮時用力,一次約10秒,如果陣痛持續進行的話,就要繼續吸氣、用力。收縮停止時,則放鬆全身的力量,稍微休息。只要休息得當,就能夠使得上力,換句話說,用力時間對的話,可以減輕陣痛。因此,用力需配合陣痛。
在間歇期,胎兒可以得到很多的氧氣,進行能量儲存,因此,母體在這時候應盡量放鬆,而且是越放鬆越好。
第三產程是胎兒娩出後至胎盤娩出,一般只需數分鍾,不能超過30分鍾,胎兒娩出後,醫生會給予促進宮縮的葯物(如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出血過多或胎盤滯留(30分鍾胎盤未從宮壁剝離),需要手取胎盤。子宮收縮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非常重要,宮縮異常會導致產程停滯,產後出血。第3產程後用手不斷按摩子宮,有利於促進宮縮,減少出血。
Ⅱ 順產有什麼技巧,讓產婦少受苦嗎
孕媽在孕晚期時,基本就可以確定選擇什麼樣的分娩方式了。一般情況下,能順產時盡量順產,如果實在沒有順產的指征,只能選擇剖腹產了。但順產的准媽媽就怕痛,擔心生的時候不好生。其實順產最需要注意的是聽從醫生的安排,醫生讓我們吸氣就吸氣,讓我們休息,不要呼吸就不要呼吸,聽醫生的可以更順利的生出孩子,也可以保存我們的體力,這樣可以減輕我們會陰撕裂傷的可能。
順產一般大概兩天到三天就可以回家了,這時注意的是孩子臍帶的護理,注意保持乾燥,不要讓它弄到水,醫生一般會給有臍帶消毒的東西回家,用棉簽弄消毒水(一般是75%的酒精)從臍帶裡面向外面擦。還有就是孩子的屁股要注意護理,可以用一些護臀霜,防止孩子紅屁股,因為孩子剛出生幾天,大便次數是非常多的。
關注菁媽育兒,科學育兒路上不迷路!
Ⅲ 生孩子的姿勢
仰卧式
方式:產婦平躺在床上,兩腿張開抬高,多采此種分娩姿勢。
可依產婦需求,調整床頭的傾斜高度。
在產科史上,仰卧分娩並不是主要體位。這種姿勢雖可以幫助胎兒轉換胎位,便於分娩,但不能夠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使得產婦外陰部容易發生撕裂。
優點:對產科處理(如:真空吸引)及新生兒處理方便,適合醫務人員的需要。
缺點:
1.仰卧時增大的子宮會壓迫到靜脈,使得流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可能引發胎兒窘迫和產後出血增多。
2.采仰卧分娩使得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產道較狹窄,增加難產的機會。
3.胎兒的重力失去原有的作用,導致產程延長,容易使產婦乏力。
側躺式
方式:側向躺著,蜷縮背部,先生可以幫忙把產婦的一隻腳抬起。
這種姿勢所受重力作用雖然不大,但對於產婦來說是一種比較舒服的姿勢。
優點:能使會陰放鬆,減少靜脈受壓,以及防止仰卧可能引發的胎兒窘迫,和產後出血增多。
缺點:若採用此方式生產,對醫護人員(接生者)而言,操作較為不便。
前傾跪式
方式:產婦將手放在床上或者支撐物上,兩腿分開。
優點:
1.這樣的姿勢可以減低陰道撕裂或者進行會陰切開術的機率。
2.有助於長期臀位的胎兒順利分娩。
缺點:
1.產婦可能會比較累,可放些抱枕、靠墊在膝蓋和手下面墊著,使其舒服一些。
2.膝蓋所承受的重力較大,時間過長可能會受不了。
蹲坐式
採用這種方式的產婦可以憑借任何的支撐,或蹲或坐。
站立式
方式:產婦直立站著,可有人攙扶或手抓握欄桿等。
優點:
1.直立姿勢可以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先露部直接壓迫子宮下段的宮頸部,可反射地使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有效地縮短第二產程。
2.胎兒重力與產道方向一致,宮縮能使胎頭在產道中旋轉的順利。
3.產婦若采蹲式分娩,產道寬度會最大,與仰卧式相較,產道橫斷面的面積可增加30%。
缺點:
1.這個姿勢產婦會比較累,但累的時候可以改變姿勢。
2.產婦久坐後,會陰部容易發生水腫。
3.有急產傾向及進程較快的產婦不應採取站立式分娩。
類似前文提及的前傾跪式,也可以改變成許多不同的姿勢。
雙手伸直,與膝蓋放在同一平面上,將身體撐平。
將上半身那一側的身體墊得較高,可稍微運用到重力作用。
上半身趴在床或椅子上,采高跪姿。
跪在床上,上半身直立與陪產者擁抱。
可以採用半蹲的姿勢,並由陪產者攙扶。
可完全蹲下,但陪產者也須以跪姿協助支撐。
生產過程隨時可改變姿勢
生產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吃飯一樣,每個人吃飯的習慣也會不同,同樣的,生產的狀況也因人而異,而分娩姿勢理所當然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但是因為醫療院所提供的生產環境,多以仰卧生產為主,使得許多媽媽並不了解,其實,生產的每一刻都是可以隨時改變姿勢的。
Ⅳ 准媽媽怎樣做有利於順產 推薦有助於孕婦順產的五種方法
