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服葯的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症狀減輕了,但體內的致病菌還沒有完全清除,一般情況,症狀完全消失也要加服葯品1到2日,A錯誤.
B、一般的葯丸,不要干吞,要配合溫開水服用,B正確.
C、茶葉里有很多的礦物質,還有一種叫單寧酸的酸性物質.我們吃的葯,有不少含有鹼性物質.含有鹼性物質的葯物如果和單寧酸遇到一起,發生了中和反應,就形成了既不能溶解,也不能被人體吸收的沉澱物和水,這樣會影響葯性的發揮,一般用溫開水服用.C錯誤.
D、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過量服用,會危害人體健康.D錯誤.
故選:B
❷ 關於吃葯的方法
有的人為圖一時方便,隨意用茶水或牛奶送服葯物,應該說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能和許多葯物產生化學反應,並生成難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沉澱物質,輕者會使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重者可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例如,心臟病人服用洋地黃抗心衰,若與茶水同服,可表現為有時吃葯無效,有時又可產生葯物中毒。又例如治療貧血的葯物硫酸亞鐵和枸椽酸鐵銨等,各種助消化葯物如胃蛋白酶、澱粉酶、胰酶、酵母、乳酶生等,與茶水同服,結果必然要影響這些葯物的治療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中葯,如人參、黃連、黃柏、麻黃、元胡、漢防已等,也是不能與茶水同服,以免降低葯效。
正確的服葯方法是,提倡用溫開水送服葯。因為白開水雜質少,不會與葯物起什麼化學反應。有的葯物不但要用溫開水送服,而且應多喝溫開水,以防葯物在尿道中析出結晶,形成尿道結石,磺胺就屬於這類葯物。在服解熱止痛葯物時也需多喝溫開水,避免使用葯物後,因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
http://www.pharm-hrbmush.com/guide/guide/3.htm
吃葯喝水是常識,但有的人偏用茶水送服,想圖個方便,或明知茶水服葯不好卻想當然。
茶葉里含有一種叫躁酸的物質,它可以與葯物中的蛋白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等物質起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澱,這不但影響葯物的療效,還會產生一些副作用。這些葯物有胃蛋白酶、胰酶片、多酶片、硫酸亞鐵、富馬酸鐵等。
茶葉里還含有咖啡因、茶鹼等成分,它們具有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故在服用安神、鎮靜、催眠等葯物,如魯米那、安定、眠爾通、利眠寧等中樞神經抑制葯物時,因兩者作用針鋒相對,不宜喝茶,更不宜用茶水送服這些葯物。
❸ 家庭用葯小常識有哪些
家庭應常備葯品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加強,很多家庭都預備了一些常用葯品,以備身體不適之需,也能減少經常去醫院的麻煩。那麼,一般常備葯都包括什麼呢?
(1)外用葯。通常的外用葯應常備:創可貼、口腔潰瘍散、治燒傷、燙傷的綠葯膏、金萬紅等。
(2)內用葯。一般的內用葯應常備:治感冒的葯品,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小兒清熱顆粒、板藍根、藿香正氣水或膠囊等;治咳嗽的,川貝清肺糖漿、小兒止咳糖漿等;治消化不良的,酵母片、健胃消食片等;止瀉的黃連素等;抗過敏的撲爾敏等;還有治療心臟病的、降血壓的、降血糖的葯都應該有所准備。
常備葯巧保存
常備葯品不要堆在一起,應該分類存放,說明書也不要隨便丟棄,保存好以備查用。特別應注意的是,不要隨便用一種空葯瓶子裝另一種葯,避免著急時服用錯誤,導致嚴重後果。所以葯品應該分類存放:
(1)需要冷藏的葯品,要按說明放在冰箱的冷藏空間(看說明書)。
(2)需要避光的葯品,要按說明放在密封的深色的瓶子中(看說明書)。
(3)需要防潮的葯品,要按說明放在密閉的容器中(看說明書)。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葯品應放在兒童觸摸不到的地方,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要經常檢查存放的葯物,過期失效的、以後不再服用的,該丟棄的就丟棄,以免著急時服用過期葯物,或者發現過期後,再去買葯,貽誤服葯最佳時間。
常見葯物的服用竅門
