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有多要命?
更可怕的是,醫學上還發現頸椎病至少可引發全身70種病症,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病症。
1.吞咽不暢: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
2.視力障礙:
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等,甚至還可能失明。
3.腹脹便秘:
部分頸椎病患者因鄰近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和損傷,使受其支配的內臟器官胃腸道蠕動減慢。
4.高血壓:
血壓明顯升高,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皆為老年人的常見病,故二者常常並存。
B. 頸椎歪了怎麼辦呢
患者首先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必要時到醫院手術治療,也可進行牽引和物理治療。平時注意不要長時間一個姿勢工作或者學習,要注意多休息。
C. 頸椎正骨手法
頸椎分為上段、中段、下段3個部分,不同節段的頸椎操作方法略有差別。操作要點:在整個正骨過程中,保證「關節力點」都不離開復位拇指,並且要在患者頸椎自然活動范圍內完成復位,復位成功後,拇指會有振動感或跳動感,可以有響聲也可以沒有。
一、寰樞關節脫位
頸椎第1、第2椎體的連接,為寰樞關節。
因其形狀特殊,列為特殊頸椎。
其特點是,寰椎位於脊柱最上端,全骨呈不規則的環形,一無椎體,二無棘突,主要由兩側的側塊及連結於側塊之間的前後弓構成的後面中部有關節前弓凹,側塊為兩側骨質肥厚的部分,上面有關節凹支持頭顱,與枕骨髁形成寰樞關節,下面有下關節面,與樞椎相連。
樞椎為第2頸椎,形狀與其它頸椎相似,但在椎體上有向上突出的齒狀突起,稱為齒狀突。齒狀突根部較窄,其前面有關節面,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關節面相關連。兩關節的周圍,有環繞交織的韌帶和其它軟組織的包繞,但兩椎體之間無椎間盤。因此兩椎的關節比其它關節活動范圍大.
病因病理:
由於寰樞關節的結構與連結特殊,在外來暴力的情況下很易致傷,造成脫位。重者易造成齒狀突骨折或脊髓、神經損傷,引起高位截癱。
症狀與診斷:
寰樞關節脫位中寰椎前脫位多見,脫位後,頭部多支撐不住,頭向前低,局部酸脹疼痛,往往用手托住下巴走路,頭部運動功能障礙。重者四肢麻木,酸脹疼痛,霍夫曼試驗陽性.x線側位片顯示錯位,局部壓痛明顯。
治療:
患者端坐位.助手站在患者一側,一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另一手托於枕骨部,雙手向上引拔。術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重疊放在助手手背上,兩手同時相對用力推、扳,即可復位。但手法要輕巧緩慢,不可用力過猛,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造成不良後果。陳舊性脫位,一人即可操作,復位後,用脖套固定4-6周,每周復診1次,口服活血止痛葯10天,即可痊癒。
二、頸椎軟組織損傷
1.頸椎間盤脫出症
頸椎,正常人有7個椎體,特殊椎體有3個,即第1、第2、第7,3個特殊椎體在前面已經介紹了第1,第2兩個。
第7頸椎稱隆椎,形狀和大小與上部胸椎相似,其特點為棘突長而粗大,近似水平位,末端呈結節狀,淺居皮下,常作為辨認椎體序數及針灸取穴的標志。
其它4個為一般椎體.頸椎除第7節和第l胸椎的椎間盤外,共有5個椎間盤.第l、第2頸椎無椎間盤.
在脊柱運動時,椎間盤可相應的改變形狀。當脊柱向一側彎曲時,椎間盤被擠壓的一側變薄,而對側增厚,同時髓核也向對側輕微移動.伸直時,則又恢復原狀.
