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確診乙肝
你乙肝五項1、3、5陽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復制活躍,有傳染性。也稱乙肝大三陽,你肝功異常需及時治療。乙肝是目前不能治癒的疾病,也就是不能轉陰的,如果沒有肝炎症狀和體征,肝功能等各項檢查正常,1
年內連續隨訪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圍,肝組織學檢查一般無明顯異常。簡單說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沒有肝臟炎症,就是病毒攜帶著,對於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可以不用治療,只要平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就行,而對於肝功能異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導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乙肝病毒攜帶者注意事項:1.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勞逸結合。2.飲食要均衡,日常生活中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多吃些水果和蔬菜。3.切忌煙酒等傷肝行為。4.保持好心情,肝病患者切忌惱怒、悲觀、焦慮。5.切忌病急亂投醫,不要亂吃葯和補品。6.乙肝病毒攜帶者定期復查,預防病情惡化。
② 乙肝的檢查方法有很多,檢查乙肝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乙型肝炎的檢查方法包括:1、肝功能;2、甲胎蛋白;3、血常規;4、肝臟超聲,必須要檢查的項目;5、凝血時間:肝臟合成的重要指標;6、CT或磁共振成像,發現b超異常時,建議患者進行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7、乙肝病毒定量: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8、肝纖維化指數檢測:確定是否應使用抗纖維化葯物;9、其他:胸片、心電圖、非常規檢查、特殊需要。乙肝檢測手段非常多,要根據病人的疾病程度進行診斷,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國預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關鍵的措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親應進行母嬰阻斷,其分娩的新生兒需及時應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對於暴露於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人群也需及時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③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乙肝
最准確有效的方法就是去醫院做乙肝兩對半定量檢查,根據檢查結果除了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乙肝外,還可以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乙肝抗體,需不需要接種乙肝疫苗等。
一、下面解釋一下乙肝兩對半檢查結果各項代表的意義: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此項陽性就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能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以及傳染性強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此項陽性說明接種過乙肝疫苗或者感染過乙肝病毒已痊癒並出現抗體。如果此項是陰性或數值低於10滴度,表示體內無抗體或抗體量不足,需要全程接種或補種乙肝疫苗。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為病毒復制標志。一般認為此項陽性則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體)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此項陽性一般表示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並非完全沒有傳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者都可能出現此項陽性。
小編推薦:
1、全身症狀:患乙肝後常表現為精神不好、身體乏力且容易疲勞。
2、消化系統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慾下降、胃部脹滿、厭油膩、嘔吐等。
3、黃疸:可出現面色發黃、皮膚發黃、鞏膜發黃、尿黃等表現,需要注意的是天熱出汗、飲水不足、服用某些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顏色的改變,應注意區別。
4、蜘蛛痣:部分患者可出現蜘蛛痣。需要注意的是蜘蛛痣也可見與正常人。
......小編推薦:
相關推薦:乙肝的傳播途徑
④ 乙肝要怎麼檢查出來
乙肝檢查可以去醫院抽血檢查
孕婦可以免費做乙肝檢查
⑤ 怎麼去醫院檢查乙肝
如果你是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乙肝,可以去醫院門診找醫生(一般是感染科/肝病科/消化內科,看你那裡的醫院有什麼科)開個「乙肝兩對半」的檢查單,到收費處交費後,拿著單子去化驗科/檢驗科,是要抽血的,一般上午抽血下午拿結果
⑥ 乙肝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你好,檢查乙肝的方法有:1.肝功能檢查包括膽紅素、麝香草酚濁度試驗、AST、ALT、A/G、凝血酶原時間、血清蛋白電泳等。2.特異血清病原學檢查3.肝臟活檢(肝穿刺檢查)。4.血糖、尿糖、尿常規等。
⑦ 乙肝怎麼檢查
一、乙肝患者自我檢查
通過乙肝症狀來初步判斷是否得了乙肝,然後再到肝病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凡是得了肝病的人,一般都會有症狀,這些就是常說的乙肝症狀。通常的情況下,通過對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症狀表現,初步判定是否是得了乙肝,如果有厭食、惡心、乏力、黃染、肝區疼痛等症狀要及時地到醫院進行檢查、就診。
二、乙肝五項檢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蛋白,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
臨床意義:為已經感染病毒的標志,並不反映病毒復制和傳染性的強弱。
2、HBsAb-表面抗體:一般簡稱表面抗體。當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刺激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中的B淋巴細胞分泌出一種特異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異地結合,在體內與人體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護人體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稱表面抗體為保護性抗體。
臨床意義:為中和性抗體標志,是否康復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標志。