(1)湯葯用吸管喝可減少苦味。雖說良葯苦口利於病,但是苦葯湯還是很令人望而生畏,既能治病又容易下肚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在此建議人們在服用湯葯時,可以用吸管直接吸入喉嚨中,可減少苦味。
(2)服膠囊葯不要剝去外殼。人們在服用膠囊時,認為膠囊沒有用,甚至對人體是有害的,所以,在服用時經常剝去外殼,只取葯服用,這是不正確的服葯方法。
醫學專家指出,用膠製成膠囊的外殼,不單純用來做容器。它是有一定科學原因的,這種膠囊能溶於水和胃酸,對人的身體沒有任何害處;用膠囊裝的葯有很大的刺激性,容易嗆入氣管,而膠囊裹上就能起到保護食道和保護葯的雙重效用,所以不能去殼取葯而服。
服用降壓葯的注意事項
現在高血壓已經成為了中老年人健康的威脅,一般高血壓患者都是服用降壓葯來維持正常的狀態,這樣一來,如何正確服用降壓葯也就成了關鍵性問題。通常服用降壓葯的時候除了遵照醫生囑咐之外,還要注意幾點:
(1)不要在睡覺之前服用。一般葯物都是在2小時後達到最大效用,如果在睡覺之前服用降壓葯,那麼,2小時後葯效明顯,而此時,人本身血壓也在下降,同時降壓會導致血壓大幅下降,會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病症,所以,醫學專家提醒人們一定要按規定時間服葯。
(2)葯量過大。有些人急於使血壓降低,因此就加大服葯量,認為這樣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這是很不正確的。如果過量服降壓葯,會引起血壓大幅下降,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為人體的動脈血壓是流向組織器官的動力,是保障各組織器官所需要的血量的運輸管道,血壓如果驟降,就會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引發缺血、缺氧等現象,還可能有更嚴重的後果,所以專家提醒:不可急於求成而大量服用降壓葯。
(3)突然停葯。很多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葯。如果因為某些原因突然停止服用降壓葯,會引發降壓停葯綜合症,這種症狀很常見,一般表現為:血壓急劇增高、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出虛汗等,嚴重時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痙攣、心肌梗塞等危及生命的症狀發生。這是因為突然停服降壓葯,而導致的血壓反跳升高。所以,醫學專家提醒人們:千萬不要突然停止用葯,即使血壓降低,病情有所好轉時,也要循序漸進地停止用葯。
正確使用紅葯水方法
人們在擦傷、碰傷或給皮膚表面消毒時,經常要用到紅葯水消毒,但紅葯水也不能盲目使用,要遵循正確的使用方法:
(1)避免和碘酊同用。因為紅葯水和碘酊共同使用的時候,會發生化學反應,進而生成毒性很強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2)不要和紫葯水同用。紅葯水和紫葯水同用會降低葯效。
(3)不能和酸類接觸,大面積擦傷不宜使用。
哪些葯物不宜用熱水沖服
一般服葯都是用熱水沖服,但是有些葯並不適合這樣服用,如:
(1)消化葯。一般消化類的葯物中含酶,它是一種活性蛋白質,遇熱會凝固變性,失去葯效。
(2)維生素C。這是一種水溶制劑,遇熱後會還原,而導致變質、變性,進而失去葯效。
(3)止咳糖漿。用熱水服用止咳糖漿,會稀釋糖漿,使糖漿的濃度降低,而導致糖漿不能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無法達到應有的葯效。
怎樣正確使用滴鼻水
很多人在使用滴鼻葯水時,都會感覺到口苦,其實這是因為方法不對,用葯時如果方法不對,不但會有口苦現象,更主要是會失去葯效,正確的使用方法應該是:
患者應平躺在床上,頭突出床緣,仰頭,鼻孔朝上,然後雙側鼻孔可同時滴葯,還有一種方法是,側頭,先滴下部鼻孔,翻身換位後再滴另一側鼻孔,要注意的是,兩種方法在滴完葯後,都需要保持原姿勢3~5分鍾,這樣,葯液才能夠均勻分布於鼻腔黏膜,也不會有多數人都感覺到的口苦現象。
吃葯也講究姿勢
正確的吃葯姿勢有助於其療效的發揮:
(1)卧床的病人最好採用坐勢吃葯,溫開水送服,水以60毫升為佳,不宜過多。
(2)一般病人服葯,最好能保持站立姿勢一分鍾以上,這樣會有助於葯物的擴散和吸收。
(3)心絞痛病人在含服硝酸甘油片時,應該坐在椅子上服用。若站著服用,會因腦部缺血,有可能出現眩暈、昏厥;若卧床服,則會增加靜脈的回心血流量,使發病時間延長。
另外,有的人為了方便吃葯時就直接吞下去不喝水,這樣可能會導致葯效降低或造成食管的黏膜損傷。水是很好的溶劑,喝水不僅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葯物快速到達小腸,更重要的它可以快速使葯物溶解,被人體吸收,從而提高血液中葯物的濃度,這樣,葯效會更好地發揮。
❹ 正確服用葯片的方法是什麼
多喝水,我剛才吃膠囊也是 卡在喉嚨那裡了,把我嚇了一跳,但是我又想是膠囊,膠囊要化的,過不了1分鍾自己化小了,我又喝水就下去了。祝你身體健康
❺ 如何正確服葯
服用葯物常見的錯誤方法有哪些?
