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到竹林之後不要著急開挖,先觀察一下竹子的分布情況,那些比較粗大的竹子下面有冬筍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有,也會很老。而那些顏色鮮亮,葉子也比較茂盛的新竹子下面,就很有可能生長著冬筍。
2、竹子這種植物更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因此一般如果尋找竹筍,都要在比較溫暖的環境下尋找。那些曬不到太陽的地方就不用考慮了,基本找不到比較好的冬筍,冬筍一般會在山的下坡部分,陽光比較溫暖,同時也有濕潤的土壤。
3、通過觀察土地來尋找冬筍的分布,在適宜冬筍生長的位置,看看地上有沒有比較違和的起伏,或者是有裂縫的土地,下面都很有可能生長著冬筍。還有一些比較松軟的土地,如果踩上去感覺有尖尖的東西,那肯定是冬筍無誤了。
4、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竹林都是有一根主根的,竹子每年都是靠根來繁殖新的竹子,所以新竹子的位置都是母根分支的部分,順其尋找就能找到母根了,母根處生長的竹子往往更大,也更鮮美。
5、綜合來說,挖掘冬筍主要是需要認真觀察的,除了可以通過竹子的分布尋找冬筍,還可以依靠土地和根系來尋找冬筍。
② 毛竹蓬頭怎麼怎麼弄得掉
毛竹蓬頭弄得掉方法,
首先,將蓬頭放入裝滿白醋的袋子中,
然後用橡皮筋紮好,
接著等待一個小時左右,
最後打開蓬頭沖掉多餘的醋即可。
③ 化學能殺毛竹最佳辦法是
楠竹砍下用作建材後,因竹中還有澱粉、脂肪、蠟質、糖類、蛋白質、礦物質等,能給許多種類的細菌、真菌和蛀蟲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具有它們生存的條件。所以,在毛竹使用過程中,極易發生蟲蛀、霉變。鞘翅目長蠹科如竹長蠹、大竹蠹和粉蠹科如竹褐粉蠹、中華粉蠹等多種蛀蟲為害毛竹。冬季收割的竹為最佳,因其糖分少、無蛀蟲。
1.物理方法:有(1)浸漬:將毛竹浸沒於清水(流水或定期更換的清水)中,溶出部分水溶性營養物質,並使細胞充滿自由水一造成缺氧環境,以預防和消除蟲菌為害。(2)乾燥:將竹材烘乾或曬干。經烘曬過程,一方面可因加熱殺死蟲菌,另一方面又可因水分減少致蟲菌難以生存。(3)電磁波輻射:用遠紅外線、微波照射,可引起竹材內部分子的振動、轉動的共振吸收。這種能量吸收效率很高,可在短時間(幾十分鍾或十幾分鍾)內,使竹材外表和內部同時升溫至蟲菌的最高耐受溫度以上而致死。此外,紫外光、x射線、伽碼射線等均可破壞蟲菌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使蟲菌致死。(4)蒸煮:加熱蒸煮,除去部分可溶性物質,殺死蟲菌。
物理方法一次性殺蟲滅菌的效果大多相當好,但卻不能預防在以後的生產、貯運和使用過程中再次感染蟲菌。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大都採用物理和化學結合的方法。
2.化學方法
用一些農葯或化學葯品浸漬或塗抹。這些葯劑很多,比較容易的有:(1)重鉻酸鈉56份十硫酸銅33份十五氧化二砷11份相混合,取上述混合劑2.5%的水溶液浸漬24~48小時;(2) 五氯酚1~3份+酒精(30-40度)97~99份,浸漬3~5分鍾或塗刷處理。
但是,上述的方法是用來防蟲蛀的,一旦毛竹已經蛀出了孔洞,再防治時,事已晚了。為了完全起見,只能用經過處理的好毛竹更換蟲害嚴重的竹。建材用的毛竹最好用冬天採伐的。
④ 怎麼挖竹筍有什麼竅門
竹筍,味美、肉嫩、無污染,是席上佳餚,而用其製作的筍罐頭、筍干、玉蘭片等,更是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如何在不影響竹林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竹筍資源,合理選挖竹筍,增加竹筍產量呢?