病因病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椎間盤可因受到多次反復的損傷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纖維環的退行性變.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烈動作,或暴力撞擊下,可發生纖維環破裂,造成椎間盤變窄,形成椎間盤纖維破裂症,以致壓迫脊神經根。
治療:
手法治療,用拇、食、中三指置於頸部兩側,上下運行拿捏4-5次,使頸部周圍緊張的組織疏鬆。伴反弓張的頸椎,一手置於下巴向後扳,同時另一手拇指置於棘上向前推,兩手相對用力推扳,用以矯正反弓張.伴側彎的可用推扳手法矯正.開始手法要輕,不能盲目亂推扳.患嚴重強直性脊柱病者,更不能急於採用矯形手法。應先用松解手法,待症狀好轉後再用矯形手法.3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2個療程可好轉或痊癒。愈後有的體征雖不能完全恢復正常,但症狀可消失.有的通過矯形手法治療後,不但功能恢復正常,症狀也完全消失。
D. 頸椎如果歪了怎麼辦
頸椎出現側彎畸形通常見於以下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睡覺姿勢不當或者肌肉拉傷導致的頸椎向一側側彎畸形,多表現為代償性側彎,主要因一側肌肉緊張、痙攣而另一側肌肉正常,所以出現頸椎向一側側彎畸形;最好的矯正辦法是局部進行推拿、按摩治療以使肌肉得到放鬆,然後進行手法復位配合頸椎牽引矯正;如果矯正過程中疼痛較劇烈,還可對局部進行熱敷治療或者外擦扶他林軟膏,必要時可配合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葯或者肌松葯;第二種是出現發育性頸椎側彎,比如椎體發育異常或者局部增生較嚴重而導致頸椎側彎,此種情況一般需要手術治療才可得到矯正。
E. 斜頸怎麼辦
1、首先,寶媽們要到醫院做病因的診斷,不能自己妄下定論。因為雖然胸鎖乳突肌的攣縮是造成斜頸最常見的原因,但是仍有很多其他原因會引起斜頸。尤其要注意的是,常常這些比較罕見的病因隱藏著更大的危機。
2、如果是肌源性斜頸,通常是通過復健治療,拉筋的方式,頭部往好的那一邊傾斜,拉開攣縮胸鎖乳突肌。生活環境要做調整,誘導寶寶轉動頸部。
3、如果寶寶是骨源性斜頸,根據骨骼關節變形程度決定接受復健的治療。有些頸部脊椎不穩定的嬰兒,若貿然接受復健拉筋治療,容易造成頸部神經受損。
4、此外,極少數物理治療沒有好轉的,醫生會考慮外科手術將頸部較短的胸鎖乳突肌適當的切開,以達到肌肉伸張的目的。
孩子斜頸的原因是什麼
1、姿態性擠壓。大部分斜頸於出生後3個月,約有1/5是暫時性的。在子宮內最後的兩三個月時,姿態性擠壓造成暫時性斜頸外觀。
2、肌源性斜頸。這是最常見的斜頸類型,約佔了90%以上。是因為頸部一條肌肉攣縮造成的頸部歪斜。
3、骨源性斜頸。這是較少見的類型,約占所有斜頸嬰兒的2%,是因為骨骼畸形產生的斜頸,頭顱底部與頸椎有問題。
F. 有什麼好的方法治療斜頸嗎
斜頸,醫學稱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脖子」),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 ,導致縮短,頸部向一側編斜畸形 ,同時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小於對側。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癒。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畸形不嚴重也可考慮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局部熱敷、按摩、卧床固定和頸椎牽引。頸椎牽引適用於頸椎間盤突出導致的神經根受壓患者。通過牽引,將椎間隙和椎間孔隙拉開,椎間盤的壓力會減少一些,突出水腫的椎間盤會彈性回縮一些(要求椎間盤退變的不太厲害,還有一定的水分和彈性)。回縮一些對神經根的壓迫就會減輕一些。下面就常用的頸椎牽引方法
1、坐姿牽引和卧姿牽引均可。
2、牽引時頸部微屈,避免脖子後仰牽引。
3、牽引力道一般3~5kg,不超過體重的1/10.
4、牽引時出現頭部症狀或頸部症狀加重則不適合做牽引治療。
5、疼痛明顯的,應該牽引配合葯物。
6、症狀輕的可以間斷牽引,每天1-3次,每次30-60分鍾。
7、症狀重的可以持續牽引,每天6-8小時。
G. 脊椎歪了該怎麼矯正呢需要注意哪些呢
如果你坐了很長時間或坐在長凳上用力過大,你會感到疼痛或恐慌。如果這方面有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操作來調整關節,以降低關節壓力,配合針灸、紅外線,松解椎旁軟組織,改善血液供應,治療穩定後進行功能鍛煉,慢慢恢復。靜態伸長,如水平桿的伸長和阻力訓練板對頸部肌肉的支撐,是最安全的,以增加核心肌肉的力量,改善立柱力量線,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恢復正常姿勢。
TEM牽引療法對調節關節結構、緩解肌肉和韌帶的張力有一定作用。然而,現有的器械和內牽引方法不能安全有效地矯正脊柱側凸,或療效緩慢,容易造成損傷,因此牽引不應作為保守治療脊柱側凸的首選方法。
H. 脖子偏歪,有什麼方法能夠矯正嗎
脖子偏歪如不是先天性的,那就是你平常坐姿和習慣有關,去醫院也是物理治療,還不如自己多運動。偏歪說明你脖子兩側的肌肉,分別發達不一樣,相似的症狀,就是有的人只用一邊的牙齒吃東西。時而之久一邊臉大一邊的小,所以你可以多鍛煉萎縮的肌肉(脖子歪的方向的)多鍛煉。方法是左右搖擺,睡覺時不要指定的一個方向睡,換換姿勢。平常坐在學習時,要歪的另一側使勁歪著做事。慢慢就回過來了。不要有心理障礙,不是什麼疾病引起。你要堅持大概半年就不覺中回過來的,祝你早日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