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鮮菇和白玉菇的區別是什麼
一、科屬不同
1、海鮮菇:海鮮菇是擔子菌門傘菌目離褶傘科玉蕈屬食用菌。
2、白玉菇:白玉菇是擔子菌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玉蕈屬食用菌。
二、分布不同
1、海鮮菇: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包括北美、歐洲、西伯利亞、日本、中國等地。
2、白玉菇:白玉菇發源於歐洲、北美、西伯利亞等地;現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均有小規模栽培。
三、習性不同
1、海鮮菇:春秋冬季生於殼斗科樹種,如山毛櫸及其他闊葉樹的枯木、風倒木、樹樁上。菌絲生長溫度5~30℃,最適20~25℃,超過35℃或低於4℃時菌絲不再生長,在45℃以上無法存活。
2、白玉菇:白玉菇一般都被人工種植在陰暗潮濕的地區,它的生長速度極快,且繁殖能力極強,因此產量也特別高,在口感上奇佳。
『貳』 白玉菇的栽培技術
1、鋸末58%、棉籽殼20%、麥麩15%、玉米面5%、石膏1%、石灰1%
2、鋸末73%、麥麩20%、玉米面5%、石灰1%、石膏1%
拌料標准
按原料配比倒入拌料機干拌3—5分鍾加水,每百斤乾料加入約110—120斤,料的禽水量為65%。進入二、三次攪拌,保證料含水不低於65%,裝瓶(袋)根據瓶(袋)的裝料量,通過出料口控制出料量。 1、裝瓶標准: 標准瓶裝料高度13.5cm,乾料重280g,裝時料面壓實、平整。
2、裝袋標准: 17X33cm折角袋裝料高度13cm, 乾料重300—500g,裝時料面壓實、平整。 裝完的瓶 (袋)送入滅菌櫃高壓滅菌,關好門後,通入蒸汽,其操作規程如下:
1、通入蒸汽後,'打開排氣閥,使排氣閥處於半開狀態,待溫度升至 103—105℃,關閉排氣閥,同時打開滅菌櫃底部排水閥,排水閥處於徽開狀態至滅菌結束為止。
2、當滅菌櫃壓力表升到0.11Mpa,溫度升至121℃時,開始計時,以滅菌櫃溫控系統為標准,維持90分鍾,滅菌結束,停止供汽。
3、滅菌框冷卻降溫,待壓力降至0.05Mpa以下時,微開排汽閥,使櫃內蒸汽充分排盡,壓力表為「0」時再打開櫃門,溫度降到80℃左右時出櫃,將滅完後的菌瓶 (袋)帶筐移入冷卻凈化室降溫,待瓶(袋)內溫度降至15—25℃以下時進行接種。 凈化接種室際准:凈化接種室經空氣凈化、紫外線殺菌同時運行40分種後,接種人員才能進入工作區接種,進入接種室按凈化室操作規程運行,接種期間保持地面濕潤,避兔塵埃粒子漂浮空氣中,提高污染率。每隔15天用平皿對接種凈化室作無菌檢測。
1、人工接種每小時接800瓶 (袋),每瓶 (袋)接種量20—25m1。
2、自動接種機接種每小時接2000瓶 (袋),每瓶 (袋)接種量20—25m1。 1、催蕾:出菇室溫度控制在12—16℃,空氣濕度90—95%,每天光照6小時。
2、育菇:經10—15天催蕾,料面上分化出密密麻麻的小米粒大的白色原基,逐漸變成針狀,當針狀菌蕾分化出深褐色球形小蓋時,進入育菇,室溫控制在14—15℃,空氣濕度85—90%,過濕產生黃色斑紋。每天光照10—12小時,菌柄長度4cm、菌蓋直徑1.5—2.5cm為一級品;菌柄長度6—8cm、菌蓋直徑2.6—4cm為二級品,即可收獲。 好的白玉菇外形圓潤、大小均勻,通體潔白。要選外表沒有破損的。大多白玉菇是在超市銷售,有獨立包裝,應選擇品質有保障的商家。
『叄』 北京地區有一種野菜,土名叫玉了菇,根是紅色葉子的形狀像桑葉,他的學名叫什麼
這是玉菇
