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栽地瓜苗洞穴直接放熟黃豆可以嗎
栽地瓜(紅薯)苗洞穴不可以直接放熟黃豆。
要發酵後才可以。
紅薯栽培技術
育苗
早熟品種宜採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層保溫育苗,提早出苗後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供應市場;常規栽培可採用小拱棚+地膜兩層保溫育苗。苗床寬1.0米左右,深15至20厘米,床底鋪一層有機肥後澆水覆土。
選擇種薯要求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無病蟲害,薯塊100至250克。排種密度為薯塊間隔3厘米左右,種薯排好之後覆土,厚度2至3厘米,不能超過5厘米,以免影響出苗。當60%薯塊出芽後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通風,防止高溫燒苗,保持床溫25至30℃,濕度以床土見干見濕為准。薯苗長20至25厘米,有6至8張完整葉片時,可以切苗栽種大田。
栽插
平均氣溫15℃以上時,可切苗栽到大田,由於前期氣溫較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栽種時,將4個節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乾旱時將兩葉一心露出地面,其餘葉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結薯分散均勻,提高商品率和產量,種植密度4000株/畝,株距20厘米。
管護
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整枝打頂: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切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分迴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打頂可調節養分運轉,促使養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至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及時追肥:提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每畝追施稀薄便水750至1000kg或尿素2.5kg。結薯肥在分枝結薯階段追肥,一般在插後一個月內結合第二次中耕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坼縫肥在莖葉封行以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面出現裂縫時追肥。每畝追尿素1.5kg、過磷酸鈣浸出液10kg、硫酸鉀3kg兌水150至200kg配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順縫澆灌,要求追肥均勻。
貯存
早中熟品種8月底9月初開始收獲,遲熟品種10月中旬開始收獲。最遲收獲期在降霜之前。禁止雨天收獲。收獲時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薯皮和薯塊碰傷。貯存要求溫度在10至15℃,空氣相對濕度在85%至90℃,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做好防鼠工作。同時要有保溫措施,防止凍傷和擠壓,並注意通風散熱。
地瓜都是在家裡頭把地瓜用沙子培土之後,然後初顏等到瓜秧長出。20厘米高的時候,然後到地里移栽這就是地瓜呀地瓜的栽植方法。
㈢ 地瓜的種植方法
地瓜的種植方法如下:
一、選用良種。新品種增產效果特別顯著;老品種經過脫毒,當年能增產50%以上,第二年增產30%,第三年增產10%左右,以後脫毒效應基本消失。為保證地瓜高產,應每隔二、三年更換一次品種或進行脫毒,從農業科研部門選購新品種或脫毒品種,盡量不從集市上買不知品種名稱和特性的薯苗。
二、深耕起壠。種植應選排水良好,地勢較高的沙性土壤。沙性土壤比粘性土壤產量高,而且表皮光潔、品質較好。平原地區一般壟距80厘米(地瓜栽後行距80厘米),山區旱薄地可適當窄些,壟高30厘米。夏地瓜也要先起壠後栽種,先栽後起壠,增加了栽種深度,對產量影響較大。
三、適時早栽壯苗。在適宜的條件下,栽插越早,產量越高。春薯在4月20日前後,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時,每早栽一天,增產0.5—1%,夏薯越早越好,每早栽一天,增產1%以上。春薯要栽壯苗和高剪苗。栽插方法,一般 八道工序:開溝(刨垵)、澆水、按苗、撒農葯、封垵、噴灑除草劑、腹膜、放苗。栽春薯不提倡大水漫灌,地溫低、土壤板結,影響產量。
