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種玉米時,是一穴單株好還是一穴雙株好
玉米一穴雙株栽種早已十分廣泛了,農戶們那樣運用的根本原因或是其高產實際效果。可是,通過比照,大家發覺有的一穴雙株不比一穴單棵好,這是為什麼呢?
玉米一穴雙株的運用是在上世紀就開始了,伴隨著玉米種籽的持續發展趨勢,一穴雙株的運用才突顯出了其優點。
玉米少水缺肥會發現在其中一株大.一株小的情況;還會繼續發生一株牢固,一株不易出現的情況,只需有這類情況一定是在肥水上不夠.不按時的要素為多。與此同時也與株行間距過緊的緣故致葉片觸碰太陽很少相關。
3.病害及栽培技術
一切正常情況下,玉米密植會招來大量的病害,假如開展寬行窄距栽種,寬行旁邊的玉米反倒會降低一些病害的產生,玉米抗倒伏性反倒會提高。因此這也是有好有壞的。
玉米一穴雙株,與此同時一株雙穗掌握不太好行株距會使葉片交錯比較嚴重,危害生產量
由於一穴雙株栽種,兩株玉米間的葉片多會兒交錯,因此一旦有病蟲害反倒會快速繁育,葉片植物光合作用也會受影響,因此一穴雙株更要對害蟲防治更為當心一些。這兒不做太多交代。
2. 請教農業專家:一穴三株玉米種植法,玉米能木增多少公斤
呵呵,和管理水平有關系的呢 !管理水平高的話,有增產的可能,管理水平低,投入不夠的話,可以負增長的呢!我們這兒單粒密植也可以達到1000公斤/畝以上的!
3. 穴盤育苗怎樣播種
穴盤育苗是一項新的育苗技術,這種育苗方式採用分格室的育苗盤,播種時每穴播一粒種子,成苗時一室一株,因此要求播種技術十分嚴格。
穴盤育苗分為機械播種和手工播種兩種方式。機械播種又分為全自動機械播種和半自動機械播種。全自動機械播種的作業程序包括裝盤、壓穴、播種、覆蓋和噴水,在播種之前先調試好機器,並且進行保養,使各個工序運轉正常,一穴一粒的准確率達到95%以上就可以收到較好的播種質量。手工播種和半自動機械播種的區別在於播種時一種是手工點籽,另一種是機械播種,其他工作都是手工作業完成。
(1)裝盤
首先應該准備好基質,將配好的基質裝在穴盤中,裝盤時應注意不要用力壓緊,因為壓緊後,基質的物理性狀受到了破壞,使基質中空氣含量和可吸收水的含量減少,正確的方法是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個孔穴中都裝滿基質,尤其是四角兒和盤邊的孔穴,一定要與中間的孔穴一樣,基質不能裝得過滿,裝盤後各個格室應能清晰可見。
(2)壓穴
裝好的盤要進行壓穴,以利於將種子播入其中,可用專門製作的壓穴器壓穴,也可以將裝好基質的穴盤垂直碼放在一起,4~5盤一摞,上面放一隻空盤,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至要求深度為止。
(3)播種
將種子點在壓好穴的盤中,或用半自動播種機播種,每穴一粒,避免漏播。
(4)覆蓋
播種後用蛭石覆蓋穴盤,方法是將蛭石倒在穴盤上,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餘的蛭石,覆蓋蛭石不要過厚,與格室相平為宜。
(5)澆水
播種覆蓋後的穴盤要及時澆水,澆水一定要澆透,目測時以穴盤底部的滲水口看到水滴為適。
4. 怎樣進行「一穴雙株」插條造林
楊樹採取「一穴雙株」插條造林的優點是不用育苗地,只用少量的采穗圃,節約大量耕地;免去了起苗、檢苗、分級、包裝、運輸、假植等一系列環節;沒有緩苗期;定點扦插節約苗木;強調「上端芽」插干時在地表同一位置,這樣地溫一致,發芽整齊,為苗齊苗壯奠定了基礎;扦插雙株不僅保證了一次全苗,同時為補植苗木提供了方便,易成活,極易保全苗。
(1)整地
造林地宜選擇在土壤完全熟化、地勢平坦或緩坡、排水良好、黑土層厚20厘米以上的土地,伏秋整地,翻、耙,起好壟,壟距50~60厘米。春季整地,根據造林季節可在4月底前進行,但起壟後要鎮壓。
(2)插條與插穗
插條從采穗圃中採取木質化良好的1年生條,最好冬季窖藏,沒有貯藏條件也可春天萌動以前採取,但要防止採用風干條。插穗在采條後剪取。穗長15~20厘米,粗度不得低於0.8厘米。注意剪取插穗的上端芽必須距頂端1厘米。插穗要分不同部位進行捆紮,並要邊捆邊進行沙藏。
(3)扦插
