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質量管理的5大手法
質量管理有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
1分層法
2調查表
3排列圖(拍拉圖,帕累托圖)
4因果圖
5直方圖
6控制圖
7散布圖
你說的應該是TS16949五大核心工具吧.
⑵ 質量管理方法有哪些
一、統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
質量管理講究科學性,一切憑數據說話。因此對生產過程中的原始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十分重要,為此必須根據本班組,本崗位的工作特點設計出相應的表格。
二、排列圖法
排列圖法是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製作排列圖的步驟:
1、收集數據,即在一定時期里收集有關產品質量問題的數據。如,可收集1個月或3個月或半年等時期里的廢品或不合格品的數據。
2、進行分層,列成數據表,即將收集到的數據資料,按不同的問題進行分層處理,每一層也可稱為一個項目;然後統計一下各類問題(或每一項目)反復出現的次數(即頻數);按頻數的大小次序,從大到小依次列成數據表,作為計算和作圖時的基本依據。
3、進行計算,即根據第(3)欄的數據,相應地計算出每類問題在總問題中的百分比,計入第(4)欄,然後計算出累計百分數,計入第(5)欄。
4、作排列圖。即根據上表數據進行作圖。需要注意的是累計百分率應標在每一項目的右側,然後從原點開始,點與點之間以直線連接,從而作出帕累托曲線。
三、因果分析圖法
因果分析圖又叫特性要因圖。按其形狀,有人又叫它為樹枝圖或魚刺圖。它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工具。
畫因果分析圖的注意事項:
1、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原因,通常從五個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機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環境。每個大原因再具體化成若干個中原因,中原因再具體化為小原因,越細越好,直到可以採取措施為止。
2、討論時要充分發揮技術民主,集思廣益。別人發言時,不準打斷,不開展爭論。各種意見都要記錄下來。
四、分層法
分層法又叫分類,是分析影響質量(或其他問題)原因的方法。我們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質不同的原因攪在一起,那是很難理出頭緒來的。其辦法是把收集來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類,把性質相同,在同一生產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在一起。這樣,可使數據反映的事實更明顯、更突出,便於找出問題,對症下葯。
質量管理體系維護改進
組織應對以下5項活動進行策劃和管理,以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a、評審質量方針:組織可通過更新和實施新的質量方針來激勵員工不斷努力,營造一個不斷改進的氣氛與環境;
b、評審質量目標,明確改進方向;
c、對現有過程的狀況(包括已發生的和潛在的不合格),進行數據分析和內部審核分析,確定改進的方案,不斷尋求改進的機會;
d、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以及其他適用的措施,實現持續改進;
e、組織管理評審。
體系的維護始終是遵循"PDCA」運行模式的。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質量管理體系;網路-質量管理
⑶ 護理質量管理方法
1.PDCA循環基本工作程序:
(1)計劃階段:
①分析質量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
②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或影響因素;
③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④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研究對策,制定相應的管理或技術措施,提出改進行動計劃,並預測實際效果。
(2)實施階段:
按照預定的質量計劃、目標、措施既分工要求付諸實際行動。
(3)檢查階段:
根據計劃要求,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將實際效果與預計目標作對比分析醫學|教育網整理,尋找和發現計劃執行中的問題並進行改進。
