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備菇房:種植菌菇前,需要選擇在陰暗、潮濕的位置搭建菇房。 配製養料:用干稻草、麩皮、玉米芯、鋸末等加水混合養料,高溫消毒。 種植菌種:養料鋪設15厘米厚,種入菌種。 養護管理:每天少量噴水一次,空氣濕度保持在60-70%。
1、准備菇房
種植菌菇前,需要選擇在陰暗、潮濕的位置搭建菇房,在菇房准准備好木質床架,鋪上大小合適的木板,用玉米秸稈製作床簾,用石灰水或多菌靈溶液噴灑菇房,進行消毒滅菌。
2、配製養料
菇房消毒後,配製菌菇所需要的養料,通常都是用干稻草、麩皮、玉米芯、鋸末等加水混合均勻,少量加入石膏,裝入大小合適的透明塑料袋中,進行高溫殺菌,等待稍微放涼後可以接入菌種。
3、種植菌種
菌菇養料製作好後,准備想種的菌種,把養料均勻的鋪設的床架上,厚度不少於15厘米,種入菌種,覆蓋乾燥的稀土,用水壺少量撒水,讓菌床稍微濕潤,菇房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
4、養護管理
菌菇種植期間,每天少量噴水一次,空氣濕度保持在60-70%,子實體長出前避光養護,長出子實體可以少量接受散光照射,每天中午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使菌菇正常生長發育。
Ⅱ 種菌菇怎麼種植方法,菌菇的種類有哪些
Ⅲ 種香菇的方法和步驟
1.營養條件
香菇是木生菌,需要以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等元素為主。
2.環境條件
最適合香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3°C—25°C,溫度低於10°C或高於30°C時都不利於菌絲的生長。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培養基內的含水量及周圍的空氣濕度,其適宜量會根據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香菇是好氣性菌類,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香菇菌絲的生長發育不需要光線,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下也可以生長良好,但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散光照射,光線太弱或光線太強都會影響香菇子實體的生長。香菇菌絲喜歡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長,pH值在3—7都可以正常生長,pH值以5最為適宜,超過7.5則會停止生長;子實體發育階段可將pH值調整在3.5—4.5的范圍內。
3.播種時間與栽培地選擇
目前我國的香菇種植多採用溫室場所,各地香菇的種植時間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香菇作為一種真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選擇的栽培地一定不能被污染,選定區域的空氣質量必須相對較好,周圍不能有工廠等污染源。香菇苗木生長一般不太旺盛,選擇地形時,要選擇地勢平坦、便於排水灌溉的地方。
4.細菌培養袋的製作方法
利特埃多德斯袋中使用的配方大多由楊樹鋸末、麥麩、石膏、多菌靈、玉米芯和楊樹鋸末製成。在選擇鋸末時,要選擇6個月左右的鋸末。麥麩要選擇新鮮的,不能有任何霉變。將各種材料按照比例充分攪拌後加入少量水,保持培養基的含水量在55%左右。每次加水前需要用水捏住攪拌過的材料,如果材料可以充分混合且捏不出水就是最好的生長條件。將材料混合後包裝在較結實的乙烯膜袋中,袋子裝滿後,其中一段必須進行密封,以免泄露。
5.消毒袋子
需要先准備一個較大的鐵鍋,將其做成一個立方體的土蒸鍋。為保持蒸汽鍋爐的透氣性,必須在爐牆內外均勻地塗抹水泥。蒸鍋准備好後,可往袋子里加水,開始加熱消毒。需要用大火煮10個小時左右,可有效地將袋子里的細菌殺死。要把蒸鍋的溫度保持在100°C左右,悶上一晚。等第二天把火滅後,待袋子溫度降至75°C左右,迅速將其放在冷卻室里,防止細菌復發。
Ⅳ 菌菇怎麼種植方法
1、前期准備
栽種菌菇時,需要購買品種優良、產量高、抗性強的菌包或菌棒,選擇為其准備松軟肥沃的栽種基質,或者直接用菌包養殖。
2、栽種方法
將菌包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再每天用噴壺向菌包周圍噴水,以保證室內的空氣濕度高,有利於植株的生長發育,以及加快菌包的生長速度。
3、後期管理
當菌包出菌後,控制環境溫度在二十八到四十度之間,促使植株生長旺盛,從而提高菌菇的產量和品質。
Ⅳ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蘑菇菌 蘑菇如何種植方法蘑菇菌
1、蘑菇的栽培方法是將鋸末、麥麩、糖、清水、腐殖土和無機肥料混合製成基土,並對基土進行高溫滅菌。待基土冷卻後即可裝袋,可在基土上接種香菇菌種。用麥麩、鋸末、糖、土和清水配製培養基,然後將菌種放入其中,直到菌絲體充滿培養基,然後放入養殖基地。等待一個月後,蘑菇就會長出來。
2、接種後,可將袋裝基土均勻布置在濕潤溫暖的環境中,每天向培養環境中噴灑水霧,保持環境濕度恆定。菌絲長滿基土後,可取出種植在溫暖的室外環境中。在後期管理過程中,需要定期對環境進行通風換氣進行蘑菇栽培,避免細菌在環境中滋生,影響蘑菇的生長。
