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豆角的種植管理方法
1栽培季節
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採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採收。
2地膜覆蓋
(1)品種選擇:豆角栽培廣泛的品種是之豇28-2,可以用於春季地膜覆蓋栽培。
(2)播種期:豆角播種的適宜下限溫度14℃,應當在斷霜前後溫度穩定通過4℃時播種。豆角播種方式可以和菜豆(芸豆)種植方式一樣,採用高壟低穴播種後覆蓋地膜方式播種。行距65厘米,穴距18~25厘米,每畝播4000~5000穴,每穴播2~4粒種子,播種量2~3公斤。
(3)田間管理:主要注意抹掉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第一花序以上的花芽葉芽同時著生混合芽中的葉芽;中上部的側枝見花芽後打頂。同時注意主蔓爬到架頂以後及時將主蔓頂打去,刺激側蔓生長,側蔓見花芽以後依舊打頂。
(4)採收:豆角在莢果長夠長度以後及時採收。延遲採收籽粒膨大,降低了商品品質,同時也影響以後的莢果生長。採收時注意不要傷害其它的花序、花芽和蔓葉。[2]
3種植移栽
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應澆水、深翻、結合翻地施入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合理密植,邊栽邊澆定根水,並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
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採用營養缽育苗時應用打洞器打洞移栽,採用營養土育苗時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後澆好定根水,並填實細土和封嚴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寬(連溝)種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平方米栽3000穴。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豆角的種植方法
一、整地 、施肥
豆角喜土層深厚的土壤,選擇富含有機質、上年未種過豆角的土地,播前應深翻25cm,每畝施有機肥料5000kg、蔬菜專用復合肥50kg作基肥,然後平整成1.2m寬的小畦。
拓展資料:豆角種植時間
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採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採收。當然,豆角什麼時間種植,必須根據各種季節的氣候條件決定,以上僅供參考。
3. 豆角的種植方法
豆角在栽培的及水上需要注意的有很多,在土壤選擇上,豆角忌連作,前作可選擇葉菜類或水稻,並要求在地勢較好、排水良好、近中性的沙壤土種植。應當適時播種,合理密植,豆角在廣東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以春、秋季為主。春植一般在2~3月播種,青豆角類型抗寒性好,採用防寒育苗措施,可提前在1月播種。
夏植5~6月,此時溫度高,一般採用白豆角;秋植8~9月播種。種植規格可採用寬1.7米包溝,雙行植,點播,春植株距12~15厘米,夏、秋植8~10厘米。播種要選擇在晴天進行。在田間管理方面,豆角在幼苗開始抽薹時,高約30厘米的時候,就應搭架,搭架方式有直籬式、倒人字架或跨坑人字架。雙行植一般用倒人字架方式,這樣可使花梗伸出葉群,減少蟲害的發生。
搭架後要經常引蔓,反時針方向將豆藤繞在籬竹上,並選擇在晴天下午進行。豆角需肥量中等。春、夏植豆角生長期經常遇雨,追肥不方便,應以基肥為主。追肥應掌握前期防止莖葉徒長、後期植株早衰的原則,幼苗期追肥要少,濃度由低至高,雨天不宜追肥。豆角忌濕,土壤水分太多易造成植株徒長或爛根,春植豆角要嚴格控制水分的供應。夏、秋植豆角在開花結莢期,需水量多,且由於溫度高,葉蒸發量大,每天必須保持淋足水分。
許多豆角品種在採收高峰期後,如果管理得好,病蟲害少,可「翻花」結莢。因此,在盛莢期過後,要繼續追肥,促進植株多萌發側枝,以形成較多的側花芽,並使已經採收過的花序上的花芽繼續開花結莢。豆角如生長太旺,植株間則易造成過度蔭蔽,影響結莢,病蟲害也多,可適當摘除一部分葉和多餘的側枝,保持通風透光。在病蟲害防治防治方面,尤其是立枯病,主要在苗期危害,引起苗前爛種和剛出土幼苗染病,使苗生長緩慢或乾枯而死。
防治方法是參照豌豆根腐病的防治。疫病,屬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莖;莢及種子。葉片染病,初現水狀小圓點,後逐漸擴展成不規則形褐色至紅褐色病斑,嚴重時病葉變黃早脫落,莖部染病,病斑呈紅褐色長條形凹陷;莢染病,初為水漬狀小點,略凹陷,後變紅褐色,有菌液溢出。該病在夏季高溫高濕情況下易發生。防治方法是選使用的種子最好沒有帶兵。
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 %的50 %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保持植物通風透光。在疾病剛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噴灑300倍的23 %氨銅水溶液或3000 - 4000倍的72 %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末來預防。銹病,在任何季節栽培均有發生,以5~7月發生較多。發病初期葉片產生黃白色、突起的小斑點,以後逐漸發展成為黃褐色的夏孢子堆,嚴重時葉片表皮被擠破散出紅褐色粉末,嚴重影響光合作用,造成產量下降。
