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學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連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從此,中國醫葯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國的醫學就完成了它的基本體系。如集生理學、病理學、治療學於一身的《黃帝內經》、對於急性病和熱性病都有系統記載的《傷寒論》、闡述慢性病治療法的《金匱要略》,以及關於葯物學基本理論的《神農本草經》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基礎醫學的重要文獻。兩千年來,我國的醫學就憑借這些基礎,不斷地延續發展;當然這期間也有不少新的發現。現在將各種排毒治療方法分類說明於下:
一、湯液法——這是利用各種植物、動物、礦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所謂漢葯,有丸、散、膏各種葯劑,但口服的葯劑,多半為湯液。湯液可以說是葯物治療用品的總稱。在我國有一種說法「有四隻腳,而不能吃的,只有桌子而已」,可見在中國,食物種類繁多,製作湯液的材料,更是不勝枚舉。只要是湯葯必能食用,能食用的都可以算是食物,所以湯液與食物並無多大的差別。傳說製作湯液的始祖——伊尹,是個出身廚師的宰相。
二、針灸——此乃以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渦)的疾病治療法。針是以金、銀、鐵等製成的;施灸時要使用艾草。用針灸治療疾病,不但效果奇佳,而且不會有任何痛苦,這點許多有的外國友人驚嘆不已。
三、按摩——按摩的方法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有很多人都將按摩與「馬殺雞」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馬殺雞」起源於西洋,它和我國傳統的按摩治療,大不相同。
四、導引——這是利用醫學上特殊體操的醫療方式,這種體操與太極拳有很密切的關聯。
五、食治——即食物治療法的簡稱,本書所要闡述的重點,就是這種食物治療法。
六、其他——除了上述幾種醫療方式之外,還有外治法及吸角療法與其他等等;由此可見中國醫學確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所謂外治法,就是將加工後的葯物,貼在患部表皮的治療方式;而利用吸葫蘆陰壓的方式,即吸角療法。
⑵ 中醫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⑶ 家庭常見小疾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針對於家庭常見小疾病治療方法有哪些,也是讓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疑惑的,實際上我們要知道,家庭治療一些疾病的方法還是有的,其中就包括當我們出現淤青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用食用醋泡,因為醋能夠擴張血管,從而能夠減緩我們的淤青。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以上這些就是治療家庭常見小疾病的一些小妙招,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去幫助我們自己,往往都是能夠得到很好的緩解的。
⑷ 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汗法是運用各種發汗葯物組成方劑,來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涼,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薑糖水或酸辣湯,發一發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因為生薑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熱喝下去,可以擴張周圍小血管,刺激毛孔發汗,驅散體表寒邪。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這樣。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銀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葯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涌吐而出的一種方法。吐法大都用於病情嚴重急迫,必須迅速吐出的積結實證。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誤食的毒物還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金元時代的大名醫張子和就很擅長這種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瀉劑和吐劑。他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有記載:一位患風癇病的婦女,偶吃一種像蔥一樣的章,吐涎如膠,大約有一二斗,不想從此不再發病,而且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張子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走訪了許多人才知道這種像蔥一樣的草叫「憨蔥苗」,在《本草經》中稱「藜蘆苗」。從這件事以後,張子和認識了吐法的重要,高興地說,「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運用瀉下葯物攻逐體內結滯(如宿食、水飲、瘀血等)的一種方法。這種治法可以排除蓄積,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儒門事親·偶有所遇厥疾獲療記》中記載,有一次,張子和看見一個小孩因為誤吞銅鐵而患病,身體很瘦弱,足不勝身。那時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沒有木柴煮飯,小孩挨餓幾天。一天早晨,鄰居牛死了,煮牛肉葵菜飯吃,病孩乘機飽吃一頓。不久,覺腸中痛,泄注如傾,瀉下所誤吞的東西。張子和因而明白《內經》中所說的「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的道理。因「牛肉、大棗、葵菜皆甘物也,故能寬緩腸胃。且腸中久空,又遇甘滑之物,此銅鐵所以下也」。張子和高興地說:「亦偶得瀉法耳。」
