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止血帶使用方法簡便

止血帶使用方法簡便

發布時間:2022-07-30 17:16:07

1. 現場止血方法有哪些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顆淺動脈,適用於一側頭頂、額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用一隻手的拇指對准下頜關節壓迫領淺動脈,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面動脈,適用於面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受傷一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肱動脈,適用於一側肘關節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於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撓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撓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的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於手指(腳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指(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於一側下肢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於座位或卧位。

(5)指壓足背、脛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腳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足背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於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是: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分鍾。

三、加壓包止血法

適用於各種傷口。方法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用力包紮,包紮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是: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繞至對側包紮固定。

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帶。左手在離帶端約10厘米處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後把止血帶塞入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食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2.氣性止血帶。常使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

(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制止血帶。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綳帶結扎,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計程車。細心的計程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沖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3~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

掌握簡單的止血技術,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夠幫助他人。

2. 現場止血的方法有哪些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顆淺動脈,適用於一側頭頂、額部、額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用一隻手的拇指對准下頜關節壓迫領淺動脈,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面動脈,適用於面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受傷一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防動脈,適用於一側肘關節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肽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於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橈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的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於手指(腳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於一側下肢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於坐位或卧位。

(5)指壓勝前、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腳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勝前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勝後動脈。

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於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是: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分鍾。

三、加壓包止血法

適用於各種傷口。方法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用力包紮,包紮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是: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人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繞至對側包紮固定。

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帶。左手在離帶端約10厘米處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後把止血帶塞人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食指與中指緊央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2.氣性止血帶。常使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肽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

(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制止血帶。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綳帶結扎,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計程車。細心的計程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沖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約3~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而且未傷到肌膨,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

掌握簡單的止血技術,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夠幫助他人。

3. 簡述止血的方法

4.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簡介

在現場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帶和布性止血帶。
橡皮止血帶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管,在現場可使用橡皮條、自行車內胎等替代。使用時要把止血帶放在肢體適當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處;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處。先在上止血帶的部位墊一層軟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護皮膚。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將橡皮管拉緊繞肢體一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後將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間,由食指中指夾持尾端從兩圈止血帶下拉出一半,使之成為一個活結。如果需要松止血帶時,只要將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帶是用綳帶或布條製成的止血帶。現場急救時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條代替綳帶。將布帶纏繞肢體一圈後打結,圈內插入一小木棍絞緊,邊絞邊看出血情況,動脈出血剛剛止住即為松緊適度。然後將小木棍用布條固定。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但使用原則較復雜。只有準確地掌握這些原則使用得當,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體的作用,否則將導致截肢致殘。

1.上止血帶前,應先將傷肢抬高,促使其中靜脈血液流回體內,從而減少血液丟失。

2.上止血帶的位置應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盡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帶,因為該處有橈神經從肱骨表面通過,止血帶的壓迫可造成橈神經損傷,進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後難以恢復。

3.止血帶不能直接綁在肢體上,准備上止血帶的部位應先墊一層敷料、毛巾等柔軟的布墊,用以保護皮膚。

4.用毛巾、大手帕等現場製作的布性止血帶時,應先將其疊成長條狀,寬約5厘米,以便受力均勻。嚴禁使用電線、鐵絲、細繩等過細而且無彈性物品充作止血帶,因為這些物品不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還損傷皮膚,為日後的治療和康復帶來麻煩。

5.綁止血帶時其松緊度以剛壓住動脈出血為宜。上帶過緊易造成止血帶處的皮膚、神經、血管和肌肉的損傷,甚至引起肢體遠端的壞死,不利於今後傷肢的功能恢復;上帶過松只壓住靜脈未壓住動脈,血液只出不進,不僅達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帶成功的標準是,遠端動脈性出血停止、動脈搏動消失、肢端變白。