葯,你吃對了嗎?吃葯有講究,這個不能隨便吃。有調查顯示,我國每年都有數百萬人因“吃錯葯”而入院治療的。日常中很多人不知道正確的服葯方法,還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服葯錯誤的危害性。其實,“如何吃葯”是很重要的,如果服用方式、服用量、服用時間不正確,都可能影響到葯效的發揮,甚至出現不良的後果,下面就是常見的服葯誤區。
復方葯和復合葯,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
每個人都吃過葯,但是能分清“復方葯”和“復合葯”的人卻不多。
通常情況下,帶有“復方”字樣的葯物指的是處方中的主葯,比如復方碘溶液,是由碘和碘化鉀組成,但是起治療作用的是其中的碘,碘化鉀只是起到增加碘溶液的作用。
從上面介紹大家可以看出,“復方”和“復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用葯的時候要嚴格區分,以達到安全用葯的目的。
❻ 正確服用中葯丸劑的方法有哪些
中成葯傳統的丸劑由於製作方法和功效的不同,在服用時也有一定的差別。常見的丸劑有大小蜜丸、水丸、濃縮丸、糊丸等。中小蜜丸、水丸、濃縮丸體積小,可以用溫開水送服;大蜜丸體積大(每丸重6克、9克不等)不能直接吞下,可以嚼碎後咽下,或者洗凈手後掰成小塊或搓成圓粒後用水送服;糊丸是一種用米糊製成的乾燥丸劑,很硬,服用時必須在一潔凈的容器內錘碎後再吞服,不能整粒吞服。
❼ 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
用葯是經常的事情,但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下文的介紹:
一、儲存葯物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合理儲存;2.註明有效期和失效期;
3.注意外觀變化;4.妥善保管。
二、葯物應在什麼條件下儲存?
葯物存放條件應符合葯品說明書的要求,冷藏葯品要在2—10℃之間,陰涼儲存葯品要在20℃以下,其他葯品儲存在30℃以下。
三、如何正確存放家中葯品?
1.散裝葯粒需避光,要用適當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裝置,最好內放乾燥劑。
2.液體制劑室溫保存。
3.懸浮劑保存分狀態。
4.肛門栓劑防軟化。多數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以免軟化。
5.眼葯水存放依標志。
6.霧劑類葯品喜溫暖。
7.中葯保存應得法。必須在低濕的環境下貯存,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四、家裡應該准備哪幾類葯品?
1.常見病用葯:如傷風感冒、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葯;拉稀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葯;其他如魚肝油、鈣片、五官科及皮膚科病外用葯等。
2.常用的葯:治療各系統病的葯種類很多,家裡應備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葯物很多,挑選一部分備用即可。
3.安全的葯:兒童用葯要求較嚴,使用不當極容易發生不良後果。備用的葯應該是副作用少、毒性反應小、使用方法簡便的葯品。
4.使用方便:家裡常備葯主要以口服葯、外用葯為主。注射葯盡量少用,因使用不當,掌握不好,容易發生過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後果。
5.便於存放的葯:家庭常備葯存放的時間一般較長。這就需要存放的葯量少些,特別是容易變質失效的葯更應少備些。具體地說,應以葯片為主,水劑為輔。要選擇些包裝比較好的葯物存放。
6.易於掌握的葯:各種葯都各有用量、用法、適應症和副作用,復雜的家長難以掌握。因此,應備用的葯要少而精,種類少些,易於記住,便於使用,可少出差錯。
五、夏季家中應常備哪些葯品?
1.抗中暑葯: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氣水(液)等;
2.抗腸道感染性疾病葯:黃蓮素片、蒙脫石散劑、口服補液鹽等;
3.治蚊蟲叮咬葯:清涼油(又名萬金油)、風油精等。
六、中西葯一起吃,會不會增加不良反應?
