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手工裁玻璃
材料:
桌子
玻璃刀
白紙
尺子
方法:
一、首先把准備切割的玻璃表面擦乾凈。任何的玻璃上的污點和不規整都會阻礙你在上面劃痕。用抹布或手指把你要劃痕的地方擦乾凈。
2. 用玻璃膠如何砌玻璃磚
1、玻璃表面干凈、無粉塵
2、在10℃左右操作
3、玻璃膠塗均勻
4、壓力適合
3. 玻璃磚怎麼施工
玻璃磚施工:4. 用玻璃磚做隔斷怎樣施工
玻璃磚隔牆施工要點:
1,施工准備。圖紙會審,編制玻璃磚隔牆工程施工方案。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和安全交底。
2,材料准備。摻合料: 白灰膏,石膏粉,膠粘劑。水泥:用32.5普通硅酸鹽白水泥。玻璃磚:一般為內壁呈凸凹狀的空心磚或實心磚,四周有5mm的凹槽,要求稜角整齊。砂: 用白色砂礫,粒徑0.1~1.0mm,不含泥土及其他顏色的雜質。
3,工程工藝流程。玻璃磚應預先挑選稜角整齊,規格基本相同,磚的對角線基本一致,表面無裂紋的磚備用。彈好的玻璃磚位置線,核對玻璃磚牆長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磚模數,如不符合,應適當調整磚牆兩側的槽鋼或木框的寬度及磚縫的寬度,牆兩側調整的寬度要一致,同時與磚牆上部槽鋼調整後的寬度也盡量保持一致。 砌築應雙面掛線。如玻璃磚牆較長,則應在中間設幾個支點,找好線的標高,使全長高度一致。每層玻璃磚砌築時均需掛平線,並穿線看平,使水平灰縫平直通順,均勻一致。
4,砌磚採取通長分層砌築。首層撂底磚要按下面彈好的線砌築。在砌築磚牆兩側的第一塊磚時,將玻璃絲氈(或聚苯乙烯)嵌入兩側的邊框內。玻璃絲氈(或聚苯乙烯)隨著玻璃磚牆的增高而嵌置到頂部,接頭採用對接。在一層玻璃磚砌築完畢後,用透明塑料膠帶將玻璃磚牆立縫處貼牢,然後往立縫內灌入砂漿並搗實。
5,玻璃磚牆層與層之間應放置Φ6mm雙排鋼筋網,對接位置可設在玻璃磚的中央。最上一層玻璃磚砌築在牆中部收頭。頂部槽鋼內亦放置玻璃絲氈(或聚苯乙烯)。
6,砌築時水平灰縫和豎向寬度一般控制為8~10mm。劃縫隨灌完立縫砂漿隨劃,劃縫深度為8~10mm,要求深淺一致,清掃干凈,劃縫過2~3h後,即可勾縫。勾縫砂漿內摻入水泥重2%的石膏粉,以加速凝結。
7,了保證玻璃磚隔牆的平整性和砌築方便,每層玻璃磚在砌築之前,宜在玻璃磚上放置墊木塊。其長度有兩種:玻璃磚厚度為50mm時,木墊塊長35mm左右;玻璃磚厚度為80mm時,木墊塊長60mm左右。每塊玻璃磚上放2塊,卡在玻璃磚的凹槽內。
5. 怎樣製作玻璃
玻璃製作
中國古代是否自行製作過玻璃,人們曾有過不同看法。過去,科技、考古、歷史界曾流行一種「玻璃外來說」。後來,隨著考古發掘的展開,戰國時期的玻璃製品大量出土,科技工作者對這些製品用現代檢測手段作了分析,為我們進一步探討我國古代玻璃的源流及製作工藝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從化驗結果來看,我國古代玻璃是鉛鋇玻璃,這與西方鈉鈣玻璃有明顯區別。從出土的玻璃器形制來看,它們富有中國特色。尤其是在湖南省一些古墓中出土的大量戰國、西漢時的玻璃器,在質料上大都屬於鉛鋇玻璃,在形制上則主要是一些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禮器、印章和器皿等,並且上面有中國民族裝飾特點的紋飾及圖案,這令人信服地證明這種玻璃品種是我國先民獨創並自行發展起來的。
