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壤治理的方法
場地土壤受到重金屬污染時,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修復或治理:
1.土方開挖,異位修復:可通過分離細小土粒部分來實現修復,結合使用提取(溶解金屬)或對分離後的泥沙進行後續處理。
2.土方開挖,不經過處理即作他用:中度污染土壤可用作建築材料,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設中加高堤壩。
3.土方開挖後填埋:無法經過土壤修復或者通過固定化處理轉化為建築材料的土壤,必須在IBC條件下進行填埋處理。
4.固定化處理:將土壤與能夠結合固定污染物的物質混合,從而滿足相關的土壤污染物釋放標准。原則上,經過處理的土壤既可以原位回填,也可以用於其他方面,比如建築材料、路基填埋等等。
5.此外,還可以採用IBC措施對場地進行修復,如應用生物棲息層(habitat layer),這可防止直接接觸污染物,並可以阻斷植物對重金屬污染物的吸收。
6.原位法土壤修復:採用酸和電動修復提取重金屬污染物。
㈡ 改善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讓土壤越來越壯,就是往土壤中加入有機質,增加土壤活性,產生更多的微生物,通過發酵,讓土壤更加的疏鬆透氣,富有養分。
羊糞
現在不管是農田還是花卉,大量的使用無機肥,長期使用無機肥會導致土壤板結,降低土壤肥效,所以在提高土壤肥效的時候,要減少無機肥的使用,如復合肥、尿素,這都是無機肥,減少這些肥料,多使用有機肥,如羊糞、雞糞、豆餅水、麻餅水。這一系列有機物發酵的肥料,一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效,二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形成,可以改善土壤板結,這樣可以讓土壤越來越好。
有機肥
盆栽花卉,苗木場用的都是有機質,如泥炭、椰糠,所以在苗木場看到的土壤疏鬆透氣,而且養的植物非常好,但是在家庭中很多人用園土種植,園土很容易板結,再經常使用無機肥,土壤更容易板結,時間長了,土壤肥效降低。
豆餅
在家養殖植物,會發現土壤越來越板結,出現這個情況,怎麼做才能讓土壤肥沃,又疏鬆透氣?很多朋友說的是施肥。如果長期施化肥,不僅起不到肥沃土壤的作用,而且肥料的利用率也非常低,也會造成土壤板結。也可以直接進行換土,對於小型植物,還好辦,但對於大型盆栽就比較麻煩了。為了使板結的土壤比較疏鬆透氣,還是有改善土壤的辦法。有機肥料,如雞糞、羊糞,這些肥料中有機質和微生物比較多,摻到土壤中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微生物的含量,從而改良土壤的作用。
礬肥水
就好比秸稈還田,都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形成,可以通過微生物的分解提高土壤的肥效。
花生
使用方法
鋪到盆地、拌如土中或撒到盆土表面進行鬆土,都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㈢ 土壤消毒主要有哪些方法
葯劑消毒。在播種前後將葯劑施入土壤中,目的是防止種子帶病和土傳病的蔓延。主要施葯方法如下:
噴施或澆灌法。將葯劑用清水稀釋成一定的濃度,用噴霧器噴淋於土壤表層,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將葯液用清水稀釋成一定的濃度,用噴霧器淋雨土壤表層,或直接灌溉到土壤中,將葯液滲入到土壤深層,殺死土中病菌。噴淋施葯處理土壤適宜於大田、育苗營養土、草坪更新等。澆灌法施葯適用於果樹、瓜類、茄果類作物的灌溉和各種作物苗床消毒,常用消毒劑有綠亨1號、2號等,防治苗期病害,效果顯著。
毒土法。先將葯劑配成毒土,然後施用。毒土的配置方法是將農葯(乳油、可濕性粉劑)與具有移動適度的細土按照比例混勻製成。毒土的施用方法有溝施、穴施和撒施。
熏蒸法。利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機將熏蒸劑注入土壤中,於土壤表層蓋上薄膜等覆蓋物,在密閉或半密閉的設施中擴散,殺死病菌。土壤熏蒸後,待葯劑充分發散後才能播種,否則,容易產生葯害。常用的土壤熏蒸消毒劑有溴甲烷、甲醛等。此方法在設施農業中的草莓、西瓜、蔬菜的種植和苗木的苗床、綠地草坪栽培等方面均有此應用。
太陽能消毒。方法是在溫室或者田間作物採收後,連根拔出田間老株,多施用有機肥料,然後把地翻平整好,在7-8月份,氣溫達到35度以上的,用透明吸熱薄膜覆蓋好,土溫可升至50-60度,密閉15-20天,可殺死土壤中各種病菌。這一方法適合在我國北方地區連年種植草莓、西瓜、花卉的大棚溫室里應用。
蒸汽熱消毒。蒸汽熱消毒土壤,是用蒸汽鍋爐加熱,通過導管吧蒸汽熱能送到土壤中,使土壤溫度升高,殺死病原菌,以達到防止土傳病害的目的。這種消毒方法要求設備比較復雜,只適合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並在苗床上小面積使用。
