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草莓是怎樣育苗的
你好,一、育苗方法
種植草莓有三種常用方法:
1、前匐莖分株法 草莓在年生長期會產生大量匍匐莖。利用匍匐莖上的幼苗培育幼苗的方法是匍匐莖育苗方法。匍匐莖上的亞株通常從7月底到8月初生長4-5個或更多發育良好的葉子,並且需要4-6個或更多的植物,此時可以種植幼苗。這是生產中最重要的育種方法。
2、新莖分株法 新莖分株繁殖又稱分墩法。在春天,每個草莓可以發出幾個新的莖干。到7月底和8月底,每個新的莖干可以生長4-5片葉子和一定數量的新根,然後通過分株移植。該方法是挖掘整個草莓,切斷一些衰老的地下莖,並分成幾個新的植物進行定植。這種新的莖分枝苗是一種多年生老莖,而且發育結果,植物缺乏活力,所以一般不宜採用這種育種方法。
3、組織培養法 組織培養是大規模生產無病毒原始草莓幼苗的現代方法。許多發達國家已將這種方法用於草莓生產。首先,培育純正、無病毒的原種苗,然後進行多階段育種,以產生大量的幼苗用於生產。
草莓是喜肥植物,草莓適合種植在陽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草莓對肥料數量的需求隨著生長時期變化而不同,但應以一次性基肥施入為主。
草莓生長季節追施速效化肥,以確保植株正常生長發育,獲得較高產量。草莓對氮、鉀肥的吸收量與磷肥相比略多,但磷肥易被土壤固定,難於吸收,所以,在施肥比例上磷肥應高於氮、鉀肥。基肥以優質有機肥為主,施少量的速效性化肥,但草莓是忌氯作物,施化肥時不能用含氯的化肥,可以用碳補飽肥料,不含氯離子,施用安全無害。可以使用海餐沃磷酸二氫鉀,全溶無殘渣,易吸收,提高作物營養吸收率。
Ⅱ 草莓苗怎麼繁殖
一、搞好繁殖,培養壯苗 草莓苗繁殖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匍匐莖分株,地下莖分株,種子育苗。
1、匍匐莖分株繁殖 採收完漿果後,增施1次速效肥,就可大量抽生走莖(又叫匍匐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走莖,在節上壓細土,幾天後即可在節部長出新根,形成一棵莖苗,發出嫩葉。形成3片葉時,便將匍匐莖兩端剪斷,摘離母枝,就地培苗,立秋前後移栽異地,第2年春可結果。一般每根匍匐莖保留3個―5個走莖,每個走莖繁殖2棵―3棵苗為宜。
2、地下莖分株繁殖 即在更新改造草莓園時,切去老株,保留有較多根系,將有2張―3張葉片的秧苗重新移栽,這種「返老還童」的方法,以初秋為好。翌年即可結果。
3、新播種子繁殖 用種子更新改造草莓可在當年7月―8月份播種,也可第2年春天播種,播種前先將種子用水浸泡12個小時,待膨脹後,撒在備好的細土苗床上,灑上水,蓋好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長出4片葉時間苗,待苗長壯後將栽到大田。
二、草莓移栽 移栽時間,大約掌握立秋前後,氣溫15℃左右時移栽,成活率可達95%,氣溫25℃時,成活率約50%,30℃時,成活率約10%,所以氣溫在15―25℃為宜,並且宜陰天進行,如果晴天移栽,要搭棚遮陰。密度確定原則:雙行栽植時,株距15厘米―20厘米,行距50厘米―100厘米。單行栽培株距15厘米―25厘米,行距50厘米―120厘米,移栽時,除整細土、施足基肥外,移栽的苗要高於地平面。同時澆透水和淡糞,保證成活率,使幼苗不脫肥,健壯生長。
三、精心管理
1、防旱防澇 立秋左右定植後,要注意防旱防澇,經常澆水,如遇上秋雨多的年份,要注意排澇,清好大田排灌渠,保持良好通透條件,促使根系發展延伸。
2、合理追肥 每畝新植地,一次追尿素4千克、復合肥40千克―50千克, 旺長苗可少施一次肥。若出現抽生走莖(葡匐莖), 要及時除掉,以減少營養消耗。
3、中耕除草 大田中耕後,凈泥土整細,除掉雜草,注意不要掩埋住心葉,基部的老葉可同時摘除,降低地下濕芽,保持透光。
