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薑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生薑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中耕除草
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至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
澆水
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至80%。收獲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獲時姜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於貯藏。
追肥與培土
姜極耐肥,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幼苗期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應追一次「壯苗肥」,每畝隨水沖施腐熟人糞尿1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立秋前後,姜苗處於「三股杈」階段,是生長的轉折期,也是吸肥量變化的轉折期,應追施「轉折肥」,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千克,並配合施入三元復合肥15至20千克。9月上旬前後,姜的根莖進入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膨大,防止早衰,追一次「補充肥」,每畝施三元復合肥30千克。
姜的根莖在土壤里生長,要求黑暗、潮濕,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至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採收留種
姜不耐寒,通常於10月中、下旬初霜到來之前收獲。收後自莖桿基部削去地上莖(保留2厘米至3厘米莖茬),不需進行晾曬。
採收
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⑴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腌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⑵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盡量減少損傷。
⑶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至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留種
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曬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曬後,貯藏作種。
⑵ 大姜怎樣種植
1、選地整地
生薑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無姜瘟病的環境下生長,所以選地時盡量選無姜瘟病的沙壤土地栽植。選好地後,要深翻土壤,並施一些有機肥、沃葉微生物菌劑等肥料,然後按行距65cm的距離挖一條寬15cm,高40cm的溝渠以備後期栽植。
2、選種
在播種前1個月左右,從窯內將姜種拿出來洗凈,然後挑選一些健壯肥大、飽滿有光澤、無損壞、無病害的姜塊作種。
3、曬姜、困姜
在3月上旬的8-9點,將姜種放在光照充足的地面晾曬,傍晚將其收進屋內,蓋以草簾保濕,有利於促進姜塊營養的分解,一般曬姜2-3天,然後困種8-9天,保持適宜溫度為10-15℃,有利於促進幼芽分化。
4、催芽
將曬好的姜種,用綠霸、姜瘟散、生薑寶等農葯200倍液,浸種10分鍾左右,起到消毒的作用,然後撈出晾乾後放到棚內催芽,一般空氣濕度在80-85%,溫度在22-25度,放置20天後,就長出1cm左右的芽了。
5、播種
將姜種按照行株距55*25cm的距離均勻的播種到溝渠中,覆土澆少量水即可。一般中肥地塊每畝適宜種植密度為8000株左右,行株距為45*20cm,每畝用種量為500kg左右。
播種後管理技術
(1)肥料要求:7月上旬至8月上旬時,根據植株生長情況施加適量的肥料,一般每畝地施加優質有機肥120公斤左右即可,高氮高鉀優質水溶肥5公斤左右。到了根莖膨大期時,每畝施加腐熟雞糞3000公斤、餅肥70~80公斤等。
(2)水分要求:生薑在長出大量分枝和根莖膨大時,需水量明顯增加。一般每4~6天澆一次水,具體情況可根據土壤干濕度來確定。
(3)中耕除草:生薑上周一段時間後,會長出雜草,此時應及時將雜草除去,並適時進行培土,每次培土的時間間隔為10~15天,深度為5~6厘米,逐漸把壟面培厚培寬,為根莖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4)輕提種姜:順著播種方向扒開土層,露出種姜,一般左手按住姜苗莖部,右手輕提種姜,使之與植株分離。注意不能搖動姜苗,以防傷根早衰,取出種姜後要及時封溝。對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種姜,以免人為造成早衰。
(5)扣棚保護:初霜來臨前應,進行扣棚護株,以延長其生長時間。扣棚期間一般不澆水,但要注意放風,防止有害氣體的傷害。這樣,生薑的生長期可延長20天左右。
生薑的選購方法
聞:主要是檢查姜的表面有沒有異味或硫磺味,「毒生薑」有一股很濃的硫磺味;
嘗:專門的味道,姜味不濃或味道改變的要慎買;
看:正常生薑外表粗糙,較干,顏色發暗;「毒生薑」外表光滑,像打了蠟一樣,非常水嫩,呈淺黃色。「毒生薑」的姜皮相對正常生薑更容易剝落,掰開後,內外顏色差別較大;
