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哪些方法有助於減輕沙塵暴危害

哪些方法有助於減輕沙塵暴危害

發布時間:2022-08-02 20:41:40

❶ 為防治與減輕沙塵暴所造成的危害,人們應採取哪些主要措施

措施: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長期掠奪式開發,因而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環境的惡化又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物質來源。
5.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6.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要最大限度的減輕和防止沙塵暴災害損失,就必須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1、必須深入研究沙塵暴發生發展的機制,完善和改進沙塵暴的監測手段,提高沙塵暴的監測預警預報水平,將沙塵暴災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中國氣象局已經召開了2次全國沙塵暴研究和預報服務會議,從2001年3月1日正式開展了全國沙塵暴預警預報服務工作,2002年成立了第一屆全國沙塵暴專家委員會,籌措資金進行全國第一期沙塵暴監測預警服務系統工程,並爭取利用3—5年的時間,建成具有現代化水平、覆蓋我國沙塵暴發生和嚴重影響區域的監測預警服務系統,有效地監測預警沙塵暴的發生和發展。

2、加大退耕還林和綠化西北生態環境建設。要保護好現有植被,在減少人為環境破壞的基礎上,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山川秀美的新西北;要建立節水型社會體系,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乾旱化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所以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合理利用地方資源,建立適宜的產業結構,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3、加強《防沙治沙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廣大群眾環境保護意識,使建設小康社會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相結合。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並重」的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針,加快防災抗災生物工程和技術工程建設步伐,重點搞好風沙防護林、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4、加強群眾防災減災科學普及工作。要注意收聽沙塵暴天氣預報警報,視沙塵暴到來的時間,對學生離家近的提前放學,遠的留校,提前結束露天社團活動等。提前做好塑料大棚等安全防禦措施,經實地調查,春季塑料大棚走向與強沙塵暴天氣有極大關系。一般大棚走向與沙塵暴天氣風向平行的損失大,與風向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損失小。

❷ 根治沙塵暴的方法是什麼

沙塵暴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長期掠奪式開發,因而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環境的惡化又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物質來源。
5.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6.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編輯於 2013-05-04
查看全部2個回答
沙塵暴即刻天氣實時+預測天氣APP下載!
沙塵暴天氣相關信息推薦
即刻天氣實時天氣+15天天氣預報+天氣熱點,即刻知天氣,安享好生活!精準預測,放心出門吧~
本月23652人下載
咨詢
上海極客公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廣告
王二明的養生茶價錢_拼多多_暢銷商品批發價
本月251人下載
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_優惠價格!看一眼就心動!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根治沙塵暴的方法是什麼?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一個寵物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標識標牌廠家選 山西百利源 按需定做
山西百利源-設計,標識,亮化,鋼構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告裝飾公司-專業標識標牌製作-2萬多平米廠房-專業為您定製,生產各類標識牌-種類齊全,質優耐久,做工精量,歡迎咨詢
廣告2021-03-14
如何根治沙塵暴
1播放
要根治沙塵暴和乾旱,應該怎麼樣?
多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
96瀏覽
沙塵暴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去治理它呢?
沙塵暴 (sand 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塵暴 (ststorm) 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並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 一百米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 沙塵暴緣起土壤風蝕 據新華社蘭州電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近日順利完成。 通過實驗,專家們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項實驗還證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之一。專家認為植物通常以3種形式來影響風蝕: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風動量,減少氣流與沙塵之間的傳遞;阻止土壤、沙塵等的運動。 此外,通過實驗研究人員得出一條結論: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沙塵暴的元兇 沙塵暴的元兇:大氣環流 北京春天裡發生沙塵暴的短暫一幕,只不過是中國北方連綿約30萬平方公里的黃土高原在二三百萬年中每年都要經歷的天氣過程,所不同的是,後者的風力更強,刮風的時間更長(可以持續幾天),沙塵的來源並不是50米開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個匪夷所思的游戲:他把中國西北部和中亞地區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塵抓起來往東南方向拋去,任憑沙塵落下的地方漸漸堆積起一塊高地。這個游戲從大約240萬年以前就開始了,上帝至今樂此不疲(2002年《自然》雜志發表了中國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開始的時間推到了2200萬年前)。 事實上,風就是上帝拋沙的那隻手。 沙塵暴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9贊·1,757瀏覽
沒有治理沙塵暴的好方法嗎
我認為不行。且不說財力等社會問題(如果真的能解決荒漠化問題,我相信國家一定會不惜巨資的),中國沙漠化面積巨大,哪有那麼多的廢品呢?還有,即使做了無害化處理,廢品中肯定還是含有一些有害物質的,這些有害物質必然會對沙漠的土壤造成污染,使沙漠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惡化,加大了進一步治理的難度。另外,沙漠地區還有一些動植物,如果加入了這些廢品,必然就干擾了它們的生境,不利於他們生存。第三,覆蓋不可能是全面覆蓋,必然會有一些孔隙,你應該知道,這些孔隙會形成風的狹管效應,使風速加大,反而會加強地表風蝕!第四,應該考慮到一點:沙漠地區在長期的演化中地表已形成了一定厚度的結皮,這些結皮對控制地表起沙有一定的作用,而這些物品放入後會破壞這些結皮,加劇地表起沙。所以,沙漠化防治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要謹慎研究的。 同時,樓上說的用紫莖革蘭也不行,因為這些植物的生長要耗費沙漠土壤中的養分,而且比其他沙漠植物耗費的更多更快。幾年後,這些植物會死亡,而此時沙漠土壤的養分水平也十分低下,不利於別的植物的種植,造成負面效應。
103瀏覽
沙塵暴說明了什麼
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3贊·148瀏覽
沙塵暴即刻天氣點擊查看天氣!
沙塵暴天氣相關信息推薦
jiketianqi.com廣告
正在載入
評論