我們知道,鉛基玻璃的基本助熔劑是PbO,PbO與石英一起熔煉,在900℃左右便可以生成玻璃。PbO可以通過焙燒鉛礦石得到。我國的鉛礦石主要是方鉛礦(PbS),這種方鉛礦常與重晶石共生。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BaSO4。由此,將這種共生礦進行氧化焙燒,所得到的煅礦灰中除PbO外,自然也含有BaO,以它們為原料與石英一起熔煉,得到的就是鉛鋇玻璃。
那麼,這種鉛鋇玻璃究竟是怎麼起源的呢?可以設想,這與古人冶鉛的實踐分不開。鉛在古人生活中佔有一定地位。用鉛做成的胡粉在古代是一種化妝品,煉丹術也叫鉛汞之術,這表明鉛對於煉丹家們也至為重要。由此,古人必然很早就重視鉛的冶煉。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是用陶質的坩堝、土釜或平敞的粘土爐子來氧化焙燒方鉛礦以製取鉛的,這樣,當氧化鉛生成後,一旦與陶質堝、釜內壁的粘土成分接觸,只要器壁溫度達到900℃左右,就會在堝、釜壁上生成一層鉛釉。有學者曾就此做過模擬實驗,結果完全證實了這一點(趙匡華,「試探中國傳統玻璃的源流及煉丹術在其間的貢獻」,《自然科學史研究》,1991年第2期)。由於這種釉潤滑光亮,敲擊脫落後很像玉石,這就給古人以啟示,使他們有意識地嘗試用這種鉛礦煅灰與粘土或石英砂一起熔煉。摸索的結果,他們會發現,用石英砂煉製得到的成品質地潤澤,光潔晶亮,這就得到了正式的原始玻璃配方。不過,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玻璃因為燒制氣溫低,有大量氣泡,且含有鋇,因而透明度是比較差的。
傳統玻璃的進一步發展,是無鋇玻璃的出現。從古人的角度來看,既然鉛礦煅灰可以燒制玻璃,他們自然也會嘗試用提純後的金屬鉛去燒煉,這就斷絕了鋇的來路。這種方法煉制出的玻璃由於原料中不再含有鉛礦中附有的眾多雜質,因而更加光潔晶瑩,更像玉石,而且熔煉溫度也有所降低。
傳統玻璃的起源與古人的冶鉛實踐有關,但其發展演變則與煉丹家們的活動分不開。早在戰國時期,中國的方士們就流行著「食金飲玉」可以長生的說法,所以煉丹術興起後試煉珠玉(即玻璃)也就成為煉丹家們的活動之一。東漢王充《論衡·率性篇》說:「道人消爍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又說:「隨侯以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曾有人懷疑這里的燒煉五石是否意指燒煉玻璃,因為五石是否是指適於煉制玻璃的五種礦石,還不能肯定。但這些記述反映了道士們燒煉珠玉的活動,則是無疑的,而燒煉珠玉正是導致玻璃出現的直接來源,這是可以肯定的。
我國古代玻璃雖然起源時間很早(考古發掘中已有西周玻璃器出土),但發展緩慢,而且長期保持自己固有的特點,這就是:表面光澤晶潤,「比之真玉,光不殊別」,但透明度差,並且質地「虛脆不貞」(《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語)。這主要是由於化學成分、燒成溫度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了我國古玻璃自始至終屬於低溫鉛鋇玻璃的緣故。從主觀方面來講,古玻璃出現以後,成為煉丹術的副產品,被道士們從人工冶煉珠玉的角度出發去總結和實踐,沒有走上獨立發展道路,更談不上發展出一套成熟的玻璃製作技術來。
