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頸復康顆粒正是用來治度療各種類型頸椎病的,很對症。另外提醒,工作生活當中要注專意避免長時間低頭,睡覺要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吹空調時要注意頸部保暖,平時可以屬適當的做一些鍛煉,比如頸椎操什麼的。
② 手麻怎麼辦小妙招
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並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並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一旦發生這種並發症,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
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發麻,此時只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臂神經受壓: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會因臂神經受壓而引起手發麻,這時只要換個姿勢睡,活動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用葯過量:應用某些葯物過量,如慶大黴素,會發生口唇和肢體發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葯過量。
更年期綜合征: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懷孕也可引起手發麻。妊娠中後期,特別是孕7個月後,由於體內循環量加大及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即會引起手發麻、手指發脹。應採取的對策是低鹽飲食;時常活動一下手指;適當休息,多卧床,多做手指彎曲再伸直(即握拳運動)的動作;多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品,如堅果、全麥穀物、綠葉蔬菜等。
③ 手麻的原因有哪些怎麼緩解手麻的感覺
一、手麻的原因
手麻木可能是由頸椎骨刺壓迫引起的。為了使頸椎壓迫神經,通過針松開頸後關節周圍的韌帶,並用手調節頸關節的位置,以達到不壓迫神經的目的。
二、手麻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腕管綜合征或者肘管綜合征的患者,必要時要給予手術減壓松解治療。
2、中葯治療法;金暮通溶栓通絡,打通全身神經,讓久治不愈的麻痛病治療有了新辦法。
三、手麻的預防措施
1、按摩頸部,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瘀
用拇指和四個手指分開左右手,並將喉部上端的蓮泉穴揉合(位於頸部中線,喉部上方,舌尖上緣)和人的觀點(位於脖子和喉嚨旁邊1.5英寸))和Tiantu指向每個100倍的下端。
然後,用左手和右手按下頸部後面的天柱點(發夾中間約1.3英寸)和啞門(位於頸部中線,第一和第二頸椎之間的脊)陷阱,每次64次。當按搓時,應該補充頭部的投球動作。
2、伸展頸部,排骨稀疏
雙手向腰部吸氣,然後慢慢按下,雙腳強有力地抓住地面,胸部和腹部,頸部自覺向上伸展,吸收天地的光環。
④ 手麻木怎麼治療
手麻只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常見的病因有頸椎病、周圍神經卡壓,如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旋後肌綜合征等,還有末梢神經炎。
如果是頸椎病導致的手麻木,則建議拍一個頸椎的x光片,做一個核磁共振或者ct,看看頸椎曲度和椎管內的情況,如果狹窄嚴重,脊髓受壓,則建議盡早手術治療。如果受壓情況不嚴重,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頸托固定,口服扶他林、甲鈷胺等營養神經的葯物,按摩、針灸、理療等,如果是肘管綜合征和腕管綜合症,也建議選擇手術治療。
⑤ 手麻是怎麼辦
不要以為手發麻只是單純的手腕問題,應該從手發麻的根源上尋找元兇。造成手部酸麻、疼痛的疾病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痛風:一名30多歲的男性,經常上網不到五分鍾,就覺得手麻疼痛不已,就醫檢查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的大腳趾、腳踝關節有紅腫症狀,抽血檢查,結果尿酸值高達9.2mg/dl(正常值應為4至7),確定患者有痛風,治療後,手麻及關節疼痛等問題都獲得改善。臨床顯示,手麻的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壓迫到正中神經,而出現手麻疼痛問題。
二、一過性腦缺血:這是引起老年人手發麻的常見原因。老年人常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會引起血管痙攣,高血脂會引起血管硬化,加上老年人血液粘稠度會增高,睡眠時血流又緩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發生一過性腦缺血而致手發麻。因此老年人要定期查血壓、查血脂、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要進行治療。平時多飲水,服用一些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手發麻的現象便會消除。
三、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於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化或局部關節韌帶鬆弛而使頸椎局部的血管、神經組織受壓而造成的,其症狀表現多種多樣,手發麻是其症狀之一。患了頸椎病,做頸椎X光片可診斷,治療措施有理療、牽引和應用活血化淤的葯物。平時,可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並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矮要適宜,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可避免頸椎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麻。
四、糖尿病:糖尿病會產生多種並發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是其中之一,一旦發生這種並發症,會有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等症狀。患了糖尿病,要進行正規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並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維生素C,還可配合應用銀杏葉制劑、川芎嗪等葯物,四肢麻木感便會消除。
