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桑黃種植靠普嗎
桑黃種植是很不錯的。
桑黃又叫做桑耳等,屬於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真菌。近年來,隨著桑黃具有抗腫瘤活性的報道,桑黃的用量日益加大,野生桑黃資源的儲備越來越少。為了解決上述日益增長的供需矛盾,滿足醫葯對桑黃的需求。下面我們來看看桑黃的人工栽培技術。
一、管理技術
桑黃是喜溫型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較高的溫度。菌絲生長溫度以24~28℃最佳,子實體在18~26℃之間長勢好。
1.發菌階段
發菌期間,培養室內保持22~28℃,空氣相對濕度要求50%~60%,每天通風半小時,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動一次,當菌絲體發滿2/3時,移入培養棚內,松開料袋口,用手輕輕一提,留一點縫隙。棚內以散光為宜,避免強光直射。一般經25~32天左右,菌絲便可長滿料袋。個別料袋菌絲發育不勻,可挑出單放。
2.出黃管理
當菌絲長滿後,可用刀片把兩端割成5分硬幣大小的圓形口,以利出黃。出黃時棚溫保持在18~26℃,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並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氣。保持地面存有淺水層,每天向牆壁四周及空間噴水3~4次。每天上午8時以前及下午4時以後打開門及通風口換氣,氣溫低時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通風換氣。原基膨大3~5天,逐漸形成菌蓋,要增加噴水保濕,氣溫過高要噴水控溫。通風不良易出畸形桑黃,出現畸芽要及時割掉。當菌蓋顏色由白變淺黃再變成黃褐色,菌蓋邊緣白色基本消失,邊緣變黃,菌蓋開始革質化,背面彈射出黃褐色的霧狀型孢子時,表明桑黃子實體已成熟,即可及時採收(從割口到採收一般需50天左右)。
3.採收及採收後管理
桑黃採收前一周停止噴水,關閉通風口,通道地面鋪上塑料薄膜,以便把散發的孢子粉收集起來。採收桑黃時從柄基部用剪刀切下或用手輕摘,有條件的烘乾或曬干至含水量12%,裝袋置於乾燥的室內保存或出售。
採收桑黃後,除去料袋口部的老菌皮,培養袋重新排放於棚內,提高濕度至90%~95%,溫度仍保持在25℃左右,一周後,又可在原來菌柄上繼續生長出子實體。按照前一階段的方法培養管理,約25~30天又可採收第二茬,一般可採收3~4茬。每100公斤乾料可生產干桑黃成品3公斤以上。
我種植大棚蔬菜的,一直使用的沃葉水溶肥,近期也在研究桑黃種植哦。
⑵ 桑黃如何種植技術
首先在樹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建好桑黃大棚,要求棚內地面清潔,牆壁光潔耐潮濕。然後製作培養料,並進行高壓滅菌,待料冷卻後放入無菌室內接種。接著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養室內,分層排放。最後做好出黃管理和採收後管理工作即可。
種植模式採取室內層架結構、建立合理的桑黃大棚是桑黃高產的重要條件。根據桑黃的生物學特性,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順暢、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黃大棚,要求棚內地面清潔,牆面光滑,防潮。桑黃大棚的大小應根據培養材料的多少而定。在陰涼處、靠近水源處建棚最為適宜。
培養料入棚前要嚴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5毫升和高錳酸鉀10克密封熏蒸24小時之後使用。在東北和黃淮地區,春季4~5月和夏季9~10月為最佳播種期。
