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敬業與樂業找出4個事實論證的例子
1、愛因斯坦:1945年退休,1955年去世,10年中他堅持每天步行到工作地點,寫了200多篇論著,直到臨終幾小時還在工作。
2、居里夫人:提煉鐳的時候,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她一直抱著希望,從未覺得無聊與枯燥。
3、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4、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5、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❷ 《 敬業與樂業 》中對比論證的句子有哪些
《 敬業與樂業 》中對比論證的句子:
1 引用論證。 如文中引孔子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來論證。
2 舉例論證。 如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3 比較論證。 如拿「當大總統」與「拉黃包車」作比較。
4 對比論證。 如以「百行業為先」與「萬惡懶為首」作對比。
5 比喻論證。 如「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就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語言:這篇演講所用的詞語比較淺顯,是人們在日常中慣用的詞語,容易聽懂,演講的句子一般較短,沒有繁復的修飾,聽起來順耳。通俗、生動,具有口語化。運用一些典雅詞語,如 法門,旁騖等,某些話語留有淡淡的文言的痕跡,如「不適實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等等,文中運用了一些帶有關聯詞語的復句或句群,而沒有將這些關聯詞語省略掉,表現出極強的邏輯性。具有典雅、規范,是書面語特色。
文章的觀點如下:
(1)「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
(3)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
(4)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
(6)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麼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先做的事來和他交換。
(9)敬業主義,與人生最為重要,又與人生最為有利。
(10)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
(11)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12)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人生才有價值。
(14)敬業即使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
❸ 敬業與樂業第四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事實(事例)論證,增強了說服力。
第四自然段,詳細講述唐代佛家百丈禪師的事例,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的道理,為下一段得出「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結論打下基礎,進一步強調了「有業」是做人之本的觀點。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做的一次演講。該校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倡「手腦並用」「雙手萬能」,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踐和職業道德培訓,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系。
當時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後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於作者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以其闡述的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推崇傳統文化的緣由。
❹ 敬業與樂業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敬業與樂業》是近代文學家梁啟超於1922年8月創作的一篇演講稿。敬業與樂業在這一部分中,作者用運用了道理論證、事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這篇文章層次清楚,說理透徹,以敬業樂業為論題,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然後從有業、敬業、樂業三方面加以論述,最後總結,得出結論。
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麼是敬;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還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證明敬業與不敬業者的結局是不同的。
(4)敬業樂業的論證方法及例句有哪些擴展閱讀:
《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出自《飲冰室合集》,這篇文章是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做的一次演講。
當時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後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遂作此文。正由於作者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以其闡述的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推崇傳統文化的緣由。
演講一開始,梁啟超就引用國人熟悉的儒家經典《禮記》和道家經典《老子》中的格言,開宗明義地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下來,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的重要性;最後,又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全文旨意。
合肥師范學院副教授姜忞《教師教育資源庫叢書·語文課教學設計經典案例研究》曾評論此文:文章論證嚴密,論據充分,語言平實。體現了高超的說理藝術。文中大量引經據典,闡釋深刻的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❺ 敬業與樂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❻ 《敬業與樂業》作者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採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 急啊啊啊啊啊啊啊!!!
《敬業與樂業》作者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採用了舉例子的論證方法(引證法),文中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作者最主要的觀點:我們要敬業。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來。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中心論點是:我確信,敬業於樂業四字是人類生活不二法門。
分論點是:在「敬業」中,分為"敬業的作用"和"敬業的必要性";在「樂業」中分「樂業的作用」和「樂業的必要性」。
本課文共有9段,總體結構是「總一分一總」式:
1、開頭總起全篇;然後分別論述敬業和樂業,兩個分論點平行並列;最後總結全篇。條理清晰,綱舉目張。
2、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問題,揭示全篇論述中心——敬業和樂業。 其中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二部分(2~8段):論述敬業和樂業的重要。這一部分又分為三個小部分:
①(2~5段)有業之必要。
②(6~7段)敬業之重要。
③(第8段)樂業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總結全文,勉勵人敬業樂業、發展中領略樂;、奮斗中感知樂;、競爭中體味樂;、專注中享受樂。
有業是前提,敬業是基礎,樂業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樂其業」的本意:使人民安居樂業。 提煉成語:「安居樂業」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兒,喜愛自己的職業。
❼ 《敬業與樂業》(樂業)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一例分析
答案:1、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 2、舉例分析①舉例論證:舉兩等苦人的例子,論述「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的道理
❽ 敬業與樂業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1、作者主要運用了道理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
2、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麼是敬,是道理論證;
3、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
4、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5、還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證明敬業與不敬業者的結局是不同的。
(願我的答案令您滿意。)
❾ 論證的方法有什麼《敬業與樂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敬業與樂業》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
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舉例論證:列舉有代表性的事例來闡明觀點,從而使論證更加具體而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採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來證明論點,使論證更加概括深入。
對比論證:用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以強調突出論證。
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以使論證通俗易懂。
❿ 敬業與樂業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舉例說明
作者運用了道理論證、事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引用朱子的話解釋什麼是敬;舉拉黃包車和當大總統的例子;舉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論證忠實才能做到敬業。引用曾文正的話,孔子的話和莊子的話,都是為了強調一個道理:「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還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證明敬業與不敬業者的結局是不同的。
背景
《敬業與樂業》這篇文章出自《飲冰室合集》,這篇文章是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做的一次演講。
當時作者經歷無數政治風波後退出政壇,赴歐洲考察,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後,即宣布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遂作此文。
正由於作者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所以其闡述的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也從側面說明了作者推崇傳統文化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