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棚西紅柿無公害種植技術,該怎麼操作
西紅柿在日常生活備受廣大民眾的喜愛,西紅柿果實營養豐富,具獨特口味。能夠生吃、烹煮、生產加工做成番茄沙司、汁或整果罐藏。
頂腐病主要表現為果實肚臍發生灰黑色的破潰地區,與此同時發生凹痕難題,果實太早發生鮮紅色。而生病緣故主要是鈣元素缺少及其生產製造期水分不夠,而解決方案主要是以有機肥料替代有機肥,與此同時提升鈣肥增加;爛果發生很顯然是因為早期水分不夠,而中後期忽然補水保濕造成果實沒法融入造成澎漲,乃至開裂,因此必須在生產製造前期把控好化肥和水分供貨。次之也有植株病害,一般包括灰霉病、葉霉病及角斑病,即如灰霉病造成跟成長的溫度和溫度相關,因此必須開展溫度環境濕度管控,與此同時加強自然通風陽光照射,充分考慮此病具備感染性,則必須對生病位置開展除去,即如葉、果、枝這些,最好是開展損壞或是埋藏解決;葉霉病造成主要是葉子,並且會拓寬至花或果實,而針對此病關鍵預防方式是採用抗病性植株,加強早期種子消毒。
最終是角斑病,病發主要表現為植株頂部葉子發生消沉,並且晚間會自行修復,生病植株發生外皮高低不平,造成不定根或是芽孢,與此同時輸導組織發生深褐色,壓擠會經常出現乳白色菌膿狀液態,而預防主要是根據土壤層增加石灰粉開展預防,使用量為每平方米15Kg上下。
2. 無公害芥藍在市場上的需求如何該如何栽培呢
芥藍,又名白花芥藍,綠葉甘藍,甘藍(廣東),芥藍甘藍,十字花科芸苔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特產蔬菜之一。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內地大中城市對粵菜的需求越來越大。芥藍已成為許多地區引進推廣的蔬菜,需求量越來越大。此外,芥藍酥脆嫩滑,味道鮮美,在港澳和東南亞也很受歡迎,前景看好。現在我來介紹一兩個早熟的芥菜籃品種。
五.土地准備和種植:
芥藍是喜肥耐肥蔬菜,但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10 ~ 20 cm耕層,不能吸收深層土壤養分。因此,宜選擇土壤肥沃、水肥保存良好的壤土,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以免加重病害。種植前整地應施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 ~ 2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基肥要撒,施完基肥要翻土,深溝要按1.2 ~ 1.5米的寬度修築。邊框表面應平整、破碎,做成龜背狀。
早春,應在種植前15天左右關閉溫室,以提高溫室內的溫度。種植密度取決於品種、栽培季節和管理水平,一般為早芥藍20cm×25 ~ 30cm,中熟品種23cm×30cm,晚熟品種芥藍30cm×35cm。種植時,選擇壯苗隨土種植,種植不深,與土面和邊面相平或稍低1 cm種植。種植後,應澆固根水。因為氣溫低,蒸發少,所以水量要少。如果水量過大,容易降低地溫,造成土壤板結,不利於緩苗。
3. 無公害蔬菜市場好,無公害金針菇種植技術有哪些
由於大量農葯、化肥的使用,廣大菜農缺乏安全使用農葯、合理使用化肥及使用非化學方法防治蔬菜病蟲害等方面的知識,導致蔬萊中農葯殘留和有毒物質含量超標,對人體健康有極大影響。在農村種植無公害蔬菜既方便又便捷,現在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所需物資全靠大棚種植,所以在農村種植無公害蔬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要面對的是運輸和銷售問題。因為無公害蔬菜它面對的都是高消費群體,農村消費比較低,這個問題要提前解決好!不然種出來,長好了,賣不出去也會虧本。
多種礦物質元素和人體必須氨基酸,特別是因氨基酸含量別的菇類無法比擬,被稱為「益智菇」。它分布廣泛,我國南北方均有生長,種植普遍,並隨著種植的普及,價格越來越親民,深受大眾的喜愛。
4. 如何種植無公害油麥菜
第一步 催芽
夏季高溫時播種需要催芽。高於25℃或者低於8℃不發芽。
首先將種子浸泡於水中一晚上,然後取出放於濕紙巾上,密封放在陰涼處。有80%種子露白後開始播種。
第二步 播種
將露白的種子播撒在澆透水的花盆或庭院泥土中,覆土0.5cm,保持土壤的濕潤。其他溫度適宜的季節可以直接播撒油麥菜種子。覆土噴濕,保持土壤濕度,大約一周內發芽。
第三步 育苗 移植
育苗期間注意適當的光照跟水分。幼苗期不要過長時間進行高溫光照。等油麥菜長至3到4片真葉時,可以進行移植。移植前澆透水,帶土移植,不要傷到根部。
第四步 管理
移植後約一周可以進行施肥管理。一般是施以氮肥為主的腐熟有機肥。每一周為一周期。採摘前一周停止施肥。
第五步 採摘
當葉片數達到15片的時可開始採收,採收時間通常在早晨進行,將充分長大、厚實而脆嫩的綠色葉片用手掰下即可。
5. 夏秋種植無公害青菜,栽培要點都有哪些呢
1.選擇土地和品種,選擇遠離污染源的田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水源無污染。選擇耐熱、耐澇、抗蟲品種如耐熱綠、耐熱白、滬綠等。