㈣ 改良土壤的方法有哪些
土壤改良方法
1、有計劃地輪作換茬:合理安排不同蔬菜,並盡量考慮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及分泌物的酸鹼性等。
2、定期進行土壤消毒
①葯劑法:可用福爾馬林拌土或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殺菌。
②日光法:夏季閑茬時期,撤掉棚膜,深翻土壤,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菌。
③高溫法:高溫季節,灌水後悶棚,也可採取給土壤通熱蒸汽的方法殺蟲滅菌。
④冷凍法:冬季嚴寒,把不能利用的保護地撤膜後深翻土壤,凍死病蟲卵。
3、改良土壤質地
①蔬菜收獲後,翻土壤,把下層含鹽較少的土壤翻至層與表土充分混勻。
②適當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③對表層土含鹽量過高或pH值過低的土壤,可用肥沃土來替換。
④經濟技術條件許可者,可進行無土栽培。
4、以水排鹽
①閑茬時,澆大水,表土積聚的鹽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
②夏季蔬菜換茬空隙,撤膜淋雨或大水浸灌。使土壤表層鹽分隨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層。
5、科學施肥
①根據土壤養分狀況、肥料種類及蔬菜需肥特性,確定合理的施肥量或施肥方式,做到配方施肥,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合理配施氮磷鉀肥,化學肥料做基肥時要深施並與有機肥混合,作追肥要「少量多次」,並避免長期施用同一種肥料,特別是含氮肥料。
②科學選肥,注意生理酸性肥料與生理鹼性肥料的交替搭配。當土壤已經酸化或必須施用酸性肥料時,可在肥料中摻入生石灰來調節,當土壤酸化嚴重並想迅速增加pH值時,可施加熟石灰,但用量為生石灰的1/3~1/2,且不可對正在生長植物的土壤施用。
③提倡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不會造成土壤破壞。
④慎施微肥,一般情況下要用有機肥來提供微量元素,如施用微肥一定不要過量。
6、種耐鹽作物:蔬菜收獲後種植吸肥力強的玉米、高粱、甘藍等作物,能有效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和酸性,若土壤有積鹽現象或酸性強,可種植耐鹽性強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等或耐酸性較強的油菜、空心菜、芋頭等,達到吸收土壤鹽分的目的。
㈤ 8種給土壤消毒方法
1、葯劑消毒法。簡單的操作步驟是:(1)清潔棚室。在上茬結束後,將所有植株殘體清出溫室大棚,深埋或焚燒。(2)深翻土壤。在土壤墒情適合時深翻,深度約35厘米以上,並將大土塊拍打細碎。(3)用葯。可用的葯劑很多。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土壤施1.5克,可防止根腐病、莖腐病、葉枯病和灰斑病等病害;也可用濃度為2%左右的酒精(用水調和)噴灑在土壤上,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1-2個星期;或是每平方米土壤用等量式波爾多液2.5千克噴灑,對黑斑病、斑點病、灰霉病、褐斑病和炭疽病等效果明顯。
也可以採用熏蒸的方法對溫室大棚進行葯劑消毒,常用的熏蒸劑有:棉隆、氯化苦等葯劑。熏蒸法是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機將熏蒸劑注入土壤中,並及時在土壤表面覆蓋薄膜等物,以便熏蒸劑的有毒氣體在土壤中擴散,從而達到殺死病菌的目的。葯劑消毒法雖然使用普遍,但長期使用,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環境污染,地力下降,因此應該謹慎對待,最好結合其他措施進行土壤消毒。
2、太陽能消毒法。太陽能消毒法是最廉價也最環保的方法。此法是利用夏季(7-8月間)的高溫,藉助太陽能殺死病蟲害。消毒時,先消除前茬病株殘體並徹底清潔溫室,再對土壤進行深翻(先施有機肥,每畝使用2袋嘉美紅利),隨後灌大水,然後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全面覆蓋溫室土壤,再在太陽下密閉暴曬15-25天,使10厘米土壤內土溫高達50-60℃以上,可有效預防枯萎病、青枯病、軟腐病等土傳病害,同時高溫也能殺死線蟲及其他蟲卵。但該方法的缺陷是:消毒的有效土層僅為地表下10-15厘米,對根系較深的作物防病效果較差。
3、熱水消毒法。此法是利用鍋爐等設備把水加熱至75℃以上,然後將熱水澆灌到土壤中,使土溫升高來進行消毒。消毒前應該多施些有機肥,後深翻土壤,並把土壤整平,接著在地面上鋪設滴灌管,用質量較好的塑料薄膜封嚴地面,之後通入熱水。給水量因土質、外界溫度、栽培作物的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地,消毒范圍在地下0-20厘米時,1平方米土壤灌熱水100千克;消毒范圍在0-30厘米時,1平方米土壤灌熱水200千克。此法對防治土傳病害、線蟲和雜草效果顯著,效果達95%以上。同時這種方法還有不受季節影響、可隨時進行的好處。
