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采樣方法

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采樣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8 04:07:27

⑴ 土壤樣品的採取有哪些方法

(1)采樣時間:一般認為,在果園果品採摘後至第一次施肥前採集土壤樣品,即采樣時間以秋季為佳。也有學者認為,在果樹開花前的1~2個月均可采樣。由於春季采樣留給化學分析的時間有限,因此,建議最好在秋季采樣。

(2)采樣方法:應根據研究目的和果樹樹齡的不同確定果園土壤的采樣方法。

對於定植前或剛栽植的幼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肥力的基本性狀,為果園土壤長期管理提供依據。由於這時土壤受果樹生長和不均勻施肥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土壤肥力相對一致。這時採集土壤樣品時,可以參照農田土壤采樣方法進行。在田間按分對角線、棋盤式或蛇形等方法採集多點混合樣。每個采樣點的取土深度及采樣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與下層的比例要相同,取樣工具應垂直於地面入土,深度相同。若選用小鐵鏟取土,應先挖成一與鏟一樣寬、與耕作層或取樣要求深度相同深的土坑,將土坑一面鏟成垂直面,然後從垂直一面鏟取1~2厘米厚的土樣。

將各點採集的土樣充分混合。混合後的土壤樣品往往太多,尚需採用「四分法」去掉多餘的土樣。具體方法為將混合的土壤攤成圓形,中間劃十字分成四份,然後對角線去掉兩份,若樣品還多,將樣品再混合均勻,再反復進行四分法,直至樣品最終重量要求0.5~1千克左右為止。每個混合樣的樣點數量,應根據地形地貌、肥力均衡性和采樣地塊的大小而定。地形地貌較復雜要多采些,肥力差異較大的地塊相應要比肥力均勻的田塊要多一些,田塊大的要比田塊小的多。一般地塊面積小於10畝,取5~10個點;10~40畝,取10~15個點;大於40畝取15個點以上。

對於成齡果樹,土壤化驗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土壤養分供應狀況,以指導果園施肥。因此,采樣位置應考慮根系的分布范圍和果樹施肥的不均勻性。采樣應遵循隨機、多點、覆蓋整個果園的原則。對土壤類型相對一致的果園,可採用X或S形方法,在測定果園選擇不少於5~6個果樹,在每個果樹樹冠投影邊緣線30厘米左右的范圍(因這一區域是吸收根分布相對集中的區域),分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采4個樣;為真實地反映果園土壤的養分供應現狀,建議采樣點應避過當年和先一年的施肥溝。同一果園的不同樣點充分混合,組成混合樣,混合方法同上。采樣可用土鑽或鐵杴,深度一般為0~20厘米或0~30厘米。同一果園,若土壤類型和果樹樹齡等差異較大,建議應分區采樣。采樣時應將果園土壤表層未分解的有機物、雜草等清除後,再開始采樣。

考慮到果園多採用局部施肥方法,且一些果園行間可能套種農作物,施肥量會不同於果樹,有學者建議,分區域分別採集混合土壤樣品。

生產中常常發現,一些果樹生長異常,若懷疑是土壤因素引起,可採集土壤樣品。這時採集土壤時,應准確區別健壯樹和異常樹,分別選5~6株,採集根際及其下層土壤樣品;各樣點土壤不要混合,送專業實驗室分別進行測定。

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以2摩爾/升KCl提取的無機氮(包括銨態氮和硝態氮)作為果園土壤氮素營養診斷指標。這時采樣的深度一般在0~60厘米或0~100厘米的范圍內,按每20厘米一層採集土壤樣品。

採集的樣品放入統一的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一張。標簽內容包括編號、采樣地點、采樣深度、地塊位置、農戶、采樣時間、采樣人等。

在采樣的同時,應進行果園生產及土壤施肥等相關內容的調查,以為正確地作出施肥決策提供參考。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果園土壤類型、果園面積、建園時間、栽植密度、主栽品種、果樹長勢、果樹產量,近年來的施肥狀況(包括施肥種類、數量、時期等),是否有缺素等。