3、同時還能定期為蘑菇補充水分,保持土壤濕潤,為蘑菇提供弱光,使植物生長更好。對於蘑菇來說,蘑菇屬於真菌。蘑菇沒有葉綠體葉綠素,不能用於光合作用,只能靠養分供給。蘑菇生長一般採用牛糞、豬糞、磷肥等現成的養分。蘑菇生長有兩個階段,需要不同的溫度,有些農民因為溫度原因產量很低。蘑菇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生長。
4、菌絲體生長階段的溫度一般為18-20度。生長階段子實體的溫度一般為12-16度。溫度高,菌絲長得太快,容易老化,過早衰退。如果溫度低,4度以下就會停止生長,所以要注意冬季種植的蘑菇的溫度。它是蘑菇菌,也是好氧菌,所以需要充足的氧氣,所以蘑菇栽培需要保證充足的氧氣。
Ⅵ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蘑菇菌
蘑菇是一種菌類植物,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溫暖濕潤蔭庇的位置,一般是搭建專門的菇房進行種植,然後配製基質,可以採用植物粉碎過的秸稈和人畜糞便,充分混合發酵之後就可以使用了。把基質平鋪在菇房裡面,然後把菌絲均勻的種在基質上,保持溫度在20℃左右,保持適度很快就會長出來了。
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雙孢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分,被譽為「人類健康食品」、內銷、外銷量均很大。因此,大力發展蘑菇生產,對發展農村副業,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蘑菇栽培雙孢菇的主料:麥草、玉米稈、牛糞。輔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麥開始,收集麥草,麥草要堆在距播種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時不用粉碎:玉米稈收集時,待11月份玉米稈干後,沒有綠色時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兩段均可發酵用;牛糞要提前拉回涼半干搗碎,再堆起寬2米、高1.5米,長不限,自然發酵,溫度升到75℃。約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調換讓其自然發酵。牛糞也可曬干搗碎存起備用。
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牆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於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牆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葯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Ⅶ 菌菇的種植方法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Ⅷ 菌菇種植方法 在家養殖菌菇的方法分享
1、種植方法。
種植菌菇時,需要購買產量較高且健康無病害的菌棒,最好選擇長有白色菌絲的產品,有利於提高菌菇的出菇率,或者使用麥麩、有機肥料和石灰製作成菌棒,再將挑選好的菌絲接種在菌棒上,促進其健康生長。
2、適宜環境。
菌菇適宜生長在陰暗且潮濕的環境中,種植菌菇時,需要在地勢平坦且通風透氣的地方建立菇房,並且菇房四周要設立有防風和遮陽布,為菌菇創造適宜生長的環境,因為菌菇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對光照要求不嚴苛。
3、保持濕度。
菌菇是喜濕植物,養殖菌菇時,如果環境過於乾燥,就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從而使得菌菇死亡干癟,需要每天向菌菇的四周噴灑水霧,提高環境的濕度,並且最好要在每天清晨和傍晚時澆一次水。
4、適宜溫度。
菌菇是高溫性菌類,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的需求不同,養殖菌菇時,需要在其萌芽期間,將環境溫度控制在30-40之間,便於菌菇生長,而在菌菇實體發育期間,要將環境溫度控制在28-32度之間,維持菌菇正常生長。
Ⅸ 蘑菇怎樣種植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Ⅹ 蘑菇應該怎麼種種植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蘑菇,有時也叫它食用菌,因大多數蘑菇都有葯用價值,所以也稱之為食葯用菌。
蘑菇的種類很多,世上存在2000種只多不少,其中可人工種植的也不下百種。香菇、草菇、金針菇、雙孢菇、杏鮑菇、茶樹菇、平菇、白靈菇、雞腿菇、木耳等被稱為十大種植品種,這些也是種植最普遍、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蘑菇品種。
二,蘑菇的主要栽培方法。
蘑菇種植,有其獨特的栽培方式,在獨特的栽培方式中,又有著它特殊的栽培方法。原木栽培已基本淘汰,代料種植和稻草種植有著交叉,可以說在種植操作中,代料種植包含著稻草種植,同時,它也是目前蘑菇種植的主流,我們的敘述就以代料種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