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芍的種植方法
白芍栽植的適宜時間,一般為8月下旬(處暑)到9月下旬(秋分)。中國南方地區種植適期為10月下旬~12月上旬,最佳種植期11月。
白芍繁殖方法,以芽頭繁殖和分根繁殖為主。分根繁殖能縮短芍葯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驟,故生產上多採用分根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一般芍葯的支根較多,收獲時可將粗根剪下葯用,把象筷子、鉛筆般粗細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情況,剪成2~4枝,每枝留1~2個飽滿的粗芽和帶1~3支根作為一株。將過長的根和側根剪掉,作為種苗,即可種植。
㈡ 白芍怎麼種植
芍葯多栽培於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適宜溫暖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溫、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白芍是常用家種大宗葯材,需求量巨大,產地集中,生長周期長,需求剛性,較容易存放,不僅是眾多葯商長期追逐的對象,也是一些資金雄厚的大戶樂於參與的品種。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栽植。白芍不是特效葯材,是很多方劑不可缺少的配伍。
飲片用量也最為普遍,有一個龐大的飲片加工大軍,飲片年需要量也在4000噸左右。
白芍7月份便可以採挖,產季甚至可以延長到初冬。生長周期為4-6年,也可繼續延長。一般認為白芍的年需要量在1萬噸之上。
1、選地整地:白芍宜種於排水便利,地勢較平坦的細沙黃土和大岩黃土地;黏重土和岩礫土均不宜栽種。收獲後即將土翻挖50~67cm深,使土曬泡,第2次到8月復翻1次,拌牛糞或塘泥,溝泥2500~5000kg作基肥。
2、選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白花白蔸:蔸葉細分枝少,根頭粗圓,品質好。
(2)紅花麻蔸:根粗壯而長,皮略帶黑色,產量高。
(3)紅花紅蔸:根長而瘦,產量高。
(4)紅花青蔸:苗短小,根多分枝。其中以白花白蔸為最好,紅花紅蔸和紅花麻蔸次之,紅花青蔸最差。
3、栽種:白芍主要用分蔸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當大暑前後收獲白芍時,將蔸上的粗根加工白芍,留下老蔸和老蔸的幼芽作種。老蔸無芽的一節切去,用黃土埋栽1個月左右,發芽後又可作種。種芽以粗壯飽滿有2個芽苞的為好。收種時,如果土地潤濕,馬上可以栽種。
若當時雨水少,土太干,可將種根保藏在地窖或背風的房屋裡,用潤細黃土堆放至立秋處暑邊,再行定植。栽種時8~10月均可,但以9~10月氣候溫和,土質滋潤時為最好。栽種時用一短把鋤頭,挖一鋤深,隨即將種芽放下,栽的深度應保持幼芽在土面上3cm左右,根系要伸直擺平,不能彎折,老苗應露出在外。株行距43~50cm,每蔸以3個芽種為好,如果一蔸只有2個芽,就需另配一個種栽在一起。
栽好後踩緊土,並淋1次淡糞水。每667㎡栽2000~3000株,需種85~100kg。
㈢ 白芍怎麼種是用種子 還是像土豆那樣種植
種植方法:主要用芽頭繁殖,也可用種子育苗。種子育苗一般須三年才能開花,四至五年方能收葯,但退化輕,病害也少,用芽頭繁殖,二至三年可收葯,退化較重,病害較多。現當地為了縮短栽培時間,多用芽頭繁殖,較少用種子繁殖。芽頭繁殖:採收時,將刨出的芍根齊芽頭以下5~6厘米處切斷,根部入葯,芽頭做種秧。將芽頭縱切成數塊,留作繁殖材料,每塊以有3胩芽為好,塊大成活率高,毛根多,粗根少,質量差;塊小雖然成活率低,但根少,粗大,質量好。芽頭切開後,稍晾1~2天,待切口癒合後,呈棕紅色時栽植。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寒露節前後,春栽在春分至穀雨節。秋栽較春栽好,秋栽先長根後發芽,成活率高;春栽先發芽後長根,成活率較低。栽前先選地,施足底肥,深翻整地,而後開溝做埂,埂高17~20厘米,埂寬40~50厘米,在埂上按株距30~40厘米開穴,將芽頭向上放入穴內,覆土5~6厘米,栽好後順溝澆水,以能涸濕種秧為度。春栽半月左右出苗;秋栽當年不出苗,翌年春才出苗
㈣ 葯材白芍怎樣種植
栽種前須將芍芽根按大小分為兩類,分別栽種,以便日後管理。種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獲,栽種時間一般在寒露前後,越早越好,最遲不能超過霜降,如過遲,一方面因貯藏的芍芽已發新根,栽種時易弄斷;另一方面,栽後氣溫漸低,發根不好,影響次年發芽生長。栽種時開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畝可以種3500-4000株,開穴後,每穴放芽1-2個,留主根2-3條,根部宜分叉斜種,芽向上,覆土與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為宜,覆土操作應細致,土要細碎,不能用土塊覆蓋;土塊覆蓋的芽頭不能與土壤緊密結合,通風強,芽頭易受乾旱及凍害,會延遲發芽甚至不發芽。
白芍播種時間
芍葯種子在8月中下旬採集成熟飽滿的種子,最好隨采隨播;若暫不播種,應立即用濕潤黃沙(1份種子,3份沙),混拌貯藏於陰涼通風處,至9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可採用條播法,按行距20-25m開溝,溝深3-5cm,將種子均勻地撒人溝內,覆土1-2cm,稍鎮壓。一畝用種量30-40公斤。翌年4月上旬,幼苗出土時,及時揭去蓋草,以利幼苗生長。由於採用種子繁殖的方式,苗株需要2-3年才能進行定植,生長周期長,故生產上應用較少。