4、防寒保暖 入冬後,防寒保暖,增加覆蓋物,用塑料膜或用木棒竹子起棚進行覆蓋保暖。開春時,隨著氣溫的回升,當溫度在12℃以上時,穩定後,就揭除覆蓋物,水、肥、氣、熱協調,促進生長。
5、葉面噴肥 在草莓現蕾至開花時期,可噴施葉面肥2次―3次,使用濃度為6%的高錳酸鉀和鉬酸銨的混合液,或用3%的硼酸液,時間選擇在下午4點後噴施。也可噴施氮、磷、鉀溶液0.3%―0.6%,每周1次,可增產15%―25%。
6、防止爛果 由於草莓植株矮小,一部分草莓漿果會因觸地面引起腐爛,所以,在果實生長期,要將麥稈草(麥草表面光滑不漬水)切成15厘米長的小節,鋪墊於植株的四周,讓漿果免遭霉爛。同時,在移栽時高作壟的基礎上,經常清理排水溝,防漬水高溫。當漿果成熟後成熟一棵採摘一棵,每天早上及時採摘及時出售鮮果,如果用於加工果脯、果醬等,必須及時處理,避免腐爛變質,影響質量。
四、防治病蟲害
1、防治病害
①草莓灰霉病。在花、果實、葉片上生成褐色斑塊,密生灰霉,果實軟化腐敗。防治方法是:降低植株密度,摘除老葉,發病後可用500倍液的氯黴素噴灑,或用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瑞毒霉1500倍―2000倍液噴灑,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②草莓白粉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嚴重時果實及果梗均可發病,密生一層白色或灰白色的霉狀物,使果實失掉商品價值。防治方法是:移栽前用甲基插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植株5分鍾,滅蟎錳可濕性粉劑2500―4000倍液,均有好的效果。
③草莓蛇眼病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特別是果實採收以後,易得此病。初期先產生紫紅色不明顯的小斑點,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周圍為紫褐色,中央呈灰褐色狀,似蛇眼,它對果實危害不重,對產量、品質影響不大。防治方法是:加強園田管理,葯劑防治,可噴甲基托布津10000倍―2000倍液,每隔7天―10天噴1次、連噴3次即可。
2、防治蟲害 阻礙草莓正常生長的蟲害,主要有螻蛄、蚜蟲,蚜蟲傳播病毒,要把摘下的老葉燒毀,春季開花前可用3000倍的敵百蟲或5000倍的敵敵畏噴灑1次―2次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采果期嚴禁用農葯防病蟲。
Ⅲ 草莓要怎麼繁殖
把原來的草莓發出的新腕子連根挖出後,在挖坑埋好澆水就可以了
Ⅳ 草莓苗要怎樣培育
育草莓苗:培育優質壯苗是草莓豐產的關鍵技術之一。壯苗的要求是:當年抽生的匍匐莖苗,無損傷與無檢疫病蟲,有5片以上的正常葉展開,葉柄短且粗壯,葉色正常,根莖粗1厘米以上,中心芽飽滿,有5厘米以上的側根5條以上。繁殖方法有:匍匐莖分株法、新莖分株法、組織培育法和種子繁殖法。因後三種方法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採用較少。所以,目前大多以匍匐莖分株法繁殖。
Ⅳ 草莓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一)繁殖方式
草莓的繁殖有匍匐莖繁殖、新莖分株繁殖、微繁殖和種子繁殖四種方式,前三種屬於無性繁殖,後代能夠與親代保持高度的遺傳一致性,種子繁殖屬於有性繁殖,後代的變異很大,主要用於選育新品種。
1.匍匐莖繁殖
通過匍匐莖形成子株的繁殖方式是草莓生產上普遍採用的常規繁殖方法,優點是方法簡單、管理方便。每株普通草莓苗可以抽生出數條匍匐莖,每個生長季形成幾十株子苗,每667m每年可繁殖數萬株生產用苗。
2.新莖分株繁殖
草莓植株生長到秋季可發出數個新莖分枝,當每個新莖分枝具有4~5片葉而且有較多新根時即可分株移栽。方法是將草莓植株整墩挖出,剪掉衰老的根狀莖並將新莖分開,每株新莖苗要剪留良好的根系(下部有4~5條長4cm以上的新根),然後盡快定植。對於不易發生匍匐莖的草莓品種,種苗不足時可以利用新莖分株繁殖方法。
