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表示降水的方法有哪些

表示降水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9 05:00:38

⑴ 降水要素和表示方法主要有哪些

凝結核 充沛水汽 突然降溫(比如水汽升到高空降溫或是遇到冷空氣降溫)

以上是形成降水的3個要素。

降水量、降水歷時、降水強度 是降水性質方面的三個要素

⑵ 降水有哪些方法

有兩種
一:乾冰法,即向積雨雲發乾冰使之冷凝成水滴,從而達到降雨的目的.
二:向積雨雲撒氯化銀等物質,使雲凝集成雨.

⑶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哪三種

降水常見的形式有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三種。

降水是雲中的水分以液態或固態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現象,它包括雨、雪、雨夾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針等降水形式。形成降水的條件有三個:

1、要有充足的水汽。

2、要使氣塊能夠抬升並冷卻凝結;

3、要有較多的凝結核。

當大量的暖濕空氣源源不斷地輸入雨區,如果這里存在使地面空氣強烈上升的機制,如暴雨天氣系統,使暖濕空氣迅速抬升,上升的空氣因膨脹做功消耗內能而冷卻。

當溫度低於露點後,水汽凝結成愈來愈大的雲滴,雲滴凝結增大,合並碰撞增大,相互吸引增大,上升氣流不能浮托時,便造成降水。地面暖濕空氣→抬升冷卻→凝結為大量的雲滴→降落成雨。


氣旋雨:

氣旋或低壓過境帶來的降雨是氣旋雨。氣旋中心附近氣流上升,引起水汽凝結而形成降水,稱為氣旋雨。

低壓導致下雨是因為雲層和空氣會向低壓區聚集,在低壓區下沉,形成氣旋,從而更有可能帶來水汽而降雨。常見的有熱帶氣旋和溫帶氣旋帶來的降水。

⑷ 常用的降水措施有哪些

你問的是井點降水工程還是氣象降水?
井點降水,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一種方法。故又稱「井點降水法」
。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設一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設備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終保持乾燥狀態的方法。
所採用的井點類型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電滲井點、管井井點、深井井點等。
氣象降水只有一種,即人工發射碘化銀「炮彈」轟擊高空積雨雲雲層形成人工降雨或降雪。

⑸ 用什麼方法測量降雨量

(1)雨量器。在雨量站、氣象站或水文站等地面觀測站點,用於測量雨量的儀器稱之為雨量器。雨量器測量落至其邊緣劃定的水平面上的雨水的體積,除以雨量器的表面積,便得到降雨深度。雨量器有兩種類型:自記的和非自記的。自記雨量器能自動記錄累計降雨量,其時間分辨能力可細到一分鍾或以下,往往配有遙測設備,以便實時傳送記錄並為水管理所用。自記雨量器有三種主要類型:稱重式,浮筒及虹吸式、傾斗式。
(2)天氣雷達,雷達降水遙測技術在全球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近年來多普勒雷達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降水的測量精度,大概目前雷達遙測技術可以達到5分鍾的時間解析度和1km2至10000km2的空間解析度。
(3)衛星遙感,它並不直接測量降水,而是降雨率能夠通過測量雲頂亮度和雲頂溫度來間接推斷

⑹ 降水的方法有哪些其適用范圍是什麼

(2)輕型井點降水法:又稱小井點降水,即在沿管溝長度,其管溝兩側鑽井(一般鑽在含水層或滯水層處),然後將帶有濾水孔眼的小型井管(DN50管徑)置放到井內,井管四周填充濾水材料,通過抽吸設備將地下水提升至地面排走,以達到降低水位的目的。 輕型井點降水可根據地下水水量大小布置井位間距,適合在地下水位較高、水量較大、粉土、亞砂土及砂上土質的管溝降水。 對出現流砂的地區效果也較好。但輕型井點降水需要較長的降水周期和較大的設備維修管理投入。 (3)大型井點降水法:主要是在降水區域內,鑽大型井孔,安裝濾管及深井水泵,將地下水抽吸上來。大型井點降水因其井管管徑大,且每個井孔內安裝一台深井水泵,所以降水覆蓋區域大(即降水漏斗曲線范圍大)。多用於建築物、構築物的地下降水,可適用於砂土、礫土等土質,在管溝降水中很少採用。

⑺ 常用的排水降水方法

常見降水方法

(一)明溝、集水井排水

(1)當基坑開挖不很深,基坑涌水量不大時,集水明排法是應用最廣泛,亦是最簡單、經濟的方法。明溝、集水井排水多是在基坑的兩側或四周設置排水明溝,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設置集水井,使基坑滲出的地下水通過排水明溝匯集於集水井內,然後用水泵將其排出基坑外(見圖2K313024-1)。