白芍一般產新期為7、8月份,收獲白芍後,把葯用的根莖切除,選擇無病害、芽頭飽滿的芽頭作為繁殖材料,將芍葯的芽頭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數塊,每塊芽2-3個,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頭最好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暫時貯藏;選陰涼高燥通風處,於地上鋪濕潤細砂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濕潤砂土貯藏。或挖坑貯藏,下雨時注意排水,以免霉爛。
白芍田間管理
1、白芍中耕鬆土
出苗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厘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以利越冬。菏澤栽培白芍常用“劈壟亮根”法,即在種植後第2年5月上旬,將芍株周圍的土,輕輕撥開,讓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擁根,可以提高地溫,並殺蟲滅菌,達到增產效果,但晾的時間不宜過長。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11月間施廄肥1500-2000公斤。
第4年收獲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每次施肥,宜於植株兩側開穴施下。芍葯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乾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白芍的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是葉斑病,包括紅斑病和褐斑病,一般發病高峰期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夏秋季節,發病初期可用4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葉面防治,嚴重時用40%多菌靈500倍液每15天噴一次,2-3次即可防治。
2、蟲害:主要是蠐螬和線蟲。對於蠐螬在7-8月份盛發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畝)或50%辛硫磷顆粒劑(3kg/畝)或甲基異柳磷水劑,與有機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餌,均勻撒施,然後深鋤即可。線蟲系根結線蟲,傳播性強,對芍葯危害比較嚴重,症狀表現為須根出現大小不同的瘤狀物,植株生長衰弱,葉緣變黃、枯焦、早落,嚴重時植株變矮直至死亡。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顆粒劑25克/平方米,於夏季多雨期均勻施於發生地塊,後深鋤5-10cm。因根結線蟲系好氣性低等動物,主要生活5-20cm以內的土層內,施葯時,千萬不可過深。
白芍是芍葯中大齡用於制葯的一種,好的生白芍能夠在很多的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種植白芍對於葯農來說是一種收益比較好的種植項目。為此,種植技術和管理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㈤ 求助種植白芍
選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沙質壤土、夾沙黃土、淤積壤土地,在前作收獲後,每667米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2500千克和生物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沙質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塊,或少雨的地區作平畦;土質較黏、透水不好、排水較差的地塊,或多雨地作高畦,畦寬約1.5米,畦高17~20厘米。白芍主要採用芍頭繁殖,在收獲芍葯時,將芍葯根從芽頭著生處割下加工葯材,所遺留的芽頭即芍頭。選粗大、芽苞飽滿、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健壯芽頭,用刀切成具3~4個粗壯芽苞的塊,作種苗使用。9~10月,按行距45厘米,株距35~40厘米開淺平穴,每穴種芍頭一個,切面朝下,覆土8~10厘米。栽後培土扶壟,把芍頭兩邊背壟的土翻到芍頭上,壟土高10~15厘米,以防凍保濕。
㈥ 芍葯花怎麼種,芍葯的種植方法
一、種植時間
芍葯通常都是在秋季的八月到九月之間進行種植。這時溫度更適宜,能更快發芽,且對後期生長有利。若是九月下旬過後再種 ,會影響生根,降低成活率,還有可能無法抵抗嚴寒,導致植株死亡。
2、浸泡種子:種子挑選之後要先放在溫水裡浸泡,泡兩天的時間,等種皮變軟後再撈出。之後最好在放在酒精里浸泡20分鍾,清洗後就可種植。
3、播種入土:一切准備好之後就可進行播種。將種子均勻的撒在土壤上層就行,撒好之後再蓋一層土壤,並覆上塑料膜,大概一月的時間就可生根。
㈦ 白芍什麼時候種植
1、白芍種植種芽處理:
白芍一般選擇芽頭作為繁殖材料,將芍葯的芽頭順其自然生長形狀切成數塊,每塊芽2-3個,芽肉厚度2厘米以上,芽頭最好隨切隨栽,如不能及時栽種,應暫時貯藏。選陰涼高燥通風處,於地上鋪濕潤細砂土,將芽頭向上堆放,再蓋濕潤砂土貯藏。或挖坑貯藏,下雨時注意排水,以免霉爛。
