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土地定級單元劃分方法常採用哪些

土地定級單元劃分方法常採用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7 06:04:50

如何利用arcmap劃分土地定級單元

1.
定級單元的概念
2.
定級單元是反映城鎮土地自身特性、土地利用和定級因素因子的最基本地塊,是定級取樣和獲得數據的工作單位,同時也是評定和劃分城鎮土地級別的基本空間單位。定級單元內部特性和土地構成因素應相對均一。定級單元可根據城市特徵、定級完成任務時間、投入人力、成果精度要求及定級採用的技術手段等,選擇相應的方法劃分。
3.
2.單元劃分原則
4.
單元內主要定級因素的影響大體一致;
5.
採用計算機系統進行定級並按網格法直接劃定單元時,
6.
劃分的單元面積應不大於0.25公頃;
7.
劃分的單元能方便地進行因素取樣,並能保證分值計算的准確性和科學性;
8.
商服中心、公用設施、交通樞紐等整體起作用的區域,不能分割為不同單元;
9.
商業用地定級時,城鎮主要的商服繁華街道,應按臨街兩側相對應的進深,
10.
劃分為條狀單元;
11.
住宅用地定級時,應以居住小區和居住組團為單元,保持其完整性,
12.
單元面積不宜過小;
13.
工業用地定級時,以交通道路為單元界線。

⑵ 農用地分等各等別的劃分

分等單元的農用地各等指數反映了單元農用地綜合質量的優劣。通過對農用地各等指數的比較和分析,把所有分等單元劃分為不同的農用地等別。劃分農用地各等別首先得確定劃分等別採用的方法。

(一)農用地等別劃分的方法

農用地等別的劃分有數軸法、總分值頻率曲線法、等間距法。

1.數軸法

數軸法指把各評價單元的每個分值看成是一個一維變數,點繪在一維數軸上,按分值在數軸上的分布狀況劃分農用地等別並確定各等別分值區。

農用地分等等別確定後,經實地勘察等別界線,進行等別合理性檢驗後,量算等別面積,進行匯總。

數軸法有直觀、簡便、易操作的優點,其不足之處是當評價單元很多時,需要很長的數軸,表達上不太方便。

2.總分值頻率曲線法

該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將每個總分值作為樣本,對其進行頻率統計,並繪制相應的曲線,然後按土地質量優劣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頻率曲線突變處,結合野外調查與定性分析,確定農用地等別間的界線值和總級數。

3.等間距法

根據農用地分等單元的農用地各等指數值,每間隔一定的分值(等別間距)劃分一個農用地等別。

以上幾種方法均是在土地單元總分值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當求取出單元總分值後,選用任何一種方法都能劃分農用地等別,具有直觀、易讀、易操作的共同特點。

(二)確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分等等別間距

農用地各等別由各分等單元農用地各等指數的計算分值與劃分等別的等別間距確定。根據《農用地分等規程》及《農用地分等定級與估價項目技術簡報》的相關規定,農用地分等必須採用等間距法進行等別劃分。採用等間距法劃分農用地等別,關鍵是對等別間距大小的劃定。等別間距大小是否合理,直接關繫到等別的成果表示。

通過對全自治區各縣(市、區)農用地最高分等指數及最低分等指數的比較分析,當等別間距取200分時,能充分反映整個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自然質量水平的分布狀況,便於全自治區分布組合規律的分析比較。因此,本次農用地分等採用等間距法劃分農用地等別,等別間距採用200分。