防治方法是參照豌豆白粉病的防治。枯萎病,受感染植物的整個植株枯萎。當受感染植物的莖和根被切開時,內部維管束組織變成褐色,外部變成深褐色,根嚴重腐爛。這種疾病是一種真菌疾病,發生在全國各地,造成嚴重危害。控制方法是選擇抗病品種。和水稻進行輪作;疾病開始時,噴灑500 - 600倍的50 %雙硫懸浮劑,或500倍的12 %綠乳鋦乳油,或500倍的47 %加瑞農可濕性粉劑等。
(3)加拿大豆角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豆角生長環境
1、溫度
豆角是耐熱性蔬菜,能耐高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根據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進行的種子發芽率測定,在25-35℃,發芽較快,而以35℃時發芽率和發芽勢最好。在20℃以下,發芽緩慢,發芽率降低,在15℃以下時發芽率和發芽勢都差。豆角種子播種後在30^35℃出土成苗為快;抽蔓後在20-25℃的氣溫下生長較好;35℃左右的高溫仍能生長和結莢;15℃左右植株生長緩慢,10℃以下時間較長則生長受到抑制,接近0℃時,植株凍。
2、光照
長豆角(豆莢長30 cm以上),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豆角是喜光作物,在開花結莢期間需要良好的日照,如光線不足,則會引起落花落莢。
3、水分
豆角生長要求有適量的水分,但能耐乾旱。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不宜過濕,以免降低發芽率或幼苗徒長,甚至爛根死苗。開花結莢期要求有適當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下雨過多、濕度大或遇乾燥冷風,都容易引起落花落莢。並且土壤水分過多,也不利於植株根系和根瘤菌的活動,甚至會出現爛根發病,引起落花落莢。
4、土壤
豆角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只要排灌良好的疏鬆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沙壤土最好。豆角適於PH6. 2^-7的土壤種植。但是,土壤酸性過強,會抑制根瘤菌的生長,也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
4. 豆角怎樣種植
大棚豆角栽培技術
一、育苗。豆角種子較小,抗寒能力弱,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是保證苗全、苗壯的關鍵。豆角以往多採用直播,近幾年大棚內實行育苗移栽法,可充分保護根系不受損傷。便於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應市場,還能保證苗全苗壯促進開花結莢,增加產量。實踐證明,育苗可比直播增加產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豆角直播莖葉生長旺盛而結莢少,育苗移栽結莢多。也就是說豆角通過育苗移栽,可以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從生理上講,豆角育苗期正處在短日照下,對促進花芽分化有利,故開花結莢部位低。
育苗移栽多採用小塑料袋和紙筒(紙缽)育苗,也可採用5×5厘米營養土方塊育苗,每穴2—3粒種,澆透水,注意保溫和控制徒長。
育苗期要根據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苗齡一般為20—25天。一般在冬至前後育苗。
為了利於種子發芽和殺死附著在種皮上的蟲卵、病菌,採用高溫消毒「籽」播種,效果很好。即先將種子精選,放在盆中用80℃—90℃的熱水將種子迅速燙一下,隨即加入冷水降溫,保持水溫25℃—30℃左右4—6小時,撈出稍晾播種,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二、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層深厚的土壤,播前應深翻25厘米,結合翻地鋪施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整地後作畦,畦寬1.2—1.3米,每畦移栽兩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每畝5500—5000墩。
三、插架、摘心、打杈。架豆角甩蔓後插架,可將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頂時摘心,後期的側枝座莢後也要摘心。主蔓摘心促進側枝生長,抹杈和側枝摘心促進豆角生長。
四、先控後促管理。豆角根深耐旱,生長旺盛,比其它豆類蔬菜更容易出現營養生長過旺的現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溫度高、肥力足,營養生長旺盛就更為突出,進而影響開花結莢。田間管理上要先控後促,防止莖葉徒長和早衰。