四、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產量的中心環節。栽植密度要根據品種、地力、水肥條件、栽種時間四個因素確定。同一個品種,栽的越晚密度應該越大,高肥水地要稀,低肥水地要密,無水澆條件的山嶺旱地要比平原高肥水地增加密度20%以上。在平原地區,一般中短蔓品種,春薯畝栽3000株左右,夏薯3500株左右。
五、科學管理
1、查苗補苗,栽後3-5天進行,將死苗、病苗拔掉,補栽壯苗。
2、澆水,地瓜是耐旱作物,一般年份不用澆水,在秧蔓封壟前如遇特殊乾旱,應順溝澆一次水。澆時不要使水漫過壠面。中後期如果不是特殊乾旱,一般不用澆水。
3、化學除草,地瓜是旋花科植物,對除草劑很敏感,要在專家的指導下或親自試驗後使用。當前使用的芽前除草劑有:「金都爾」、「敵草胺」、「草必萎(地瓜專用)等,地表過干,使用除草劑效果不好,要增加用水量。如果栽時沒用除草劑,中後期雜草過多,可用滅生性除草劑(百草枯)等定向噴霧除草,方法是:先將溝內的兩行薯秧分到另一行,隔一行分一行,然後定向噴霧,噴完後再將剩下的溝內分秧噴霧。噴葯必須選在無風的天氣。不要噴到薯秧上。如果田間雜草多數是單子葉草,可用「精克草能」、「蓋草能」、「閑鋤」等葯物,噴到薯葉上,不影響生長,七天後將剩下的闊葉雜草用人工拔除。
六、適時收獲。根據地瓜用途及地理、天氣情況等因素,及時收創,留種的夏薯,應在「霜降」節前後收刨入窖,免受凍害,實現豐產豐收。
㈣ 地瓜怎麼種植方法如下
1、挖穴。 地瓜比其它園藝蔬菜需要更大的地兒。每穴相隔30-60.厘米。深度為植株基部上3厘米至塊莖根部。
㈤ 地瓜種植時間方法及管理,種多久可以挖
回答㈥ 地瓜的種植方法
1、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2、整枝打頂: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剪刀剪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分迴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打頂可調節養分運轉,促使養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3、及時追肥:提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每667m²追施稀薄人畜糞750-1000kg或尿素2.5kg。結薯肥在分枝結薯階段追肥,一般在插後一個月內結合第二次中耕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坼縫肥在莖葉封行以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面出現裂縫時追肥。
每667m²追尿素1.5kg、過磷酸鈣浸出液10kg、硫酸鉀3kg兌水150-200kg配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順縫澆灌,要求追肥均勻。
種植紅薯應選擇土質疏鬆略帶坡度的土地進行種植,黃沙土更好。土質鬆散排水性好紅薯就長的得形狀好看,又表皮光溜,紅薯個大,而黃沙土種植出來的紅薯擁有以上所有優勢外色澤還相對好看,口感也相對較好。
而排水性不好,泥土緊實的土地種植紅薯,種植出來的紅薯個小,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出現凹槽炸裂的次品薯,不僅賣相不好,而且產量還不高。
㈦ 地瓜怎樣種植,什麼時候種植好
1、催芽播種:首先浸種10-12小時,隨後把種子放在溫箱中催芽,每天漂洗1次,4-5天後播種已萌芽的種子,通常分2-3次播完,播種行距一般為50cm,株距33cm,每穴播種1-2粒,每畝栽種3000株。2、間苗補苗:在第一對基生葉出現的時候間苗補苗,每穴留苗1-2株,最後定苗1株。
一、地瓜怎樣種植
1、催芽播種
(1)選擇飽滿新鮮的地瓜種,隨後浸種10-12小時,待種子吸水膨脹後放在溫度為25-28°C的溫箱中催芽,每天漂洗1次,經過4-5天後再播種已萌芽的種子,分2-3次播完。
(2)一般可直播地瓜,通常可採用爬地種植的播種方式,行距一般為50cm,株距33cm,每穴播種子1-2粒,每畝一般可栽種3000株,用種量一般大約為2kg。
2、間苗補苗
(1)幼苗一般會在播種15天後出土,當第一對基生葉出現後進行間苗補苗,每穴留苗1-2株,最後定苗1株。
(2)及時補苗,一般可選在陰天帶土移栽幼苗。
3、中耕除草
(1)在苗高7cm至側藤鋪地前應抓緊時間進行中耕除草,宜淺耕,避免傷害根系。