巴西某研究從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種物質具有鎮痛、鎮靜的功效,據說其鎮痛效果可代替嗎啡。
止咳化痰
白玉菇提取液用動物實驗,發現其有明顯的鎮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通便排毒
白玉菇中含有人體難以消化的粗纖維、半粗纖維和木質素,可保持腸內水分平衡,還可吸收餘下的膽固醇、糖分,將其排出體外,對預防便秘、腸癌、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降血壓
營養分析
白玉菇中含有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大量多糖和各種維生素等,營養豐富。經常食用會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含量。
每100克白玉菇鮮品中含磷116 mg,鐵1.1 mg,鋅0.6 mg,鈣6.0 mg,鎂9.4 mg,鈉1.9 mg,鉀423 mg,維生素B2:138 ug,維生素B5:1.84 mg,維生素C:0.55 mg,維生素D:9.87 ug,維生素E:95.5 mg。
形態
白玉菇的子實體叢生,每叢15 ~ 50 株不等,少散生; 菌蓋幼時半球形,白色,後漸平展;蓋面平滑,有2 ~ 3 圈斑紋,蓋緣平或微下彎,稍波狀,菌蓋直徑1. 5 ~ 2. 0 cm; 菌肉白色,質韌而脆,緻密; 菌褶白色至淺黃色,彎生,有時略直生,密,不等長,離生; 菌柄中生,圓柱形,長3 ~ 12 cm; 擔孢子無色,平滑,球形,孢子印白色。
生境分布
白玉菇發源於歐洲、北美、西伯利亞等地,1986年引入我國,現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均有小規模栽培。
白玉菇味道清甜可口,功效較多,經常吃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哦!
『肆』 白玉菇怎麼種植
白玉菇種植方法:
1、配方。鋸末58%、棉籽殼20%、麥麩15%、玉米面5%、石膏1%、石灰1%;鋸末73%、麥麩20%、玉米面5%、石灰1%、石膏1%。
2、拌料標准。按原料配比倒入拌料機干拌3—5分鍾加水,每百斤乾料加入約110—120斤,料的禽水量為65%。進入二、三次攪拌,保證料含水不低於65%,裝瓶(袋)根據瓶(袋)的裝料量,通過出料口控制出料量。
3、滅菌裝完的瓶 (袋)送入滅菌櫃高壓滅菌,關好門後,通入蒸汽,其操作規程如下:
(1)通入蒸汽後,'打開排氣閥,使排氣閥處於半開狀態,待溫度升至 103—105℃,關閉排氣閥,同時打開滅菌櫃底部排水閥,排水閥處於徽開狀態至滅菌結束為止。
(2)當滅菌櫃壓力表升到0.11Mpa,溫度升至121℃時,開始計時,以滅菌櫃溫控系統為標准,維持90分鍾,滅菌結束,停止供汽。
(3)滅菌框冷卻降溫,待壓力降至0.05Mpa以下時,微開排汽閥,使櫃內蒸汽充分排盡,壓力表為「0」時再打開櫃門,溫度降到80℃左右時出櫃,將滅完後的菌瓶 (袋)帶筐移入冷卻凈化室降溫,待瓶(袋)內溫度降至15—25℃以下時進行接種。
4、菌瓶(袋)接種
凈化接種室際准:凈化接種室經空氣凈化、紫外線殺菌同時運行40分種後,接種人員才能進入工作區接種,進入接種室按凈化室操作規程運行,接種期間保持地面濕潤,避兔塵埃粒子漂浮空氣中,提高污染率。每隔15天用平皿對接種凈化室作無菌檢測。
5、養菌。菌種定值期室內溫度控制在22一24℃,菌絲土長期室內溫度控制在20—22℃,空氣相對濕度60%,室內無垃圾死角,雜菌及時清理,每周用來蘇兒進行一次消毒。
6、菌絲後熟
