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效提高學習的方法
1、注意力穩定性理論:必須有目的地預習
注意力穩定性。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周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如果課堂上課45分鍾,真正有效時間大約不到20分鍾。
因此,要成為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地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著問題聽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麼不預習,要麼稀里糊塗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後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特別是對於N多年沒踏入課堂的人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時不時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聞,坐立難安,盡管大多數時候在開小差,但我對上課內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於有目的的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2、記憶衰退理論:必須及時復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及時復習非常重要,合理安排復習時間也非常重要,並非復習就有效果,正確的時間點進行復習就會事半功倍!
什麼才是最佳的時間節點?
實驗給出的建議是5分鍾後重復一遍,20分鍾後再重復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後,2天後,5天後,8天後,14天後就會記得很牢,很難再遺忘。
但對於較為繁重的學習,這近乎不太可能,自考君個人的實踐是:即時復述很關鍵(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12小時或睡前溫習很重要(最好是通過題目鞏固),1天後、2天後、8天後三次復習,效果通常就已經非常不錯。
3、記憶編碼理論:必須動手構建知識樹
認知心理學研究指出,記憶效果取決於信息編碼方式,「深層次」加工比「淺層次」加工更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提取。換句話說,記憶和理解取決於如何加工信息。
加工深度很難衡量、定義,因時而異,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記憶內容和已知信息間建立聯系,而建立知識樹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樹形結構把知識串聯、和組織!
以年初的考試學習為例,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一個樹形結構,一個節點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並完善這課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整、增刪節點,不斷發展、壯大這棵知識樹。
知識樹一旦被搭建出來,每一個節點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與周邊知識節點的一次連接,知識之間的聯系就越來越緊密,知識樹也就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生命力,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毫無頭緒!
4、內隱語言理論:打破學習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學得好,是錯將熟悉當做知道。
比如我們學習一個章節內容,畫了重點記號,甚至還做了筆記,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學得很好,對知識點也了如指掌,但如果合上書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瞬間就會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問自己一個經典問題:「什麼是囚徒困境」?心裡是不是很快閃出「兩個人」、「博弈」、「策略」等關鍵詞,覺得對這個問題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來,你真的知道嗎?
在學習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們的內隱語言抓住了幾個關鍵點,就會產生學習錯覺,誤以為都知道,但知識點不是孤島,是由邏輯關系構成的,這需要外部語言去描述、串聯,唯有經過外部語言檢驗,才是真正的掌握理解!
因此,必須將內部語言轉換成外部語言。認知心理學推薦生成與測試兩種辦法:
生成效應是指向同學、朋友、家人解釋解釋所學知識,在解釋過程中,主動思考組織知識,構建出知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有經驗的同學都知道,很多靈感都是在給別人講題中產生,甚至是請教別人時恍然大悟,另外做講座之類的對掌握知識非常有用!
5、情緒績效理論:壓力是資源
考場發揮和臨場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個人心態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
這里涉及到情緒績效理,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著倒U型曲線的關系,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所以適當的壓力是有好處的,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揮。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學習的一種
有很多關於學習時間與效率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果就逐漸遞減,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與高效率的學習同等重要,長時間無效學習尤其會讓人心生厭惡。
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
對於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簡而言之:
1)短期內,要合理調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長期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後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
此外,研究還證實,學習之後休息或睡一會,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B. 如何高效的學習方法
注意力集中本就是個很稀罕的東西,要想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本來就是件很難的事情,這個世間的事物凡是能吸引到注意力的都是贏家抖音、微博,甚至我,其實我們都在爭搶大家的注意力,誰能夠搶到你的注意力,誰就贏了。
對你自己來說,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各種軟體和游戲中了,給與學習的時間只能用施捨來形容。學習這件事在一開始上就是輸家。如果不能提高注意力的集中,那就不能高效的學習,要想學習
早睡早起健康作息
高效學習方法
01、沒有早睡任何早起都是耍流氓
所以,要想早起必須保證在11點之前就睡。在十點半左右就要開始洗漱了,保證在十點五十之前上床。切記,睡前遠離手機!