⑵ 生態學中土壤取樣方法求助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1.布點:按照土壤類型和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別采樣。一般150-300畝(不同地區可根據情況確定)採取一個耕層混合樣,每個示範村的主要農作土種至少採集3-4個混合農化土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應用土壤底圖確定采樣地塊和采樣點,並在圖上標出,確定調查采樣路線和方案。
2.采樣部位和深度:根據耕層厚度,確定采樣深度,一般取樣深度0-20厘米。
3.采樣季節和時間: 骨幹農化土樣採集地點及時間,盡量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所代表的土壤區域一致,以便比較土壤養分前後的變化。土樣採集時間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時的土壤骨幹農化樣採集時間一致。如無法查知第二次土壤普查採集時間的,則統一在秋收後冬播施肥前採集。
4.采樣方法、數量:農化土樣採用多點混合土樣採集方法,每個混合農化土樣由20個樣點組成。樣點分布范圍不少於3畝(各地可根據情況確定)。每個點的取土深度及重量應均勻一致,土樣上層和下層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樣器應垂直於地面,入土至規定的深度。采樣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器具。樣品處理、儲存等過程不要接觸金屬器具和橡膠製品,以防污染。
每個混合樣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採集樣品太多,可用「四分法」棄去多餘土壤。
5.樣品編號和檔案紀錄:做好采樣記錄:土樣編號、采樣地點及經緯度、土壤名稱、采樣深度、前茬作物及產量、采樣日期、采樣人等。

⑶ 土壤樣品是怎樣採集的

土壤樣品的採集方法對分析結果和評價影響很大,采樣時的誤差往往比分析的測定誤差更大。因而,必須嚴格採集,保證土樣具有代表性,能正確真實地反映原采樣地塊的土壤情況。土樣採集的時間、地點、層次、方法、數量等都由土樣分析的目的來決定。
1.采樣前的准備工作 采樣前必須了解采樣地區的自然條件(母質、地形、植被、水文、氣候等),土壤特徵(土壤類型、層次特徵、分布)及農業生產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長、產量、水利、化肥、農葯的使用情況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歷史與現狀等情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可能來布設采樣點,同時挑選一定面積的對照地塊。
2.采樣點的選擇 由於土壤本身在空間分布上具有較大的不無均勻性,需要在同一采樣地點作多點采樣,再混合均勻。當采樣地點的面積不大(1000m2---2000m2以內)時,可在不同方位上選擇5---10個有代表性的采樣點,采樣點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通常採用下列方法。
3.采樣深度 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況,採取深度約15cm的耕層土壤和耕層以下(15---30)cm的土樣。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則應按土壤剖面層次分層取樣。在每個采樣點上,按層垂直向下切取土壤。每個點取厚約1cm的土壤,且在每個點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樣完畢後將各點的土樣混合均勻即可。如要測定重金屬,則應將和金屬采樣器接觸部分剝去。
4.采樣時間 采樣時間視測定的目的而定。若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況,則可隨時採集土樣測定;若為了了解在該田塊上生長的植物污染狀況,則可在植物收獲季節同是採集土壤和植物樣品。
5.土樣數量 一般要求采樣1kg左右。由於土壤樣品不均勻需多點采樣而取土量較大時,應反復以四分法縮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項
(1) 采樣點不能選在田邊、路邊和糞堆邊。
(2)經最後縮分所得的土樣應裝入塑料袋中,同是備好記有采樣地點、日期、樣品情況、采樣人等項目的標簽。

⑷ 土壤有哪幾種混合採集方法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
4、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採集人.
5、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
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⑸ 土壤類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一、砂質土

粗粒土是指大於0.1毫米顆粒含量較多的土,可分為礫類土和砂類土。

砂類土,又稱砂質土,指粒徑大於2mm顆粒含量不超過全重的50%,而粒徑大於0.075mm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50%的土。