豆角從移栽到開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為主,進行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座莢後,要充分供應肥水,使開花結莢增多。具體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澆定苗水和緩苗水後,隨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溫,促進根系發育,控制莖葉徒長。出現花蕾後可澆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澆水。當第一花序開花座莢後,幾節花序顯現後,要澆足頭水。頭水後,莖葉生長很快,待中、下部莢伸長,中、上部花序出現時,再澆第二次水,以後進入結莢期,見干就澆水,才能獲得高產。採收盛期,隨水追肥一次,畝施優質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氫鉀22—25公斤。
五、病蟲害防治
1、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叫葉霉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及莢。發病初期僅葉兩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點,擴大後呈近圓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徑0.5—2厘米,病斑邊沿不明顯,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嚴重時致早期落葉。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密植,通風透光,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病初期噴400倍多菌靈液,或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液500倍,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加瑞農700倍液。每畝葯液50—60公斤,7—10天1次,連續2—3次。
2、銹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危害葉柄和莢。發病初期,葉背面產生淡黃色的小斑點,後變銹褐色,隆起呈小膿疤狀,後擴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50%硫磺懸浮劑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侵害莖蔓及莢果。葉片染病,初期葉背出現黃褐色斑點,擴大後,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層稀薄白粉。病原為子囊亞門的真菌。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甲托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瑞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豆角炭疽病:該病在莖上產生梭形或長條形病斑,初為紫紅色,凹陷,重者危害莢查,形成紅褐色病斑,屬真菌性病害。該病在多露、多濕條件下發病重。防治方法:種子處理用種子量的0.4%的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60%防霉寶600倍液浸種30分鍾,洗凈晾乾後播種。發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噴霧,施寶靈每瓶對水50—60公斤或特譜哩500倍液噴霧。5—7天,連續2—3次。
5、斑枯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斑多角形至不規則形,直徑2—5毫米,初呈暗綠色,後轉紫紅色,數個病斑融合為病斑塊,致葉片早枯直至落葉。通常溫度高濕度大利於發病。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將病葉摘除銷毀。初期噴灑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錳鋅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後期克抗靈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噴霧,5—7天1次,連續2—3次。
5. 豆角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求教
豆角的種植方法一般是高壟低穴播種,後期主要以病蟲和水肥為主管理。
種植方法:
春季栽培於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採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種。
夏秋季栽培於5月中旬至8月初播種,7月上旬至10月下旬採收。
品種選擇:豆角栽培採用當地適應性廣泛的品種用於春季地膜覆蓋栽培。
播種期:豆角播種的適宜下限溫度14℃,應當在斷霜前後溫度穩定通過14℃時播種。
豆角播種方式可以和菜豆(芸豆)種植方式一樣,採用高壟低穴播種後覆蓋地膜方式播種。
行距65厘米,穴距18~25厘米,每畝播4000~5000穴,每穴播2~4粒種子,播種量2~3公斤。
田間管理:
主要注意抹掉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第一花序以上的花芽葉芽同時著生混合芽中的葉芽。
中上部的側枝見花芽後打頂。
同時注意主蔓爬到架頂以後及時將主蔓頂打去,刺激側蔓生長,側蔓見花芽以後依舊打頂。