(4)處置階段:
①把成果和經驗納入有關標准和規范之中,鞏固已取得的成績,防止不良結果再次發生。
②把沒有解決的質量問題或新發現的質量問題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為制定下一輪循環計劃提供資料。
2.PDCA循環的特點:
(1)完整性、統一性、連續性;
(2)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3)不斷循環,不斷提高。
3.PDCA循環基本要求:
(1)PDCA循環周期制度化;
(2)實行PDCA循環管理責任制;
(3)制定循環管理的有關標准,定期進行循環管理成績考核;
(4)實現PDCA循環運作的程序化。
工作任務
(1)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護理質理管理小組是護理質量的最高咨詢機構。
(2)定期開展質量教育,負責護理人員培訓工作,提高全員質量意識,樹立病人至上,質量第一的觀點。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思想,改進護理作風,改善服務態度,增強質量意識。保證護理安全,嚴防差錯事故。
(3)負責判定護理質量標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做到質量標准化。審校護理方面的規章制度,並制定各項質量評審要求和獎懲制度。
(4)建立護理質量保證體系,定期對醫院護理質量進行督促檢查和評價。
(5)掌握科室治療、護理等護理質量情況.及時制定措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6)對重大護理質量問題進行鑒定,對護理質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7)定期向全院通報重大護理質量情況和處理決定。
⑷ 質量管理方法有哪些
每個管理者首先要結合自身進行自我安排。以下七點是比較核心的管理方法:
1分權管理。分權就是轉交責任,一個上級不是什麼決策都自己作,而是將確定的工作委託給他的下級,讓他們有一定的判斷和獨立處理工作的范圍,同時也承擔一部分責任。
提高下級的工作意願和工作效率。因為參與責任提高了積極性。上級可以從具體工作中解放出來,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領導工作。
2漫步管理。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領導不埋頭在辦公室里而盡可能經常地讓下屬看見他--就像「漫步」那樣在企業轉悠。
企業領導從第一手(直接從職工那裡)獲知,職工有什麼煩惱和企業流程在哪裡卡住了。而且,上司親自察看工作和傾聽每個職工的話對職工也是一種激勵。
3結果管理
上級把要得到的結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目標管理中給定的目標。像目標管理一樣,更多的工作意願和參與責任。但在結果控制時不一定要評價一個下屬,而可以是一個部門或他所從屬的一個崗位。
4目標管理上級給出一個他的下屬要達到的(上級)目標。例如目標為:銷售額提高15%。各個部門的下屬要共同確定達到這目標應該完成的(下級)目標--提高產品銷售。上級則有規律地檢查銷售額變化的情況。
像分權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樣:提高工作意願和參與責任。此外,下屬們共同追求要達到的目標,促進了團體精神。
5例外管理領導只對例外的情況才親自進行決策。例如一個下屬有權決定6%以下的價格折扣。當一個顧客要求10%的折扣時,就屬於例外情況了:這必須由上司決定。
同樣是提高職工的工作意願。職工有獨立處理工作的可能--減輕了上司的負擔。這個方法的實際困難在於:什麼是「正常」業務,什麼是例外?因此經常要檢驗決策范圍。
6參與管理。下級參與有些問題,尤其是與他本人有關的問題的決策。例如調到另一部門或外面的分支機構任職。當對重要問題有共同發言權時,職工不會感到被「傲慢」地對待了。比如他們可以認識到調職的意義和信任其理由。
這樣做可以提高對企業目標的「認同」。
7系統管理。對確定的企業流程進行管理。把企業作為一個大系統,這個系統就像一個電流調節系統似地運行。對那些不斷重復的活動有許多規定和指令(例如機器的開和關、更換和維修)。因此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工業企業。將所有工作過程組織成通暢的流程。許多的規定是為了保證「整個系統的運行」。
領導者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使企業內太「官僚主義」。