和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一種方法。病邪既不在里,又不在表,或者氣血營衛不和,或者臟腑關系失調,採用汗、吐、下、溫、清、補、消都不適宜的,就可以採用和解的方法。目前許多中醫都用「加味逍遙丸」來治慢性肝炎,這種葯也是一種和劑。
溫法是用溫性或熱性葯物補益陽氣、驅除寒邪的一種治法。人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等,胃中常有一種燥熱的感覺,不僅食慾增加,消化旺盛,甚至整個身子都會有熱感,於是我們就說這類東西屬於熱葯。使用溫熱葯可以起到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等作用。
清法是用寒涼葯物以達到清熱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人們在氣候酷熱、氣悶難忍的時候,常喜歡吹風納涼,冷飲冰水,目的是為了消除煩熱。由此推論,遇到內熱燔熾、煩渴神昏的病證,服用苦寒清涼葯物,也能達到清熱的作用。
補法是運用補葯補益人體氣血,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種治法。補法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種種區別。醫聖張仲景用當歸羊肉湯治癒貧窮百姓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消法是採用消食、化瘀、軟堅、化痰、化濕、利水等葯物,對慢性積聚脹滿進行漸消緩散而不傷正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於上述八法的運用是相當靈活的。由於有不少病的情況相當復雜,往往不是單獨使用某法,而是把許多治療方法配合起來使用,如汗下並用、溫清並用、攻補並用、消補並用等等。除去「八法」之外,歷代醫家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的治法,並且還創造了相當豐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貼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撲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導引法等。
中醫靈活運用八法以及其他方法治病的向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治病必求於本。「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質。「必求於本」,是強調一定要透過錯綜復雜的現象,抓住疾病的實質,找出治療的關鍵。有些疾病的症狀往往是很復雜的,在一大堆頭緒紛亂的症狀中,不僅有主次本末、輕重緩急的區別,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某些假象。所以,中醫治病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識別那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的虛假證狀。否則寒熱不分,虛實不辨,以假當真,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非但治不好病,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第二條原則是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一切病證都是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所造成的。「正」,指人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邪」,指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的正氣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相反,受了病邪的侵犯,人體的正氣就要受到損傷。所以醫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扶助人的正氣,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又要設法驅除病邪,以求邪去正復,使疾病朝著治癒的方面轉化。這一原則就叫做扶正祛邪。
在治病的時候,首先要看正邪雙方的盛衰情況,如果病邪顯著而正氣又不太虛,應以「祛邪」為主,如果正氣虛而病邪不盛,則應以「扶正」為主,如果正氣已虛而病邪又盛,就應該採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則。但應該注意的是,扶助正氣不要造成「留邪」的惡果。有些人得了病,總喜歡服補葯,而庸醫也喜歡投人所好。結果往往「閉門留寇」,遺害很多。尤其是有些急性傳染病,發病急遽,如果正氣不很虛弱,更應該及時驅邪。另一種情況是祛邪不要傷害正氣。《紅樓夢》中的胡太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在給睛雯治病的時候就犯了祛邪傷正的大忌。晴雯本來是偶感風寒的小病,可是胡大醫卻搬出了一大堆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解表葯,又用上了枳實、麻黃一類的猛峻葯物。這就難怪賈寶玉罵他「該死,該死」。賈寶玉說:「雖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還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虎狼葯。我和你們(指丫環們)就如……那才開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葯,你們哪裡禁得起?」
除上述原則外,還有正治反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等等。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貫徹了從整體出發,又聯系時間、地點和人的各種不同的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⑸ 特殊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特殊治療是指因病情需要採用特殊治療方法,並發生高額醫療費用的治療。主要包括:器官移植、組織移植、安裝人工器官等。
項目
(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2)腎臟、心臟瓣膜、角膜、皮膚、血管、骨、骨髓移植等;