由於受製作目的和技術的影響,傳統玻璃製品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局限在禮器、裝飾品以及冒充珍珠、寶石的珠子、戒指等。質地的輕脆易碎以及不耐高溫,使得它很少被用作飲食器。透明度差,當然也就更談不上製作光學玻璃了。
由於傳統玻璃的這些局限,西方玻璃傳入我國後,引起人們極大驚異,學者們視其為奇物異寶而加以記載。《漢書·西域傳》記載說:「罽賓國……出珠、珊瑚、虎魄、璧流離。」罽賓國位於今阿富汗一帶,璧流離指的就是玻璃。李志超認為該詞對應於拉丁語vitrum,是音譯加上了意譯的結果。李志超並且指出:古籍中對於vitrum的譯法很多,例如《梵書》中的「吠琉璃」、《酉陽雜俎》的「毗琉璃」、《一切經音義》的「髀頭梨」、「頗黎」等,都是vitrum及其派生字的音譯。譯名的多樣化,正說明這類外來品與中國土產玻璃在性狀上差異很大,以致中國人不知道它們是同一類物質,因而對之賦予了多種多樣的名稱。
因為傳統玻璃製作技術的不成熟,提示我們對待古書上有關記載,要持謹慎態度。例如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說吳主孫亮用「琉璃」作屏,「甚薄而瑩澈,使四人坐屏風內而外望之,如無隔,惟香氣不通於外。」《西京雜記》說漢武帝造神物,「扉悉以白琉璃作之,光明洞澈。」這些記載,如果不是誇張之辭,那麼文中的「琉璃」必然是從域外傳入的玻璃,否則不會有那樣好的透明效果。
文獻中對於西方玻璃的傳入,也常有反映。《藝文類聚》卷八十四「琉璃」條,對之有多處描寫。史書中對域外「火齊珠」(玻璃透鏡)的記載,更是屢見不鮮。古書《梁四公記》則記述了玻璃由海路傳入的具體例子:
「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賣碧頗黎鏡。面廣一尺五寸,重四十斤,內外皎潔。置五色物於其上,向明視之,不見其質。問其價,約錢百萬貫。文帝令有司算之,傾府庫當之不足。」
《梁四公記》一書,著者不明,有說為沈約,也有說為張說,總之它反映的是南北朝時期的事情。
不但玻璃成品,而且玻璃製作技術也傳了進來。《北史·大月氏傳》記載:
「太武時,其國人商販京師,自雲能鑄石為五色琉璃。於是采礦山中,於京師鑄之,既成,光澤乃美於西方來者。乃詔為行殿,容百餘人,光色映徹。觀者見之,莫不驚駭,以為神明所作。自此,國中琉璃遂賤,人不復珍之。」
這是說,玻璃製作技術傳入以後,在中國的國土上也能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玻璃來,從此人們對玻璃就不以為奇了。《北史》這段記載,也見於《魏書》,說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代的事,大約發生於5世紀中葉。此外,兩宋時的大食諸國、清代早中期的西歐傳教士都曾將玻璃製作技術傳入我國,對我國的玻璃製造產生了一定影響。由於國外技術的傳入及工匠的努力,我國人民最終還是掌握並發展出了一套成熟的玻璃生產技術,這是毫無疑問的。
熱熔玻璃是經過高溫熔制而成,具有立體感強,質感光亮透麗,裝飾效果好,很受人們喜愛!現在各大城市正在火爆流行,給玻璃行業又注入了一線生機!