6.短粗之間有間隔,夏秋季小青菜一般2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產量1500斤。一塊田地可以連續種植6種作物。每種作物收獲後,烘烤7-10天,待土壤變得乾燥疏鬆後,再種植另一種作物。
6. 如何種植無公害蔬菜
一、環境污染及其對蔬菜生產的影響
農田環境污染首先會使蔬菜生長發育遲緩、抵抗病蟲害能力降低、蔬菜品質下降,直接降低蔬菜基地的生產效益。其次,部分污染物還會在蔬菜中富集,進而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不能生產出食用安全的綠色無公害蔬菜,對蔬菜產業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須大力加強蔬菜產地環境污染的監測和治理,為我市蔬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1.工業污染
臨汾市有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和年代久遠的挖煤、煉焦、煉鐵傳統,煤、焦、鐵,三大高污染產業是傳統的支柱產業,佔到臨汾市工業總量的70%,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數量難以統計,是臨汾盆地的主要環境污染源。
1.1廢氣污染
臨汾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煤煙型污染,除了工廠鍋爐排放外,冬季千家萬戶取曖也排放出大量煤煙。大氣污染以人口集中的城鎮周圍及污染型工廠附近為重,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金屬飄塵等。以二氧化硫為例,全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平均濃度達到2. 24毫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的2. 73倍,平川縣市除曲沃外大氣二氧化硫濃度均達不到國家二級標准。蔬菜對二氧化硫抵抗力弱,少量污染即會受害,造成程度不一的損傷,影響了蔬菜產量和品質。氮氧化物對蔬菜的危害與二氧化硫相似,但還會造成蔬菜中硝酸鹽超標。煙塵能沉澱於蔬菜葉片上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減產並降低蔬菜質量。煙塵中的金屬微粒如鉛、鎘、鉻、鋅、砷、汞、鎳、錳等,多數能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故稱為「飄塵」。金屬「飄塵」易隨氣流擴散到很遠地區,直接或間接被植物吸收或污染土壤,造成蔬菜的重金屬污染,其危害范圍更廣。
臨汾平川地帶處於海拔200多米的條形盆地中,空氣流通緩慢,一方面易形成溫暖濕潤的氣候,另一方面污染物也不易擴散。特別是每年進入11月份以後,極易形成大氣逆溫層,使盆地上空溫度比地面的溫度還高,大氣對流消失,氣體污染物產生多少、聚積多少,空氣可見度極低,污染加重,不利於冬季大棚蔬菜生長。
1.2廢水污染
臨汾市平川地帶水利條件便利,汾河貫穿盆地南北兩端,其大小支流及豐富的淺層地下水歷來是當地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來源。但由於工業污水的任意排放,汾河及部分支流水質都屬於劣五類,已不宜直接作為灌溉用水。其兩岸淺表地下水也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對無公害(綠色)蔬菜生產構成威脅。
我市排入汾河的工業污水主要來自於洗煤廠、焦化廠、制葯廠、造紙廠、冶金等行業,有害成份復雜,主要有酚類、苯類、氨氮類、氯化物、氰化物、有機懸浮物、汞、鎘、鉻等污染物質。蔬菜是用水量較優多的農作物,水體污染對蔬菜生長和質量安全影響較大。很容易引起蔬菜產量下降和產品污染物超標。水體污染可引起土壤鹽鹼化和土壤重金屬積累,造成農田退化。
2. 交通污染
臨汾市盆地位於山西南北交通要地,同時也是重要的工業商業集中地區,境內主要公路干線運輸十分繁忙,又以運煤車輛為多。運煤機動車會對公路兩側農田造成煤塵、灰塵污染,影響作物光合作用。汽車尾氣也會造成公路兩側農作物減產和質量下降,主要含有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鉛塵等有毒物質,尤其一些運煤車在超載和發動機老化的情況下尾氣污染物超標極為嚴重。機動車輪胎與瀝青路面摩擦也會產生多環芳烴類污染物質,影響蔬菜食用安全性。
3.垃圾污染
由於任意傾倒城市生活垃圾,一些位於城市郊區的蔬菜生產基地深受垃圾危害。蔬菜基地道路兩側及與居民區毗鄰處往往成為垃圾堆積場所,導致蚊蠅孳生,隨風起塵。城市生活垃圾不僅含有豐富有機物,容易腐爛發臭,而且含有不少像廢電池、廢電路板之類的危險污染物,能產生汞、鎘等重金屬離子,污染菜田環境。生活垃圾中的塑料袋、盒與農田中殘留的農用塑料薄膜稱為「白色污染」,其中含有的聯苯酚、鄰苯二甲酸酯、聚乙烯、PCB聚氯聯苯等成份能逐漸溶解出來,滲入農田,對蔬菜產生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4.農業污染