菌絲發滿瓶 (袋),進入後熟管理,菌絲後熟天數30—35天,菌絲後熟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室內溫度、通風、光照,為加速後熱過程,盡早出菇,後熟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每天給予散射光,並對室內通風換氣,菌絲由純白色轉為灰色或土黃色,後熟結束。
7、搔菌標准
後熟後瓶 (袋)及時搔菌,採用機械或人工搔菌輕輕刮掉表面菌絲,力求表面平整,出菇整齊。如果袋料栽培,搔菌是將袋口自上往下捲起,料面與袋口高度3cm為宜,搔掉的菌渣及時倒出,袋口圓整,用噴壺在料面上輕噴凈水、保濕,送入出菇室。
(4)白蟻菇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白玉菇的保健功效:
1、提高機體免疫力。白玉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禦各種疾病的免疫力;
2、鎮痛、鎮靜。巴西某研究從白玉菇中提取到一種物質具有鎮痛、鎮靜的功效,據說其鎮痛效果可代替嗎啡;
3、止咳化痰。白玉菇提取液用動物實驗,發現其有明顯的鎮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4、通便排毒。白玉菇中含有人體難以消化的粗纖維、半粗纖維和木質素,可保持腸內水分平衡,還可吸收餘下的膽固醇、糖分,將其排出體外,對預防便秘、腸癌、動脈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5、白玉菇降血壓。適用人群:所有人都可食用。
『伍』 我是安徽泗縣的想學白玉菇的種植技術請問哪裡可以學到
你可以在泗縣的農戶那邊進行種植學習都是可以的。
『陸』 白玉菇從種到收獲共多少天
一般需要60-70天左右。
『柒』 海南適合種白玉菇嗎
你們那邊有種的嗎?感覺生長條件不是很合適的。1、栽培季節:本品為中低溫性菇類,自然氣溫栽培以秋季接種、冬季出菇為好。通常南方諸省以9月上旬至10月初接種,12月至春節前後長菇;北方宜於8月初接種,11-12月於溫室大棚保護地出菇。由於蟹味菇菌絲培養時間較長,適溫環境下需要60-70月接種養菌,夏季移到防空洞、地下室、陰暗通風良好的場所越夏,待秋後溫度低於20℃時進房棚長菇。反季節栽培則應於12月初接種,加溫養菌,到早春氣溫回升不低於10℃時進棚長菇。各地應根據當地海拔緯度,靈活掌握。
2、培養料配製:栽培容器採用500克罐頭瓶或17×33厘米塑料袋。
配方之一:雜 木 屑77% 麥 麩20%
蔗 糖1% 石 膏 粉1%
過磷酸鈣0.8% 硫 酸 鎂0.2%
配方之二:棉 籽 殼50% 雜 木 屑30%
米 糠15% 石 膏 粉1%
過磷酸鈣0.9% 硫 酸 鎂0.1%
配方之三:高 梁 殼40% 棉 籽 殼40%
麥 麩13% 玉 米 粉3%
蔗 糖1% 石 灰2%
過磷酸鈣1%
上述配方加水拌勻後,含水量掌握60%-65%,pH滅菌前7.5為適。並按常規進行裝料、滅菌冷卻。
3、接種培養:待料溫降至28℃以下時,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器接入菌種,每瓶菌種可接30-40袋(瓶)。接種後菌袋及時移入乾燥、陰涼、避光條件的室內養菌。菌袋培育期正處初秋,常會出現高溫氣候,因此要及時觀察袋溫、堆溫、室溫的變化,做好疏袋散熱,遮陽避光,防止高溫為害菌絲體。發菌培養室溫度控制不超26℃,空間相對濕度70%以下,防止地面潮濕。菌絲生長緩溫,加之袋口捆紮緊密,袋內缺氧時出現前端菌絲短而齊,呈絨毛狀,嚴重時出現黃色抑菌線,停止延伸。這時應將袋口扎繩松動或在距離菌絲前沿2厘米處打孔通氣,亦注意降低溫度。待菌絲走滿袋後,再扎緊袋口一般培養35-40天,菌絲走到袋(瓶)底後,再繼續進行後熟培養30-35天。當菌絲由稀疏轉為濃白,形成粗壯的菌絲體,料面出現白色粒狀,並分沁淺黃色的色素時,即達到生理成熟。整個發菌培養的時間,在適宜環境下發菌期需要65-70天。