6.上止血帶的傷員要有明顯標志,並在止血帶附近或皮膚上明確寫上上帶時間。為防止傷肢缺血壞死,每隔40~60分鍾放鬆止血帶l~2分鍾,松帶時動作要緩慢,同時需要指壓傷口以減少出血。如果傷員全身狀況差,傷口大,出血量多,可適當延長放鬆止血帶的時間間隔。但是止血帶使用的總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否則遠端肢體難以存活。若已超過9小時傷員仍在運往醫院的途中,則此後不再定時放鬆止血帶,因其遠端肢體已無生存的可能。壞死的細胞會釋放出鉀離子、肌紅蛋白和肽類等有毒物質。肢體此時如果松解,這些有毒物質將隨靜脈流入全身,產生中毒,可導致心跳驟停而突然死亡。與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災區急救時,如果傷員的肢體被埋壓的時間過長,因缺血缺氧已發生組織壞死,為防止毒素迴流全身,應迅速將被壓肢體用止血帶結扎,再清除被壓物體,然後送醫院作近一步處理。

5. 簡單止血的方法

一、包紮止血
一般限於無明顯動脈性出血為宜。小創口出血,有條
件時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創口,綳
帶或三角巾包紮。無條件時可用冷開水沖洗,再用干凈毛
巾或其他軟質布料覆蓋包紮。
如果創口較大而出血較多時,要加壓包紮止血。包紮
的壓力應適度,除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肢體遠端血運為度。
包紮後若遠端動脈還可觸到搏動,皮色無顯變化即為適度。
嚴禁用泥土、麵粉等不潔物撒在傷口上,造成傷口一步污
染,而且使下一步清創帶不困難。

二、指壓法止血
用於急救處理較急劇的動脈出血。手頭一時無包紮材
料和止血帶時,或運送途中放止血帶的間隔時間,可用此
法。
手指壓在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
來源。方法簡便,能迅速有效地達到止血目的,缺點是止
血不易持久。事先應了解正確的壓迫點,才能見效。
常用壓迫止血點:
(1)頭面部:
壓迫顳動脈—手指壓在耳前下頜關節處,可止同側上
額、顳部及前頭部出血。(見圖一、Ⅰ及圖二所示)
壓迫頜外動脈—一手固定頭部,另一手拇指壓在下頜
角前下方2—3處,可止同側臉下部及口腔出血。(見圖一
Ⅱ圖三)
壓迫頸動脈—將同側胸鎖乳突肌中段前緣的頸動脈壓
至頸椎橫突上,可止同側頭頸部、咽部等較廣泛出血。
(見圖一、Ⅲ)注意不能壓迫時間太長,更不能二側同時
壓迫,引起嚴重腦缺血,更不要因匆忙而將氣管壓住,引
起呼吸受阻。
(2)肩部和上肢出血:
壓迫鎖骨下動脈—在鎖骨上窩內1、3處按到動脈搏動
後,將其壓在第一肋骨上,可止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
(見圖一及圖四)
壓迫肱動脈—在肱二頭肌溝骨觸到搏動後,將其壓在
肱骨上,可止來自上肢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見圖五)
(3)下肢出血:
壓迫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處,將其用力壓在股
骨上,可上下肢出血。(見圖六)

三、止血帶法止血
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且為運送傷員方便起見,應上
止血帶。用橡皮帶、寬布條、三角巾、毛巾等均可。
上肢出血:止血帶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禁止扎
在中段,避免損傷橈神經。
下肢出血:止血帶扎在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帶前,先要將傷肢抬高,盡量使靜脈血迴流,
並用軟織敷料墊好局部,然後再扎止血帶,以止血帶遠端
肢體動脈剛剛摸不到為度。
使用止血帶應嚴格掌握適應和要領,如扎得太緊,時
間過長,均可引起軟組織壓迫壞死,肢體遠端血運障礙,
肌肉萎縮,甚至產生擠壓綜合症。如果扎得不緊,動脈遠
端仍有血流,而靜脈的迴流完全受阻,反而造成傷口出血
更多。紮好止血帶後,一定在做明顯的標志,寫明上止血
帶的部位和時間,以免忘記定時放鬆,造成肢體缺血時間
過久而壞死。上止血帶後每半小時到一小時放鬆一次,放
松3—5分鍾後再紮上,放鬆止血帶時可暫用手指壓迫止血。

6. 止血帶如何使用止血帶使用方法是什麼

1橡皮止血帶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管,在現場可使用橡皮條、自行車內胎等替代。使用時要把止血帶放在肢體適當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處;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處。先在上止血帶的部位墊一層軟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護皮膚。
2 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右手將橡皮管拉緊繞肢體一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後將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間,由食指中指夾持尾端從兩圈止血帶下拉出一半,使之成為一個活結。如果需要松止血帶時,只要將尾端拉出即可。
3 布性止血帶是用綳帶或布條製成的止血帶。現場急救時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條代替綳帶。將布帶纏繞肢體一圈後打結,圈內插入一小木棍絞緊,邊絞邊看出血情況,動脈出血剛剛止住即為松緊適度。然後將小木棍用布條固定。

