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用什麼才可以防止新生兒黃疸呢
初為父母,當全家人都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欣喜和激動中,寶寶卻不幸中招了新生兒黃疸,這是怎麼回事?記得小編生完寶寶的那天,同病房中有兩個寶寶不幸都得了黃疸,醫生讓立馬送去做藍光治療。可憐寶寶那麼小就要離開媽媽的懷抱,真是殘忍呀!新生兒為何會得黃疸,究竟如何快速退黃,一定要把寶貝留在醫院照藍光嗎?能否提前預防呢?帶著這些問題,小編咨詢了兒科專家,今天醫學專家將為我們全面剖析寶寶黃疸,帶領各位媽媽們一起去擊敗寶寶生命中的第一隻小怪獸!
一、何為新生兒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它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粘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它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
1.生理性黃疸
出生2天後一些新生兒會出現皮膚、白眼球發黃,如果寶寶精神很好,吃奶正常,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一般8---10天會自行消退。
2.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的黃疸出現的時間早,在生理性黃疸減退後又重新出現而且顏色加深,同時伴有其他症狀,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表現為皮膚發黃,白眼球、淚水和尿液有時也呈黃色。如果新生兒精神倦怠、哭聲無力、不吃奶時,應盡快去醫院檢查。
二、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新生兒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危害性,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提前預防。那麼,在預防與護理方面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專家提醒,胎黃常因孕婦遭受濕熱侵襲而累計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婦要注意孕期衛生,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忌煙酒和辛辣食品,不濫用葯物。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做預防,按時服用中葯。
3.寶寶出生後,密切觀察黃疸出現的時間和消退的時間、顏色以及吃奶、大便、精神等全身情況,發生相關症狀,及時治療。
4.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的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5.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6.如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葯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所以,各位準媽媽在孕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提前給予自己一定的調整,避免產後新生兒黃疸的出現。寶寶出生後做好護理工作,確保我們的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貳』 對於新生兒 黃疸的解決方法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於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家長在家裡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我們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必須盡早發現,盡早治療。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有嚴重黃疸的新生兒應警惕核黃疸的發生,特別是未成熟兒,月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一般可於重黃疸發生後12-48小時之內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嘔吐、不吃奶等症狀,此時如及時治療,可以完全恢復。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讓孩子的黃疸病情減輕,我們要提醒家長的是:在早期時我們要盡早給新生兒喂養,讓胎便盡早的排出,因為胎便里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凈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干凈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干凈了。另外一點就是要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射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射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射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本病的治療主要有輸血和光療。 ①輸血:血清間接膽紅素如超過20mg/dl(342μmol/L),需採用換血輸血。供血者須先作G6P D缺乏的過篩試驗,必須沒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輸血後加重和黃疸。避免親屬供血。黃疸不嚴重者不需輸血。 ②光療:患兒暴露於波長440nm的光線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發生,如核黃疸已經發生則可使其恢復快一些。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從尿和膽汁排出體外。這種治療簡便易行,有一定療效。一種簡便的方法是將40W藍色熒光管7支作為光源。