3.微繁殖
微繁殖也稱做離體繁殖,就是通過組織培養的手段進行繁殖。草莓微繁殖是將草莓微莖尖分生組織接種在適宜的培養基上,誘導出幼芽,在試管中通過腋芽萌發增殖,試管苗經過馴化後,移栽到溫室中,移栽成活的試管苗可以作為田間繁苗的母株。微繁殖的優點是:①可有效脫除草莓病毒,獲得脫毒原種苗;②繁殖周期短、速度快、節省土地、不受環境條件影響,可進行工廠化生產,利用一個莖尖在一年之內可以繁殖數千株脫毒原種苗,可以迅速推廣新品種;③試管苗的田間繁苗能力強;④用脫毒原種苗繁殖的生產苗比普通苗繁殖的生產苗生長旺盛,產量增加15%~30%。
(二)田間匍匐莖繁殖育苗
草莓的產量是由花序數、開花數、等級果率和果實大小等因素構成的,它與植株的營養狀態和根部的發育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生產苗質量的好壞決定產量的高低,因此,培育優質的生產苗是高產優質的基礎。
生產上一些種植者在漿果採收後,將生產園計劃作繁殖的地塊進行隔行去行,空出位置,然後鬆土耙平,以利留下的植株抽生的匍匐莖紮根形成子苗。但是這種方式繁殖的子苗質量較差,繁殖量少。為了保證秧苗質量,應建立專門的草莓繁殖苗圃,具體方法如下:
1.母株選擇
選擇品種純正、健壯的脫毒原種苗、一代苗或二代苗為繁殖生產苗的母株。
2.苗床准備
苗圃應選在地勢平坦、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塊上,最好是選擇沒栽過草莓的地帶繁苗。苗圃選好後,每667m施腐熟有機肥5000kg、過磷酸鈣30kg或磷酸二銨25kg。結合施基肥,深翻土地,使地面平整,土壤熟化。耕勻耙細後做成寬1.0~1.5m的平畦或高畦,畦埂要直,畦面要平,以便灌水。定植前土壤要適當沉實,以防澆水後幼苗深淺不一或露根。
3.定植
春季日平均氣溫達到10℃以上時定植母株。如果畦面寬1m,將母株單行定植在畦中間,株距50~80cm;如果畦面寬1.5m,每畦栽2行,行距60~80cm。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根頸部與地面平齊,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定植時應該帶土坨,以確保成活率。
4.苗期管理
定植後澆一遍透水,以後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成活後進行多次中耕鋤草,以保持土壤疏鬆。匍匐莖開始發生後,可以不再中耕,但應及時除去雜草。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莖,在母株定植成活後可噴施一次赤黴素(GA),濃度為50mg/L。植株開始旺盛生長時,施一次復合肥,可在植株兩側15~20cm處開溝施人。匍匐莖發生後,葉面噴施0.5%尿素一次。
匍匐莖發出後,將其在母株四周均勻擺布,避免混交在一起或疏密不均。當匍匐莖長至一定長度出現子苗時,在生苗的節位處挖一個小坑,培土壓莖,促進子苗生根。
見到花蕾立即去除,去除時間越早越好,以免消耗養分。去除花蕾是育苗的關鍵性措施,不可忽視。當新葉展開後,應及時去掉乾枯的老葉。在整個生長期,隨著新葉和匍匐莖的發生,下部葉片不斷衰老,應及時將老葉除去,防止老葉消耗營養,利於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在去除老葉的同時要及時人工除草。
除了上述管理工作之外,苗期還應注意防治蚜蟲、炭疽病、白粉病等病蟲害。
(三)假植育苗
假植育苗就是把匍匐莖子苗在栽植到生產田之前,先移栽到固定的場所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育。假植育苗的時期以定植前50d為宜。假植有利於花芽分化,而且秧苗大小均一。
1.營養缽假植育苗