7. 怎樣正確使用止血帶止血

止血帶使用不當時,可以造成肢體缺血、組織壞死等嚴重後果,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上止血帶的壓力[1]
壓力過低,僅壓住靜脈而未壓住動脈,可以增加出血。壓力過高則壓迫神經干或造成軟組織損傷。所以上止血帶的壓力要適中。上止血帶後,觀察幾分鍾,肢體末端發紫、麻木說明扎得過緊,壓迫了神經。如果仍能摸到脈搏跳動或傷口仍出血,說明沒有扎緊。[2]
2、上止血帶的部位[3]
上止血帶的標准部位,上肢在上臂的上1/3處(中1/3處易造成橈神經損傷)。下肢在大腿的中下1/3的交界處。若創傷較重,為減少組織缺氧范圍,既使在前臂和小腿,可把止血帶上在靠近傷口的稍上方。[4]
3、上止血帶的時間[5]
原則上應盡量縮短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適當。氣候寒冷、肢體溫度低時,時間可稍長些,一般可持續4~5小時。時間過長就可能引起肢體壞死。所以使用止血帶時要有明顯標志,證明上止血帶的時間,盡量在短時間內送到醫院。[6]
4、止血帶的解除[7]
過去認為1~2小時就放鬆一次止血帶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切勿施行。上止血帶的時間較長,放鬆後可以有大量毒素隨血流被吸收,引起中毒性休克或其他不良反應。為避免復發出血,應在做好輸血、輸液和有效的止血准備後,才能放鬆止血帶。[8]

8. 止血帶止血法有幾種方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
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
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
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
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
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
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9. 最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

六種有效止血方法: (一)一般止血法 針對小的創口出血。需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患部,然後覆蓋多層消毒紗布用綳帶扎緊包紮。注意:如果患部有較多毛發,在處理時應剪、剃去毛發。 (二) 指壓止血法 只適用於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注意壓迫時間不能過長。 ①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准下頜耳屏上前方1.5厘米處,用拇指壓迫顳淺動脈。 ②頭頸部出血:四個手指並攏對准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注意不能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壓迫時間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險。 ③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准上臂中段?側壓迫肱動脈。 ④手掌出血:將患肢抬高,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部的尺、橈動脈。 ⑤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稍下方,用雙手拇指向後用力壓股動脈。 ⑥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後動脈。 (三)屈肢加墊止血法 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膝窩?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 (四)橡皮止血帶止血 常用的止血帶是1米左右長的橡皮管。綁止血帶的部位要在創口上方(近心端),盡量靠近創口;綁止血帶緊松要適應,只要摸不到遠端脈搏或出血停止就行;使用止血帶要加墊,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綁止血帶的時間要認真記載,每隔45分鍾放鬆止血帶二三分鍾,松時慢慢用指壓法代替。 (五)絞緊止血法 把三角巾折成帶形,打一個活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帶子外側絞緊,將絞緊後的小棒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六)填塞止血法 將消毒紗布、棉墊、急救包填塞、壓迫在創口內,外用綳帶三角巾包紮,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

閱讀全文

與止血帶使用方法簡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腕腱鞘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304
一般分析化學的方法 瀏覽:248
如何用數數的方法做減法 瀏覽:454
水彩碼頭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45
如何激勵孩子的學習方法 瀏覽:995
八年級物理學中常見的測量方法 瀏覽:150
防蚊扣使用方法 瀏覽:320
夏天洗衣服衣領技巧方法 瀏覽:105
球囊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580
電腦關機關閉鍵盤燈光的方法 瀏覽:905
什麼方法去額頭皺紋 瀏覽:860
如何在初中時學習好的方法 瀏覽:448
硅化木的鑒別方法 瀏覽:252
無創呼吸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59
香葯炮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32
數據沖突的四種解決方法 瀏覽:554
帕金森的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419
色素胎記治療方法 瀏覽:232
50歲治療白發的方法 瀏覽:304
男士怎麼能瘦下來的方法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