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有效追問
首先設計追問內容。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追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引發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設計追問內容,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確定,追問要為落實教學目標和解決教學重難點服務,要在關鍵點上追問。如上述「9加幾」案例中,教師為引出「9加幾」的問題「還有幾箱牛奶」而進行追問。老師期盼學生能問到這個問題,可學生偏偏沒有想到它。這樣的追問都是徒勞的,除了浪費時間之外,別無它用。其次要考慮學生產實際水平,追問內容難度要適宜,使問題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易到難,層層推進,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演算法的過程中,當學生出現「湊十法」這種思維層次較高的方法時,老師的追問方式誤導了學生的思路,他們絞盡腦汁地想出一些思維層次低的方法來迎合教師的演算法多樣化,卻沒有用心理解「湊十」的優越之處。 其次,選擇追問方式。追問方式由追問內容決定,不同的追問內容應選擇不同的追問方式。一節課應採取多種追問方式,將一個較難的問題(教學重難點 )設計成一組有梯度的小問題。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提出一個小問題,學生回答之後,教師接著追問幾個小問題,一般屬於跟蹤追問。反饋學生的思維過程的追問屬於因果追問,這類追問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最常見,它的優點在於能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如課例中,當學生出現9加1,再加4的演算法時,教師應採用因果追問:為什麼要先加1,再加4?你們理解他的意思嗎?這樣有利於引發全班學生深入思考,在掌握演算法的同時體味數學的簡便,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逆向追問,即反問,能夠引導學生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案例中的「還有嗎?」屬於發散追問,「還有嗎?」本身是個好問題,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異、創新思維。但是,要用得恰到好處,並不是時時處處都可以用。如在一題多解、演算法多樣、學生舉例等環節中就可以適當地用「還有嗎?」「更簡便的方法在哪裡?」等進行追問。然而,即使都需要發散追問,也不是除了「還有嗎」就無話可說了,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聽覺疲勞」的。除了教師追問學生之外,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可以進行學生之間互相追問,也可以進行學生追問教師,這些都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確定追問對象。一個班級存在著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追問哪些學生,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在教學計算時,可以先給後進生一個展示的機會,也許他們會說出往上數的方法。然後老師追問全班:你們覺得這個方法怎麼樣?根據優秀學生的回答與補充,引導他們認識數數法也是可以的,但是還有更簡便的方法,如湊十法。在選擇追問對象之前,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追問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分明的學生都江堰市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因此,追問不在於多少年來,而在於這些問題是否有效地把學生引向「最近發展區」,在於是否能讓學生感受到進行智力勞動的樂趣。概括為一句,要「問得其所」。最後,筆者認為追問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要讓學生從目前課堂上的「被追問」走向「主動追問」。這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② 思維方向決定了追問的方式有哪兩種
思維方向決定了追問的方式以下兩種
一是順向追問,就是順著回答者的回答進行追問
二是逆向追問,就是逆著回答者的思維進行追問。
③ 提問有什麼方式
提問的方式有整體式,開放式,封閉式,隨意式,糾正式,開門見山式等。
1、整體式的提問。是對群體對象發問,對於對象來說它是群體的。
2、開放式的提問。如果我對單獨對象發問,那一定是特指的,而不是全體的,當你想在培訓現場引起學員注意的時候對特定的對象發問,也有可能是對特定的內容發問。
3、封閉式提問。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不需要多說一個字。
4、隨意式提問。每一種都跟對象和內容有關,你就會隨意性的選擇問句,那問起來就不著邊際,既沒瞄準對象,也沒瞄準內容。
5、糾正式提問。就象我們在中學學習的設問和反問,其特點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
④ 提問的方式有哪幾種
1、限制提問: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提問方法,能幫助提問者獲得較為理想的答案,減少被提問者說出拒絕或不接受的回答。
2、協商提問:如果要對方同意你的觀點,盡量用商量的口吻向對方提問,即使對方不能接受你的條件,談判的氣氛仍能保持融洽,雙方仍有合作的可能。
3、婉轉提問:是用婉轉的方法和語氣在適宜的場所向對方發問。這種提問是在沒有摸清對方虛實的情況下,先虛設一問,投一顆「問路的石子」,避免因對方拒絕而出現難堪的局面,又能探出對方的虛實,達到提問的目的。
4、攻擊提問:這種問題的直接目的是擊敗對手,故而要求這種問題干練、明了、擊中對方要害。
5、啟示提問:這是一種聲東擊西、欲正故誤、先虛後實、借古喻今的提問方法,以啟發對方對某個問題的思考並給出提問者想要得到的回答。
⑤ 記者,記者追問有哪些技巧呢
追問是記者常用的一種提問方式方法目的在於捕捉那些具體的事實和細節。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追問技巧一定要做到打破砂鍋問到底。
在具體的追問過程中可以做到:
誘發引導思維順藤摸瓜最初細節。
揣摩心理特徵,有地方時消除障礙。
利用邏輯漏洞直搗黃龍不迴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