將患兒置於保溫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將光源置於離體表33~35cm處,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光照時間大多為24~48小時,最長可達96小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液體補給(以防脫水)和護肝治療。經這種治療,皮膚黃疸消退和血清膽紅素下降均較快。 為了預防新生兒黃疸,應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葯物、化學物品,禁用可誘發溶血性貧血的氧化劑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腦丸或萘的氣味。如果患兒是由母親哺乳的,其母親也要忌用氧化劑葯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或萘接觸。 本病如不發生核黃疸,預後良好。但以後如與氧化劑葯物或蠶豆接觸或發生感染時,溶血和貧血可再發生。 -------------------------------------------------------------------------------- -- 作者:dr_wu -- 發布時間:2006-7-10 15:20:29 -- 黃疸不必中斷哺乳 如果經過種種檢驗證實,是因為喂母乳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喂,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喂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後再重新喂母乳。 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一般膽紅素分為直接型與間接型,直接型的膽紅素主要是肝臟膽道的問題;間接型的黃疸是由於紅血球破壞過多,使膽紅素太高,這可能會造成腦部核黃疸,所以都需注意。 1.紅血球破壞過多 紅血球破壞過多,這多半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自由進出腦部,一旦腦部發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產,就更容易造成傷害,因為黃疸主要就怕對腦部造成傷害。黃疸太高會造成腦部產生核黃疸,導致腦部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會死亡。但如果膽紅素指數不高就可能沒有問題。 黃疸也可能由於在媽媽懷孕的時侯,抗體由胎盤傳到寶寶身上,寶寶就可能會造成溶血問題(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媽媽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寶寶比較容易發生,因為媽媽體內有抗A、抗B的抗體,但專家強調,這不代表O型血型媽媽生的孩子一定會有問題。而蠶豆症的孩子由於紅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狀態下紅血球很容易被破壞,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構造不良的寶寶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黃疸。 2.肝臟代謝減少 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經肝臟排泄出來,代謝來不及也會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因為感染造成肝臟功能有問題,或者肝、膽道有先天性異常也會導致黃疸升高。 3.混合型 當然也有可能以上兩者原因均有,這需要由醫生來判斷比較好。 4.喂母乳造成 許多人會認為喂母乳與黃疸有關,其實並不盡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於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於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用終止母乳餵食,但如果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喂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餵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母乳所產生的黃疸,大約會在1~3個月內完全消失。
『叄』 寶寶有黃疸怎麼辦
一種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2-3天皮膚,粘膜發生黃染,不伴有其他症狀,此種持續時間短,7-10天內自行消退.早產兒出生後3-4周後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燈或者多曬曬太陽幫助痊癒,至於病理性的黃疸,就是指黃疸持續不退,看嬰兒是否黃疸,最注意參考的數據是血清膽紅素.當血清膽紅素總量超過205umol,並伴有各種臨床症狀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診治療.
『肆』 大家對新生兒起黃袒怎麼處理,吃什麼涼茶
新生兒的黃袒是正常現象。經常喂點葡萄糖水,應該可以去掉黃疸。
『伍』 避免新生兒「招惹」黃疸,懷孕期間需要怎麼做呢
許多新媽媽會發現嬰兒出生後的皮膚很黃,有些嬰兒的鞏膜也會變黃。其實這是黃疸。如果是在嬰兒出生後28天內,則稱為「新生兒黃疸」。有些嬰兒出生時是黃色的,有些嬰兒在出生後幾天內是黃色的,通常會消失幾天,並可能持續一個月甚至很長時間。更長。
孕期堅持「五要點」,避免生黃疸嬰兒,孕媽媽要放心
父母應該知道這些「新生兒黃疸」知識
「黃疸」是一種異常的膽紅素代謝疾病,會導致血液中過多的膽紅素。它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疾病。
新生兒黃疸有兩種類型,即「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①生理性黃疸:
它會在嬰兒出生後約2天出現,並在4-7天內達到高峰,然後逐漸消退,並且通常會在10天內基本恢復正常,通常無需特殊治療。
②病理性黃疸:
出現在嬰兒出生後不久,膽紅素迅速升高,或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出現反復的黃疸,嬰兒出生後一個月可能會反復出現。如果嬰兒出現病理性黃疸,則必須採取某些方法進行治療。
如果我的寶寶患了黃疸怎麼辦?