選取兩葉一心以上的匍匐莖子苗,栽入直徑12cm或10cm的塑料營養缽中。基質為無病蟲害的肥沃表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機物料,以保持土質疏鬆,此外基質中還要加入優質腐熟農家肥20kg/m。將栽好苗的營養缽排列在架子上或苗床上,株距15cm。栽植後澆透水,第一周必須遮蔭,定時噴水以保持濕潤,每天噴水2~3次,成活後,每天噴水1~2次。栽植15d後葉面噴施一次0.3%尿素,以後每隔10d葉面噴施一次復合肥。在花芽分化前,停止使用氮肥,只用磷、鉀肥,每隔7d追施一次。及時摘除抽生的匍匐莖和枯葉、病葉,並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後期苗床上的營養缽苗要通過轉缽斷根,以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促成栽培最適合採用營養缽假植育苗,缽苗帶土定植後,不緩苗,生長發育快,結果早。
2.苗床假植育苗
苗床寬1.2m,每667m施腐熟有機肥3000kg。選擇具有三片展開葉的匍匐莖苗進行假植,株行距15cm×15cm。
適當遮蔭。栽後立即澆透水,並在3d內每天噴兩次水,以後見干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栽植10d後葉面噴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d噴施一次磷、鉀肥。及時摘除抽生的匍匐莖和枯葉、病葉,並進行病蟲害綜合防治。8月下旬至9月初進行斷根處理。
(四)壯苗標准
具有四片以上展開葉,根莖粗度1.2cm以上,根系發達,苗重30g以上,頂花芽分化完成,無病蟲害。
Ⅵ 草莓怎麼繁殖後代
草莓可用種子繁殖,種子繁殖多用於遠距離引種或培養草莓的實生苗來選育新品種,也可用於庭院綠化鮮食兼用型種植。於5-6月果實採收時,選取發育良好、充分成熟的果實供采種用。
削下果皮,放入水中,洗去漿液,撈出晾乾;或把削下的果皮直接晾乾,然後揉碎,果皮與種子即可分離。播種育苗多在翌春進行,但也可在採集種子的當年7-8月進行。
可把播種後的泥瓦盆置於淺水池內,待水慢慢滲濕盆里的土壤後取出,再覆蓋塑料薄膜,1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後適當間苗,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帶土移栽在小花盆裡。適應一段時間後,再帶土移栽到繁殖苗圃。
定植質量的好壞對草莓的生長及以後的管理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定植要下細功夫。草莓在定植時應注意定向移栽,將苗的弓背向溝道一側,使花序著生在同一方向,栽植數量為一穴一株,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為宜。
草莓的種植密度與種植水平關系很大,弱苗、遲栽、缺肥的田塊宜密,定植密度以每畝8000株左右為好,反之壯苗、早栽、足肥及採取地膜覆蓋技術宜稀栽,以每畝6000株為好,株行距50厘米×20厘米為宜。
栽後要澆一次透水,栽後一周內一般早、晚各澆一次水,以後要使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以利成活。
Ⅶ 草莓是怎樣繁殖的
草莓常用的繁殖方法有匍匐莖繁殖、母株分株繁殖、種子繁殖、脫毒組培苗繁殖四種方法。
Ⅷ 草莓繁殖的方法
草莓繁殖有四種方法:匍匐莖繁殖,新莖分株繁殖、組織培養繁殖及種子繁殖。
1、匍匐莖繁殖法
匍匐莖繁殖方法是利用草莓具有發生較多匍匐莖、並在匍匐莖偶數節上可以長成匍匐莖苗的特性,在適當的時候,切斷匍匐莖而獲得完整的獨立植株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草莓生產上應用最廣泛,它具有如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