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都有哪些
1語文修辭手法名稱如下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擬(又名比體),襯托(分正襯、反襯),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反復,反問,反語,仿詞;呼告,互體,互文,回環,借代,設問,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誇張,雙關,用典,諧音,象徵,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
2常用的修辭手法舉例
1.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特點本體比喻詞喻體例句
明喻甲向乙出現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出現是、成為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無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4.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㈡ 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等。
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系。受漢文 化傳統的影響 ,漢語修辭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廣;漢語修辭以整齊、對稱為主,以參差錯落為輔;漢語修辭有虛寫和實寫之分,在語言表達中有意識地運用虛實觀點,取得某種效果,這是漢語修辭的又一個特點。漢語修辭古今一貫的主導思想是要為表達內容服務。
好的表達,包括它的准確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並且是符合自己的表達目的,適合對象和場合的得體的、適度的表達。修辭運用語言(包括它的書面形式即文字)的特點,同時也受語言特點的制約。
㈢ 請問:語文中有哪些修飾手法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㈣ 語文中有哪些修飾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㈤ 語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在語文學習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
1、比喻:就是用跟A事物存在某種相似之處的 B事物來說明A事物的某些特點,顯得生動形象或者通俗易懂。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它們人的動作、語言、神態、思想等。
3、排比:連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近的短語或句子,來加強語勢或深化語意。
4、誇張:為了達到表達效果。對事物的形象、特點、作用等進行過分誇大或縮小,起到一個突出作用。
5、反問:就是反過來對提問的人發問,使表達的語氣比陳述句更強烈。
6、設問:也就是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7、對比:就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
以上七種是語文學習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
此外,還有借代、對偶、反復、頂針、引用、通感、雙關、互文等不常用的修辭手法。
㈥ 語文中有哪些修辭手法和描寫手法
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描寫手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等.
㈦ 語文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㈧ 語文中有哪些修飾手法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這八種。
下面說說各修辭的特點:
比喻:構成比喻的三個條件是1.本體、喻體、比喻詞;2.本體和喻體是兩個不同本質的兩類事物;3.兩者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比喻的類型:
明喻:本體、喻體都在句子中出現,中間有比喻詞「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猶、彷彿、宛如、像等」詞或短語連接。本體與喻體是相似關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體)像乙(喻體)
如:1.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磨損,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幾遭的餡餅。
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
暗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如:是、成為、變成、形成、有、當作、等於等連接。本體和喻體是相關的關系,典型格式為:甲(本體)是乙(喻體)。
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1.仰起頭來朝西望,半空中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隨風擺動。
2.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 ,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注意:比喻句與非比喻句的區別:
如:1.比較句不是比喻句。女兒長得像媽媽。
2.舉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國有許多的優秀共產黨員,像孔繁深、焦裕祿等。
3.表猜測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單純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讀了《雷鋒的故事》,心裡有一種苦澀的感覺,我彷彿又回到了苦難的童年。
(二)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叫擬人。
1. 瘋狂的火魔帶著嘲諷的獰笑,氣勢洶洶地步步緊逼。
2. 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擬物: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
1.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醒透了。
2. 他驕傲自滿,尾巴翹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說出來,而是借用與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東西來代替的修辭方興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體:我們要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2. 整體代部分:讀點魯迅。
3. 具體代抽象:我們不要多費口舌了。
4. 專名代泛指: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5. 特徵代本體:迎面走過來一隊紅領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簡,以實代虛,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和鮮明性。
(四)誇張: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或事物盡力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修辭方法叫誇張。誇張分擴大、縮小、超前三類。
擴大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重)處說。如:
1.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縮小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輕)處說。如:
1.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 一轉眼已經六年了。
超前誇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1.農民們都說:「看見這些鮮綠的禾苗,就嗅出麵包的香味來了。」
2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對偶: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聯系泊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比排列,這種修辭叫做對偶。根據上下聯的意義,對偶可分為正對、反對、流水對(串對)三種。
1. 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表現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內容上是互相補充的對偶句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態,求其窮形盡相;刻畫心理,能使細致入微。
2. 反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內容相對相反,像新舊、好壞、美醜等。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3. 流水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有承接、假設、因果、條件等關系,是流水對。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六:設問: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叫設問。
1.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的勞動群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七: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是明知故問。它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肯定的內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否定的內容。
1. 池水漣漪,鶯花亂飛,誰說它不美呢?(這是用否定的反問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是用肯定反問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辭: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C
A. 幾只木船從遠處駛來,船帆給陽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這個旅遊區的青翠景色,簡直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C. 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華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嘹亮的歌聲似號角激勵我前進。
B.群眾是汪洋大海,個人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個原子。
C.聽了抗洪的動員報告 ,小王渾身熱血沸騰。
D.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不是運用借代的一項是:C
A. 我們下鄉學農,要愛護農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
D.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內外的敵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彷彿有千萬只螞蟻在身上爬著。
B. 他聽到這個好消息,一下子高興得像跳蚤一樣彈跳起來。
C. 創造性思維方法是一種「點石成金」的方法。
D. 諸葛亮趁曹仁周瑜鷸蚌相爭之爭時,坐收了漁人之利。
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D.
A.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B. 塗上的色料有好些種,為什麼單叫點藍呢?原來這種製作方法開頭的時候多用藍色料,當時叫點藍,就此叫開了。
C. 你都當過家了,難道還不知道柴米貴?
D.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06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D
A當他收到父親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時,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樹,那麼,理想是根,勤奮是葉,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A
A是雲,是霧,是煙?還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呢?大家猜測不已。
B此時的南國,椰風飄香,海鷗低翔,人們怎能不熱愛這風光旖旎的地方?
C嘴裡天天說要職工提意見,職工真的提起意見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有什麼兩樣?
D.有些人雖然只捐了幾件了舊衣服、幾塊錢、但他們都盡力了,人的愛心怎能用捐贈錢物的數量來計算呢?
㈨ 語文有哪幾種修辭手法
文章中運用修辭方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我們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等。修辭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直接關繫到作文寫作的好壞,所以老師、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們重視起來,收藏、學習!
比 喻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2、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
3、常見比喻詞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雲彩好似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地飄浮在空中。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擬 人
1、定義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2、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2)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
(3)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
(4)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5)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排 比
1、定義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2、表達效果
(1)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總之,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2)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4)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
(5)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誇 張
1、定義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一定要注意: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2、三個要素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5)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借 代
1、定義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2、表達效果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旌旗十萬斬閻羅。
(3)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
(4)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
(5)令人捧腹。
對 偶
1、定義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達效果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3、典型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萬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杯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