⑶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常見的問題

第一部分 概述 一、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的任務與目的 城鎮土地分等是通過對影響城鎮土地利用效益的經濟、社會、自然等各項因素的綜合分析,揭示城鎮之間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異,運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城鎮進行分類排隊,評定城鎮土地等。 城鎮土地定級是根據城鎮土地的經濟、自然兩方面屬性及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對城鎮土地使用價值進行綜合分析,揭示城鎮內部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異,評定城鎮土地級。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的目的是為全面掌握城鎮土地質量及利用狀況,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各項土地政策和調控措施、為土地估價、徵收土地稅費和制訂城鎮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發揮級差地租的經濟杠桿作用提供科學依據。 二、城鎮土地分等定級體系 1、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採用「等」和「級」兩個層次的劃分體系。 土地等反映城鎮之間土地利用效益的地域差異。 土地級反映城鎮內部土地的區位條件和利用效益的差異。 2、 鎮土地定級有綜合定級和分類定級兩種類型。 綜合定級指對影響城鎮土地質量的各種經濟、社會、自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按差異劃分土地級。分類定級指分別對影響城鎮某類型用地質量的各種經濟、社會、自然因素進行分析,按差異劃分各類型用地的級別;分類定級一般有商業用地定級、住宅用地定級、工業用地定級等。 三、城鎮土地分等定級原則 1 綜合分析原則 2 主導因素原則 3 地域分異原則 4 土地收益差異原則 5 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原則 四、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的技術方法 1、城鎮土地分等定級的技術途徑以多因素綜合評價為主,以市場資料分析法等進行檢驗。 2、影響城鎮土地等和級的因素(因子)選擇宜在 因素(因子)體系基礎上,根據各地具體情況,通過特爾菲法進行選定。必要時,城鎮土地分等的因素(因子)體系可通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進行篩選 。 3、影響城鎮土地等和級的因素(因子)權重值應採用特爾菲測定法、層次分析法、因素成對比較法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 4、對城鎮土地分等的因子評價指標值標准化處理應採用位序標准化或極值標准化方法進行。城鎮土地定級因素的作用分計算採用相對值法和距離遞減法,按0~100 分封閉區間賦分,因素指標優劣與作用分的關系按正相關設置,因素條件越好,作用分越高。 5、城鎮土地定級單元劃分可選用主導因素判定法、疊置法或網格法。 6、城鎮土地分等對象和定級單元的總分值計算採用多因素加權分值求和法。 7、城鎮土地等和級的劃分應採用總分數軸法、總分頻率曲線法或聚類分析法進行。城鎮土地級劃分還可採用總分剖面圖法進行。 8、反映城鎮土地利用效益的市場資料應進行數理統計分析處理,才能用於成果校核。城鎮內部土地收益測算採用典型抽樣測定、數理統計檢驗方法。 9、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成果 城鎮土地分等定級成果包括:文字報告、圖件、基礎資料匯編。 第二部分 城鎮土地分等 一、城鎮土地分等工作內容 a)城鎮土地分等准備工作(明確任務、准備表格、圖紙)和外業調查; b)城鎮土地分等因素選取、資料整理及定量化; c)城鎮分值計算及等初步劃分; d)驗證、調整分等初步結果,評定城鎮土地等; e)編制城鎮土地分等成果; f)城鎮土地分等成果驗收; g)成果應用和更新。 二、城鎮土地分等的技術程序 a)建立影響城鎮間土地等的因素因子體系; b)確定各因素因子的相應權重; c)分析因素因子的影響方式,建立評價標准; d)對各城鎮因素因子的評價指標值進行標准化處理,加權計算各城鎮土地質量的總分值,並初步劃分城鎮土地等; )驗證分等初步結果,制定分等基本方案,開展意見徵求,對城鎮土地等進行調整並定案; f)編制城鎮土地分等成果圖件、報告和基礎資料匯編。 三、城鎮土地分等因素選擇 城鎮土地分等因素是指對城鎮土地等有重大影響,並能體現城鎮間土地區位差異的經濟、社會、自然條件,一般分成因素、因子兩個層次。