(2)排水明溝宜布置在擬建建築基礎邊0.4m以外,溝邊緣離開邊坡坡腳應不小於0. 3m.排水明溝的底面應比挖土面低0.3~0. 4m.集水井底面應比溝底面低0.5m以上,並隨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暢通。

(3)明溝、集水井排水,視水量多少連續或間斷抽水,直至基礎施工完畢、回填土為止。

(4)當基坑開挖的土層由多種土組成,中部夾有透水性能的砂類土,基坑側壁出現分層滲水時,可在基坑邊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層設置明溝和集水井構成明排水系統,分層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層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層地下水沖刷基坑下部邊坡造成塌方。

(二)井點降水

(1)當基坑開挖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圍護結構時,應選擇井點降水方法。即用真空(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或管井深入含水層內,用不斷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時使土體產生固結以方便土方開挖。

(2)井點布置應根據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地質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而定。

當基坑(槽)寬度小於6m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採用單排井點,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側;當基坑(槽)寬度大於6m或土質不良,滲透系數較大時,宜採用雙排井點,布置在基坑(槽)的兩側,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宜採用環形井點。挖土運輸設備出入道可不封閉,間距可達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遊方向。

⑻ 降水方法分類及適用條件

1.基坑明排

一般在基坑坡腳設置排水溝、集水井,用抽水設備從集水井中把地下水不斷抽走,以保持基坑乾燥(圖6-2)。

基坑明排適用於土層比較密實,坑壁比較穩定(細粒土邊坡不易被滲流沖刷而產生塌方),基礎埋深較淺,降水深度不大,不易發生流砂、管涌的工程中。

其優點是:設備簡單、施工方便、成本低。

缺點包括:水從坡面、坡腳或坑底湧出,使基坑浸水、泥濘,影響地基強度和施工;若降水段內土中夾粉細砂等薄層,邊坡可能失穩,使附近地面產生沉降;邊坡滲水緩慢,降水不快,影響施工進度。

圖6-2 集水井降水

2.井點降水

井點降水是在基坑的內部或其周圍埋設深於坑底標高的井點或管井,以總管連接所有井點或管井進行集中抽水(或每個井管單獨抽水),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井點降水法適用於任何幾何形狀的基坑,能起到克服流砂、管涌及穩定邊坡的作用,降水效果好,施工簡便,操作技術易於掌握,很受施工單位歡迎,是目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時常用的降水方法。

目前常用的降水井點一般有:輕型井點、噴射井點、管井井點、電滲井點和聯合井點等。工程實踐中可按施工位置上的土體的滲透系數、待降水位深度、設備條件以及工程特點等選用。各種井點的適用范圍見表6-1。

表6-1 各種井點的適用范圍

(1)輕型井點

輕型井點是沿基坑的四周或一側將直徑較細的井點管沉入深於坑底的含水層內,井點管的上部與總管連接,通過總管利用抽水設備由於真空作用將地下水從井點管內不斷抽出以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低到開挖面標高以下。

圖6-3 輕型井點降低地下水點陣圖

輕型井點降水系統常包括井點管、連接總管和抽水設備等,如圖6-3所示。

井點管一般採用直徑50mm的鋼管,長1m。井點管的下端裝有濾管,濾管壁上分布有直徑為12~18mm的透水孔,透水孔呈梅花形分布。濾管管壁外側包有兩層濾網,內層為細濾網,外層為粗濾網。濾網為銅、不銹鋼或尼龍絲布。連接總管為鋼管、膠管或透明塑料管。井點管與連接管之間常裝有閥門,以便於檢修。抽水設備常由一台真空泵、兩台離心泵和一台氣水分離器組成。

一般認為,輕型井點適用於滲透系數為0.1~80m/d的土層降水,對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細砂和粉砂層特別有效。具有可以防止流砂現象和增加土坡穩定,並且便於施工的特點。降低水位的深度,一層為3~6m,二層為5~9m,三層為9~12m。

(2)噴射井點

噴射井點也屬於真空抽水法。為抽吸較深的地下水,它將能形成真空的噴射器下降到井管下部並形成真空而抽水。有噴水井點和噴氣井點之分,其工作原理相同,只是送入井內噴射器的工作流體不同。前者用壓力水,後者用壓縮空氣作為工作流體。