放:一般的生薑保質期比較久,而「毒生薑」暴露在空氣中後,過幾天就會發霉變質。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生薑5種不為人知的作用 生薑如何選購
⑶ 生薑的種植方法及栽培技術是什麼
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秋季採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
南方於1-4月,北方於5月,取出種姜保溫催芽,然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壯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深13-17cm,先澆糞水於穴中,待滲透土後,每穴平放種姜1塊,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
條栽按行距40cm開溝,施入基肥後,按株距27cm下種,上覆土與地面平。四川產區很注意播種的深淺度,播種深(挖穴30cm左右),並不斷培土而成某姜,為生薑來源;播種淺(挖穴5-10cm)而成葯姜,為乾薑來源。
(3)十畝大姜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特徵
性狀鑒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4-18cm,厚1-3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節,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木柱層為多列扁平木柱細胞。皮層散列多數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中柱占根莖的大部分,散列多數外韌型維管束,近中往鞘處維管束形小,排列較緊密,木質部內側或周圍有非木化的纖維束。
⑷ 姜的種植方法
家裡生薑一個不小心發芽了怎麼辦,扔了可惜,吃了怕有毒,那就索性找一個盆 ,抓幾把土,做一盆生薑盆摘吧,又美觀,還可以殺毒。
生薑的葉子上也會有淡淡的香味哦。更主要的是這個特別容易成活
1
若生薑已發芽,這將發芽處切開【多切點生薑肉
作為原始營養】,若沒有發芽,則將生薑放入水中,等待生薑發芽,或者直接購買多苞頭發芽生薑。
2
將花盆裝土 9分滿,將發芽的生薑 一個個的種植在花盆裡面,用土蓋住一大半姜身。然後再往花盆裡面放土,將整個花盆裝滿
3
澆水,用水將花盆澆個通透,放入陽台上。等待3天,就會有嫩嫩的小牙破土而出了
4
後期看天氣,天氣炎熱 一天一杯水,天氣溫和 3天一杯水
注意事項
分割帶芽生薑時要多切點生薑肉,不然本體營養跟不上 及時後期發芽也會很快枯萎
第一次澆水要全部澆透,然後到發芽之前都不需要再澆水
⑸ 姜的種植方法
1、種植時間
生薑比較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尤其是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達40攝氏度時發芽仍無妨礙。一般來講,溫度達到16~18攝氏度以上オ能發芽,在20~27攝氏度時姜塊發育迅速。
月均溫為24~29攝氏度是最適宜根莖分生的,當溫度低於15攝氏度時生薑停止生長,低於10攝氏度以下姜塊容易腐爛。因此種植生薑要選擇天氣回暖之後,也就是每年的四五月份.
2、選姜整地
想要生薑高產,挑選種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應盡量選擇大小中等、比較完好、上面沒有明顯病斑蟲斑的種姜,每個上面有兩個芽最為合適,避免浪費最好不要那種太大的姜。
挑選完成後,先把挑出來的種姜放在太陽下面曬上兩天的時間,接著砂藏五天,這樣對於它的發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還應選擇適合的土地。這種作物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所以要選那種透氣排水較好的土壤,避免出現積水。
3、管理
在生薑的生長過程當中應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是小苗長到30公分的時候,這個時期可以使用一些氮肥促進生長;第二次是在立秋前後,建議多施鉀肥;第三次是在九月上旬的時候,同樣以鉀肥為主。注意,每隔5~6天還需進行一次澆水,以保持土壤的濕潤度。
(5)十畝大姜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姜為淺根性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層,因此不宜多次中耕,以免傷根。一般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中耕1-2次,並及時清除雜草。進入旺盛生長期,植株逐漸封壟,雜草發生量減少,可採用人工拔除的方法除草。
無公害生薑生產,最好不用除草劑防除雜草,可採用黑色地膜覆蓋、或覆蓋白色地膜再蓋一層薄土等方法防除雜草。姜不耐旱,根系又淺,應合理澆水,確保植株正常生長。出苗前一般不澆水。幼苗期雖需水不多,但根系吸收力弱,應小水勤澆,澆後淺耕保墒。
夏季勤澆水,可降低地溫,以早、晚澆水為好,田間積水過多應及時排澇。立秋後,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需水量增多,應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5%-80%。收獲前3天澆最後一水,以便收獲時姜塊上可帶潮濕泥土,有利於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