⑷ 分等單元劃分

(一)工作底圖准備

江蘇省農用地分等研究的工作底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類型圖和行政區劃圖。

1.土地利用現狀圖

根據《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要求以及本研究的技術方案,江蘇省農用地分等採用各市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但是,研究時期全省各市土地利用現狀圖比例尺由1:10萬至1:20萬不等,對應年份主要為1995年。因此,需將比例尺統一調整為1:10萬,並根據近年土地利用的變化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變更和調整。近年來江蘇省耕地減少主要表現為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和建設佔用耕地。其中,前者仍屬於農用地的范疇,因此不作變更調整;後者變為建設用地後,已不屬於農用地的范疇,因此是工作底圖變更調整的主體。變更方法為由各市國土資源局技術人員根據其轄區內土地利用變化情況直接在土地利用現狀圖上進行勾繪調整,然後由項目課題組對變更調整後的各市土地利用現狀圖進行數字化,並將比例尺統一調整為1:10萬,最終形成江蘇省農用地分等研究土地利用現狀圖的工作底圖。

2.土壤類型圖

由於江蘇省地形主要為平原,土壤類型空間分異不大,土壤類型圖上的圖斑面積較大。1:50萬全省土壤類型圖與各市1:20萬土壤類型圖對比,兩者圖幅內容相近。因此,土壤類型工作底圖是先將1:50萬江蘇省土壤類型圖數字化,然後切割和放大至與各市土地利用現狀工作底圖一致的比例尺(1:10萬)。對地形和土壤類型圖斑較復雜的部分地區,則在初步劃分的分等單元基礎上,進一步採用1:5萬縣級土壤類型圖進行細分完善。

3.行政區劃圖

農用地分等資料調查年份為1997~2000年,江蘇省的市、縣(區)、鄉鎮的行政區劃作了較大調整,尤其是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鄉鎮合並。本研究以截至2000年底的行政區劃調整結果作為行政區劃的工作底圖。為與土地利用現狀圖匹配,項目課題組根據各市、縣上報的行政區劃調整資料,直接在各市、縣土地利用現狀圖上進行新的市、縣、鄉鎮區劃范圍的勾繪調整,然後進行數字化處理,得到研究的行政區劃工作底圖。

鄉鎮合並的指導思想之一是鎮帶鄉,即相對落後的鄉歸入相鄰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鎮。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水平的不同,將導致它們之間的土地利用系數和土地經濟系數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分等工作中製作了兩套行政區劃工作底圖:①市、縣以新的行政區劃調整結果為准,而鄉鎮則保留行政區劃調整前的鄉鎮范圍,這套行政區劃圖將作為分等計算的工作底圖;②市、縣、鄉鎮全部按行政區劃調整後的行政區劃,這套行政區劃圖將作為分等結果圖件製作和面積統計的工作底圖。分等計算工作底圖與分等結果表示工作底圖分離,既保證了分等計算的工作精度,又方便了分等成果的日後使用。

(二)分等單元劃分

土地評價單元是土地評價對象的基本空間單位,同一單元內土地的屬性和質量基本一致,不同單元之間則有較大差異。土地評價結果是通過對土地評價單元的土地構成因素質量評價得出,因此,評價單元劃分對土地評價工作的實施至關重要,直接決定土地評價工作量的大小、評價結果的精度及其可應用性。

1.分等單元劃分原則

根據《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分等單元的劃分應遵循如下原則:

(1)主導因素差異的原則。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劃為同一單元,山脈走向兩側水熱分配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地下水、土壤條件、鹽鹼度等土地因素指標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

(2)相似性原則。分等單元邊界不跨分等因素指標控制區和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3)邊界完整性原則。單元內同一主要因素的分值差異不超過100/(N+1),其中N為等別數。

2.分等單元劃分方法

分等單元劃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疊置法。疊置法是將同比例尺的多個地圖疊加,得到基本一致的區域形成封閉的圖斑,即為有一定地形特徵、土壤性質和土地利用類型的分等單元。一般採用「三圖疊置法」劃分,即由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類型圖、地形圖三圖疊置形成的封閉單元。關於土地利用現狀圖、地形圖和土壤類型圖上不能獲得的其他野外診斷指標信息,通過其他方法調查,並填注到分等單元上。疊置法要求所選用的基本圖件都能轉換到同一比例尺,分等范圍的界線和主要參照物能很好地吻合。