中葯、西葯聯用,有時能起到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但有時候合並用葯不一定能提高療效,反而會增加不良反應。這裡面的情況非常復雜,應充分聽取醫生的意見。
七、服葯時為何不能飲酒?
服葯時喝酒危害大,因為酒中含有濃度不等的酒精。服葯時飲酒可與多種葯物發生反應,會降低葯效或增加葯物的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時飲酒會增強阿司匹林對胃的刺激作用,會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另外,有些葯物能加重酒精對人體的損傷。因此,服葯時不宜飲酒。
八、為什麼吃葯不能喝茶?
茶會分解葯性,最為普通的一個解釋就是茶葉中所含的鞣酸很容易與胃中的生物鹼發生作用形成不溶的沉澱,從而使葯不能被人體吸收,發揮不了葯效作用。另外,茶葉中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會阻止人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因而在服用黨參、黃芪、山葯等補養葯時,飲用茶水也會降低葯效。
九、中、西葯什麼情況下不能同時服用?
在服含鐵的西葯時,不宜同時服中葯。否則,既影響療效,又易產生副作用。
十、發燒時,使用退燒葯原則有哪些?
1.病因不明不用葯;2.短期低燒免用葯;
3.暴發高燒慎用葯;4.小兒發燒早診治;
5.服葯期間多飲水;6.必要時輔以物理降溫。
退燒葯必須慎重使用,基本原則是「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十一、用止疼葯有哪些危害?
掩蓋病情、延誤診斷。
十二、常見的抗菌葯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1.肝臟損害;2.腎臟損害;
3.神經系統損害;4.血液系統損害;
5.消化道反應;6.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調;
7.過敏反應。
十三、濫用抗菌葯有何危害?
濫用抗菌葯危害既多且大,輕則局限為個人,重則泛濫危害社會,以下扼要列舉四方面的危害:
1.誘發細菌耐葯;2.損害人體器官;
3.導致二重感染;4.浪費醫葯資源。
十四、患者使用基本葯物能得到什麼實惠?
1.節省費用;2.用葯合理;
3.安全有效;4.方便可及。
十五、如何識別偽劣葯品?
1.看標簽:購買整瓶、整盒的葯品,要先看標簽印刷得是否正規、項目是否齊全。
2.化學葯品、中葯成葯、葯酒等必須有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的注冊商標。商標和批准文號最為重要。如果沒有或印刷得不規范,即可視為假葯。
3.包裝上應有漢字標明的葯品名稱,以及葯物含量、容量、用途、用法、用量、禁忌症或注意事項、貯存方法和生產批號等字樣。如不具備上述三點應懷疑為偽劣葯品,必須請當地葯監部門給予鑒定後再決定能否應用。
4.看葯品:無論針、片、丸、粉和水、酊劑以及葯材,凡見有發霉、潮解、結塊或有異臭、異味或片劑色澤不一致者,即可視為劣葯。標簽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過有效期的葯品,也可視為劣葯。
十六、家庭用葯的原則是什麼?
1.在明確診斷之前不要隨便用葯;
2.服用時應掌握正確的用法和用量,並注意葯物的毒副作用與禁忌症;
3.對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應去請教醫生。不要服「糊塗葯」、「僥幸葯」。
十七、服錯了葯怎麼辦?
萬一服錯了葯,也不可忙亂,應及時採取措施。其原則是:及時排出,針對解毒,對症治療。
1.催吐:俗稱「扣喉」,病人錯服葯後當即被發現,可及時催吐,簡單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指反復刺激舌根部,引起嘔吐。
2.洗胃:在催吐的基礎上,如病人清醒,可以大量服用茶水,然後刺激舌根部誘發嘔吐,洗胃後,最好給病人服點牛奶或生雞蛋清,以吸附葯物,減少吸收和保護胃粘膜。
3.誤吃有腐蝕性葯物的病人,忌用催吐或洗胃。可以灌服牛奶、雞蛋清、植物油等保護胃粘膜。
4.進行上述初步處理後,立即送醫院。但切勿忘記將吃錯葯的葯瓶或葯盒帶上,以便醫生搶救時查考。
5.如果病人已神志不清,應注意解開病人衣領,清除口腔積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如病人已發生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持續進行心臟外按壓、人工呼吸,並及時送醫院搶救。
十八、要做到合理用葯須注意哪些問題?