①在嬰兒黃疸期間,有必要測試嬰兒的黃疸值:
如果在正常范圍內,通常不會對嬰兒造成太大影響;
如果黃疸更嚴重,尤其是長期黃疸,可能會影響嬰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必須根據醫生的建議及時糾正和治療。
②黃疸值的測定方法有兩種:「經血測定」和「經皮測定」。主要方法是測量血液中膽紅素的含量。因此,月經血測量的准確性較高。
③分娩後幾天在醫院里,醫生會安排監視嬰兒的黃疸值。從醫院回家後,父母需要更加註意嬰兒的膚色。如果膚色變暗,長時間不褪色或有其他不適,請隨時尋求醫療護理。
寶寶有黃疸,父母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每天監測膽紅素的增加。只要在正常范圍內,通常就不需要特殊處理,並且一般會在10天內消退;
您可以給寶寶喂更多的牛奶,以促進腸胃蠕動並通過腸道排泄膽紅素。您也可以給寶寶充足的陽光,但要保暖;
5.懷孕的母親如果患有傳染病,應立即就醫。
只要檢查中有傳染病,找出原因,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不要隨意使用葯物。
幾乎所有嬰兒都會發生新生兒黃疸,因此父母應該有正確的認識,不要粗心或過度緊張,因為嬰兒的免疫力通常會自行消失。
父母也應仔細觀察。如果不確定寶寶是否患了黃疸病,可以去醫院做膽紅素檢查。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懷孕期間必須採取上述預防措施,以避免嬰兒出生時發生嚴重的黃疸。
『陸』 寶寶出現核黃疸都有哪些症狀,爸媽該如何應對
每個新生兒都會經歷一個黃疸期,即面部皮膚和眼白變黃,但其中一些是明顯的,而有些則不能用肉眼看到,這在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黃疸。這種黃色的膽囊在出生後2至3天內開始出現,在4至6天內達到峰值,並在10到14天內消退。如果出現較早,消失較晚,或者黃色膽囊嚴重,則屬於病理性黃色膽囊,需要在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出生後6小時喝水可以減少黃膽的程度,因為腸蠕動可以減少腸腔中膽紅素的吸收。如果黃色膽囊較重,則必須住院進行光療,這樣可以迅速減輕黃色膽囊並避免膽紅素腦病(也稱為核黃膽),因為核黃膽可導致智力低下的後遺症。因此,每個母親都應注意嬰兒的膚色。如果有任何異常,請去當地醫院咨詢,以便醫生告訴您的嬰兒是否需要治療。
黃疸是由血清膽紅素升高引起的皮膚和鞏膜黃染。
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具有一定的特徵:一般來說,新生兒膽紅素的形成相對較大,而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率較低,因此大多數新生兒會在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發生。生病時生理性黃疸也容易發生黃疸。
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症狀?父母不要驚慌,區分症狀並及早預防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如果及早發現問題,將給予有效的治療。當嬰兒黃疸輕至中度時。
1.病因學治療:如果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請查明疾病的具體病因,並消除病因。黃疸的原因消除後,自然會消退。
2.葯物治療:在必要和適當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葯物治療黃疸和黃疸病,以達到消除黃疸的目的。
3.中葯的臨床治療:也可以通過選擇中葯進行有效治療。專門的分析可以清熱解毒,祛濕消黃,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中葯進行研究和治療。
在嚴重的情況下,醫生會為嬰兒進行輸血,嬰兒的身體會沖走膽紅素的變化。當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相比於核黃疸的後遺症,這是非常值得的。
『柒』 請教各位怎樣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核黃疸)以及產生的原因
什麼是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發生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症時,游離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沉積於基底神經核、丘腦、丘腦下核、頂核、腦室核、尾狀核、以及小腦、延腦、大腦皮質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腦組織對氧的利用,導致腦損傷,稱膽紅素腦病。過去稱核黃症。
什麼原因引起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一)血腦屏障的完整性。血腦屏障正常時,可限制膽紅素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對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當新生兒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飢餓、低血糖、早產及應用某些葯物時,可使血腦屏障開放或通透性增加,非結合膽紅素得以進入腦組織而發生膽紅素腦病。
(二)血中游離膽紅素的濃度。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有什麼症狀
本病臨床分4期,第1~3期出現在新生兒早期,第4期在新生兒期以後出現。
(一)警告期: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大多數黃疸突然明顯加深。歷時12~24小時。
(二)痙攣期:輕者僅兩眼凝視,陣發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持續約12~24小時。
(三)恢復期:大都於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對外界的反應逐漸恢復,繼而痙攣逐漸減輕、消失。歷時2周左右。