圖6-4 噴射井點工作原理示意圖

噴射井點一般適用於滲透系數為0.1~50m/d的砂性土層中降水。當基坑開挖較深,降水深度要求大於6m,而且場地狹窄,不允許布置多級輕型井點時,宜採用噴射井點降水。其一層降水深度可達8~20m。

噴射井點工作時,由地面高壓離心水泵向井內供應高壓工作水(圖6-4),經過內外管之間的環狀間隙到達噴射井點的揚水裝置,經內管兩側進入揚水裝置並由噴嘴高速噴出。在噴嘴處由於過水斷面突然收縮變小,使該射水流在噴口附近造成負壓(真空),而將地下水經濾管吸入。吸入的地下水在混合室與工作水混合,然後通過擴散室,水流的大部分動能轉變為壓力能,水流壓力相對增大,把地下水連同工作水一起揚升到地表,經集水管進入到集水箱,由此用排水泵排出。

(3)管井井點

管井井點就是沿開挖的基坑周圍離基坑邊緣1~1.5m處每隔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0~50m)設置一個管井,每個管井單獨用一台水泵進行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它是靠重力作用降水,即重力作用下能滲入井內的水方可被抽出。

實際使用中,管井井點降水系統由井管和抽水設備組成。井管由井壁管和過濾器兩部分組成。井壁管通常為鑄鐵管、混凝土管、塑料管等。

抽水設備為根據不同降水深度要求所選用的水泵。當水位降深要求在7m以內時,可用離心式水泵;若降深大於7m,可採用不同揚程和流量的深井潛水泵或深井泵。

管井井點一般適用於滲透系數為20~200m/d的土層降水,降水深度為3~5m。對於輕型井點不易解決的含水層水量大、降水深的場合,當土粒較粗、滲透系數很大,而透水層厚度也大時,一般用輕型井點或噴射井點不能奏效,此時採用深井點較為適宜。其優點是降水的深度大,范圍也大,因此,可布置在基坑施工范圍以外,使其排水時的降落曲線達到基坑以下。深井點可以單用,也可以和井點系統合用,此時井點系統通常布置在基坑周圍的坡腳處,用以吸取由於深井點間距較大而流來的少量地下水。

(4)電滲井點

當滲透系數小於0.1m/d時,降水深度6~7m,水的滲流速度很慢,導致降水速度慢。為了加速地下水向井點管滲透,一般採用電滲井點。

圖6-5 電滲井點工作原理示意圖

電滲井點的工作原理如圖6-5所示。

設井點管為陰極,另埋設金屬棒為陽極;在兩極施加電勢的作用下,土孔隙中的液體從陽極向陰極流動,這種流動稱為電滲現象。這種在真空抽水法基礎上加電滲作用的降水方法稱為電滲井點降水法。在一般滲透條件下,粘性土中僅有自由水在孔隙中流動,而土孔隙中另一部分處於束縛水狀態,不能參與壓力水頭作用下水的流動。當水中通以直流電以後,不僅自由水而且黏滯水也參與了流動,大大提高了土的滲透性。實驗證明,其滲透性將提高20~100倍,提高降水效率。

(5)聯合井點

根據施工條件,當單一的井點法不能滿足降水要求時,可採用聯合井點降水,以使聯合井點中的井點互補,提高降水能力。

聯合井點降水就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井點法聯合起來的方法。如噴射-射流聯合井點、輕型-電滲聯合井點、管井-電滲聯合井點等。

⑼ 降水的方法有哪些

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降雨劑(鹽粉、乾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撒播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是人工影響天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

⑽ 最常用的降水表示方法有哪四種

證最常用的降水方法有上天上打如干,並積極雲層

閱讀全文

與表示降水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工塵肺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瀏覽:787
汽車點煙器偶爾斷電解決方法 瀏覽:46
萬能的鍛煉方法 瀏覽:106
後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835
電腦越獄使用方法 瀏覽:792
胎壓監測的使用方法和步驟 瀏覽:574
研學課題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怎麼寫 瀏覽:359
鍛煉清凈心的方法 瀏覽:73
解決牛市的方法 瀏覽:799
保護員工的最佳方法 瀏覽:825
小粉盒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282
蔥油手工面製作步驟和方法圖片 瀏覽:802
電腦主板排線的切割技巧和方法 瀏覽:950
窗戶上的白膩子粉怎麼弄乾凈物理方法 瀏覽:290
老人補骨脂的最佳方法 瀏覽:148
運動是減肥的最佳方法嗎 瀏覽:461
財商教育數量分析方法 瀏覽:946
二頭最佳鍛煉方法 瀏覽:916
如何做甜點和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94
膝蓋有積液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消腫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