熱熔玻璃主要有下列產品:熱熔藝術鏡、熱熔台盆、疊紋、果盆、煙灰缸、馬賽克、熔彎等各種藝術造型、圖案的產品。
生產熱熔立體玻璃必須要有熱熔爐才能生產,還要有約40kW的電。熱熔爐可自行製作或向有關設備廠商購買。自行製作的爐子比較實用,成本也低,但應有比較成熟的生產技術,否則得不償失。各廠生產的爐子價格、質量和性能都有比較大的差別。希望大家貨比三家,認真考察再決定。
用石英砂製作熱熔立體玻璃
用石英砂燒制各種熱熔玻璃圖案是最簡便和節約成本的方法。其製作方法如下:
先根據圖案效果的要求確定用砂的厚度和砂數目的大小。用砂的厚度一般為1.5cm厚。只要把砂鋪平整就可以在上面畫各種圖形了。圖案畫好後灑上脫模粉就可以把玻璃放進爐內燒制。燒制的時間和溫度視各廠家的爐子而定,一般爐子約用2.5小時,溫度控制在785℃左右,在高溫時能看到玻璃邊有所變圓,玻璃圖形已凹下去即可成型。如果玻璃要求留平邊則應把平邊的位置留好。玻璃必須擦乾凈,錫面必須朝下。
有些砂模圖案需用高溫紙等材料輔助完成。利用高溫泥、耐火板、石膏、高溫棉、耐火磚等耐火材料均可製作各種形狀的圖案和模具。
燒好的玻璃出爐後需冷卻後才能沖洗,否則容易炸裂。玻璃未冷卻時是不能幾塊放在一起的,否則也易炸裂。
砂模製作實例
水波紋:如圖2、圖4、圖5所示(水波紋、太陽花、捲曲圖、浪頭請購買《玻璃藝術》期刊就能欣賞到實物圖)。
用約60目的的純凈石英砂在爐子里鋪平(1.5cm厚),然後按圖片上的紋理開始作畫。注意起筆、收筆都要輕,不要太突然,行筆要均勻,水波浪要自然順暢,不要出現像三角形的尖角形狀。然後用鉛筆作畫就可以了。
太陽花、捲曲圖和浪頭的作法與水波紋的作法相似,但應注意圖案用筆的粗細,捲曲中也應有大小的變化,浪頭上一點點的亮處可用幾個手指頭輕輕在砂上壓出一個個的小窩就行了。
亂石的做法(見圖6)
用耐火磚敲成約2cm大的碎磚,然後擺成如圖狀的亂石圖形。彎卷的圖案用高溫棉卷好按比例擺好即成。注意四周的平邊位置留好,平邊用雙面膠把高溫紙按要求貼在玻璃邊上,然後再放到爐子里進行燒制。
冰峰與疊紋的製作(見圖1、圖3和圖7)
疊紋與冰峰的做法基本一樣,只是冰峰頂頭像山峰一樣。
疊紋燒制的方法:疊紋玻璃的波浪一般高約2.6cm(以5mm玻璃為例,厚玻璃適當加大)低處與平條一樣,高處與高處的距離視整塊疊紋的大小來決定。尺寸長則波浪長一些。平邊一般在1.3cm左右,排放玻璃應在兩邊多放一條或兩條平條,中間一條平條(或兩條)與一條波浪(或兩條)相間隔地放。放玻璃前應先把爐底找平,在上面鋪上一層高溫紙或普通的紙。注意玻璃盡量擠緊,以防燒不牢,四周或兩邊用模具條攔住,以防條子倒下和燒後尺寸變大。
燒冰峰和疊紋對玻璃和溫度的控制比較嚴格,玻璃要求用較好的,溫度控制視不同的爐子而定。如果玻璃的質量不過關或溫度控制不好都有可能使燒出的產品炸裂。所以要不斷積累經驗,才能燒出更好的產品。
燒疊紋和冰峰不能強行降溫,需降到常溫時才能出爐以防炸裂。
熱熔台盆的生產(見圖8)