桑黃是喜溫型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溫度。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8~26℃。
桑黃常見於東北各原始森林,是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的一類葯用真菌,多在桑屬植物上生長,子實體成黃褐色。在滿葯和中葯典籍中被稱為桑臣、桑耳、胡孫眼等。《中國葯用真菌》一書中寫到桑黃,指的是寄生在桑樹樹幹上的一種大型真菌。在中葯和滿醫葯中,桑黃多被用於治療脫肛瀉血、帶下、閉經、血崩、臍腹澀痛等。
桑黃在東亞,尤其是日本及韓國一直受到大量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天然的桑黃數量非常稀少,無法成為穩定的工業產品來源,現已開始小批量人工栽培。
桑黃人工子實體栽培在日本和韓國研究較早。在韓國,企業採用室外遮陰棚木段栽培桑黃取得成功,桑黃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日本也取得成功,並進行了產業化生產。國內桑黃的栽植基本上有2種模式,一種是椴木栽植,選取桑樹、櫟樹等雜木分段、消毒、接種、發菌最後到出菇。木段長度在20~30cm,直徑多為15~20cm以上。一種是人工袋料栽培,配方以桑樹木屑為主,木屑含量達到70%~80%,配以稻殼或棉籽殼,加入玉米粉或麥麩,適當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石灰等,含水量很重要,要嚴格控制在60%~65%。也有報道在人工袋料中加入豆粕,還有研究加入腐熟的雞糞等,報道中添加的種類很多。桑黃菌在菌棒發菌階段應控制溫度在26~28°C,置於黑暗條件下進行培養。一般在發菌室內採用恆溫培養,35~45d菌絲即可長滿菌袋。大約再過10~15d,菌絲由白色和淡黃色轉變成暗黃色時,桑黃培養袋在部分區域呈現瘤狀凸起,當室外溫度超過20°C,就可以轉移到出菇室進行培養。
桑黃子實體的栽培設施主要為塑料大棚,大棚一般採用食用菌大棚專用的散射光薄膜,又稱為綠白膜,能夠起到降溫與遮陽的目的。在菌棒入棚後可以在菌袋中上部以月牙形環割。桑黃屬於喜溫型真菌,大棚內控制出菇溫度25~30°C。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有利於出菇生長。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可以通過灌溉的方法調節土壤濕度在50%~60%,通過噴淋的方法調節空氣濕度達90%左右。濕度過大容易造成棚膜滴水,並滋生雜菌,大棚濕度一般控制在90%~95%為宜。桑黃子實體形成和生長需要弱光刺激,綠白膜基本適合桑黃出菇大棚的需求,也就是光照強度1000lx左右。桑黃的生長需要呼吸,通風是子實體形成的重要環節,在高溫季節,創造通風的環境也利於降低溫度,有研究表明有意識增大白天與夜間的溫差,有利於桑黃生長。桑黃大棚的通風要因地制宜,遇到風雨天氣等特殊情況還應具體分析。當然現代化溫室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如採用噴霧降溫或強力通風扇的換氣的方式進行通風與降溫。
⑶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
桑黃菌的養殖更多的是受到市場營銷政策的影響,其實自己一直認為這種中葯材的養殖從來都不是靠營銷來推廣的,因為中葯材這個東西就是缺的時候它特別值錢,一旦它成為一種市場方向之後,它這個東西就不再值錢了。
而且養殖這個東西您要進購菌苗,你還要有固定的設備,你還有有場地,還有人功能各方面的支出,這個不是家裡養幾頭豬那麼簡單有個場地就可以了,這裡面投入成本很大的,它的回報周期基本上在三年到5年,也就是你現在引進的差不多三年之後才能產生收益,但你怎麼知道三年之後這個東西的價格還能有現在這個價格呢,還能那麼值錢呢?