砂質土根據粒組含量不同可分為礫砂、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二、黏質土

黏質土是土壤的一種,有保水性能好等特點,

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的一種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顆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間。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

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耐旱耐澇,抗逆性強,適種性廣,適耕期長,易培育成高產穩產土壤,也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

(5)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采樣方法擴展閱讀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學說的基本觀點可概括為:

1、土壤是一種獨立的自然體,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對於土壤的形成來說,各種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著主導作用。土壤是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活有機體作用於成土母質而形成的。

土壤並非生來就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跟生物發育一樣,土壤發育也有一系列的過程。其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

⑹ 我國土壤的類型及特徵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1、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2、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3、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地球陸地表面土壤種類的分異和組合。與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變化密切相關。

(6)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采樣方法擴展閱讀:

成土因素學說的基本觀點概括:

1、土壤是一種獨立的自然體,它是在各種成土因素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對於土壤的形成來說,各種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著主導作用。土壤是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活有機體作用於成土母質而形成的。

土壤並非生來就具有肥力特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跟生物發育一樣,土壤發育也有一系列的過程。其中,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是土壤形成的五大關鍵成土因素。

⑺ 土壤采樣的具體方法步驟

土壤采樣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布點:需要按照土壤類型以及作物種植品種分布,根據土壤肥力的不同分別取樣。采樣點以鋸齒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盡量均勻和隨機。

⑻ 土壤的類型有哪些各自特點,分布

我國主要有15種土壤類型,分別是磚紅壤、赤紅壤、紅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黑壚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磚紅壤

區域:海南島、雷州半島、西雙版納和台灣島南部。

特點:風化淋溶作用強烈,易溶性無機養分大量流失,鐵、鋁殘留在土中,顏色發紅。土層深厚,質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強酸性。

2、赤紅壤

區域:滇南的大部,廣西、廣東的南部,福建的東南部,以及台灣省的中南部。

特點:風化淋溶作用略弱於磚紅壤,顏色紅。土層較厚,質地較粘重,肥力較差,呈酸性。

3、紅黃壤

區域: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

特點:有機質來源豐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質少,土性較粘,因淋溶作用較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含鐵鋁多,土呈均勻的紅色。因黃壤中的氧化鐵水化,土層呈黃色。

4、黃棕壤

區域:北起秦嶺、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長江,西自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東至長江下游地帶。

特點:既具有黃壤與紅壤富鋁化作用的特點,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點。呈弱酸性反應,自然肥力比較高。

5、棕壤

區域: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暖溫帶半濕潤氣候。

特點: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強烈,還產生較明顯的淋溶作用,使鉀、鈉、鈣、鎂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積。土層較厚,質地比較粘重,表層有機質含量較高,呈微酸性反應。

6、暗棕壤

區域:東北地區大興安嶺東坡、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和長白山等地。

特點:土壤呈酸性反應,它與棕壤比較,表層有較豐富的有機質,腐殖質的積累量多,是比較肥沃的森林土壤。

7、寒棕壤(漂灰土)

區域:大興安嶺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寬南面窄。

特點:土壤經漂灰作用(氧化鐵被還原隨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鐵、鋁氧化物與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並淀積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層薄,有機質分解慢,有效養分少。

8、褐土

區域:山西、河北、遼寧三省連接的丘陵低山地區,陝西關中平原。

特點:淋溶程度不很強烈,有少量碳酸鈣淀積。土壤呈中性、微鹼性反應,礦物質、有機質積累較多,腐殖質層較厚,肥力較高。

9、黑鈣土

區域:大興安嶺中南段山地的東西兩側,東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地區。

特點:腐殖質含量最為豐富,腐殖質層厚度大,土壤顏色以黑色為主,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鈣、鎂、鉀、鈉等無機養分也較多,土壤肥力高。