病人在使用葯品時,要做到合理用葯須注意的問題:
1.沒有明確的診斷,病人不要擅自用葯。醫葯知識浩如煙海,就是臨床醫務人員也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正確使用葯物。因此,患病後一定要請醫生診斷明確,切勿因是「小病小痛」而擅自用葯,造成病情的延誤或不良反應的發生。
2.嚴格遵照醫囑用葯。葯品治療方案是根據病情及病人的生理特點等諸多因素綜合後決定的,切不可隨意更改,以確保葯品的治療效果。
3.不要迷信某些葯品。譬如過分地迷信新葯、進口葯、貴重葯、滋補保健葯品等,這些錯誤的用葯心理會導致濫用葯物。
4.用葯後要密切注意病情的發展。醫生配給葯物後,病人要按醫囑用葯,並隨時注意觀察、體驗病情的變化,及時反饋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供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對出現的嚴重不良反應的要及時停葯就診。
十九、兒童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忌濫用維生素;
2.忌濫用抗生素;
3.忌濫用解熱止痛葯;
4.忌濫用丙種球蛋白;
5.用葯時應注意劑量不宜過大,服用時間不宜過長。
二十、孕婦用葯應注意什麼?
許多葯物都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孕婦用葯,不僅本人可能受到葯品不良反應的危害,不少葯物還可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損害胎兒的生長發育。所以,如孕婦病情確需用葯,一定要充分聽取醫務人員的意見,認真選擇,嚴格遵守規定用法用量。
二十一、哺乳期婦女用葯需注意哪些?
用葯要謹慎,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合理用葯原則,否則對寶寶的身體會造成極大的損害。哺乳期用葯有四大法則: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葯。2.服葯後調整哺乳時間。3.不宜服用避孕葯。4.不可濫用中葯。
二十二、高血壓患者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忌突然停葯。
2.忌快速降壓。
3.忌不擇時服葯。
4.忌不定期檢查。
5.忌胡亂用葯。
二十三、老人用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1.先取食療,而後用葯。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此乃一舉雙得。
2.先用中葯,後用西葯。
3.先以外用,後用內服。
4.先用內服,後用注射。
5.先用老葯,後用新葯。
二十四、購買葯品應注意什麼?
1.從合法的葯店購買合法葯品;
2.應明確說明買葯的目的和病症;
3.購買處方葯時必須憑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
4.購買非處方葯時,應對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確的了解,如以前是否發生過,曾用過什麼葯品,用葯的效果如何,有無過敏史。應仔細閱讀葯品使用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執業葯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5.應查看葯品包裝上標注的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必須注意:葯品只能在有效期內使用,並注意保存的方法。
6.注意索要和保留購葯憑證。
二十五、購買了不合格葯品該怎麼辦?
如果對購買的葯品
質量有懷疑或者發現質量不合格的葯品,應憑購買葯品的憑據(如銷售發票或小票,購買葯品不要忘記索要購葯憑證)及時與銷售該葯品
的葯店或醫院聯系,要求解決,並向所在地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二十六、發現葯品質量及價格問題怎麼辦?
對葯品價格有疑問或發現葯店、醫院或診所違反葯品價格管理規定,應向當地物價管理部門舉報。質量問題,向當地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❽ 如何正確服葯才能降低血壓
降壓葯的正確服用方法是要堅持長期的服用降壓葯,不要擅自停用或者將降壓葯物減量。
第一,要使用長效的降壓葯物才能24小時平穩的降壓,避免使用短效的降壓葯物,最好是在早晨起床空腹的時候服用降壓葯物,避免受到食物的影響。
第二,早晨起來的時候會有一個晨峰血壓的升高,晨起服用降壓葯物就會避免晨峰高血壓的出現。
第三,患者夜間血壓升高,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在下午的時候加用降壓葯物來控制夜間血壓的升高。葯物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切勿不可自行停葯。
❾ 正確服葯有什麼方法
正確的服葯方法是:取站立位,先把葯片放入口內,然後喝上一口水,稍把頭向上仰並做吞咽動作,葯片隨水經食管而順利進入胃內。膠囊外殼是用明膠做的,遇水能產生一定黏性,干吞最易附在食管內壁,還因膠囊比水的比重小,在水中是上浮的,故吞服時頭部不宜上仰,否則送服的水吞下而膠囊仍卡在食管中,如把頭部向下略前傾,這樣較易吞下。待葯片吞下後不要馬上躺下,隔5分鍾再喝一些水。這樣服葯可以促進吸收,提高療效,並能減輕一些葯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