五、末梢神經炎: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差,營養不良,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致末梢神經炎,也會引起手發麻,此時只要注意增加一些營養,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六、臂神經受壓:睡眠中如果姿勢不正,頸項偏斜或手臂受壓,會因臂神經受壓而引起手發麻,這時只要換個姿勢睡,活動一下手臂,麻木感便可以得到消除。
七、用葯過量:應用某些葯物過量,如慶大黴素,會發生口唇和肢體發麻的副作用,要注意避免用葯過量。
另外,懷孕也可引起手發麻。妊娠中後期,特別是孕7個月後,由於體內循環量加大及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即會引起手發麻、手指發脹。應採取的對策是低鹽飲食;時常活動一下手指;適當休息,多卧床,多做手指彎曲再伸直(即握拳運動)的動作;多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品,如堅果、全麥穀物、綠葉蔬菜等。
所以,如果出現手麻疼痛問題,最好找醫師診斷出根本病因,對症治療,切勿自行購買止痛葯服用,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
⑥ 手指麻木是怎麼治療
手指麻木的治療方法,要根據手指麻木的原因來確定:
第一、頸椎病導致的手麻,需要注意正確的頸部姿勢,尤其是不要使用電腦或手機時間過長,不要長時間低頭。一旦出現了手麻的症狀,需要積極治療頸椎病,包括可以做牽引、理療、營養神經這樣的治療方法,必要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頸椎病;
第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引起的手麻,需要針對血管狹窄以及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來治療;
第三、由於糖尿病引起的手麻,這個時候需要積極地治療糖尿病,應用胰島素或葯物等方法來將血糖降至正常。同時應用改善微循環,促進周圍神經恢復的B族維生素等葯物,來使手指麻木消除;
第四、末梢神經炎,需要應用B族維生素等營養神經治療。如果末梢神經炎是由於中毒、其他葯物,或營養代謝造成的,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進行對因治療;
第五、腦卒中引起的手指發麻,需要針對腦卒中缺血或出血分別進行治療,來達到消除手麻的症狀。
關於其他原因引起手麻的症狀,比如說是胸廓出口綜合征或腕管、肘管綜合征造成的手麻,可能需要手術來解除對神經和血管的壓迫,才能使手麻消除。
⑦ 手麻木怎麼治最好有什麼偏方嗎
手麻的原因大多建於頸椎病壓迫神經,另外也和腦供血不足有關,所以還是要去神經內科看一下,另外如果排除了脊髓型的頸椎病。可配合於推拿。可以熱敷頸部。再配合以活血化瘀的中成葯物口服也可以緩解。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以及受涼。避免不良姿勢持續太久。
手部麻木是一種手部的常見的症狀。如果出現手部麻木的情況則說明了上肢某個部位的神經受到了壓迫,一旦出現手麻的現象,已經要及時的治療。那麼,治療手麻的偏方有什麼呢?趕緊來看看吧!治療手麻的偏方蒸木耳取黑木耳50克,蜂蜜50克,紅糖25克。將木耳洗凈放碗內,蜂蜜,紅糖拌於其中,放鍋內蒸熟食用。分3日服完。黃芪瘦肉湯用瘦肉50克,黃芪30克,當歸10克,田七3克,大棗3枚。共燉湯,服用。黃芪、當歸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本方適合中風後遺症肢體軟、手足麻木,氣虛血瘀的患者。鮮花椒水取鮮花椒300克(干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內,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籮蓋上,在太陽將出時取下,冷服。蓋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煮霜桑葉用霜桑葉適量,曬干後用砂鍋加水適量煮沸,撈出桑葉,趁熱泡手腳15分鍾。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見效。老絲瓜筋湯取老絲瓜筋50克,煎湯1碗1次服下,每日2次,連服1星期,有特效。雲南白葯粉用雲南白葯粉40克。浸入白酒(50度以上)500毫升內,放置一晝夜後即可。用時將患肢浸入葯酒內,並反復揉搓,以肌膚發熱為度。每日2次,每次30分鍾,在1日內陽氣最盛之午時與陰氣最盛之子時進行治療,15日為1療程。500毫升葯酒可用一療程。治療期間禁食油膩、冷酸之品,禁涉冷水,勿過勞。中葯治手腳麻木取海桐皮、桂枝、姜黃、羌活、獨活、松節、路路通、劉寄奴、透骨草、紅花、當歸各15克加水和白酒後煎煮並濾取煎汁。每次乘熱泡洗麻木的手或腳,每日泡洗2次.。黑木耳核桃黑木耳(用水發起來)120克桃仁120克蜂蜜120克將黑木耳和桃仁用攪拌機打碎後,將蜂蜜和打碎的黑木耳與桃仁,放在一起蒸熟15分鍾。這個分量一天2次,是四天的量。
⑧ 手麻該怎麼治
手麻可以是多種疾病的表現,治療手麻需要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腕管綜合征:治療包括腕關節制動、局部理療,可服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葯抗炎鎮痛,也在腕管內局部注射激素。
(2)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治療,包括頭頸牽引、物理治療、適當運動及中醫按摩療法,非甾體類抗炎葯物、神經營養葯物及骨骼肌鬆弛類葯物可緩解症狀,如非手術治療無效也可採用手術治療。
(3)腦血管疾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要及時就醫,滿足條件可行溶栓治療,要規律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他汀類葯物降脂,同時服用降壓、降糖葯物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並存疾病。
(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通過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葯及使用胰島素等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同時注意血脂的控制,也可以使用維生素B1、B12等營養周圍神經的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