插前將插穗用清水浸泡一晝夜,讓插穗吸足水分待用。按照3米行距,在造林地上(每間隔5~6壟)確定扦插壟,在扦插壟上再按照株距1.5米選定扦插穴。每公頃為2205穴。在扦插穴上按「一穴雙株」順向扦插,雙株間隔10厘米。插時不同部位的插條要分別扦插,上端芽即距離插穗頂端1厘米的芽損傷的不得使用。插穗與地面垂直或成45°角扦插。插穗上端芽和地面保持要平。
(4)撫育管理
及時定干、抹芽、鬆土、除草。對成活的雙株可利用當年雨季或翌年春天進行移植補栽,如不缺苗也可將多餘的雙株及時拔除另作插穗。
5. 蘿卜在種植時,一穴下幾顆蘿卜籽比較合適呢為什麼
蘿卜在種植時,一穴下幾顆蘿卜籽比較合適呢?為什麼?蘿卜每穴播種量應為3-5粒。蘿卜種子發芽率較高,一般3-5粒就足夠了。
病蟲害防治:根蛆可用90%結晶敵百蟲500倍液灌根殺蛆;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或20%三唑磷乳油700倍可防治菜螟和菜青蟲;70%粘松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可防治菜蚜;對於霜霉病和其他疾病,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體可用於控制。
一、特徵特性
苦瓜的莖、枝、葉柄及花梗披有柔毛,腋生卷須。葉互生,掌狀 5-7 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不超過 2 厘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凸起,成熟時橙黃色,味苦,瓤鮮紅色,味甜。嫩果是綠白色,成熟時呈白色,後熟果是黃紅色,嫩果或老果均可食用。
二、生長環境
苦瓜性喜溫暖,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芽適宜溫度30-35℃,若在20℃以下,發芽就緩慢,種皮厚,經40-50℃溫水浸種4-6小時後,30℃左右下催芽,兩天開始陸續發芽,13℃以下發芽困難。植株生長適溫為20-30℃,以25℃為最佳。開花結果期適溫為25℃左右。在15-25℃范圍內,溫度越高,越有利於苦瓜生長發育。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喜光不耐蔭,開花結果期需要較強光照,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座果率提高。苦瓜喜濕而不耐澇,生長期間需要85%的空氣相對濕度和土壤濕度。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保水保肥好、肥沃的土壤為宜。
三、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苦瓜在天等縣種植以春、秋季栽培為主,春季主要於12月至次年3月播種,5-8月收獲;秋季則以7-8月播種,9-12月收獲為宜。
2.品種選擇。品種的選擇很關鍵,主要選擇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品種,目前比較適應天等縣種植的苦瓜品種有:廣西一號、二號大肉苦瓜和新蕾一號苦瓜等三個品種。
3.播種育苗。苦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但主要以育苗移栽為主。
3.1種子消毒 種子播種前先曬種2-3小時再進行種子消毒,消毒可用溫水消毒、葯物浸泡等幾種方法,溫水消毒:先將水燒開,讓其自然冷卻至50-55℃之間,放入種子並不斷攪動20分鍾,當溫度降到30℃時浸種12小時;葯物浸泡:先將種子用清水洗凈,清洗後放在2%的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洗凈准備催芽。
3.2浸種催芽 把消毒好的種子放在30~35℃的環境中催芽,一般4-5天開始出芽。催芽期間每天用溫水清洗一遍,要控制好水分,過濕或過干都不利於種子的發芽。當芽長至0.5-1cm即可播種。
3.3苗床選擇 種子育苗苗床以長10-15m左右,寬1.2m左右為宜,營養土要求疏鬆柔軟富有有基質;育苗採用營養杯育苗,營養杯主要以塑料杯或紙杯為主,每杯放兩粒種子,杯與杯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太密苗容易徒長,不利於培育壯苗。