⑸ 醫院質量管理的PDCA是什麼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這一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5)醫院質量管理的技術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應用:
1、計劃階段。
要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訪問等,摸清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確定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等。包括現狀調查、分析、確定要因、制定計劃。
2、設計和執行階段。
實施上一階段所規定的內容。根據質量標准進行產品設計、試制、試驗及計劃執行前的人員培訓。
3、檢查階段。
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之中或執行之後,檢查執行情況,看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效果。
4、處理階段。
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標准,進行標准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DCA循環
⑹ 質量管理方法都有哪些
□ 質量管理方法
第一條 目的:� 確保產品質量標准化,提高質量水準。
第二條 范圍:� 產品及研究開發、設計。
第三條 設計質量 管理作業流程
第四條 實施單位� 工程部、業務部、質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關單位。
第五條 實施要點
(一)工程部設計程科,依據收集的CNS、JIS、UL等國內外有關規格的資料,以及業務部、質量管理部回饋的市場調查,客戶要求,客戶抱怨分析等資料,設計新產品及改良現有產品。�
(二)設計完成,要經試作、檢驗、了解生產時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是否能達到設計的質量要求。
(三)試作不合格即檢查修正,再試作。�
(四)試作合格即會同有關單位制定用料標准、材料規格、零件規格、產品規格、作業標准、標准工時以及QC工程表。�
(五)設計的新產品如屬客戶訂購者,則試作合格的樣品,需經業務部送交客 戶認可後,開始受訂,由企劃室作生產企劃。�
(六)工程資料回饋有關單位,並確實執行規格、標准、藍圖等設計變更作業。�
第六條 本辦法經質量管理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1.□ 進料檢驗規定
第一條 目的� 確保進料質量合乎標准,確使不合格品無法納入。�
第二條 范圍� 原料,外協加工品的檢驗。�
第三條 進料檢驗流程�
第四條 實施單位� 質量管理部進料科、加工品科、及其他有關單位。�
第五條 實施要點�
(一)檢驗員收到驗收單後,確依檢驗標准進行檢驗,並將進料廠商、品名、規格、數量、驗收單號碼等,填入檢驗記錄表內。�
(二)判定合格,即將進料加以標示"合格",填妥檢驗記錄表,及驗收單內檢驗情況,並通知倉儲人員辦理入倉手續。�
(三)判定不合格,即將進料加以標示"不合格",填妥檢驗記錄表及驗收單內檢驗情況。並即將檢驗情況通知采購單位(物料部、采購科或外協加工科),請購單位,由其依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特采。�
1.�不需特采,即將進料加以標示"退貨",並於檢驗記錄表、驗收單內註明退貨,由倉儲人員及采購單位辦理退貨手續。�
2.�需要特采,則依核示進行特采,將進料加以標示"特采",並於檢驗記錄表、驗收單內註明特采處理情況,以及通知有關單位辦理入庫或部分退回,或扣款等有關手續。�
(四)進料應於收到驗收單後三日內驗畢,但緊急需用的進料優先辦理。�
(五)檢驗時,如無法判定合格與否,則即請工程部(設計工程科),請購單位派員會同驗收,來判定合格與否,會同驗收者,亦必需在檢驗記錄表內簽章。�
(六)檢驗員執行檢驗時,抽樣應隨機化,並不得以個人或私人感情認為合用為由,予以判定合格與否。�
(七)回饋進料檢驗情況,並將進料供應商交貨質量情況及檢驗處理情況登記於廠商交貨質量履歷卡內及每月匯總於廠商交貨質量月報表內。�
(八)依檢驗情況對檢驗規格(材料、零件)提出改善意見或建議。�
(九)檢驗儀器、量規的管理與校正。�
(十)進料屬OEM客戶自行待料者,判定不合格時,請業務部聯絡客戶處理。�
第六條 本規定經質量管理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2. 製程質量管理作業辦法
第一條 目的� 確保製程質量穩定,並求質量改善,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條 范圍� 原料投入經加工至裝配成品上。�
第三條 製程質量管理作業流程。�
