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知識是什麼呢?知識就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知識就像是我們的不動產,是別人拿不走的資產。同時知識也是我們自己的個有財產,使我們可以享用知識帶給我們的好處。
我們更需要回顧,每天學習一些新的知識,並且回顧往日學過的舊知識。這種方法有助於我們牢記學習過的知識,並且我們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概括性的分類,這樣有助於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大腦的清醒。有助於我們高效率的學習。我們還要深入的研究某個問題,形成自己的見解,記錄下來。另外,還要多與用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天都寫一點,分享給他人,不斷深化自己對某個知識的理解。
最主要的一點是我們應該將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方便我們的記憶,也便於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因為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就在於運用到生活中。
『貳』 什麼是方法論
方法論 ,亦稱方法學 ,是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關於如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學說。
通俗地講,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是關於如何運用世界觀的理論。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一致性不是簡單的同一,懂得世界觀並不等於掌握方法論。方法論是運用世界觀的理論,但運用世界觀、掌握方法論均需要做專門研究。
方法論按不同層次的劃分,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是關於認識和改造世界某一領域的最根本的方法理論。哲學方法論離不開世界觀,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也必須以科學觀為前提。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方法歸根結底也受一定世界觀的制約,這種制約以不同層次的方法論為中介。各層次的方法論不直接統一,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差別。
『叄』 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和方法論具體問題分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決定和影響著次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次要矛盾與主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次要矛盾解決的好壞會對主要矛盾的解決產生影響。
方法論意義: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處理復雜問題時,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抓住重點;幾種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堅持重點論的同時統籌兼顧不護士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持一分為二。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任何矛盾都包含兩個方面,它們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奇主導作用,且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矛盾的次要方面與主要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意義: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堅持重點論;同時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堅持一分為二。
『肆』 什麼是方法論
方法論跟世界關對應來說的。形象來說世界觀就是「你認為世界是怎樣的」,方法論就是「我們該咱們做」
『伍』 怎樣掌握方法論
學習高手做復雜的事,最喜歡用「拆」字決,將復雜拆解為簡單,長期拆為短期,多維度拆為單維度。
我在最開始學英語時,將學會英語這個目標拆解成很多模塊,第一步需要解決的模塊,是「不鬧笑話地聽懂英語」。
以我來說吧,小學第一次英語考試,老師在台上念一串電話號碼讓我們默寫,我自信地認為幾個簡單的單詞還不是手到擒來?沒想到老師突然來了一句double two,當時我十分納悶,為什麼數字里會有「大伯二」?第一次考試就這樣鬧了笑話。
為了降低難度,我將學會英語這個目標拆解成聽說讀寫,而在聽力模塊,我二次拆解成第一個要克服的小模塊:不鬧笑話地聽懂英語。
出過丑的我,在心裡建立了對英語的敬畏。隨著基礎詞彙量的提高,以及對聽力練習的適應,我後來再也沒鬧過笑話。聽力模塊,在後續根據難度、語速、場景的不同,拆解成無數的模塊並一一克服。
『陸』 方法論就是人們做事的具體方法嗎
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方法論是哲學理論,具體做事方法是依據方法論來做的。方法論是理論,具體做法是實際。理論和實際,這個不陌生吧;理論不等於實際,所以方法論這個哲學底層的理論要正確,才能指導實際,發揮作用。
『柒』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各指的是什麼
哲學其實就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對世界的總看法,方法論是世界觀具體運用的結果,是建立在世界觀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世界觀就沒有方法論。具體就是人們按照世界觀的根本看法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或者把世界觀的各種原理、原則用來指導對世界、現實的認識時,世界觀就成了方法論。因此世界觀同方法論是一個整體,任何哲學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所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是各指什麼而是一個整體!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上一切哲學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唯心主義哲學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機械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其它哲學不同,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現,就是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物辯證的方法論。辯證法、唯物論、唯物史觀都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而且,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這種統一始終貫穿於全部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是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其中任何一個規律,任何一范疇都既是世界觀,又起著方法論的作用,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把辯證法作為方法而否認它是世界觀,或者把唯物主義作為世界觀而否認它是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因而也是錯誤的。