02、利用睡眠周期減少早起痛苦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的睡眠是有周期的,90-100分鍾為一個周期,也就是說大概1.5個小時。當我們在這個周期結束時起床是最不容易犯困的。
03、把早起和快樂的事情聯系起來
大多數人認為早起是很痛苦的,然而我們的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會阻止自己去做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早起和快樂的事情聯系在一起。
遠離手機
高效學習方法
如果說賴床是萎靡生活的萬惡之源的話,那麼手機就是阻止你學習的罪魁禍首!
它具體是怎麼犯罪的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天天玩手機的你肯定知道。你千萬不要,把手機放在身邊還說什麼絕對不碰,你的這種行為和耍流氓無異呀!而且你會分分鍾打臉!
所以,想要學習,就讓你和手機身首異處吧。別和它待在一個房間是戒掉手機的最好方法!
尋找適合學習的那個地方
高效學習方法
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再強的意志力,再好的學習方法也都不好使!況且你不是也沒有那麼強的意志力和高效的學習方法嗎?
所以,要想學習首先要找一個安靜的沒有人打擾的地方,可以是書房或是自己的房間,反正你得保證那是一個把門一鎖就沒人能打擾到你的地方。
如果防疫期間家裡人都在實在是很吵而你家的隔音又差的話,那麼建議你戴個耳塞或耳機,戴耳機的話千萬不要聽音樂呀。對,耳機就是單純用來隔音的。
短時間高效學習
高效學習方法
在家學習別想著學的時間太長了,因為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很難集中太長時間,尤其是在假期里。
如果你一天能學習兩三個小時,那你就超越一大半當代大學生了。個人建議用番茄工作法,短時高效地學習。注意勞逸結合,當然我不擔心你學累了,因為你根本學不累就去玩了。
我的意思是既然學就要高效的學,哪怕你一天只學一個小時也比一邊看手機一邊學一天要好的多。
C. 介紹四種有效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效果。
這里有4個常用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可以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堅持下去,當你堅持下去後,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04 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又稱腦力激盪圖、靈感觸發圖、思維地圖,是一種用圖像式思維輔助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種將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
簡單來說思維導圖就是讓思維可視化。
在日常的學習應用中,我們可以先提煉出某塊知識的若干個要點,然後再分 別對各個要點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與整合,以把紛繁零碎的知識點建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的過程。
以上幾種方法如果同學們能夠堅持使用和學習,那麼你就是學霸,你就是別人眼中的孩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站在原地羨慕著別人,不如行動起來,成為別人的榜樣!
D. 如何高效學習,有沒有什麼技巧
檢索式學習法要想達到最佳效果:①重復多次檢索比一次檢索效果好,這很好理解,一個知識你如果經常拿出來用,那麼你肯定能把它爛熟於心。②而且,檢索之間最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這涉及到了大腦的一個記憶機制「必要難度法則」,也就是我們提取一項記憶時越費勁,在想起來後,我們就能記得越牢。而隔了一段時間再檢索,我們對知識的提取能力會變弱,回憶內容就會更費勁,但回憶起來之後記憶就會被強化;而且隔了段時間再復習,我們會發現哪些內容更容易被遺忘,從而有針對性地復習,讓自己記得更牢。
對於間隔時長,學習之後要及時檢索練習一次,然後可以間隔一天再練習,讓睡眠幫你遺忘一部分東西。但也要注意,間隔時間不要太長,讓自己忘記太多東西,否則就不是檢索了,而是重新學習。
2、多樣化學習法
所謂多樣化,就是要既會集中練習,突破難點;又要學會穿插學習、交替學習,把既相關、又不同的學習內容混合在一起學習。