導讀:順產時產道的擠壓不僅能促進胎兒的腦和肺的發育,而且也能讓產婦的身體在產後較快的得到恢復。但是順產要經歷痛苦的陣痛階段,讓不少怕痛的媽媽擔心不已。其實只要在產前做好充足的准備,准媽媽們便可以比較輕松的應對順產。下面小編為准媽媽推薦有助於孕婦順產的五種方法。
Ⅳ 孕婦怎麼測量骨盆大小呢聽說順產之前都會測量一下評估是否能順產。
骨盆大小是在孕後期產檢時醫生來測試,自己是沒有辦法測試的。順產不僅要看骨盆大小還要看胎兒大小、子宮收縮能力等綜合條件來評估。
Ⅵ 怎麼才能更好的順產
鏈接:https://pan..com/s/1TfZ8-Lysob4MMXCDYDUIzg
我們有很多分娩鎮痛的方法,來緩解生孩子的疼痛;也有辦法可以減少會陰側切的機會,或者降低會陰裂傷的風險。為了讓生孩子這件事沒有那麼難,我們可以做的准備還有很多。這里一共7節課,每節8分鍾,包括了如何緩解分娩疼痛,如何降低會陰損傷,顧產還是剖宮產該怎麼選擇等等,這些准媽媽們普遍焦慮的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Ⅶ 孕婦分娩的方式有哪些
催促分娩
也稱催生,用葯劑直接刺激子宮或產道促使分娩。這種方法通常是在預產期過後未有分娩跡象時採用。在預產期前後兩個星期內分娩均屬正常。如果預產期過了2個星期還未分娩就太遲了。因為這時胎盤的機能會逐漸衰退,不能再提供胎兒生長發育的營養,嬰兒就會假死或窒息。所以要進行催生。
有時,陣痛微弱,子宮收縮無力,造成分娩不能順利進行,或是妊娠末期,母體和胎兒出現異常不得不提前分娩,這種情況通常也採用催生法。
但是,當採用了摧生法無效,或者母體有其他疾病復發的情況下,只有採用剖腹分娩。
鉗產分娩
鉗產分娩是採用產鉗夾住胎兒的頭,借子宮收縮和腹壓的力量將胎兒鉗出。一般在難產時採用。
採用鉗產分娩是在分娩出現相當困難的情況下,如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心跳不正常,處於危險狀態,而胎兒的頭剛好處在骨盆正中,動彈不得,就要窒息,同時母體又很疲勞,無力將胎兒分娩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用鉗產分娩這種輔助手段。
吸引分娩
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真空胎頭吸引器代替產鉗。這個胎頭吸引器的作用跟抽水機一樣,可以將胎兒吸引出來。
胎頭吸引器置於胎頭上形成一定負壓區吸住胎頭,它有不妨礙胎兒頭活動的特點,但其拉力比鉗子弱些。這是在分娩時間延長的情況下採用的一種緩慢促使分娩的方法。
Ⅷ 促進自然分娩的方法有哪些
促進自然分娩有五方法
1、選擇合適年齡分娩:大多數醫學專家認為,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齡是25~29歲,處於這一年齡段的女性順產可能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妊娠與分娩的危險系數升高。孕期合理營養理想的懷孕體重在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內增加2千克,中期懷孕3~6個月和末期懷孕7~9個月各增加5千克,前後共12千克左右為宜。如果整個孕期增加20千克以上,就有可能使寶寶長得過大。
2、孕期體操:孕期體操不但有利於控制孕期體重,還有利於順利分娩,這是因為體操鍛煉可以增加腹肌、腰背肌和骨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使關節、韌帶鬆弛柔軟,有助於分娩時肌肉放鬆,減少了產道的阻力,使胎兒能較快地通過產道。孕期體操可緩解准媽媽的疲勞和壓力,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
3、定時做產前檢查:取胎兒時沿著子宮切口抓住胎兒後肢跗部或前肢腕部按最適合的方向和角度慢慢的拉出胎兒。孕婦定期做產前檢查的規定,是按照胎兒發育和母體生理變化特點制定的,其目的是為了查看胎兒發育和孕婦健康情況,以便於早期發現問題,及早糾正和治療。使孕婦和胎兒能順利地度過妊娠期和分娩。
4、矯正胎位:通常,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只要加強觀察即可。因為在妊娠30周前,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若在妊娠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就需要矯正了。
5、做好分娩前的准備:預產期前2周,孕婦需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睡眠,吃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分娩准備充足的體力。臨產前,孕婦要保持心情的穩定,一旦宮縮開始,應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醫生和助產士的幫助下會安全、順利地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