❸ 與減輕沙塵暴所造成的危害,人們應採取哪些主要措施

技術措施:1.植樹造林
2.建立沙塵暴的預報體系
3.加強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
宏觀措施:廣泛深入地開展環保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認識水平。關心、愛護環境,自覺地參與改造和建設環境,形成全社會的風尚。

農業措施:一是發展水利,擴大灌溉面積,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風蝕旱農作業措施,帶狀耕作、伏耕壓青、種高稈作物等。

❹ 怎樣有效避免沙塵暴

20世紀70年代,隨著環境的惡化以及人口的增多,土地資源的寶貴及重要性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意識到。為了解除沙塵暴的威脅,各國政府一致認為推行免耕法和少耕法是十分必要的。

免耕法在英國普遍實行,政府十分鼓勵這種做法,那裡一半的玉米栽培都採用了這種方法,而加拿大政府則制定了一項法律,明文規定廢除鏵式犁,以保證實施免耕法;日本、伊朗、菲律賓等國也普遍採用立法的方式來樹立免耕法的權威性。

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後,也逐漸將推廣和採用免(少)耕法定為國家的政策之一。1985年,江蘇省採用免(少)耕法播種小麥950萬畝;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北方各地,「苗茬免耕、秸稈全程覆蓋」,免耕法也得到了大力推廣,效果很好。

而在中國西部地區情況更為嚴峻,那裡氣候乾燥,土地貧瘠。專家們認為只有推廣免(少)耕法,才有利於發展西部的農業,改善西部的環境。

免耕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運用,人們之所以能想到這種方法,還要從日益肆虐的沙塵暴說起。

1934年,美國西部出現了一場席捲大片國土的沙塵暴。這是一場災難,美國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單是捲入大海的土壤,就多達500萬噸。人類目睹了這場災難的危害,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地球能經受得住多少次這樣的災難呢?

雖然已經過了很多年,但人們依然記得,美國西部大開發是依靠來自各地的移民進行的。整個19~20世紀初期,大量來自歐洲的移民來到美國西部,這里肥沃的土地給了他們無限的希望。他們勤懇地勞作,開發耕種,逐漸有所收獲,最終成了農場主。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實現了現代化,人們利用機械對土地進行反復耕作。但是,1934年的沙塵暴使一些有遠見的農業研究部門和生產者開始認識到,這種用機械多次反復耕作的方式不利於水土保持,弊大於利。

為了防治沙塵暴,有些人重新提出了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播種時,並不翻整前一茬作物的耕地,而且直接開一條窄窄的溝或挖一個穴,撒下種子就可以了。這樣的耕種方法照樣可以出新苗長莊稼,並且由於耕地的表層翻動少,也就少受破壞,從而能保護土地資源,減少水土流失。這種方法對於有坡度的耕地更為必要,它能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增進土壤的團粒結構,有利於土壤中水分的滲透和貯存,也能防止水土流失。

重新提出這種原始方法的人是美國的一位農業生產者,名叫哈利·楊。他仔細分析了這種原始的耕作方法之後,受到了很大啟示,並且在實踐中證實了免耕法的益處。

20世紀60年代初期,哈利·楊就開始做實驗,他在自己的4.25畝的土地上,開溝直播種子而不翻耕土地。這一耕作方法經過實踐檢驗,終於獲得了成功,並且從此出現了一個專業名詞:免耕法。