(2)中耕時可培土4-7cm,不宜培土過深。
4、田間管理
(1)苗期及時鬆土追肥,每松1次土,就澆1次人糞尿,在塊根膨大時重施1次追肥。
(2)如果遇到乾旱需要及時澆水,在遇到大雨後需要及時排水。
(3)當地瓜苗長至30cm高時,每穴插入1根小山竹或者棉稈,搭成人字架,並把相鄰的地瓜苗扎在一起,使地瓜藤爬上架。
二、地瓜什麼時候種植好
1、種植時間
一般可在4月左右種植地瓜,此時天氣比較溫暖,適合種植地瓜。地瓜又被稱為返蜜薯,是一種豆科豆薯屬植物,適合種植在地勢高燥、耕層深厚且排水良好的疏鬆土壤中。
2、種植期間的注意事項
(1)葉面噴肥
在地瓜的生長後期需要噴施葉面肥,促進塊根膨大,防止莖葉早衰,一般可噴施1-2%尿素溶液、2-3%過磷酸鈣浸出液、0.3%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肥,通常每畝噴灑75-100kg,隔5-7天再噴1次,連噴2-3次。
(2)防止病蟲害
1病害:地瓜主要有菌核病、病毒病等病害,通常可在菌核病的發病初期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1.45%病毒必克500倍液噴霧防治。
2蟲害:地瓜的蟲害主要分為地上害蟲以及地下害蟲,地上害蟲主要有斜紋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豆卷葉螟等種類,可在低齡幼蟲期用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3000-5000倍液噴殺防治。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螻蛄、蚯蚓等種類,一般可在塊根膨大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灌根2次進行防治。
㈧ 紅薯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1、堅持起壟栽培
紅薯起壟栽培,不但能加厚和疏鬆耕作層,而且容易排水,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塊根的形成和膨大。尤其夏紅薯在肥力高的低窪田塊多雨年份起壟栽培,增產效果更為顯著。一般66cm壟距栽一行紅薯,120cm壟距的栽2行紅薯。
2、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在適宜的條件下,栽秧越早,生長期越長,結薯早,結薯多,塊根膨大時間長,產量高,品質好,所以,應根據情況適時早栽。麥套春薯在4月份扦插;夏薯在5月下旬足墒扦插。採用秧苗平直淺插的方法較好,能夠滿足紅薯根部好氣喜溫的要求,因而結薯多,產量高。合理密植是提高產量的中心環節。一般單一種植畝密度在4000株左右,行距60~66cm,株距25~27cm。與其他作物套種,根據情況而定。
栽好紅薯的標準是:一次栽齊,全部成活。栽插時間的早晚,對產量的影響很大,因為紅薯無明顯的成熟期,在田間生長時間越長,產量越高。據試驗栽插期在4月28~5月10日之間對產量影響不大;5月10~16日,每晚栽1d,平均每畝減產21.3kg,5月16~22日,每晚栽1d,平均每畝減產32.6kg。夏薯晚栽,減產幅度更大,一般在6月底以後就不宜栽紅薯了;遇到特殊情況也應在7月15日前結束栽植。
3、合理施肥,及時澆水,中耕除草
紅薯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趨勢是前中期吸收迅速,後期緩慢,一般中等生產水平每生產1000kg鮮薯約需吸收氮素4~5kg、五氧化二磷3~4kg、氧化鉀7~8kg;高產水平下,每生產1000kg鮮薯約需吸收氮素5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鉀10kg。但當土壤中水解氮含量達到70mg/kg以上時,就會引起植株旺長,薯塊產量反而會下降;速效磷含量在30mg/kg以上、速效鉀含量在150mg/kg以上時,施磷鉀的效果也會顯著降低,在施肥時應注意。生產上施肥可掌握如下原則:高肥力地塊要控制氮肥施用量或不施氮肥,栽插成活後可少量追施催苗肥,磷、鉀、微肥因缺補施,提倡葉面噴肥。一般田塊可畝施氮素8~10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鉀6~8kg;磷、鉀肥底施或穴施,氮肥在團棵期追施。另外,中後期還應葉面噴施多元素復合微肥2~3次。
紅薯是耐旱作物,但絕不是不需要水。為了保證一次栽插成活,必須在墒足時栽插,如果墒情不足要澆窩水,根據情況要澆好緩苗水、團棵水、甩蔓水和回秧水,特別是處暑前後注意及時澆水,防止莖葉早衰。