4.大田移栽
4.1整地、施基肥 定植前先翻曬瓜地並起畦,畦寬1.5m包溝,長度根據田間地塊決定。苦瓜為喜溫耐肥作物,定植時需施足基肥,一般畝施漚熟的豬、牛、雞、鴨糞4500-5000㎏,有基復合肥25-30㎏。進入開花結果期,每畝再追施40㎏復合肥加3㎏氯化鉀。
4.2定植 當苗長到3葉一心時即可移栽定植,定植前先煉苗3天左右再移栽。種植可單行種植或雙行種植,單行種植時每穴4株,株距1-1.2m,畝栽1500-1850株,雙行種植時每穴2株,株距1-1.2m,呈「品字型」種植,畝栽1500-1850株,移栽後淋足定根水,一般畝用種量300-350克。
5.田間管理
5.1除草、鬆土、綁蔓 因苦瓜長勢非常強,植株出現卷須時要及時搭架引蔓,一般多採用人字架方式搭架。從定植後到搭架綁蔓前結合除草施肥培土一次,開溝施有機肥30-35㎏,氯化鉀15 -20㎏,施後覆上土,有條件的可以畝施200㎏腐熟的豬、牛、雞、鴨糞等,施後挑糞水淋,每穴1斤左右,苦瓜生長期間視雜草生長情況酌情除草。
5.2 合理施肥 苦瓜耐肥不耐瘠,充足的肥料是豐產基礎,苦瓜蔓葉茂盛,生長期較長,結果多,所以對水肥的要求較高。除施足基肥外,注意對氮、磷、鉀肥應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在苦瓜第1片真葉期開始追肥,每畝施尿素1 -1.5㎏,以後每隔7-10天追施1次,全期追肥10-12次,共施尿素60 -70㎏。苗期需肥量較少,開花結果期則需大量養分,應重施肥。隔5-6天施1次。盛果期以後增施1-2次過磷酸鈣,以延長採收期。
5.3水分的調節 春播的苦瓜幼苗期要控制水分,使期組織堅實,增強抗寒能力,4-5月雨水多時,應及時排除積水,防止地壢過濕,引起爛根發病。夏季高溫季節,晴天要注意灌水,地面最好覆蓋稻草,防溫保濕。
5.4搭架引蔓 苦瓜主蔓長,側蔓繁茂,需要搭架引蔓,架形可採用人字形。引蔓時注意余向橫引。苦瓜距離地面50厘米以下的側蔓結瓜較少,應及時摘除,整個生長期要適當剪除細弱的側蔓及過密的衰老黃葉,及時摘除下部老葉,使之通風透光,減少病害,保留主蔓及強壯的側蔓,使之開花結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6.採收
苦瓜近成熟時熟度轉變很快,必須及時採收才能保證質量。遲收時果實變黃,品質差,採收過早則瓜肉未充實,產量低,採收還是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以及用途來決定。一般畝產在2000 -2500㎏左右。
7. 玉米「一穴雙株」的種植方法能不能增加產量呢這種方法可以普及嗎
玉米「一穴雙株」的種植方法能不能增加產量呢?這種方法可以普及嗎?玉米「一穴兩株」種植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提高了整體通風效果,提高了玉米的授粉率,更有利於光能和熱能的吸收,提高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最終達到增產的目的。原則上,種植「一穴兩株」玉米是為了充分發揮玉米品種的特性,具有密集的種植抗性。通過合理增加畝株數和畝穗數,在增加行距和株距的基礎上,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玉米種植「一穴兩株」後,其抗逆性增強,對提高玉米產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具體優勢如下:有效改善田間氣候條件,提高田間通風透光率,更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積累,增強保水保肥能力,為高產提供有利條件。推廣機械化推廣,由於線路間距較寬,便於機器操作、加葯和全季節管理。抗倒伏能力增強。「一穴兩株」玉米根系生長後,相互纏繞,抗倒伏能力顯著提高。合理密植,增產增收。
8. 誰知道玉米一穴多株 一穴最多能種多少棵玉米 株行距是多少
多株穴栽集中施底肥,一般每穴留3株,三角點播,間隔10厘米;穴距40厘米,行距60厘米。我30年前試種過穴6株的,徒長穗小,效果不好。主要還是密蔽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