多樣化學習之所以有效,原因在於:首先,考試的時候就是多種知識和題型的穿插、交替,平時交替學習、練習,會更有助於臨場的發揮;其次,交替學習要求我們辨別不同知識的區別,這會深化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比起簡單的重復,能讓我們掌握的更牢。
怎樣進行多樣化學習呢?比如,在學數學的時候,把數學中的函數題、幾何題、統計概率等題目都混合在一起來練習。這樣的長期練習,會讓你在遇到問題時,能快速的從大腦中調取出最合適的知識、公式來解答問題。
小結:平時的學習練習中,集中學習和穿插交替學習要有效的結合起來。如果你對某一項知識掌握的不好,則可以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專門針對這一目標進行集中練習。比如:我的語文閱讀理解差,我就每天抽一個小時來專門做閱讀理解、總結整合各種答題思路和技巧。如果單一的知識都掌握的差不多,可考試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思路,那麼平時在學習練習時,就要進行穿插學習,比如去做做綜合試卷,而不是單獨練習某一個板塊的內容。
3、合意困難學習法
心理學家發現,學習的難易程度和學習效果成反比,你在學習某件事物的時候耗費的努力越多,你學得就越扎實。而學習越輕松,效果反而越不好。所以,製造合意困難能夠加強學習效果。
合意困難,指的是那些學習者加大努力就能克服的困難;是那些能夠觸發大腦編碼和檢索過程,對學習產生正面價值的困難。
比如聽課的時候不記筆記,逼著自己更主動、更認真地去聽課、思考、記憶(很多人聽課基本就是在記筆記,啥也沒聽進去);學習了某個知識點之後,就主動地去找一些相關習題做一做;讀完一本書之後,給自己提出一些問題,然後根據閱讀回答這些問題;學完一項知識後,把自己學到的東西給別人講一遍等等。
4、反饋學習法
一個人想要進步,要學會判斷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這樣才能在進步的同時不斷調整自己。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認知偏見,比如錯覺和記憶扭曲。心理學家發現,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我們總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描述,而且根本意識不到自己說的可能不是事實,我們以為自己對過去的記憶是正確的,實際上這種記憶很可能被扭曲。我們還很容易對熟悉的東西產生一種錯覺,好像自己非常了解它,但實際上很多內容都是我們腦補出來的。比如填鴨式學習就會給我們產生一種錯覺:例如死記硬背後以為自己掌握了某個知識,可換一個方式提問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如何才能避免認知偏見呢?答案就是給自己建立一套客觀高效的反饋機制,具體方法就是:經常使用測驗與檢索,來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彌補。具體可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看看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哪一方面欠缺;第二步是通過間隔練習或其他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第三步是再次檢測自己,看看哪些地方做了改進,哪些地方還需要下功夫。這是一個打磨技能的過程,通過這種方法,你才能彌補自己的弱點,把潛能盡可能的發揮出來。
5、賽博學習法
賽博就是英文cyber的音譯,意思是領航員、控制權。賽博學習法的核心就是,在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學習的主動性,學會提問,讓疑問帶領著你去學習。
亞當·羅賓遜認為,尖子生在學習某個科目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問自己12個問題,這12個問題也是賽博學習法的基礎:我閱讀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關於這個話題,我已經知道些什麼;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接下來要說什麼;「專業問題」是什麼;針對這些信息,我能提出什麼問題;第一次態度檢查;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信息;針對這些信息,我要如何進行改述和總結;我應該如何組織這些信息;我如何用圖表來說明這些信息;對我而言,這些信息的記憶點是什麼;這些信息如何才能與我已知的知識結合起來;如何記住這些信息;這些信息如何才能與我已知的知識結合起來?
進一步閱讀:學習時多思考這12個問題,看學渣如何逆襲成學霸!