(2)地塊法。以底圖上明顯的地物界線或權屬界線,將農用地主導因素相對均一的地塊劃成封閉單元,即為農用地分等單元。其操作的關鍵是底圖的選擇和對研究區域實際情況的了解。具體實施方法為:選用大比例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現狀圖作為工作底圖,深入實地,以村為單位,了解當地農民的經驗分等情況,即當地農民對該村行政范圍內土地優劣度的評價情況,分地塊勾繪在工作底圖上。這樣可以保證研究范圍的准確性和分等參評因素的相似性。

(3)網格法。即用一定大小的方格構成的網格作為分等單元,網格大小以能基本區別開不同特性的地塊為標准。由於網格劃分不易完全與土地的均質條件和各影響因素的實際分布相符合,因此,網格劃分單元除了便於在工作中取樣和獲得數據外,還需盡量兼顧單元的均質性。具體操作上,可採用單一大小的固定網格,也可採用大小不均一的動態網格。

(4)多邊形法。將所有分等因素分值圖進行疊加,最終生成的封閉多邊形即為分等單元。

按照主導因素差異性、分等因素相似性和邊界完整性等原則的要求,江蘇省農用地分等單元採用疊置法劃分,即以各市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基礎,疊加土壤類型圖、行政區劃圖來劃分和確定分等單元,使各分等單元保持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類型和鄉鎮行政單位保持一致。分等單元劃分時,考慮到江蘇省各市、縣的土壤類型圖與土地利用現狀圖成圖時間有十餘年的差距,編圖單位、編圖標准均有所不同,致使兩圖之間的匹配性較差。為消除此問題對分等單元劃分的影響,需進行兩圖的匹配調整。方法之一是先對土壤類型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分別進行數字化,然後將兩圖疊置並在電腦屏幕上直接進行配准調整。但該方法難以對圖件進行全局把握,工作的速度和精度均受到很大影響。為此,在進行兩圖匹配調整時,採用以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將土壤類型圖與之疊置匹配,通過人工目視將兩圖局部配準的辦法,將土壤類型界線轉繪到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然後分層進行數字化,同時得到分等單元及土地利用、土壤類型等工作底圖的電子圖件,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各圖件之間不匹配的問題。

按照上述方法,江蘇省農用地分等范圍內的農用地共劃分成12026個分等單元。

⑸ 分等單元的劃分

分等單元是計算農用地各等指數,進行農用地等級評定和劃分的基本空間單位。單元是由線狀地物和權屬界線等封閉的地塊,單元內部土地質量(性質)相對均一,單元之間有較大差異。

(一)劃分原則及方法

1.劃分原則

(1)主導因素差異的原則。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劃為同一單元;山脈走向兩側水熱分配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地下水、土壤條件、鹽鹼度等土地因素指標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

(2)相似性原則。土地分等單元邊界不跨分等因素指標控制區、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和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

(3)邊界完整性原則。

2.劃分方法

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的劃分主要結合了地塊法和疊置法。首先,直接將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的耕地圖斑作為分等單元,再將 1∶10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與同比例尺的耕地後備資源圖投影變換後,利用圖形處理軟體疊加,將宜耕地圖斑補充在分等單元圖上;再將行政區劃圖、土壤圖疊加在上面,進一步將分等單元細化,保證不同村地塊不劃為同一單元,土地因素指標有明顯差異的不劃為同一單元,同時獲取各分等單元的地類。最終,甘肅省各縣(市、區)參與分等計算的耕地及宜耕地分等單元共有 169140 個,其中,耕地單元 02 個,耕地面積統一為甘肅省2005 年底土地變更面積(表 3-5)。