許多人認為免耕法是簡單的復古現象,是時代的倒退,是對現代化的摒棄。並且,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農作物,有一定的弊端。但在贊同免耕法的人看來,這是原始農業耕作方式在新條件下的合理運用,是對傳統的揚棄性繼承,適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是農業耕作的一種進步和發展。

❺ 防治沙塵暴有哪些措施

沙塵暴天氣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這是由於冬春季半乾旱和乾旱區降水甚少,地表極其乾燥鬆散,其防治措施有: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沙塵暴的危害:

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到處彌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外空氣含塵量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內為80毫米/立方厘米,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區內空氣含塵量標準的40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沙塵暴

❻ 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

5、加強科普宣傳。

6、在沙漠地區種植適宜沙漠乾旱地區生長的植物。

7、在沙漠邊緣種植鄉土品種的低矮灌木和小喬木。

(6)哪些方法有助於減輕沙塵暴危害擴展閱讀:

沙塵暴的個人防護要點:

1、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2、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蒙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3、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4、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5.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

❼ 沙塵暴席捲多地,我國有哪些針對沙塵暴的防治措施

林語堂在回憶北平20世紀上半葉的時候,寫過一段文字:“人們至少要每年一次做好准備,對付來自蒙古沙漠的大風沙,…屆時天空陰暗,太陽看起來泛著黃色。塵土很像一朵厚厚的雲,它鑽進人們的耳朵和鼻孔里,弄的滿嘴砂礫。”雖然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面對沙塵暴來臨時,人們的描述不盡相同。

2021年3月15日,西起喀什,東至哈爾濱的廣大地區陷入一片揚沙之中。北方朋友圈攝影大賽如約而至,均是沙塵暴照片。為什麼應萬物生長的美好春季偏偏會颳起沙塵暴呢?

3、加強《防沙治沙法》、《森林法》、《土地法》等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廣大群眾環境保護意識。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防治並重”的生態保護與建設方針,重點搞好風沙防護林、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❽ 防治沙塵暴的方法

沙塵暴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長期掠奪式開發,因而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環境的惡化又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物質來源。

5.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6.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四道防線阻擊沙塵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邊地區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屏障;

第二,在內蒙古渾善達克中西部地區建起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生態恢復保護帶;

第三,在河套和黃沙地區建起以黃灌帶和毛烏素沙地為中心的鄂爾多斯生態屏障;

第四,盡快與蒙古國建立長期合作防治沙塵暴的計劃框架,設置到蒙古國的保護屏障。
1.宏觀措施

①廣泛深入地開展環保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認識水平。關心、愛護環境,自覺地參與改造和建設環境,形成全社會的風尚。
②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監督,依法保護環境,促進荒漠化防治。
③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過速增長,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④發展荒漠化地區的各類科教事業。培養基層的科技技術力量,盡快完善農村科技市場,搞好科技服務,提高荒漠化地區群眾的文化技術素質。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資機制和符合現階段國情的經營機制。
⑥建立先進的荒漠化動態監測與預報系統,搞好決策,搞好信息管理與服務。
⑦在荒漠化地區開展持久的綠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過程逆轉,逐步改善農業生態系統的基礎功能。
⑧加強防治荒漠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資金與外援。
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要求合理配置農、林、牧、副各業比例,積極發展養殖業、加工業,分流農村剩餘勞動力,減輕人口對土地的壓力。
⑩優化農牧區能源結構,大力倡導和鼓勵人民群眾利用非常規能源,如風能、光能,以減輕對林、草地等資源的破壞。