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應澆水、深翻、結合翻地施入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
合理密植,邊栽邊澆定根水,並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
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
採用營養缽育苗時應用打洞器打洞移栽,採用營養土育苗時用定植刀打穴定植,定植後澆好定根水,並填實細土和封嚴定植孔。
一般每畦1.8m寬(連溝)種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平方米栽3000穴。
採收:
豆角在莢果長夠長度以後及時採收。
延遲採收籽粒膨大,降低了商品品質,同時也影響以後的莢果生長。
採收時注意不要傷害其它的花序、花芽和蔓葉。
6. 豆角長勢很差是什麼原因農戶如何讓豆角長勢旺
大豆也被稱為豆角,是一種更有利的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的增長過程中,通常存在小分支,但豆莢較少,甚至沒有豆莢。為什麼這一現象?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我希望種植可以幫助。豆角非常好但沒有豆莢的原因:
品種的原因。一些索奧托品種有短日,所以必須適當種植播種豆種子,他們不能盲目地引入異物。嚴格的訴訟,如這種短期照片,如長期的那些,豆植物很容易產生長,小開花和開花。有很多農民,特別是在互聯網上購買豆類的農民,往往遇到只遇到的種子只買了,其中許多人不是由品種的原因引起的。因此,有必要選擇適合在購買種子時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
7. 豆角種植技術
長豆角栽培技術
1.培育壯苗:有經驗的菜農認為,長豆角直播莖葉旺盛而結莢少,育苗移栽豆莢多。春豆角,特別是春提早栽培的,直播後,氣溫低,發芽慢,遇低溫陰雨,種子容易發霉爛種,成苗差,遇霜凍又易死苗,故以育苗為宜。
育苗可在溫室、大棚、小拱棚、陽畦等設施中進行。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育苗均可,營養土的配製參見茄果類育苗的有關內容進行。
①播種期:一般於驚蜇前後進行。
②播種:預先精選種子,將蟲傷、秕粒種子剔除,然後每缽或每營養塊播種3-4粒。播種後澆水保濕,但澆水不宜過多。再蓋1厘米營養土後,蓋地膜及小拱棚。出土以前不揭地膜,以保溫保濕。
③育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後,用代森錳鋅、百菌清等葯劑噴霧,防苗期病害發生。出土後揭去地膜,蓋小拱棚。管理重點是調控溫度,棚內溫度控制在20℃左右,即當小拱棚內溫度低於20℃時,拱棚以蓋為主,棚門以關為主;當小拱棚內溫度高於20℃時,揭小拱棚,開大棚門,有利降溫降濕。早春出現2-3級以上北風時不要揭膜,以免嫩葉和生長點受傷。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層深厚的土壤,播前應深翻25厘米。關鍵是要施足底肥,菜農有「三追不如一底」的說法,特別強調基肥的重要性,所以要結合翻地鋪施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整地後作畦,畦寬1.2—1.3米,每畦移栽兩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
3.適時定植:春分後,當第一復葉展開前,可選擇冷尾暖頭天進行定植。採用地膜覆蓋和小拱棚生產,能明顯的提早上市和提高早期產量。要隨時觀察田間情況,當地膜與幼苗將要相互接觸時破膜放苗,並注意將苗四周膜邊壓實,風雨天氣過後要仔細觀察,膜上有積水要排除積水,被損壞的膜要及時壓土或重新覆膜。
定植密度,行株距60-65×20厘米,667平方米栽5500穴,每穴2-3株。定植後,用1:1000倍敵克松葯液淋穴,每穴淋葯300克左右,既可作定根水,又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一舉兩得。然後蓋小拱棚,密閉5-7天,有利緩苗。
4.田間管理:
①水肥管理。豆角從移栽到開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為主,進行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座莢後,要充分供應肥水,使開花結莢增多。具體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澆定苗水和緩苗水後,隨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溫,促進根系發育,控制莖葉徒長。出現花蕾後可澆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澆水。當第一花序開花座莢後,幾節花序顯現後,要澆足頭水。頭水後,莖葉生長很快,待中、下部莢伸長,中、上部花序出現時,再澆第二次水,以後進入結莢期,見干就澆水,才能獲得高產。採收盛期,隨水追肥一次,667平方米用尿素15公斤,、二銨25公斤或磷酸二氫鉀22—25公斤。
②整枝、摘心、打杈。
一是基部抹芽,主蔓第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全部抹掉,促進早開花。
二是蔓腰打杈,蹲苗期應及時將各混合節位上的小葉芽摘除,促進花芽生長,在側枝長出的情況下,也可留一葉摘心,利用側蔓第一節形成花序。