連體台盆的模具可用高溫硬板(硅酸鋁纖維板或其它材料)製作,按玻璃尺寸要求在模具上挖所需盆形的孔(如橢圓、圓形、方形、心形等各種形狀,大約40cm),在孔的四周邊用砂紙打磨光滑即可,用不銹鋼焊一個支架支撐模具,要求支架平整,支架高約20cm,大小與模具差不多。對一般盆來說,燒制約16cm深即可。不同形狀的模具不要放在一起燒,以免盆的深淺不好掌握。如一爐同時燒幾個盆則要求爐體溫度比較均勻,否則燒出的盆不一樣深。燒盆的溫度比熱熔玻璃的溫度低。盆燒好後還應打孔和磨邊,有的還要加上噴漆包裝。盆是否成型可在觀察孔觀察,一般剛降溫時盆還會往下沉1~3cm,具體要視模具口徑的大小而定。熱熔爐不能燒全透明連體光盆。
果盆、餐盆、煙灰缸的模具製作方法是一樣的,只是深淺和形狀不同而已。以圓形果盆為例,先在1~5cm厚的硅酸鋁板或其它材料中間挖一圓孔,打磨圓滑,然後在四周雕出所要求的圖案,或用高溫紙剪出各樣圖案,然後放在已挖好孔的模具上,用大頭針固定,把玻璃放在上面就可以進爐燒制了。也可以在玻璃上放一些彩色玻璃燒制,或用發泡粉製作一些氣泡效果的產品。
熱熔鏡的生產(見圖9)
各種熱熔鏡的製作方法大體是一樣的,只是模具形狀和大小變化而已。如橢圓鏡(一般玻璃尺寸約為950mm×65mm,用8mm厚的玻璃),先用厚約10mm,長1000mm,寬700mm左右的板或紙(也可用其它材料)在中間切去長790mm,寬490mm的橢圓,然後在橢圓周圍擺上各種形狀圖案的模塊,就可以把玻璃放在上面進行燒制了,也可直接把玻璃放在模具上然後在玻璃周圍放上各種形狀的玻璃(也可放彩色玻璃)進行燒制。鏡底燒好後按要求在上面貼上鏡片,在背後貼上掛片就可以了。
熔彎就是在熱熔的基礎上做熱彎產品,有兩種做法:一是在熱熔時一次成型,即用高溫材料做成熱彎模具,然後在上面雕出各種圖案後,把玻璃直接放在上面燒成。這種做法適合彎度較淺的產品,彎度較大較深的產品應先熱熔好後再做熱彎。
馬賽克產品是把大小不一的玻璃的邊緣燒圓,然後再噴上各種顏色,按要求排列好貼在網上即可。現在生產馬賽克一般都用自動生產線生產的,這樣可以提高生產效率。
================================
6. 玻璃磚是怎麼砌法哦
玻璃磚安裝施工方法:
1、砂漿配製,按照白水泥:細砂:建築膠水:水=10:10:0.3:3的比例拌勻。
7. 玻璃隔斷牆的做法有哪些
玻璃材質堅硬,外觀透明時尚,是做隔斷的首選。一般安裝玻璃隔斷主要有以下步驟: 步驟一:彈線定位。根據隔牆安裝定位控制線,先在地面彈出隔牆的位置線,再用垂直線法在牆、柱上彈出位置及高度線和沿頂位置線,有框玻璃隔斷標出豎框間隔和固定點位置。 步驟二:框材下料。有框玻璃隔斷牆型材下料時,應先復核現場實際尺寸,有水平橫擋時,每個豎況均以底邊為准,在豎框上劃出橫檔位置線和連接部位的安裝尺寸線,以保證連接件安裝位置准確和橫擋在同一水平線上。下料應使用專用工具(型材切割機),保證切口光滑、整齊。 步驟三:安裝框架、邊框。⑴組裝鋁合金玻璃隔斷牆的框架有兩種方式。一是隔牆面積較小時,先在平坦的地面上預制組裝成形,然後再整體安裝固定。