世界觀、方法論貫穿於整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體系,不僅說明了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在於說明了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個理論體系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內容,任何拋棄世界觀、方法論來構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體性的觀點是錯誤的。世界觀、方法論貫穿於整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體系,還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與實踐的結合中是不斷發展的,這是理論原理、理論運用和理論發展相統一的過程,任何將馬克思主義區分為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的馬克思主義、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和建設的馬克思主義的做法,認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是反映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錯誤的,任何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理才具有發展性的觀點也是錯誤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這一世界觀,首先在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共產主義宣言》中問世,經過足足20年的潛伏階段,到《資本論》出版以後,就越來越迅速地為日益廣泛的各界人士所接受。」這一發展過程是馬克思運用世界觀、方法論對政治經濟學進行研究,使世界觀、方法論集中體現在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的有機結合上,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研究,使世界觀、方法論集中體現在唯物史觀與共產主義理論相統一上,從而使世界觀、方法論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還特別強調哲學的實踐功能。馬克思認為,哲學不能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釋世界,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這種既能科學地解釋世界又能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哲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主義與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不是彼此獨立的板塊結構,而是相互滲透的統一體。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並不是兩個不同的「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包括歷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創立之前,馬克思是從哲學原則出發,把共產主義看做是某種哲學原則的實現,並論證了共產主義的合理性和歷史必然性。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之所以合理、之所以必然實現,是因為這種制度是符合人性的制度,是向人性的復歸,「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復歸,是自覺實現並在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實現的復歸。」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集中體現為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和理論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辯證法觀察事物,反對把客觀世界和人的認識絕對化、凝固化。馬克思指出,唯物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還具有嚴格的科學性。它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檢驗真理性認識的標准,通過概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按照世界本來面目認識世界,堅決排斥主觀臆測。縱觀全部哲學史,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哲學基本是哲學家的哲學,是少數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則不同。它不是少數人的哲學,不單純是哲學家的哲學,而是群眾的哲學,也可以說是大眾的哲學。從當代世界來看,對人類實踐和認識影響最大、最深、最廣泛的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是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當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也必然給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極大的影響。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科學技術進步,不斷地從科學技術及其發展創新中吸取養分,並對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提出的問題作出新的指導概括。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又為現代科技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以及辯證思維的方法等。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同時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創新的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與各國實際相結合,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及中國哲學的優秀傳統相結合,使之具有中國的作風、氣派,以中華民族的風格和形式表現出來並獲得發展,為中國人民所掌握,化為中國人民的方式,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世界性」哲學又必須成為各國民族文化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結果,除中國革命實踐需要的根本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中國哲學自己就有豐富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優良傳統,這一哲學傳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然的思想橋梁和理論途徑。
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核心內容和最根本的理論特徵,是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整體性的重要基礎。世界觀、方法論及其運用和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整體性。馬克思運用世界觀、方法論對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使世界觀、方法論集中體現在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說的有機結合上,集中體現在唯物史觀與共產主義理論相統一上。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說與共產主義理論三者的相互貫通,使世界觀、方法論走向完善和成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必須自始至終貫穿世界觀、方法論。
『捌』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
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最重要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理論認識的工具,而且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偉大革命實踐的工具。它是理論認識方法和革命實踐方法統一的、完整的、科學的方法論,它在社會實踐中和精神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法論為指導,提出了具體革命實踐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
他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
『玖』 辯證法、方法論、認識論三者的異同
①唯物論和辯證法是統一的唯物論與辯證法從不同側面研究同一對象客觀物質世界。唯物論著重說明世界的物質性、客觀性,辯證法著重說明客觀世界是運動的。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離的,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唯物論,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
②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三者是統一的,唯物論、辯證法反映的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規律,認識論是反映人的認識和思維發展的規律,認識和思維的內容規律都來源於客觀物質世界,客觀世界的規律決定主觀世界的認識規律,客觀決定主觀,主觀反映客觀,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