10、栗鈣土

區域:內蒙古高原東部和中部的廣大草原地區,草場為典型的乾草原,生長不如黑鈣土區茂密。

特點:腐殖質積累程度比黑鈣土弱些,但也相當豐富,厚度也較大,土壤顏色為栗色。土層呈弱鹼性反應,局部地區有鹼化現象。土壤質地以細沙和粉沙為主,區內沙化現象比較嚴重。

11、棕鈣土

區域: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新疆准噶爾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緣,是鈣層土中最乾旱並向荒漠地帶過渡的一種土壤。

特點:沒有灌溉就不能種植莊稼。植被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質的積累和腐殖質層厚度是鈣層土中最少的,土壤顏色以棕色為主,土壤呈鹼性反應,地面普遍多礫石和沙,並逐漸向荒漠土過渡。

12、黑壚土

區域:陝西北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等黃土高原上土壤侵蝕較輕,地形較平坦的黃土源區。

特點:黃土母質形成。植被與栗鈣土地區相似。絕大部分都已被開墾為農田。腐殖質的積累和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層的顏色上下差別比較大,上半段為黃棕灰色,下半段為灰帶褐色。

13、荒漠土

區域:內蒙古、甘肅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等地區,面積很大,差不多要佔全國總面積的1/5。

特點:土壤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腐殖質層,土質疏鬆,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幾乎全是砂礫,碳酸鈣表聚、石膏和鹽分聚積多,土壤發育程度差。

14、高山草甸

區域: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在阿爾泰山、准噶爾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脈。

特點:剖面由草皮層、腐殖質層、過渡層和母質層組成。土層薄,土壤凍結期長,通氣不良,土壤呈中性反應。

15、高山漠土

區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侖山脈和帕米爾高原。

特點:土層薄,石礫多,細土少,有機質含量很低,土壤發育程度差,鹼性反應。

⑼ 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

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類型。
砂質土:粗粒土是指大於0.1毫米顆粒含量較多的土,可分為礫類土和砂類土。它的特點有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黏質土的性質:黏質土是土壤的一種,有保水性能好等特點。它的特點有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壤土的性質: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顆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間。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它的特點有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風性能一般。

⑽ 土壤樣品的采樣方法有哪幾種

1、對角線采樣法:適宜於污水灌溉地塊,在對角線各等分中央點采樣。
2、梅花形采樣法:適宜於面積不大、地形平坦、土壤均勻的地塊。
3、棋盤式采樣法:適宜於中等面積、地勢平坦、地形基本完整、土壤不太均勻的地塊。
4、蛇形采樣法:適應於面積較小地形不太平坦、土壤不夠均勻須取采樣點較多的地塊。深度視采樣目的而定,一般采耕層0-20cm。取混合樣1-2kg。如數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將多餘土壤棄去。將所采土樣裝入布袋或聚乙烯塑料袋,內外均應附標簽,標明采樣編號、名稱、采樣深度、采樣地點、日期、採集人。
5、用作化學分析(除重金屬分析)的土壤樣品可用土鑽采樣。
用作容量測定的土壤樣品,應用環刀法采樣。

閱讀全文

與土壤類型有哪些及其特點采樣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熬夜預防方法有哪些 瀏覽:533
電腦鍵盤字元使用方法 瀏覽:625
瘤胃鼓氣的治療方法 瀏覽:760
無保護分娩接產方法研究目標 瀏覽:430
29x55的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358
膽管癌預防性治療方法 瀏覽:689
天然氣流量計安裝方法 瀏覽:938
井字樓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251
羽毛球快速入門反手的方法 瀏覽:811
魯班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412
小車如何除霧的正確方法 瀏覽:647
用白醋祛痣的正確方法 瀏覽:248
老疤怎麼去除最有效方法 瀏覽:660
cfoutofmemory解決方法 瀏覽:705
惠普m436列印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22
c型鋼的安裝方法 瀏覽:491
中醫治濕疹有哪些方法治療 瀏覽:356
小烏龜怎麼養在家的方法 瀏覽:309
聯想的設備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99
雙電機順序控制接線方法圖片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