在紅薯封壟前,一般要中耕除草2~3次,通過中耕保持表土疏鬆無雜草。雜草對紅薯生長危害很大,它不但與紅薯爭奪水分和氧分,也影響田間通風透光,而且還是一些病蟲寄主和繁殖的場所。中耕除草應掌握鋤小、鋤凈的原則,在多雨季節應把鋤掉的雜草收集起來帶到田外,以免二次成活再危害。有條件的地方採用化學除草方法省工見效快,滅草效果好。
4、搞好秧蔓管理
紅薯生長期間,科學進行薯蔓管理,防止徒長,是提高紅薯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一般春薯栽後60~110d,夏薯栽後40~70d,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中肥料分解快,水分供應充足,有利於莖葉生長,高產田塊容易形成徒長,這一階段協調好地上和地下部生長的關系,力促塊根繼續膨大是田間管理的重點。應克服翻蔓的不良習慣,堅持提蔓不翻秧,若莖葉有徒長趨勢,可採取掐尖、扣毛根、剪老葉等措施,也可用矮壯素等化學調節劑進行化學調控。
5、適時收獲、貯藏
紅薯的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准和收獲期,但是,收獲的早晚,對塊根的產量、留種、貯藏、加工利用等都有密切關系。適宜的收獲期一般在15℃左右,塊根停止膨大,在地溫降到12℃以前收獲完畢,晾曬貯藏。
㈨ 栽地瓜用黃豆做肥是先放黃豆還是先栽秧子
是先用黃豆做肥。
地瓜(紅薯)栽培技術
育苗
早熟品種宜採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層保溫育苗,提早出苗後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供應市場;常規栽培可採用小拱棚+地膜兩層保溫育苗。苗床寬1.0米左右,深15至20厘米,床底鋪一層有機肥後澆水覆土。
選擇種薯要求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無病蟲害,薯塊100至250克。排種密度為薯塊間隔3厘米左右,種薯排好之後覆土,厚度2至3厘米,不能超過5厘米,以免影響出苗。當60%薯塊出芽後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通風,防止高溫燒苗,保持床溫25至30℃,濕度以床土見干見濕為准。薯苗長20至25厘米,有6至8張完整葉片時,可以切苗栽種大田。
栽插
平均氣溫15℃以上時,可切苗栽到大田,由於前期氣溫較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栽種時,將4個節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乾旱時將兩葉一心露出地面,其餘葉片埋入土中,以利薯苗成活和結薯分散均勻,提高商品率和產量,種植密度4000株/畝,株距20厘米。
管護
整地施肥:整地要在晴天進行,土要打碎、打細。整平後,肥料條施在壟底,壟距80厘米,壟高20厘米左右。肥料可使用專用有機復合肥,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求測定土壤n、p、k和有機質,南方還要測定土壤pH值。不提倡使用普通復合肥。
整枝打頂: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切掉二三個分枝,如此可使養分迴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打頂可調節養分運轉,促使養分向根部輸送。當薯苗長到40至60厘米時摘去嫩尖,分枝生長過旺時也要摘去嫩尖。
及時追肥:提苗肥在插後15天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每畝追施稀薄便水750至1000kg或尿素2.5kg。結薯肥在分枝結薯階段追肥,一般在插後一個月內結合第二次中耕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坼縫肥在莖葉封行以後,塊根生長速度較快,地面出現裂縫時追肥。每畝追尿素1.5kg、過磷酸鈣浸出液10kg、硫酸鉀3kg兌水150至200kg配成營養液,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進行順縫澆灌,要求追肥均勻。
貯存
早中熟品種8月底9月初開始收獲,遲熟品種10月中旬開始收獲。最遲收獲期在降霜之前。禁止雨天收獲。收獲時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薯皮和薯塊碰傷。貯存要求溫度在10至15℃,空氣相對濕度在85%至90℃,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做好防鼠工作。同時要有保溫措施,防止凍傷和擠壓,並注意通風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