三是打群尖,中後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早摘心,促進豆角生長。
四是主蔓打頂,主蔓2米以上時打頂,促進各花序上的副花芽形成,也方便採收豆莢。
③及時搭架引蔓:及時抽蔓後,應及時搭架引蔓。搭架方式有「人字架」、「籬形架」和「鳥窩架」。搭架材料有竹竿、樹枝和纖維繩。
5.及時採收:春提早栽培的目的是早上市,獲高效,加上豇豆又以其嫩莢為商品,因此應及早採收,一般在開花後5-7天可採收上市。採收時不要損傷花序上的其他花蕾,更不能連花序柄一起摘下。應該按住豆莢基部,輕輕向左右轉動,然後摘下。
長豆角的採收
1.宜分期採收。豆莢基本定形時即可採收,注意及時採收,防止豆莢老化。
2.採收過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
3.採收時要將所收蔬菜的地塊編號、管理人員姓名、採摘數量登記備案,以此來編制產品的批次號。
4.有機食品的採收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單獨進行採收、運輸和儲存。
長豆角的留種
留種地用種,選具有該品種特性、生長好、開花早、結莢多、無病蟲的單株作種,在單株上再選兩莢大小、長短、粗細一樣,籽粒排列整齊的豆莢留種。餘下的植株,經去雜去劣,取中、下部豆莢留種,供生產地用種。每畝(1畝=667平方米)可收種子75公斤左右。種子脫粒曬干後要及時熏殺種子內的豆象,或在種子中混放少許樟腦丸防蛀。
8. 豆角種植技術
你好,豆角的種植方法:
(一)品種的選擇:
夏季豆角選擇花梗較短,開花時葉片能護花,耐熱性強,抗病性能好,產量高,豆莢長,不易老莢的品種。
(二)整地施肥:豆角的根系較深,耐乾旱,不耐澇,為實現早熟、豐產,應選土層深厚,排水方便又不致極端乾燥的土壤,作成廂寬1米,溝寬0.4米,深0.3米的種植行。
(三)播種:
在麥收後,先清除麥茬,按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點播,穴距30厘米,每穴點播3-4粒,點播後澆一次水,4-6天出苗,苗出齊以後中耕一次,控水10天左右,3-4片葉時間苗,每穴留苗2-3株,中耕後封壠。
(四)搭架:
豆角在開始甩蔓時,用竹稈或細木桿兩穴扎一根搭架,四根一組在1.70米左右的高度捆一下即可,為防止蔓上架不齊,要把蔓引到架桿上。
(五)及時打頂:
豆角上架後,蔓生長速度快,在蔓爬滿架後豆秧還會扭成成繩向上爬,這時趁早晨秧脆時,用小棍打去蔓頭。
(六)水肥管理:
豆角在搭架時澆一次足墒,然後在開花後結莢時再澆水,若蔓生長期過於乾旱,也可澆一次水,總之澆水應掌握「澆莢不澆花」的原則,追肥時,以復合肥為好,在搭架前中耕封壠時,穴施三元素復合肥每畝30-40公斤。結莢盛期以沖尿素為主,每畝施量20公斤。
(七)病蟲害防治:
蟲害以豆莢螟為主,其次是棉鈴蟲。一般用生物殺蟲劑或無殘毒的農葯。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豆角的種植方法
豆角喜土層深厚的土壤,選擇富含有機質、上年未種過豆角的土地,播前應深翻25cm,每畝施有機肥料5000kg、蔬菜專用復合肥50kg作基肥,然後平整成1.2m寬的小畦。
二、播種、育苗
豆角播種期露地栽培育苗為3月下旬,露地栽培直播為4月上中旬。每畝播種量為2.5kg左右。育苗一般選用大棚,每穴播種2-3粒,澆透水,注意保溫和控制徒長。育苗時將精選的種子,用80℃-90℃的熱水將種子迅速燙一下,迅即加入冷水降溫,保持水溫25℃-30℃左右4小時,撈出稍晾後播種。出苗後,白天保持溫度20~25℃,以保證幼苗生長整齊、健壯。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床土不宜過濕,以免降低發芽率,或導致幼苗徒長,甚至爛根死苗。
三、定植
當營養缽育苗的小苗2~3片復葉時定植。露地栽培可在4月下旬定植。用打洞器打洞移栽,定植後澆好定根水,並填實細土和封嚴定植孔。一般每畦移栽兩行豆角,穴距20cm,每畝5000-5500墩。
四、 田間管理
豆角從移栽到開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為主,進行適當蹲苗,促進開花結莢;座莢後,要充分供應肥水,促開花增結莢。植株開花結莢以後,一般追肥2~3次,每畝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糞尿750~1000kg,採收盛期,隨水追肥一次,可畝施二胺25kg或磷酸二氫鉀25kg。合理整枝,適當選留側蔓,選留生長健壯,發生第1花序早的側蔓,其中在主蔓中部以上長出的側蔓,抽出第1花序後留4~5葉打頂,以增加花序數,並促進花序良好發育。
10. 豆角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豆角種植分為春播和秋播兩種。其中春播豆角立春後即可進行播種,適宜溫度20℃-32℃;秋播豆角一般7月份進行播種。豆角通常採用穴播,每穴可以播種兩粒,株距要保持在20厘米左右。
豆角種植需要施加基肥和追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當配比的復混肥料,一般建議使用量為50-60kg/畝,並深翻入土;追肥在豆角幼苗期需肥量較少,水肥過多易造成徒長,為控制莖葉徒長,促進生殖生長,防止生長過旺導致花、果少,應適當控制肥水供應。
豆角種植注意事項
由於豆角的紮根很淺,所以豆角一般都選擇直接種植。我們在豆角種植前,需要在地上挖一些穴,注意穴之間的間隔要相對大一些,在每個穴里邊兒可以放兩到三粒的種子。播種完,一定要澆透了水,這樣肥料能更好的吸收。
當豆角苗長出三片葉子,種植戶們就可以進行定植工作了。定植時要注意的主要就是密度問題。如果定植過於稠密,陽光照不進去,會影響後期的光合作用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