6、激發靈感法
面對棘手問題時,許多傑出人士表示:是瞬間的靈感幫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種「靈光一閃」,或者忽然開竅的情況,我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體驗吧?比如做數學題的時候,半天做不出來的題,可能因為你上了一個廁所、做另外一道題時看到的某個提示、或者旁人的一句提點等,一下子就來了靈感,從而解答出來。
靈感其實是可以被我們主動激發出來的,具體的做法是:
第一步:打斷。當你苦苦鑽研問題,卻遲遲找不到方法時,我們要主動打斷自己,讓自己停下來去做點其它的事情。打斷會讓我們忘掉對問題的預先假設,從而開拓思路,幫我們找到新的解決方案。
第二步:激活。通過「放鬆、輕度用腦、高度用腦」三種休息方式轉換思路,引發靈感。(放鬆比如聽音樂、散步、慢跑等;輕度用腦比如看書、玩小游戲、看新聞等;高度用腦比如琢磨難題、切換做題等)
第三步:有意識地進行反思。經過前兩步,對於腦海里浮現出的一些觀點、想法、念頭,進行評估和思考,看要如何使用它們。
7、學會藉助工具,建立記憶線索。
在記憶學習中,靈活運用一些記憶技巧,建立記憶線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常用的諧音法、圖像法、聯想法、位置法、結構法等等。
像「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①「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就用到了諧音/意義/形象轉化記憶、位置記憶、聯想記憶、圖像記憶,就是把你要記憶的東西和一系列實體位置(比如我們熟悉的身體、家居傢具)聯系起來,建立記憶線索。②而其中的「思維導圖記憶」就用到了圖像記憶、結構記憶、索引記憶等。
延伸閱讀:
手把手教你幾種高效記憶的訓練方法!
思維導圖記憶法,如何用思維導圖整理並記住一本書?
8、利用知覺和睡眠,讓潛意識「自動學習」
最新研究已經證明,睡眠能提升我們對知識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據說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是在夢中整理排列出來的。
科學家依據睡眠時人類眼睛的動作,把睡眠分為:非快速動眼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人們清醒的時候是接收信息,體驗與學習來自外在世界的訊息。非快速動眼睡眠是反思,處理新的事實、技能,剔除雜訊且鞏固記憶。快速動眼睡眠是整合,為新的信息建立彼此連結,並與過去經驗結合,洞見、創意、靈感大多來自於此。
關於睡眠的科學,可以看看這篇文章,我從《why we sleep》一書中摘錄了一小部分關於睡眠的真相和守則:
關於睡眠的9個真相,健康睡眠的7項守則!
9、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終身學習跟學習效率有什麼關系?其實關系很大,學習就像滾雪球一樣,新知識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我們所學越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會越多。新舊知識的聯系不斷增多、融合,我們的學習效率和能力,也就會逐漸變強。
而且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智力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可以通過增加大腦中的神經連接提高智力水平。人在出生時,大約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被稱作神經元,連接神經元的是突觸,神經元通過突觸傳遞信號,這些突觸之間會形成神經迴路/連接。這些連接的數量,決定了一個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最重要的是:這些神經連接會持續變換,即便到了六十歲,它仍在發展。所以只要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就可以不斷改變大腦,提高智力水平!
如何才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實現終身學習呢?
第一,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
《終身成長》一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把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分為成長型和固定型:固定心態的人認為我們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時就定型了,很難通過後天改變,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們也會認為是自己無能;而成長心態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所以他們願意更主動的學習,面對失敗的時候也會深度挖掘,嘗試不同的策略。比如對於閱讀能力差的人來說,固定心態的人會覺得自己的閱讀能力就這樣了,沒辦法改變、提升了,從而自暴自棄;但成長心態的人卻會主動的去尋找方法練習,比如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的技能」,從而讓自己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提升。
第二,要像專家一樣刻意練習。
專家不是天生的,《刻意練習》一書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指出,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平均要在專業上投入一萬小時,或者十年的練習時間,而其中最出色的人,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刻意練習」上。也就是說專家級的表現,是來自於高質量的刻意練習,而不是遺傳因素。刻意練習不是簡單的反復做一件事,它是以目標為導向,有針對性的練習,不斷超越自己現有的水平;在練習的過程中,練習者要思考如何進步,不斷嘗試,才能積累大量心智模型經驗,知道如何應對復雜情況,一次比一次好;刻意練習最好在老師或教練的指導下進行,他們可以提供准確的反饋,幫助學習者找到需要提高的環節(沒有老師指導沒關系,要學會自己製造反饋,比如前面提到的反饋機制)。
延伸閱讀:什麼是刻意練習,如何學會刻意練習?