二是隔牆面積較大時,則直接將隔牆的沿地、沿頂型材,靠牆及中間位置的豎向型材按控制線位置固定在牆、地、頂上。用第二種方式施工時,一般從隔牆框架的一端開始安裝,先將靠牆的豎向型材與角鋁固定,再將橫向型材通過角鋁件與豎向型材連接。角鋁件安裝方法是:先在角鋁件上打出兩個孔,孔徑按設計要求確定,設計無要求時,按選用的鉚釘孔徑確定,一般不得小於3mm。孔中心距角鋁件邊緣10mm,然後用一小截型材(截面形狀及尺寸與橫向型材相同)放在豎向型材劃線位置,將已鑽孔的角鋁件放入這一小截型材內,握穩小截型材,固定位置准確後,用手電筒鑽按角鋁件上的孔位在豎向型材上打出相同的孔,並用自攻螺釘或拉鉚釘將角鋁件固定在豎向型材上。鋁合金框架與牆、地面固定可通過鐵件來完成。⑵當玻璃板隔斷的框為型鋼外包飾面板時,將邊框型鋼(角鋼或薄壁槽鋼)按已彈好的位置線進行試安裝,檢查無誤後與預埋鐵件或金屬膨脹螺栓焊接牢固,再將框內分格型材與邊框焊接。型鋼材料在安裝前應做好防腐處理,焊接後經檢查合格,補做防腐。⑶當面積較大的玻璃隔牆採用吊掛式安裝時,應先在建築結構梁或板下做出吊掛玻璃的支撐架,並安好吊掛玻璃的夾具及上框。夾具距玻璃兩個側邊的距離為玻璃寬度的1/4(或根據設計要求)。要求上框的底面與吊頂標高應保持平齊。
8. 有人懂得玻璃磚怎樣施工嗎哪位能說說看
玻璃磚施工:9. 一般玻璃隔斷怎麼施工
彈線:根據樓層設計標高水平線,順牆高量至頂棚設計標高,沿牆彈玻璃隔斷垂直標高線及天地龍骨的水平線,並在天地龍骨的水平線上劃好龍骨的分檔位置線。
條安裝大龍骨:1.地骨安裝:根據設計要求固定天地龍骨,如無設計要求時,可以用Ф8~Ф12膨脹螺栓或3~5寸釘子固定,膨脹螺栓固定點間距600~800mm。安裝前作好防腐處理。2.沿牆邊龍骨安裝:根據設計要求固定邊龍骨,邊龍骨應啟抹灰收口槽,如無設計要求時,可以用Ф8~Ф12膨脹螺栓或3~5寸釘子與預埋木磚固定,固定點間距800~1000mm。安裝前作好防腐處理。
主龍骨安裝:根據設計要求按分檔線位置固定主龍骨,用4寸的鐵釘固定,龍骨每端固定應不少於三顆釘子。必須安裝牢固。
小龍骨安裝:根據設計要求按分檔線位置固定小龍骨,用扣榫或釘子固定。必須安裝牢。安裝小龍骨前,也可以根據安裝玻璃的規格在小龍骨上開安裝玻璃槽。
安裝玻璃:根據設計要求按玻璃的規格安裝在小龍骨上;如用壓條安裝時先固定玻璃一側的壓條,並用橡膠墊墊在玻璃下方,再用壓條將玻璃固定;如用玻璃膠直接固定玻璃,應將玻璃先安裝在小龍骨的預留槽內,然後用玻璃膠封閉固定。
打玻璃膠:首先在玻璃上沿四周粘上紙膠帶,根據設計要求將各種玻璃膠均勻地打在玻璃與小龍骨之間。待玻璃膠完全乾後撕掉紙膠帶。
安裝壓條:根據設計要求將各種規格材質的壓條,將壓條用直釘或玻璃膠固定小龍骨上。如設計無要求,可以根據需要選用10×12mm木壓條、10×10mm的鋁壓條或10×20mm不銹鋼壓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