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足口病的預防知識
手足口病的預防 手足口病是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人群對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小兒為主。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患者的糞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雖然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什麼疫苗,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預防:1.、要勤洗手,搞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2、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4、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切斷傳播途徑。5、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6.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❷ 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什麼
?作為家長,很擔心孩子在這個時期患上手足口病,為此需要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准備工作,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手足口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避免這些致病因素。下面為大家介紹了預防手足口病的幾點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上述內容介紹了手足口病的預防方法有什麼,相信大家現在應該了解了吧,家長朋友們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些,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健康快樂的成長。
❸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1.散居兒童的預防控制措施。
(1)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2)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6)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2.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措施。
(1)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採取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2)出現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後,可建議托幼機構停課10天;
(3)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老師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
(4)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5)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6)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7)托幼機構應配合衛生部門採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各級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專辟診室(台)接診發熱、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域的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2)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例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或更換使用一次性手套;
(3)診療、護理手足口病病例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儀器、體溫計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時消毒;
(4)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5)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一、消毒原則
(一)消毒范圍和對象:以病原體可能污染的范圍為依據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一般不必對室外環境開展大面積消毒,防止過度消毒現象的發生。
(二)消毒持續時間:以手足口病流行情況和病原體監測結果為依據確定消毒的持續時間。
(三)消毒方法的選擇:應選擇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溴)消毒劑、碘伏、過氧乙酸、過氧化氫、二氧化氯、戊二醛和甲醛等進行消毒,並盡量避免破壞消毒對象的使用價值和造成環境的污染。
(四)注意與其他傳染病控制措施配合:搞好飲用水、污水、食品的消毒及衛生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及糞便無害化管理。必要時滅蠅、滅蚤、滅蟑螂後再消毒處理。加強易感人群的保護。
二、消毒措施
(一)隨時消毒。
1.隨時消毒是指對患兒污染的物品和場所及時進行的消毒處理。患兒居家治療的,不可在傳染期前往托幼機構或學校,也不可與其他兒童接觸,患病期間應做好病家的隨時消毒。醫療機構應設立手足口病專門病區,患兒住院期間,做好隨時消毒。隨時消毒特別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場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糞便、皰疹液等)及其污染的場所和物品、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
2.醫護人員和陪護應做好衛生防護,診療、護理工作結束後應洗手並消毒。
3.兒科門診、兒科病房、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等診療患兒場所可採取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也可採用循環風式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無人條件下還可用紫外線對空氣消毒,不必常規採用噴灑消毒劑的方法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❹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百度百科
鏈接: https://pan..com/s/1AuzKgDdbka5Y7wMh8xzdZQ
這里收集了5個手足口病的相關視頻,講述一些手足口病的症狀,怎麼區分是不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要怎麼辦,怎麼護理,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怎麼預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預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1.是要做好疫情報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疫點及時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2.是托幼等單位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3.是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4.是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5.是教育寶寶堅持飯前便後勤洗手,可有效預防病從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無免疫性,患過本病後如不注意預防,還會再患。
❻ 請問小孩子怎麼預防手足口病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預防措施包括:1、接種手足口病疫苗。2、對玩具定期消毒。3、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4、不去(少去)公共場所,出行做好防護措施。5、曬太陽,做運動,營養均衡,提高免疫力等。患上手足口,通常會表現為急性發熱,手腳等部位出現紅色小疹子,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清熱解毒的葯物,比如致君寶健兒清解液這一類,它對手足口病有治療作用。
❼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什麼我們要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發病年齡為5歲以下,90%以上,即以幼兒兒童和散居者為主。手足口病聚集性傳染病和局部發病95%以上發生在幼兒園(2021年報告61起,其中58起在幼兒園)。
手足口病管理方法
1.平時盡量讓孩子呆在家裡,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健康的孩子密切接觸。發燒,皮疹消退,水泡結痂之前,一般要隔離兩周。
2.生病的孩子要躺在床上休息一周,多喝溫水。家長不能以症狀將孩子送回學校、托兒所、幼兒園。
3.輕症孩子不需要住院,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需要家庭治療,休息。
4.孩子的衣服,被子要干凈,著裝要寬敞,柔軟,經常更換。剪短兒童的指甲,必要時裹住兒童的手,防止皮疹撓破。屁股上有皮疹的嬰兒可以隨時清除嬰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干凈乾燥。皰疹破裂部位可以塗抹1%的龍膽草或抗菌劑軟膏。嬰兒的手足口病一般是低熱的,可以讓嬰兒多喝水,例如體溫超過38.5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燒葯。孩子出現惡心、嘔吐、煩躁、發熱、精神狀態變化、嗜睡、厭食等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5.孩子因為發燒、口腔皰疹,不喜歡吃東西,所以要清淡,好吃,容易消化,口腔腐爛時要多吃流質食物。禁食冷、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不能暴飲暴食,多吃清淡、新鮮、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腸胃負擔。每次飯後用溫水刷牙,口腔腐爛時都可以塗上魚肝油,減少疼痛,加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