2.技術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復天然植被
實行一定的保護措施(設置圍欄),建立必要的保護組織(護林站),嚴禁人畜破壞,給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時間,逐步恢復天然植被。封育同時可以加以人工補植補種和管理,加速生態逆轉。
②飛機播種造林種草固沙
飛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尤其對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偏遠荒沙、荒山地區恢復植被意義更大。飛播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有:預測氣候,選擇立地條件,確定適宜的播區,確定適宜的播量,種子處理技術,防治鳥獸病蟲害,封禁保護等。
③通過植物播種、扦插、植苗造林種草固定流沙
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種,保證幼苗達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積(>1000m2),就可以把風蝕變為沙埋的植物群體,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種主要是花棒、楊柴兩個沙生先鋒植物。可撒播,也可條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乾旱草原流動沙地採用適當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邊長茂灘林場秋天在沙丘上用溝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陝西、寧夏流沙區用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榆林群眾用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風蝕又解決水分不足問題。簇行距0.5m×1.5m,每簇4~5個插條。
④建立風沙區防護林體系
乾旱區綠洲防護體系:一是綠洲外圍的封育灌草固沙帶,二是骨幹防沙林帶,三是綠洲內部農田林網及其他有關林種。現實情況要比典型介紹復雜得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沙地農田防護林:半濕潤地區降雨較多,條件較好,可以喬木為主,主帶距350m左右。半乾旱地區東部條件稍好,西部為旱作邊緣,條件很差,沙化最嚴重。沙質草原一般不風蝕,但大面積開墾旱作,風蝕發展,極需林帶保護。東部樹木尚能生長,高可達10m,主帶距200~300m;西部廣大旱作區除條件較好地段可造喬木林,其他地區以耐旱灌木為主,主帶距僅50m左右。乾旱地區風沙危害多,採用小網格窄林帶。北疆主帶距170~250m,副帶距1000m;南疆風沙大,用250m×500m網格;風沙前沿用(120m~150m)×500m的網格,可選樹種也多,以喬木為主。
⑤沙區牧場防護林
護牧林營造技術:樹種選擇要注意其飼用價值,東部以喬為主,西部以灌為主。主帶距取決於風沙危害程度。不嚴重者可以25h為最大防護距離,嚴重者主帶距可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為10h。副帶距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設副帶。灌木帶主帶距50m左右,林帶寬主帶10~20m,副帶7~10m。考慮草原地廣林少,乾旱多風,為形成森林環境,林帶可寬些,東部林帶6~8行,喬木4~6行,每邊一行疏透。呈疏透結構,或無灌木的透風結構,生物圍欄要呈緊密結構。造林密度取決於水分條件,條件好可密些,否則稀些。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條、柴草、秸稈、礫石、黏土、板條、塑料板及類似材料在沙面設置各種形式的障礙物,以控制風沙流方向、速度、結構,達到固沙、阻沙、攔沙、防風、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無法替代的。
根據防沙原理和設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為平鋪沙障和直立式沙障兩類。平鋪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稈、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帶狀平鋪沙表層,隔絕風與沙表層的接觸,造成風雖過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護植物生長,但對風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這種措施在東部地區作用較大,在西部地區影響水地水分,但有利於沙土改良。立式沙障為積沙型沙障,風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風速都會下降,風挾帶的沙粒就會沉積一部分在沙障前後,從而減少輸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間沙表層和攔截運行中沙粒的作用。由於絕大部分運動沙粒在近地表30cm內,多數又在10cm高度內,因此不需要設置過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風沙流,防止沙害。
化學固沙措施:將稀釋了的有一定膠結構的化學物質,噴灑於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滲,化學物則滯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層間隙中,形成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以增強沙表層抗風蝕能力,達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幾十種化學固沙材料,但由於成本高,未普及推廣。
風力治沙:是以輸出為主的治沙措施,減小粗糙度,使風力加強,風沙流呈不飽和狀態,造成拉沙和地表風蝕的效果。
農業措施:一是發展水利,擴大灌溉面積,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風蝕旱農作業措施,帶狀耕作、伏耕壓青、種高稈作物等。

❾ 如何減少沙塵暴的危害

形成原因:在內蒙古和新疆每年只能種一次莊稼。春天大雪消融後耕種,秋收後大片土地又無任何植物保護,裸露在外的全是沙土。由於我國大部以季風氣候為主,冬半年降水少,而且吹西北風,風力大,西北風將這些地區沙塵帶到東部就形成了沙塵暴。
針對原因的解決辦法:1,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增大草原植被和樹木的覆蓋面。2,控制亂砍亂伐,保護現有樹木。3,進行計劃放牧,保護草原植被,減少山羊等對草原植被破壞嚴重的牲畜的放養。

閱讀全文

與哪些方法有助於減輕沙塵暴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怎麼能瘦下來的方法 瀏覽:734
信息系統需求分析方法 瀏覽:139
用項目管理的方法分析電影 瀏覽:870
霧化葯圖片使用方法w 瀏覽:467
地腳螺栓簡易安裝方法 瀏覽:248
cnmr是什麼檢測方法 瀏覽:229
目前發達國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瀏覽:817
如何控制類風濕方法 瀏覽:922
葡萄量筒測量方法 瀏覽:995
統計研究運用各種方法 瀏覽:283
尋找研究生碩士老師的方法 瀏覽:704
蘋果平板按鍵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9
快速減小腿肚的方法 瀏覽:143
牛排肉怎麼腌制的方法 瀏覽: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決方法 瀏覽:263
杜仲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16
壓小胯訓練方法 瀏覽:548
蘋果手機相機有水印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6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4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