表 3-5 甘肅省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劃分情況統計表

續表

續表

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的劃分採用疊置法。首先,將國家提供的 1∶50 萬耕地圖與甘肅省使用的 1∶100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進行對比分析,修正了 1∶50 萬耕地圖內明顯的地塊缺漏後,將各縣(市、區)界、鄉(鎮)界以及各縣(市、區)農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土地利用系數等值區、土地經濟系數等值區邊界線綜合疊加,劃分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最終,甘肅省共劃分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 14109 塊。還有 15 塊圖斑位於省界邊緣,在國家提供的耕地圖中屬性也為外省的名稱,最終將這部分圖斑確定為省外圖斑,在省級分等單元文件中沒有保留。

3.單元編號

在縣級 1∶10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上確定分等單元界線後,為保證圖件查閱方便,採用各村內順序編號的方法確定縣級分等單元的編號。按照《農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細則》的規定,分等單元編號=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 位)+鄉鎮代碼(2 位)+村代碼(2 位)+單元流水編號(2 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 2260-91)執行,編號不足兩位的前面補 0。

採用各縣(市、區)內順序編號的方法確定省級分等單元編號。按照《農用地分等成果要求細則》的規定,分等單元編號=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單元流水編號(4 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 2260-91)執行,編號不足兩位的前面補 0。

4.確定各分等單元的農用地面積

各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的面積採用 1∶10 萬農用地分等單元圖與 1∶1 萬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分區域對照」的方式獲得。根據 1∶10 萬農用地分等評價單元圖上的分等單元,找出 1∶1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上與其處於同一地理位置上的若干個圖斑,這些圖斑的面積之和即為分等單元面積。1∶1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圖斑的面積以 2005 年 10 月 31 日土地利用現狀變更結果為依據,按變更台賬進行統計。對 1∶1 萬土地利用現狀圖圖斑與變更台賬不一致的,以台賬為准;對於未登錄台賬的變更數據,以上報的變更後的現狀統計數為准。農用地分等單元面積統計單位為畝,並統一填入「分等單元屬性表中」,保證各縣(市、區)分地類的匯總面積與全省 2005 年變更面積完全一致。

在建立縣級-省級分等單元追溯關系表的基礎上,直接匯總與省級分等單元關聯的所有縣級分等單元的面積,得到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的面積,從而保證省級分等單元面積匯總後與縣級成果的一致性。

(二)編制分等單元圖

按照《農用地分等規程》的圖面整飾要求,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圖以各縣(市、區)1∶10萬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分等單元界線用黑色0.3毫米實線表示,分等單元編號用紅色數字表示。分等單元區按照耕地類型不同賦予標准顏色,非評價單元除居民地外均為白色。同時,編繪圖名、圖例、圖廓、比例尺、行政界線、線狀地物等。

省級農用地分等單元圖以國家提供的 1∶50 萬甘肅省耕地圖為底圖,疊加了各級行政界線以及主要公路、鐵路和水系。其他方面要求與縣級農用地分等單元圖相同。

甘肅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自詳查以來一直沿用45.4萬平方千米的總面積數以及相關的圖件。由於近年來幾次調整甘肅省的省級行政界線,2004 年完成的行政勘界確定了甘肅省的行政面積為 42.7 萬平方千米。從國家提供的 1∶50 萬基礎圖件上來看,本次農用地分等工作涉及的甘肅省的行政面積約為 39 萬平方千米,其中,將甘肅省的蘇干湖劃給了青海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面積也大為減少。為了保證全國的無縫拼接,農用地分等的所有省級圖件以國家提供的1∶50 萬圖件為准,進行邊界修改後成圖。由於界線變化涉及的面積均為非耕地,因而對於面積匯總沒有影響。