(3)心臟激光打孔、抗腫瘤細胞免疫療法、介入治療和快中子治療項目;
(4)心臟搭橋術與心導管球囊擴張術;
(5)進行器官(或組織)移植和安裝人工器官出院後所使用的抗排斥葯及免疫調節劑;
(6)醫療直線加速器治療;
(7)其他屬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內,單項治療費用 200元以上。
(5)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醫治療方法
按治療途徑可分為外治、內治兩大類。按採用的手段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精神的、綜合的五大類。在外治中最具特色的有針灸療法、推拿療法、拔火罐療法等。在內治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種中草葯療法。其中最著名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
除了各種具體療法以外,中醫還有頗具特色的極其重要的治療思想。例如在治療中強調營養為主、精神為主、預防為主、整體為主等。近年來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中醫治療方法大放異彩在方葯分析、病症研究和思想探討等方面都取得很多成果
⑹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飲食療法。
飲食治療是任何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須嚴格執行和長期堅持的一項基礎治療措施。
總熱量:適當控制,休息者每日每公斤體重給予25~30千卡,而重體力勞動者可給予40千卡以上。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酌加,肥胖者酌減。
營養成分比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0%~65%,蛋白質佔15%~20%,脂肪佔20%~30%。
三餐熱量分配:大約早餐佔1/5,中、晚餐各佔2/5。如飢餓難忍時,可適當多吃蔬菜(薯類除外)充飢。
(2)口服降糖葯。
服用降糖葯時,要及時掌握血糖下降情況,調整葯量,以避免低血糖反應。
磺脲類: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適用於胰島β細胞尚有功能的輕、中度患者。此類葯物可選甲磺丁脲(D860)、優降糖、達美康、美比達、糖適平等。
雙胍類:適用於症狀較輕,體型較肥胖者。可選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
(3)胰島素療法。
其適應症如下所有Ⅰ型糖尿病患者;
Ⅱ型患者經飲食控制及口服葯物治療效果不佳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合並重症感染或消耗性疾病;
合並進行性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腎小球硬化症、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
糖尿病患者大手術前後;
糖尿病患者妊娠、分娩等。
⑺ 腦梗治療方法有哪些
腦梗塞最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葯物治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營養神經和改善血液循環的葯物進行治療,同時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也可以通過針灸和按摩的方式進行緩解,有利於恢復。在疾病的早期,比如發病6小時內可以通過溶栓治療的方法或者是植入支架治療,如果超過了溶栓治療時間只能是通過葯物保守治療,比如抗血小板聚集的葯物,降脂葯改善腦循環等一些葯物,以及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等葯物去調理。
拓展資料: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局部腦組織因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軟化壞死。
腦梗死主要是由於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病;也有因異常物體(固體、液體、氣體)沿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血液循環的頸部動脈,造成血流阻斷或血流量驟減而產生相應支配區域腦組織軟化壞死者。前者稱為動脈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占本病的40%~60%,後者稱為腦栓塞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種腔隙性腦梗死,系高血壓小動脈硬化引起的腦部動脈深穿支閉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認為少數病例可由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崩解導致的微栓塞引起,由於CT和MRI的普及應用,有人統計其發病率相當高,占腦梗死的20%~30%。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者,約佔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殘率極高,且極易復發,復發性中風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治療方法:1.急性期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盡量卧床休息加強皮膚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護理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如起病48~72h後仍不能自行進食者,應給予鼻飼流質飲食以保障營養供應。應當把患者的生活護理、飲食、其他合並症的處理擺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數患者患者親友及部分醫務人員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葯物使患者早日康復,而忽視了其他治療方面,如患者的飲食。由於部分腦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難,若不給予合理的營養能量代謝會很快出現問題,這時即使治療用葯再好也難以收到好的治療效果。
