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壓韻有那幾種常見方式
押韻
亦稱「壓韻」。作詩歌時於句末或聯末用韻之稱。舊因押韻,例須韻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數變格。詩歌押韻既便於吟誦或記憶,又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之美。
近體詩押韻
近體詩押韻要求嚴格。不論絕句、律詩、排律,都必須用平聲韻,且一韻到底,不許鄰韻通押。
古體詩押韻
古體詩押韻較寬。可轉韻,或鄰韻通押;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仄聲韻中,要區別上、去、入聲,不同聲調一般不相押,只有上聲韻和去聲韻偶然可以相押。
葉韻
一作「諧韻」、「協韻」。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葉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
通韻
詩韻術語。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詩時通韻可以互押。如「平水韻」中「一東」與「二冬」、「四支」與「五微」、「十四寒」與「十五刪」等可通押。古體詩通韻較寬,近體詩則受嚴格的限制。
換韻
亦稱「轉韻」。詩韻術語。除律詩、絕句不得換韻外,古體詩尤其是長篇古體詩,換韻較自由,既不限平聲韻、仄聲韻,也不限於鄰韻。轉韻時往往在換韻那一聯的出句先轉,接著聯末韻腳跟著轉。
險韻
詩韻術語。指語句用艱僻字押韻,人覺其驚警險峻而又能化艱僻為平妥,無湊韻之弊。唐宋詩人中也有故意押險韻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險韻。宋蘇軾曾用「尖叉」二字為韻,舊時推為險韻中的名作。
唱和
亦作「唱酬」、「酬唱」。謂作詩與別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1和詩,只作詩酬和,不用被和詩原韻;2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4次序,亦稱步韻,即用其原韻原字,且先後次序都須相同。
分韻
舊時作詩方式之一。指作詩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叫做「分韻」,一稱「賦韻」。古代詩人聯句時多用之,後來並不限於聯句。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
Ⅱ 押韻的方式有哪些
偶句押韻
只押平聲韻
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還是說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Ⅲ 怎麼才能做到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統一,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怎麼才能做到押韻?
這個需要你平時對「韻腳」的了解及反復的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唐詩宋詞」,多記多背。
相關的知識如;
平水韻
上平
上平:一東
東同銅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蟲終戎崇嵩弓躬宮融雄熊穹窮馮風楓豐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籠聾瓏洪紅鴻虹叢翁聰通蓬烘潼朧礱峒螽夢訌凍忡酆恫總侗窿懵龐種盅芎倥艨絨蔥匆驄
上平:二冬
冬農宗鍾龍舂松沖容蓉庸封胸雍濃重從逢縫蹤茸峰鋒烽蛩慵恭供淙儂松凶墉鏞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縱龔樅膿淞匈洶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雙龐逄腔撞幢樁淙豇釭
......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Ⅳ 押韻的技巧
最簡單的方法,去看一些韻書。比如入門書籍,清李漁的《笠翁對韻》
摘抄該書一東韻部如下
一 東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叆叇,日曈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多看看這些書,多讀讀律詩,你會自然感受到其中的韻律美。押韻只是小小的基本功罷了
Ⅳ 怎麼押韻什麼是押韻
廣義地講,只要發音中尾音(韻)相同,且在相應位置上的各字即可構成押韻。
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漢語拼音的韻母押韻(尾音),如鹽(yan)、先(xian)、間(jian)、元(yuan)等字,它們的韻母分別是an/ian/uan,其中ian的第一個字母i和uan的第一個字母u稱為韻頭,而押韻時,韻頭不必相同,只要後面的字母相同即可押韻,所以un/en通押、ei/ui/i通押、ong/eng通押;還有母音字母e和o可以相押,u和v(魚)可以相押。
嚴格意義上的押韻,是要區別聲調的,要講究所謂的平仄。不過現代自由體詩歌用韻不一定講究字的聲調。以現代漢語而論,普通話分為四聲:即陰平聲(1聲,如先xiān)、陽平聲(2聲,如咸xián)、上聲(3聲,如顯xiǎn)、去聲(4聲,如現xiàn)。現代漢語中,平聲指1、2聲,仄聲指3、4聲;一般1、2聲之間的同韻字可以相押;3、4聲之間的同韻字可以相押,而1、2聲與3、4聲之間不押韻。而古代發音中有「入聲」的聲調,今天的普通話發音中沒有「入聲」。在過去,入聲聲調不與別調相通,入聲字只能押入聲字。這一點我們在使用舊韻時應格外注意。
【有關詩韻的術語淺釋】
為了幫助大家在學習和寫作中掌握押韻的相關知識,茲將有關詩韻的若干術語作一淺釋。
1、通韻:古體詩寫作時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
2、窄韻:某韻部的字數很少。(寬韻與窄韻意思相反,略去不提)
3、出韻:應該按詞譜規定用韻時,詩詞里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叫做出韻。
4、和韻:在唱和別人詩詞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作詩叫和韻。
5、次韻:也稱「步韻」,既用原詩詞相同的韻字,且前後秩序都必須相同。
6、用韻:既使用別人原詩中相同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秩序。
7、依韻:既用與原詩詞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8、抱韻:既首句與末句押韻,第二句與道第二句押韻,以此類推向中環抱的押韻方式。
9、偶韻:既逢偶句才押韻
10、隨韻:既一呼一應進行轉換的押韻方式,一般是上句定韻,下句隨押。
11、排韻:既從地一句到全章甚至全篇,每句都押同一種韻。
Ⅵ 怎麼押韻
押韻的方法有: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與否一般與對仗有關,首聯不對仗,首句常押韻:首聯對仗,首句常不押韻。
2、押平聲韻。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逐漸拋棄了仄聲韻,只押平聲韻,而且不分陰平陽平。
3、一韻到底,律詩是不能中途換韻的,一首律詩只能押一個韻。
4、不能使用同一個字押韻。
5、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做韻,少量使用,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韻,律詩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規定是不能押韻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這三句也押了韻,叫撞韻,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Ⅶ 古詩押韻方法
近體詩大多押平聲韻,不押韻的句子末一字,用仄聲字。押仄聲韻的必須同一個聲調才能用於一首詩中,也就是押三聲必須韻腳全是三聲,押四聲韻腳全是四聲,押古入聲韻的韻腳全是入聲字。
Ⅷ 寫詩什麼叫押韻.怎麼才能做到押韻
1、押韻是詩文創作的修飾技巧,即將韻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詩文讀起來就十分順口、悅耳,這種現象就叫做押韻。
2、押韻的方法: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與否一般與對仗有關,首聯不對仗,首句常押韻:首聯對仗,首句常不押韻。
(2)押平聲韻。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不逐漸拋棄了仄聲韻,只押平聲韻,而且不分陰平陽平。
(3)一韻到底,律詩是不能中途換韻的,一首律詩只能押一個韻。
(4)不能使用同一個字押韻。
(5)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做韻,少量使用,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韻,律詩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規定是不能押韻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這三句也押了韻,叫撞韻,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押韻注意事項: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 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現在已沒必要再強調這一點。
Ⅸ 押韻怎麼押
押韻的方法:
1、押平聲韻。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不逐漸拋棄了仄聲韻,只押平聲韻,而且不分陰平陽平。
2、不能使用同一個字押韻。
3、一韻到底,律詩是不能中途換韻的,一首律詩只能押一個韻。
4、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與否一般與對仗有關,首聯不對仗,首句常押韻:首聯對仗,首句常不押韻。
5、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做韻,少量使用,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韻,律詩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規定是不能押韻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這三句也押了韻,叫撞韻,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