⑹ 劃分土地資源評價單元有哪四種方法各有何特點

(1)以土壤圖為基礎劃分。單元內土壤類型一致。但地表缺乏明顯界線,單元內可能存在不同地形類型。

(2)以土地類型圖為基礎劃分。單元內主要土地要素相對均一,但我國目前土地類型劃分不夠細,很多地區缺乏適用的土地類型圖。

(3)以土地類型圖為基礎劃分。單元內土地利用類型一致,但可能存在不同地形和土壤類型。

(4)以地理網格為評價單元。精度取決於網格密度,要基於GIS支持。

⑺ 劃分土地資源類型的方法和作用是什麼

1.土地類型劃分的方法 (1)根據土地分類所採用的依據可分為: (2)依據土地景觀或使用的分類方法 可分為景觀法,參數法和過程法。 景觀法:以景觀形態單元為基礎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內外應用尤為廣泛。該方法依據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結合方式及其作用強度的差異,通過綜合分析,選取其中對土地單位個體分異起主導作用的因素確定土地類型個體的空間界線。 特點:注重形態,很少考慮數量指標。 優點:依據對地貌因素和其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一般能得到內部一致性較強的土地單元;應用比較方便,能准確地劃分土地類型。 參數法:根據土地成分的特徵值劃分土地類型的一種方法。即在選取的相對重要參數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土地單位劃分的方法。 參數法的科學性取決於參數的科學選取與分級。應用受限。

⑻ 什麼是土地分等定級單元

土地分等定級單元 評定和劃分土地等級的基本空間單位,是土地特性相對均一的地塊。土地分等定級單元既是一個能反映自身特性的最基本地塊,也是分等定級工作中取樣和獲得數據的工作單位。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土地分等定級單元按土地特性、區位條件和利用方式基本一致的原則劃分。單元劃分的方法有疊置法、主導因素判定法、網格法、均質地域法、土地類型法、街坊法等。

⑼ 土地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每個地方國土資源部門都會根據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對土地劃分等級,並根據等級確定各類不同性質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綜合用地、工業用地)的出讓基準地價;

一級用地范圍:縣城北至長虹路、西至環城西路、南至松陰溪、東至古湖坑及長松路與長虹路十字路口為界組成的范圍內生產經營用地,其中道路含兩側生產經營用地(一級為最高,等級越高,價格越貴);二級用地范圍:縣城(西屏街道、水南街道、望松街道)以內的除一級用地范圍以外的其他行政區域,以及古市鎮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用地;三級用地范圍:新興鎮、象溪鎮、玉岩鎮、大東壩鎮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用地;

通俗的講就是離城市的遠近,越近越值錢。城市按大中小城市劃分,城市越大土地越值錢。具體怎麼劃分,劃分多少級,各地都不相同,國土資源部門都有專門的文件規定,一般可以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的網站上查到。

(9)土地定級單元劃分方法常採用哪些擴展閱讀:

城鎮土地分等是通過對影響城鎮土地質量的經濟、社會、自然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揭示城鎮之間土地質量在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選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城鎮進行分類排隊,評定城鎮土地等。土地分等反映的是城鎮與城鎮之間土地質量的地域差異。分等的對象是城市市區、建制鎮鎮區土地。

參考資料:土流網土地等級分為哪幾種?

閱讀全文

與土地定級單元劃分方法常採用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正確泡奶粉的方法 瀏覽:20
豆腐腦不出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5
法蘭軟連接使用方法 瀏覽:450
尿不濕正確睡眠方法 瀏覽:641
平行四邊形abcd角度計算方法 瀏覽:90
win7系統屏幕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3
耳鳴手術有哪些方法 瀏覽:759
根據教學情景設計教學方法 瀏覽:670
趣讀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8
普爾茶餅如何保存方法 瀏覽:116
後手開士角炮正確方法 瀏覽:821
體院館鍛煉方法 瀏覽:548
豬肉餡快速解凍最好方法 瀏覽:562
華為p9怎麼改變輸入方法 瀏覽:154
愛心沙發安裝方法 瀏覽:419
神奇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624
紅米3屏保時間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
有效高效的教學方法 瀏覽:61
數字簽名通常有哪些方法 瀏覽:640
如何增加雌性激素的天然方法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