--------------------------------
主要內容參考:《認知天性》、本尼迪克特•凱里《如何學習》、亞當·羅賓遜 《如何學習》、《終身成長》、《刻意練習》
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G先生
掌握速讀記憶,倍增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專業訓練提升「快速閱讀能力、記憶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助你實現:輕松高效的閱讀和學習!
E. 請問有哪些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會如何學習,會形成良性循環——學的越好,就越喜歡學。
可是當學習中遇到難題,無法形成良性循環該如何解決?
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是,我們把力氣用在錯的地方,是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惑,我們在嘗試各種思維方式去思考任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不適合這個學科,但其實這種困惑是正常和必須的,只要我們接納困惑,發現困擾我們的東西是什麼,那麼你就離解答出來不遠了。
感謝閱讀。
F. 如何高效學習
所謂高效就是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高效率是我們在做任何事都希望達到的,包括工作、生活、學習。每個新知識或技能都有其最關鍵的基本部分,專注這個部分就可以提高效率。
這里可以運用一個「PDCA」循環原則(P-Plan,D-Do,C-Check,A-Action),即每一個行動開始之前都要擬定目標計劃再執行,對過程中的關鍵點和最終結果進行檢查,糾正偏差,對成果進行標准化,並確定新的目標,制定下一輪計劃。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所有的執行動作都有這樣一次「循環」。比如學習專業教材,看第一遍,你看的是什麼?
1. 看目錄:知道這一章重點在哪一節,這一節大概用來解決什麼問題
2. 看章後習題,圈出術語:這個術語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識點了
3. 根據術語去書中劃概念和術語解釋:如果有些術語不能理解,請使用網路搜索術語名詞解釋
4. 術語理解後帶著術語去理解書中的圖表和例題以及案例
牢牢抓住書本的例題、案例、圖表。因為例題講具體情境、圖表具有可視化、案例就是講具體的運用——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
所以,只要我們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圖表,就達到了對知識的了解,接著我們再去看例題就知道了知識運用場景,之後,我們再反復地做題目,從而達到了對知識點的掌握。
在高效學習過程中,開始時都會或多或少的感到沮喪、挫敗,或對自己的智力、天賦感到懷疑。但阻礙我們進步的其實都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我們的身體能量和情緒能量。所以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高效學習。
參考鏈接:學習方法|網路
G. 有哪些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鏈接:http://pan..com/s/1DZT98o_8feuet1fybcCU9w
高效學習——改變學習方法,告別低效勤奮,提高學習效率。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實現更多的提升;而一個不好的學習方法,只會佔用你的時間,消耗你的精力,低水平的勤奮,最終的結果卻不怎麼樣。
課程目錄:
獲取知識
高效學習需要具備的六個能力
如何培養和提升學習興趣和動力
辨別有用知識,確定學習內容
培養問題思維,從疑問中獲取知識
......
H. 你有哪些值得分享的高效學習方法
你有哪些值得分享的高效學習方法?學習高效是一個大家都在追求的事情,因為高效率的學習,能夠讓一個人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減少學習方面壓力。高效學習方法每一個人都有不同感覺,這點要因人而異,適合自己就是最好,下面給大家說幾個方法,朋友們可以作為參考:
三、多跟一些學習能力強的人討教,從而掌握正確學習的一些竅門:
我在學習期間,為了提高效率,經常會跟一些學習非常好的前輩討教,從他們那裡了解學習的一些技巧。比如數學公式就是一個例子,通過和這些前輩學習,逐漸掌握了一些使用的記憶和計算竅門,從而讓自己學習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