一、要看成筍時間。竹農有「九前冬筍怕春雨,九後春筍喜春雨;九前冬筍迎春爛,九後春筍清明出」的經驗總結。竹筍受季節氣候的影響,以「冬至」為界,「冬至」以前形成的筍稱為冬筍,冬筍大多難過春雨關,成竹率較低,宜挖不宜留;「冬至」後形成的筍稱為春筍,春筍能迎春雨破土而出,成竹率高,宜留不宜挖。春筍出土後要經常檢查林地,發現退筍要及時挖掘。
二、要看竹筍形狀。挖冬筍的最佳季節是「冬至」前後,如挖掘過遲,難免傷害已萌發的春筍,影響成竹。如因天氣不良或勞動力緊張,挖筍時間稍推遲時,則要以筍的形狀來判斷挖留。竹農的經驗是:「兩頭尖、中間彎,逢春爛成醬;上頭細、下頭粗,春來成新竹」。如果筍形彎曲,兩頭尖、扁,或筍籜老化鬆散的,說明幼筍發育不良,應挖掘;若筍的莖部豐滿呈「寶塔形」,根系發達,應留不應挖。
三、要看立地條件。「高山筍不優,平地筍成竹,坡上出鉤竿,坡下出良竹」。挖筍還要看立地條件,一般竹林地勢越高,竹筍營養條件越差,生長發育緩慢,出土遲,成竹率低,竹材質量差,可適當多挖;平地竹林的幼筍大多營養條件好,生長發育快,筍粗壯,成竹率高,可多留少挖。
四、要有「隔土找黃金」技術。竹葉濃綠帶黃點竹為孕筍竹,在其周圍表土龜裂處挖掘,即可獲筍。有人則把毛竹分為所謂的「公」與「母」,成熟的毛竹第一節如果分枝成雙、對稱生長,則為母竹,其周圍定有竹筍;第一節若為單枝,則為公竹,無筍。找到孕筍竹後,要仔細觀察母竹頂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筍生長的地方。另外,每條竹下部都有一條主竹鞭,此竹鞭走向與第一節對稱竹枝組成的平面平行,筍總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總之,在竹筍選挖的同時,要注意蓄留竹用筍的密度和均勻度,防止顧此失彼。挖筍後,一定要及時做好培土、埋鞭,穴和坑要用土填平,以防積水、爛鞭。
⑤ 山上的野生毛竹都要割掉,用什麼機器,什麼方法既快又簡單
砍刀和電鋸
在人們的眼中,竹子一直是正直的象徵。自古以來,學者們就對竹子情有獨鍾。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下面是如何和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竹子根系的一種特徵
雖然竹子很漂亮,但它確實存在,竹子破壞農田,竹子的根系不容易被破壞。因此,要徹底解決竹子根系問題,就必須了解竹子的生長特性,以便能夠適應特定的條件。
竹子雖然長得很高,但它是禾本科的一種草本植物。我相信很多朋友對此感到非常驚訝。的確,普通的竹子不是樹,而是草。竹子的生長速度非常快,因為竹子的生長主要依靠地下根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竹鞭,竹子的根系非常發達,所以要消除竹子的根系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一種將竹根連根拔起的方法
除草劑: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殺蟲劑殺死竹子的根部。最常用的除草劑是草甘膦。在向竹子噴灑草甘膦之前,你需要做的一件事是將草甘膦砍倒,然後等它發芽後再噴灑農葯。竹子可以在冬天被砍伐,春天發芽後再噴灑殺蟲劑。在噴灑草甘膦之前,可用鐵鍬將竹根切斷。草甘膦可與洗衣粉等粘合劑配套使用,以提高草甘膦的使用效果。
溝渠堵塞:為了防止竹根在農田的蔓延,也可以選擇挖深溝渠,竹根雖然發達,但在隔離區遇到的不是自然蔓延的過去。但要注重的一點是這個溝一定要足夠深,深最好能保證在50厘米左右,這樣才會有更好的阻隔作用。如果你仍然擔心,你可以向深溝里注入一些水,竹子的根系遇到水就會停止生長。
使用芝麻:這對於竹材不太常見的朋友應該不知道,但是對於竹材生長的朋友來說,在這種方法不應該陌生的地方,芝麻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芝麻對草和莎草的生長有作用,而竹子對草的生長有作用。而這種方法早在我國元代就有文獻記載,想必傳播時間應該更早。