㈥ 請問怎樣處理土壤
大棚土壤消毒:選氣溫高、光照好的晴天將土壤整平灌水,使土壤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一85%。灌水後2一3天後,均勻撒施石灰氮(40 - 60公斤/畝)。之後對土壤進行一次深翻,使石灰氮顆粒與土壤充分接觸,然後用透明薄膜覆蓋悶土2周。石灰氮消毒可有效地防治由病原真菌、細菌及線蟲引起的多種土傳病害。同時可供給植株氮素、減少硝酸鹽積累、促進植物生長,是一種環保型的土壤消毒技術。
㈦ 什麼辦法可以迅速改良土壤土質
士壤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土質的好孬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對土壤進行改良,目的在於給農作物創造肥,松,厚的生長環境。也就是說給農作物提供的土壤不僅養分充足營養全面,而且質地還要疏鬆耕作層深厚富有彈性,這樣的土壤才有利於作物生長。
但是現實是很多地塊由於長期施用單一化學不施有機質,耕作層變淺,土壤酸化嚴重,通氣性和透水性變差,不利於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單位面積產能下降,質量變差。
三,對土壤的通透性進行處理。
對土壤進行輪作,比如水稻田採收以後,放干水挖好橫直溝,降低地下水位,可以種小麥和油菜。使土壤乾爽疏鬆,提高通透性後。翌年春季收獲完小麥和油菜後,又可繼續種植水稻。既提高了土壤的復種指數,還解決了土壤的通透性問題,可謂一箭雙雕,獲利多多。
㈧ 你知道播種前的土壤一般怎樣處理嗎
土壤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蟲。播前土壤處理對出苗率和幼苗生長有較大影響。一般包括土壤消毒、農葯等。
7. 硫粉消毒,硫粉可殺滅土壤中的細菌,中和土壤中的鹽鹼。主要用於北方。用量為每平方米床面25 ~ 30g,或每平方米耕地80 ~ 90g。此外,還有許多葯物,如辛硫磷、乙基鋅等。
以上就是土壤處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㈨ 改良土壤土質的方法有哪些具體該如何操作
果樹由於果園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加上部分果農在施肥方面存在問題,果園土壤容易出現問題。果樹會長期吸收必要的養分,導致土壤養分不平衡,根在吸收養分時會分泌有毒有害的物質,污染土壤。這樣會產生土壤板結、氯化等問題,影響果樹的正常生長和果實品質。那麼,如何改善土壤呢?
各地情況不同。例如,南方果園土壤可能會發生酸化現象,北方果園土壤可能會有更多的鹽鹼花現象。同一個地方的果園土壤有問題的程度可能不同。因此,要想改良果園土壤,就要根據自己果園土壤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認為改良土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結論果園改良土壤的方法比較多,但關鍵是根據自己果園土壤的具體情況,用適當的方法改良土壤,不增加勞動量,為今後果樹的生長奠定基礎。
㈩ 怎樣治理土壤污染
治理土壤污染有以下幾個步驟:
1.挖掘。通過機械、人工等手段,使土壤脫離原位的過程。通常包括挖掘過程和後處理、處置和再利用挖掘土壤的過程。挖掘技術,如場地環境評價、修復活動中和後評價階段,在場地修復的各個階段以及多種修復技術實施中都有可能被應用。
2.穩定/固化。污染物以固體形式在物理上隔離或將污染物轉化為非活性的化學物質形態,以減少污染物的危害。
3.化學洗刷。藉助一種溶劑,在土壤環境中促進污染物的溶解或遷移作用,通過水力壓頭推動清洗液,將其注入到被污染的土層中,然後將含有污染物的液體從土壤中抽出,用於分離和污水處理。
4.氣提法。採用物理方法將土壤中的污染物轉變成水蒸氣壓力,通過降低土壤孔隙的蒸氣的壓力來去除的技術,可分為土壤現場氣提技術、異位土壤氣提法和多相浸提法。
5.熱處理。污染介質及其所含有機污染物通過直接或間接的熱交換,加熱至適當溫度(150~540℃),使污染介質中的有機污染物揮發或分離有機污染物的過程,根據溫度可分為低溫熱處理技術(土壤溫度為150~315℃)和高溫熱處理技術(土壤溫度為315~540℃)。
6.生物修復。生物學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對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害污染物進行降解、吸收或富集的生物工程技術系統。根據處理地點的不同將其分為原位和異位生物修復。生物修復技術適用於汽油、燃料、乙醇、酮、醚等烴類及衍生物,不適合處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