2、白芍栽培時間:
華北地區最適宜的栽種時間為9-10月種植,南部和溫度較高的地區可封凍前種植,過晚芍芽頭已發新根,栽植時容易弄斷,影響來年生長。
3、白芍葯栽種方法:
首先把白芍芽頭大小分開,分別栽植,以出苗整齊,便於管理。大田栽培,行株距50×30厘米,每畝栽4000-4500株。旅遊觀賞為主要目的栽培,可根據景點的具體布局,靈活合理選擇栽培方式。穴栽,每穴放芽頭1-2個,栽深4-5厘米為宜,蓋熟土並施人糞肥,覆土堆成饅頭狀,以利越冬。翌年3月上旬前後,芍芽萌發前,把饅頭狀的土堆扒開。
白芍田間管理
1、白芍中耕鬆土:
出苗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死苗。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厘米處剪去枝葉,在根際培土,以利越冬。菏澤栽培白芍常用「劈壟亮根」法,即在種植後第2年5月上旬,將芍株周圍的土,輕輕撥開,讓根部稍稍露出,晾5-7天,再培土擁根,可以提高地溫,並殺蟲滅菌,達到增產效果,但晾的時間不宜過長。
2、白芍追肥排灌:
第2年起每年追肥3次,第1次3月下旬-4月上旬,施淡人糞尿,第2次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公斤,第3次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500-200公斤。第3年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750公斤,腐熟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11月間施廄肥1500-2000公斤。
第4年收獲前追肥2次,3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1000公斤,加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4月下旬,除磷肥外,按上述施肥量再施1次。
每次施肥,宜於植株兩側開穴施下。芍葯喜旱怕澇,一般不需灌溉,嚴重乾旱時,宜在傍晚灌透1次水。多雨季節,及時清溝排水,減少根病。
(7)江西白芍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白芍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質藤本;根圓柱狀,灰黑色,直徑約8毫米;莖被兩列毛。葉對生,膜質,卵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基部寬4-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深耳狀心形,葉耳圓形,下垂,兩面均被柔毛。傘形聚傘花序腋生,著花20餘朵;花萼外面被微毛,基部內面有腺體5個。
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內被微毛;副花冠杯狀,比合蕊冠略長,裂片中間有1小齒,或有褶皺或缺;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頂端略為2裂。
蓇葖雙生或僅1枚發育,短披針形,長約8厘米,直徑1厘米,向端部漸尖,基部較狹,外果皮有直條紋;種子卵形,長6毫米,寬3毫米;種毛白色絹質,長3厘米。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㈧ 怎樣種植白芍
選土質疏鬆、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沙質壤土、夾沙黃土、淤積壤土地,在前作收獲後,每667米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000~2500千克和生物肥50千克作基肥,深翻30厘米以上。沙質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塊,或少雨的地區作平畦;土質較黏、透水不好、排水較差的地塊,或多雨地作高畦,畦寬約1.5米,畦高17~20厘米。白芍主要採用芍頭繁殖,在收獲芍葯時,將芍葯根從芽頭著生處割下加工葯材,所遺留的芽頭即芍頭。選粗大、芽苞飽滿、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健壯芽頭,用刀切成具3~4個粗壯芽苞的塊,作種苗使用。9~10月,按行距45厘米,株距35~40厘米開淺平穴,每穴種芍頭一個,切面朝下,覆土8~10厘米。栽後培土扶壟,把芍頭兩邊背壟的土翻到芍頭上,壟土高10~15厘米,以防凍保濕。
㈨ 芍葯又叫什麼名
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葯等
芍葯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繪畫藝術中的常見花卉,象徵友誼、情愛。
(9)江西白芍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芍葯的種植時間
在芍葯種植方法和時間中,一般在秋季進行種植,具體時間在8月到9月之間。芍葯的新根在每年的秋季生長,所以在這個時候種植芍葯有利於提高芍葯的發芽率,如果種植時間晚於9月下旬,則不利於根系的生長發展,會難以抵抗冬季寒冷和春季乾旱,造成芍葯死亡。
㈩ 怎麼種植芍葯
一、種植時間
芍葯通常都是在秋季的八月到九月之間進行種植。這時溫度更適宜,能更快發芽,且對後期生長有利。若是九月下旬過後再種 ,會影響生根,降低成活率,還有可能無法抵抗嚴寒,導致植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