(四)後遺症期:常出現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嚴重黃疸的基礎上出現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或兩眼凝視,陣發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
如何治療
在警告期根據病情及時採用換血、光療、輸注白蛋白等各種措施,盡快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
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必須及早採取綜合措施,以防止其發展為膽紅素腦病。如注意保暖、糾正缺氧及酸中毒、供給足夠的營養。避免輸注高滲葯物、不使用能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葯物等。
『捌』 預防新生兒黃疸的最好最有效又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分成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預防生理性黃疸要1保暖,以增加膽紅素與血液蛋白結合運輸2提早喂養以促使胎糞排出和建立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膽紅素肝腸循環。而母乳性黃疸可改為隔次喂養母乳或暫停母乳,待黃疸消退恢復母乳喂養。蠶豆病患兒忌食吞豆,衣物得管勿放樟腦丸。
『玖』 住院醫療保險可保障孩子溶血性黃疸
有一種病理性黃疸叫做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它是由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O型血的媽媽如果生了A型或B型血的寶寶可要小心,因為寶寶極易得上溶血症,一旦出現症狀,要及時進行治療。下面大家就隨著本文一起去了解下吧!有哪些保障好的兒童重疾險?哪些性價比高?哪款最值得買?我們一起來看下10大保險公司熱銷少兒重疾保險盤點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症狀
1、主要表現在白眼球,嘴唇,舌苔等皮膚黏膜部位發黃,有的是黃的發亮,有的發暗。同時會拉黃色稀糞,消化不良,食慾下降。
2、黃疸持久,黃疸在出生2—3周後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
3、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
4、有體溫不正常、食慾不佳、嘔吐等表現者。
5、鞏膜多見輕度黃染,在急性發作時有發熱,腰背酸痛,皮膚粘膜往往明顯蒼白。
6、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現。
7、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一般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間接膽紅素增高。
8、在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時,紅細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貧血時脆性降低。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怎麼治療
新生寶寶一旦發生溶血性黃疸,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光療。將寶寶暴露於波長440nm的光線下,能使他的血清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發生,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從尿和膽汁排出體外。
2、輸血。血清間接膽紅素如超過20mg/dl,需採用換血輸血。供血者須先作G6PD缺乏的過篩試驗,必須沒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輸血後加重和黃疸。避免親屬供血。黃疸不嚴重者不需輸血。
3、少兒住院醫療保險。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給自己的孩子購買了一份住院醫療保險,也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招商信諾的樂康無憂返還型住院醫療保險,該產品兼具保險保障和保費返還雙重功能;生存至合同滿期,無論是否發生醫療賠付,返還128%全部已交保險費;並且住院收入有保證,兼顧意外及疾病住院責任,不影響社保和其他醫療保障,住院津貼按日提供且不扣免賠天數;還額外贈送一年期《第二醫療意見服務》,由世界頂級醫療機構提供診療建議,免去誤診的擔心,確保治療及時有效。該保險的購買流程是提交信息,專人聯系,確定投,保單免費送達。
以上便是「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相關內容,其實溶血性黃疸不可怕,可怕的是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哦。
『拾』 新生兒黃疸有什麼好的預防和治療的辦法嗎
1、看父母血型。
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兒出現黃疸的幾率偏高。這種新生兒黃疸就是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因此,父母血型是影響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因素。當然,爸媽也無須太過緊張,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2、注意飲食。
懷孕期間,孕婦要注意飲食有節,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或者讓自己太餓,並忌煙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
如蘋果、獼猴桃、西紅柿等食物。
4中葯熏洗
在新生兒出生後,可以洗澡後,用可以通過「逍兒黃」五倍子抑菌液對孩子進行中葯熏洗,可以有效的預防孩子黃疸的高升,同時也可以針對黃疸藍光照射後造成的皮膚傷害有修復作用,驅除蔫風狀態,改善皮膚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