3、e抗原(HBeAg):一般通稱e抗原。它源於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亞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後的產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當核心抗原裂解時,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於血清中,存在於血液循環中,若取血化驗就可查出來。
臨床意義:為病毒復制標志,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
4、HBeAb-e抗體:e抗體是乙型肝炎e抗體的簡稱(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出來的特異性抗體,這種特異性e抗體能夠和e抗原結合。
臨床意義:為病毒復制停止標志,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體不是保護性抗體,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HBcAb-核心抗體:核心抗原雖然在血清中查不出來(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出特性抗體,即核心抗體,故檢測抗-HBc可以了解人體是否有過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說是否有過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項病毒感染的標志。
三、肝功能檢查
臨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檢查主要包括膽紅素代謝、蛋白質代謝、酶代謝和染料排泄試驗等方面,具體項目有血清膽紅素、白/球蛋白、蛋白電泳、丙氨酸轉氨酶(ALT)、γ一谷氨酸轉肽酶(γ-GT)、凝血酶原時間等。
四、B超檢查
慢性乙肝患者B超檢查的部位應包括肝臟、膽囊和脾,肝硬化病人還應該進行腹水檢查,肝臟病變越明顯,B超診斷的准確性越高。急性肝炎時,B超缺乏特異性影像特點,絕大多數肝回聲正常,慢性乙肝聲像圖為回聲增加型,還可測得慢性乙肝患者的脾腫大,與病理診斷比較,B超診斷輕度慢性乙肝的符合率為77%,診斷中、重度慢性乙肝的符合率達82%,診斷肝硬化和肝癌的符合率達90%以上。
五、hbv-dna檢查
HBV-DNA定量檢測只是為了解乙肝病毒在體內的變化增添了新的手段,彌補了以往乙肝病毒乙肝兩對半檢測的不足,只要抽血化驗檢測乙肝病毒DNA呈陽性,無論其他乙肝病毒檢測結果如何,都說明患者體內存在復制狀態的乙肝病毒,血液具有一定傳染性,這對於評估治療效果和了解病情變化有一定幫助。
⑧ 如何檢查乙肝
您好!
1、去醫院內科或者傳染科開化驗單;
2、做乙肝五項和肝功檢查;
3、肝功檢驗前晚餐,不要進食大魚大肉,影響檢驗結果;
4、最少要保證采血前10小時空腹,檢驗效果好。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快樂安康!
⑨ 怎麼看出自己是否患有乙肝
在醫院進行采血檢測後,看報告中的數據。
乙肝五項也稱「乙肝兩對半」,是診斷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最常用指標。
第1項為乙肝表面抗原,英文縮寫HBsAg,是反映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指標,健康人應為陰性(-),陽性(+)表示目前感染了乙肝病毒。
第2項與第1項相對,為乙肝表面抗體,英文縮寫HBsAb,陰性(-)表示目前體內無乙肝病毒抗體,陽性(+)表示:曾接種過乙肝疫苗而產生了抗體,或曾經感染過乙肝但機體已將病毒清除從而產生了抗體。
第3項為乙肝e抗原,英文縮寫HBeAg,健康人應為陰性(-),陽性(+)表示體內乙肝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
第4項與第3項相對,為乙肝e抗體,英文縮寫HBeAb,陽性(+)表示:e抗原轉陰,e抗體出現,表示乙肝病毒復制活動減弱;或乙肝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無法產生e抗原,但乙肝病毒復制活動其實更加活躍。
第5項為乙肝核心抗體,英文縮寫HBcAb,陽性(+)表示目前正感染乙肝病毒或過去曾感染過乙肝病毒。
注意事項:
對於乙肝表面抗原陰性者,如果體內沒有乙肝抗體或乙肝抗體滴度較低,建議接種乙肝疫苗,尤其是經常接觸乙肝患者或陌生人群的人。
因為乙肝疫苗接種是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傳播的必要手段,接種疫苗後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一般可持續10年左右,但機體產生的抗體水平會隨時間延長逐漸下降。
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取決於乙肝表面抗體的具體滴度。乙肝表面抗體滴度≤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該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10國際單位/毫升者可在3年至6年內復種。
目前大部分綜合醫院都無法注射乙肝疫苗,需要到當地防疫站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注射。
⑩ 如何判斷乙肝
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如果身體免疫功能正常,抵抗力強,那麼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繁殖復制,則可以出現臨床症狀,常見的有乏力、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感或隱隱作痛、或惡心、厭油、腹瀉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等。
大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本人通常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沒有自覺症狀,甚至部分患者出現了肝功能異常也沒有不適症狀,因此對乙肝的判斷不能以臨床症狀為唯一判斷依據,而是要綜合考慮。目前對乙肝的判斷,主要依據以下方面:
1.病史:有接觸史如輸血,注射過血漿,白蛋白,人血或胎盤球蛋白等,或有過不潔的性接觸;用過消毒不嚴格的注射器,接受過針灸,文身,拔牙和手術等。
2.症狀:有乙肝的臨床症狀,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厭油膩,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黃疸、發熱。
3.檢查:肝功能異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為陽性。
體檢可見一般健康狀況下降,虛胖或面色晦暗,皮膚有毛細血管擴張,手、足掌可見硃砂一樣的密集紅斑,以大小魚際最明顯,稱為肝掌。面、頸、胸、臂、手背部位可見血管痣。脾臟呈動態性腫大。多數患者反復出現或持續有黃疸,肝功檢查轉氨酶持續或反復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的比值降低,球蛋白增多,膽紅素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動度降低,可有輕度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均減少。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線粒體抗體等自身抗體可陽性。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及乙肝核心抗體持續陽性,常稱「三大陽」。70%以上患者的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