⑷ 桑黃菌的種植技術
種植時間:桑黃菌的種植時間選擇每年2月份。 配土接種:將桑黃菌接種到菌袋上,並橫向放在鐵架上,每天為其噴水。 溫度控制:將養護溫度穩定在20-23度。 注意事項:桑黃菌接種7天後,要將溫度降低到15-20度。
1、種植時間
桑黃菌的種植時間應該選擇在每年2月份,植株在每年春末夏初、夏末初秋著兩個階段處於生長旺季,如果2月份種植,3月份即可對菌袋進行栽培,5月份進行採收。
2、配土接種
種植桑黃菌時,要用桑枝、杜仲樹的木屑、中葯材廢料以及麩皮等材料混合配製營養土,然後對其做消毒殺菌處理,再將菌種接種到菌袋上,並將其橫向放在鐵架上,而且要每天向菌袋噴一次水。
3、溫度控制
桑黃菌適合生長在肥力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中,種植期間要將養護溫度穩定在20-23度之間,並將空氣濕度保持在90%左右,而且要保持養殖環境的通風透氣,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氧氣。
4、注意事項
桑黃菌接種3天之後,菌絲就開始生長,此時要不斷翻動菌袋,接種7天之後,菌絲會遍布培育土,而且開始長出子實體,這個時候要注意環境的通風,並將溫度降低到15-20度之間。
⑸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
桑黃種植前景很好的,大市場多,競爭也少。
桑黃栽培技術:首先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的桑黃大棚,要求棚地面清潔,牆壁光潔耐潮濕。然後製作培養料,並進行高壓滅菌,待料冷卻後放入無菌室內接種。接著將已接種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養室內,分層排放。最後做好出黃管理和採收後管理工作即可。
⑹ 三黃菌的種植方法
三黃菌又叫桑黃菌、桑上寄生、桑臣、樹雞、胡孫眼,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黑龍江、吉林、台灣等地。桑黃菌中含有桑黃菌多糖、萜類、多肽及多種微量元素,並含有相當數量的活性成分,對人體有補益、抗腫瘤、抗氧化、保護肝臟、抗前列腺增生等諸多作用,是食葯用菌中獨樹一幟的品種。三黃菌的種植技術如下:
(1)菌種制備:採取菇木分離或組織分離技術獲得純菌種,採用穀粒基質製作二級種。
(2)菌材選擇:首選桑樹、樺樹、柞木等有利於桑黃菌著生和生長的闊葉樹種,尤以前兩種為主。將木段充分曬干備用;木段投入營養水中泡透 (營養水基本配方:蔗糖6kg克,復合肥5kg,麥麩20kg,石灰粉 2kg,三維精素 0.12kg,水1000kg);配製封口材料(桑枝木屑55kg,麥麩45kg克,石灰粉1kg,石膏粉2kg)。根據滅菌方式,將泡好的菌材裝入聚丙烯塑袋或低壓聚乙烯塑袋。
(3)滅菌接種:裝袋或包紮好的段木,即可滅菌處理,高壓滅菌時間可較常規延長30%左右,常壓滅菌延長50%左右,並待降溫後再打開滅菌室,以確保效果。
(4)培養發菌:培養室清理後噴灑兩遍300倍賽百、一遍1000倍氯氰菊酯等葯物。溫度保持在11-25℃,濕度為70%左右,完全避光;桑黃菌的菌絲長速很慢,故培養室的通氣量不要大。出菇以前,每天的檢查或觀察進出時的排換氣即可滿足菌絲需要。
(5)出菇管理:出菇可在大棚內進行,但不可與平菇等品種共處一室;溫度調控至 22-25 ℃,濕度調控至80%~95%,子實體生長期間,良好的通風是主要條件之一,二氧化碳濃度大約在0.05-0.1%,繼續升高就會抑制子實體正常發育。每天大約需要 14小時開燈,光照強度約在 1000勒克斯以下。
(6)採收:現蕾後,正常條件下約40天左右,桑黃子實體即可達到成熟,使用鋒利剪刀將其從基部切下即可,有時可能需要帶下一塊樹皮組織,曬制前將之剔除即可。
拓展資料
三黃菌的作用與功效
(1)保護肝臟:桑黃菌含有豐富的多糖體、三萜類和超氧歧化酵素等,這幾種成分對於保護肝臟,對於酒精肝,預防肝硬化還有肝腹水等,可以促進肝細胞的生長,可以促進多種肝臟方面的疾病。
(2)抗癌作用:桑黃菌的抗癌作用還是很不錯的。對於癌症病人經常做一些化療放療等,這些放療化療的風險可以通過服用野生桑黃來調節改善。桑黃菌可以減輕放化療的風險,尤其是對於癌症病人放化療集體的損傷,緩解疼痛,能夠阻止癌變的進一步惡變都有很大的用處。
(3)降血糖血脂:中老年人經常會出現三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情況,其實通過野生桑黃菌可以讓體內的血糖降低,也能夠防止動脈硬化,尤其是對於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還有預防冠心病、腦血栓等。
(4)控制尿酸:風濕性關節炎也是好多中老年人都會引起的疾病。痛風是一種常見復雜的關節性疾病,痛風患者也會在晚上經常出現突然性的關節疼痛,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等。桑黃菌可以有效控制尿酸,對一些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