2.腦水腫的治療
甘露醇臨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滲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脫水劑之一。
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過高滲脫水而發生葯理作用還可將甘油代謝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進入腦代謝過程,使局部代謝改善通過上述作用能降低顱內壓和眼壓,消除腦水腫增加腦血容量和腦耗氧量改善腦代謝。
利尿性脫水劑如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鈉可間斷肌內或靜脈注射。
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可的松等,其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質素(ACTH)調節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製作用抗休克作用。
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是一種中分子量的膠體在產生膠體滲透壓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利於液體保留在血管腔內。
3.急性期溶栓治療
血栓和栓塞是腦梗死發病的基礎,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腦組織在出現壞死之前恢復正常的血流。腦組織獲得腦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減輕缺血程度,限制神經細胞及其功能的損害。
⑻ 慢性疼痛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葯物止痛,包括解熱鎮痛葯、麻醉性鎮痛葯、催眠鎮痛葯、抗癲癇葯和抗抑鬱葯。2、神經阻滯,一般選用長效局部麻醉葯,對癌症疼痛、三叉神經痛等進行治療。3、椎管內注葯,椎管內可以注入糖皮質激素和局部麻醉葯,此法用於治療癌症疼痛、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等。4、痛點注射,常用於治療腱鞘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勞損等。43、其他治療方法,慢性疼痛還可以選用針灸療法、推拿療法、護理療法和心理療法等進行治療。
⑼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
:分析心理療法,是通過內心的方式以自由聯想,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釋的方法,把壓抑在潛意識當中的某些精神創傷或者是痛苦體驗挖掘或者是暴露出來,從中發現焦慮根源,啟發並幫助病人徹底領悟認識自己,從而改變原有病理行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達到治療的目的。
二:暗示療法,通過暗示去影響病人心理活動的一種特殊的方式,暗示就是一個人不加批判的接受他人語言或其他的刺激,由此而產生特定的知覺、信念、感情行為的一個現象,他的行為動機不是由自己形成的意見和信念產生的,而是旁人影響的一個結果,暗示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像語言、文字、表情、手勢、榜樣等。
三:行為療法,目的是修正不良行為模式治療的動向是外顯行為,主要的辦法,是控制外部行為模式進而重建和恢復良好的行為模式。
四:支持療法,採用勸導、啟發、鼓勵、同在臨床上,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非常的多,如: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家庭療法、音樂療法、沙盤療法、催眠療法、繪畫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如:焦慮症的心理治療,一方面,通過健康教育的患者明確疾病的性質,增進患者在治療中的合作,在焦慮症急性發作的時候,能夠正確認識這種強烈的驚恐體驗,避免盲目的緊張、害怕、恐懼情緒,同時,鼓勵患者適當的參與體育鍛煉。另外一方面,通過認知行為治療能夠改變患者錯誤的認知,去除造成焦慮症遷延不愈的原因。情、支持、說服等等的一些方式,幫助和指導患兒分析、認識他所面臨的問題。
⑽ 營養不良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桃仁、杏仁、山桅各等份,曬干研末,加冰片、樟腦少許,貯藏備用,取葯末15-20克,用雞蛋清調拌成糊狀,干濕適宜,敷於雙側內關穴,然後用紗布包紮,不宜太緊,24小時後去之,每次間隔2-3日。適用於本病初、中期。
(2)生桅仁30粒,杏仁9克,白鬍椒6克,丁香30粒,雞蛋(去黃)1枚,蔥頭7個,麵粉1匙,前4味研為細末,加蔥頭、麵粉搗細,用高粱酒燒,蛋清調勻,荷葉為托,貼敷兩足心,小兒較大者,酌增劑量,忌生冷、油膩、魚腥。適用於本病各期。
(3)白礬、陳醋各適量,調成糊狀,敷於湧泉穴,膠布固定,每日換1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2.敷臍法
(1)黨參、白術各10克,當歸、三棱、兼有、黑白丑、山桅、龍膽草各9克,胡黃連、大黃、檳榔、木香各6克,巴豆、雄黃各3克,陳皮5克,石膏30克,共研細末,蜜調成膏,貝占敷臍中。適用於本病末期。
(2)黃蔑15克,白術、蕪黃各12克,厚朴、檳榔各9克,胡黃連6克,使君子30克,青皮9克,生麥芽15克,研成細末,醋調敷臍。適用於本病中、後期。
(3)艾葉、酒、胡椒末各適量,將艾葉搗爛,加酒,胡椒調成糊狀,敷於臍部。適用於本病後期。
(4)皮硝、梔子各9克,杏仁10克,酒糟15克,蔥頭6克,白飛羅面15克,大紅棗30克,搗爛,敷臍內。適用於本病初、中期。
3.吹鼻法
(1)棘外(即酸棗樹上的刺)、瓜蒂各等份,研細末,吹鼻,隔日1次,7次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期。
(2)谷精草(燒灰)、細辛、蘆薈、瓜蒂各0.3克,共研細末,每用黃米大,吹鼻,當出惡物為效。適用於本病各期。
4.塞鼻法
白礬灰、蒙蘆(去蘆頭)、黃連(去須)各0.3克,搗細為散,入香少許同研令勻,於小兒睡眠時,以粳米大小葯納入鼻中。適用於本病各期。
5.推擦法
生薑、蔥白各10克,水煎後,用食指蘸葯液推擦患兒兩手小指外側,自上而下9次,每日1次,連續7日。適用於本病各期。
6.握葯法
大黃9克,牽牛子12克,萊菔子10克,共研碎,紗布包,握於手中,綳帶固定。適用於本病初、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