第四條 實施單位� 生產部檢查站人員、質量管理部製程科及有關單位。�
第五條 實施要點�
(一)操作人員確依操作標准操作,且於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後,必需經過有關人員實施首件檢查,等檢查合格後,才能繼續加工,各組組長並應實施隨機檢查。�
(二)檢查站人員確依檢查標准檢查,不合格品檢修後需再經檢查合格後才能繼續加工。
(三)質量管理部製程科派員巡迴抽驗,並做好製程管理與分析,以及將資料回饋有關單位。
(四)發現質量異常應立即處理,追查原因,並矯正及作成記錄防止再發。�
(五)檢查儀器量規的管理與校正。
第六條 本辦法經質量管理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3. 成品質量管理作業辦法
第一條 目的� 確保產品質量,使出廠的產品送至客戶處能保持正常良好。�
第二條 范圍� 加工完成的成品至出貨。�
第三條 成品質量管理作業流程。�
第四條 實施單位� 質量管理部、成品科、生產部、物料部及有關單位。�
第五條 實施要點�
(一)加工完成的成品要經過成品檢驗合格後,才能入庫或出貨。�
(二)確依成品檢驗標准實施檢驗,判定不合格批則退回生產單位檢修,檢修後仍需再經成品檢驗。�
(三)庫存成品必需抽驗,以確保產品質量,避免質量變異的產品送交客戶,發現質量變異即調查原因(必要時會同有關單位),作好防止再發措施,並通知生產單位檢修。�
第六條 本辦法經質量管理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
□ 客戶抱怨處理辦法
第一條 目的� 確使客戶迅速獲得滿意的服務,對客戶抱怨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以維持公司信譽,並謀求公司改善。�
第二條 范圍� 已完成交貨手續的本公司產品,遭受客戶因質量不符或不適用的抱怨。�
第三條 客戶抱怨的分類
(一)申訴:這種抱怨是客戶對產品不滿,或要求返工、更換、或退貨,於處理後不需給予客戶賠償。�
(二)索賠:客戶除要求對不良品加以處理外,並依契約規定要求本公司賠償其損失,對於此種抱怨宜慎重且盡速地查明原因。�
(三)非屬質量抱怨的市場抱怨:客戶刻意找種種理由,抱怨產品質量不良,要求賠償或減價,此種抱怨則非屬本公司責任。�
第四條 客戶抱怨處理流程�
第五條 實施單位� 業務部、質量管理部成品科及有關單位。�
第六條 實施要點�
(一)客戶抱怨由業務部受理,先核對是否確有該批訂貨與出貨,並經實地調查了解(必要時會同有關單位)確認責任屬本公司後,即填妥抱怨處理單通知質量管理部調查分析。
(二)質量管理部成品科調查成品檢驗記錄表及有關此批產品的檢驗資料,查出真正的原因,如無法查出,則會同有關單位查明。�
(三)查明原因後,會同有關單位,針對原因,提出改善對策,防止再發。�
(四)會同有關單位,對客戶抱怨提出處理建議,經廠長核准後,由業務部答覆客戶。�
(五)將資料回饋有關單位並歸檔。�
第七條 本辦法經質量管理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4. 新產品質量保證辦法
第一條 目的� 對市場質量調查的資料作分析、研究,以改善產品質量及開發新產品,以迎合客戶的質量要求。�
第二條 范圍� 需求市場所要求的產品質量。�
第三條 市場質量調查的內容� 客戶對本公司產品所接受的程度與其所要求的產品質量,以及其他競爭產品的比較。�
第四條 市場質量調查流程�
第五條 實施單位� 業務部及有關單位�
第六條 實施要點�
(一)業務部以郵寄或拜訪的方式,請客戶填寫產品質量調查表。�
(二)調查表內的調查項目,即產品的質量特性,例如性能、規格、外觀,以及產品價格等。
(三)整理調查資料通知有關單位。�
(四)有關單位由業務部提供資料,了解客戶的質量要求,並了解本公司對該產品的質量要求是否某些項目要求太嚴、太松,以改善產品質量,及開發新產品。�
第七條 本辦法經產品委員會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⑺ 質量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 數據統計法。
運用調查表、直方圖、散布圖、排列圖、因果圖和控制圖等工具對已有項目的交付成果以及工作質量等進行整理加工並統計以期作為以後工作的參考的方法。
(2) 語言描述法。
主要是使用關聯圖、系統圖、KJ、矩陣圖、矩陣數據分析、過程決策程序和箭條圖等方法。
(3) 過程能力法。利用過程能力指數對各過程加以評估的方法。
(4) 動態控製法。利用控制圖,動態地掌握質量的狀態,實現對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5) 合格控製法。合格控制是為了保證各項工作符合質量標准,及時判斷其合格與否,防止將不合格的成果交付到下一階段或者客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