4、出菇管理:將生理成熟的菌袋搬到野外溫室或大棚內,排放於架床上,轉入出菇管理,具體方法:
(1)增氧:菌袋上架後應解開袋口,瓶栽的去掉覆蓋物,使氧氣透進菌絲體。栽培房棚加強通風,更新空氣,並噴霧空間,使相對 濕度達85%。
(2)搔菌:打開瓶口或袋口的封蓋物,用抄種耙或搔菌機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絲,形成中國略高的饅頭狀。使原基從料面中間殘存的菌種塊上長出成叢的菇蕾,促使幼菇向四周長成菌柄肥大、緊實、菌蓋完整、肉厚的優質菇。搔菌後在料面注入清水,2-3小時後把水倒出,實際是一種干濕刺激誘成原基形成的一項技術措施。通過搔菌後菌絲由純白色轉至灰色,先在料面出現一層薄瓦灰色或土灰色短絨,這一色變稱為轉色,在適宜條件下歷時3-4天。
(3)催蕾:當出現原基時,空間相對濕度要求85%,此時可在瓶袋口的覆蓋報紙上並噴水保持潮濕,同時抒降溫對13~15℃,並以8-10℃的溫差刺激;同時給150勒克斯光線照射,經過10~15天的管理,料面即可出現針頭狀灰褐色菇蕾。
(4)育菇:菇蕾出現後及時揭去覆蓋的報紙,溫度控制在15℃左右;並向地面和空間噴霧化水,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噴水,室內濕度保持在90%左右;早、中、晚各通風一次,保持空氣新鮮;光照度500勒克司左右,每天最好保持10小時光照,菇質最佳。經10~15天管理,當菌蓋直徑長至2~3厘米,菌膜破裂時,即可採收。整個生產周期為4個月左右。生物轉化率100%。來自網路知道
『捌』 平時喜歡買哪種菇,怎麼做最好吃
在生活中菌菇類是非常受歡迎的,因為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味道超級鮮美。也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菌菇類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菌菇,口感不一樣,營養價值也不同。
平時喜歡買哪種菇?怎麼做最好吃?
菌菇類是我經常買的菜之一,最喜歡買的就是白玉菇和金針菇了。因為白玉菇和金針菇的價格,相對來說會比較便宜一點,而且味道超級鮮美,脆嫩鮮滑。我家裡人都愛吃這兩種菌菇,當然我也會把白玉菇和金針菇做的很好吃。其實白玉菇的製作方法非常的簡單,我很喜歡做辣炒白玉菇,簡單方便還下飯,金針菇,除了吃火鍋的時候,我還會把金針菇做成丸子或者是做成小零食。接下來就具體給大家分享一下白玉菇和金針菇怎麼做最好吃?
結語。
我最喜歡買的就是金針菇和白玉菇了這兩種菌菇了,營養都比較高,而且製作方法比較簡單,製作出來之後家人都很喜歡吃,關鍵是它們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白玉菇和金針菇的做法,也都簡單,做出來很好吃,喜歡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玖』 蟹味菇與白玉菇瓶式栽培技術怎麼以防感染長霉
首先要保證滅菌要徹底。使用優質菌種。瓶子不要有微孔。培養期間保持良好的通風換氣,減少溫差刺激。保持恆溫。防治高溫,高濕。這樣就可以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