用芝麻抑制竹子生長也很簡單。首先,把竹子砍倒,然後在砍好的地方種上一顆芝麻,這樣可以減少這個地方的竹筍數量。還有一些人用溝渠來隔熱,然後在溝渠里種上芝麻,阻止竹子生長。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做更多的努力,不斷地砍伐生長在邊界以外的竹子。當竹筍發芽時,它就會被砍掉。如果竹子的根一再被砍倒,它們就會老化,然後死去。
⑥ 挖冬筍技巧與方法老經驗
一、區分大小年:毛竹有一個規律,隔年出筍多,中間有一個明顯休息的一年,俗稱大小年。大年的毛竹除老竹外,竹蔭濃密,葉片呈墨綠色,遠望就像一把把雞毛撣子。而小年的連竹壯年的毛竹也稀稀疏疏的像一隻只脫毛雞。有的竹林土地貧瘠或挖筍過度,導致大小年夾雜嚴重,就是所說的「桃花畈」」花栳山「。
二、識別孕竹:農家人俗語說:「開枝低又粗,雙開竹筍多」,意思是指最下枝椏為雙枝椏,開的很低還很粗,其竹葉片長、細,尖且略帶幾張金黃色葉片而且整株濃綠的為孕竹,因為出筍消耗了一定的營養,最下面葉片的營養被轉走,導致葉片發黃。孕竹的主鞭呈金黃色,精神有力,側芽膨大,出筍多,筍的個頭也大。
三、尋找主鞭:找到了孕竹不等於找到了筍,還要找到孕竹的主鞭,如何找到主鞭這里介紹三個常用的方法:
1,把孕竹四周的土全部挖開,找到最粗的最有力的那根就是,這個方法是最笨的、最累的、也是最有效的。
2,根據孕竹最下枝椏的方向大致和主鞭方向相同,在土質比較松軟,土地起伏比較小的平地,而且其鞭比較直的情況下,主鞭的方向一般和最下枝椏方向相同。
3,根據孕竹的埠頭彎的方向來判定,一般竹出來的時候竹埠頭附近會有一個彎度,因為筍芽先是向外生長,然後再向上向外約45度生長,最後才是筆直向上生長,成為毛竹,這個彎度所形成的平面垂直方向和主鞭的走向大致一樣,當然也有一定誤差,筍和主鞭呈90度到180度均有。
⑦ 怎樣才能管理好毛竹
1.修山並且深翻鬆土
對毛竹進行修山就是砍除竹林間的雜草並將之布置於山林間,使其在腐爛後可以成為毛竹的有機肥料。通常情況下,修山的時間為每年的7月至9月之間。而對竹林進行鬆土的時間一般在冬季,且4—5年進行一次。對竹林進行深翻鬆土時,需要覆蓋表土,清楚竹林中的大石頭,挖掘樹兜、竹兜等,方便竹編在土地里穿行。
2.科學的施肥
毛竹生長速度極快,並且單位產量高,因而需要從土壤中吸收較多的養分,所以該地區土壤的養分流失比較快。因此,就需要對土壤施肥來給土壤補充營養。每年5—6月之間,竹林撫育後可對其進行施肥的操作。通常情況下,以腐熱的有機肥為最佳的選擇。
3.毛竹栽培以及採伐的管理
對毛竹進行合理的採伐需要從採伐的時間、所採伐的竹齡、採伐的方式、採伐的強度等這些方面來人手。一般而言,毛竹林最常見的是異齡林,竹林中毛竹的生長年齡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採伐時就只能依照竹齡來進行選擇性的採伐。通常情況下,對於具有6、7年竹齡的毛竹進行抽伐。如果竹齡已經超過7年,就必須要將其砍伐。5年以下的竹子應該予以保留,等待其生長後在進行採伐。
與此同時,對毛竹的採伐時間最好在白露之後,此時的溫度比較低,且濕度較小,空氣比較乾燥,因而毛竹的生理活動較弱,柔韌性較強,出現蟲蛀的情況少。在進行採伐時,需要根據毛竹的竹齡以及毛竹的分布情況、生長狀況、病蟲害等情況來進行採伐。始終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強的原則。同時,在砍伐前需要將需要砍伐的毛竹事前進行標記,再砍伐。而對於處於花年的毛竹要選擇竹葉已經變黃的進行砍伐。
4.毛竹養竹留筍技術及管理
冬筍是春筍的前身,也是毛竹在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對於冬筍的挖掘,如果不按照相關的規定來,就會造成來春筍的產量減少。因此,在挖掘冬筍時,需要選擇枝葉較為濃密深綠的竹株,並且順著去鞭的方向尋找到泥土比較松軟的地方後,再進行謹慎的挖掘。在挖取冬筍後,需要將其填平,同時可以對其施用有機肥。
每年的4、5月份時毛竹春筍生長最為旺盛的時期,此時要加強對其的管理與保護。尤其是對換葉的小年的竹林,以免出現大小不一的情況,進而影響其竹林的總產量。在此期間,需要對竹筍進行檢查,將遭受病蟲災害的竹筍及時清除掉。除此之外,在春筍期間竹林內要嚴禁放牧,同時對各種蟲害進行預防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