農業污染指的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不合理使用農葯、肥料、激素等農用生產資料造成的污染,以農葯和肥料污染最為常見。由於施葯水平低,不恰當的施葯方式和和性能不佳的施葯器械,農葯流失嚴重,往往只有10%~20%的部分附著於蔬菜表面,絕大部分散落於土壤中。農葯在土壤中可逐漸分解,但種類不同,半衰期也不同,一些高殘留農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達到一百年以上,危害極為嚴重,已被禁止生產和使用,如六六六、DDT。土壤中的農葯殘留會造成蔬菜農葯殘留超標,影響食用安全性。
肥料污染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化肥所致。肥料結構不合理、偏施氮肥會造成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超標,尤其在大棚栽培條件下情況更為嚴重。一些質量低劣的磷、鉀、硼肥能給農田環境帶來重金屬污染物質,造成蔬菜中砷、鎘、鉻、鈀等有毒元素超標。值得警惕的是蔬菜施用有機肥也會造成重金屬污染,主要是由於飼料中重金屬元素超標造成,應慎用。
二、解決辦法
1.工業污染的控制
農業環境污染的治理不是農業部門可以單獨解決的,需政府各部門尤其是環保部門協同作戰、綜合整治,才能扭轉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近年來,臨汾市委市政府把環保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大打治理環境的攻堅戰,以實現全市環境質量的根本好轉,還臨汾人民碧水藍天。從改善農田生產環境這方面來說,主要應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1加大治理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
對已有的工業「三廢」排放企業要從嚴清理整頓,對達不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要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能見效的要停業整頓。對國家明令禁止的土焦爐、改良焦、小煉鐵、小煉油、小造紙等要堅決取諦,防止死灰復燃。對屬於國家限期淘汰的落後生產工藝、技術、設備要限期停產,不能手軟。要採取政策、管理等方面的手段,引導和支持焦化企業發展煤化工,把煤氣、焦油等副產品回收利用,延伸產業鏈條,從根本上減少污染。
1.2提高准入門檻,減少污染項目
環保部門要把好市場准入關,採取環保一票否決制,堅決拒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拒絕污染總量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項目,堅決拒絕工藝落後已屬於淘汰的項目。
1.3轉變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
傳統的工業增長模式是以環境的巨大犧牲為代價的,循環經濟可以把環保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資源的不斷循環利用,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要徹底轉變以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此,一是在全市所有企業中實現清潔生產。二是在企業集中的工為業園區內全面推行循環經濟模式,按生態工業方式組織生產。三是以縣為單位,實行環境容量控制,以環境容量決定排總量,實行污染總量控制,對接近或超出環境容量的縣(市、區)不再審批污染較大的煉焦、煉鐵等頊目。
2.農村污染的控制
2.1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和科學施肥技術
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上要大力推廣無公害綜合防治新技術,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農葯進行化學防治、使用殺蟲燈、防蟲網等器械進行物理防治或採用生物防治,以減少農葯污染。要大力開展農葯「減量增效」工作,更新農葯品種劑型,推廣新型噴葯器械,提高葯效、減少污染。大力普及測土配方等科學施肥技術,推廣使用專用肥、復混肥、生物肥、緩釋肥、沼氣肥等新型肥料,以滿足無公害蔬菜生產要求。
2.2推廣新能源技術,減少農村生活污染
我市廣大農村居民點分散,生活污染有與城市居民不同的特點,如集中供熱和煤氣入戶無法實現,因此冬季取曖和日常做飯造成的煤煙污染高於城市居民人均水平。為此應採取以下幾點措施:一是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移民並村,建設小城鎮,實行集中供熱和煤氣供應。二是要鼓勵或補貼使用清潔能源,如型煤、無煙煤、秸桿氣化、小型煤氣、沼氣等農村新能源技術,減少煤煙污染。對農村生活垃圾要集中起來妥善處理,不能隨意丟棄於房前屋後、田頭路邊,對電池等危險性垃圾要實行回收政策,以免嚴重污染農田生產環境。
3.城市垃圾及工業廢渣的處理控制
城市垃圾和工業廢渣的處理難度較大,傾倒於農田中佔用大量耕地,傾倒於河溝中污染水源、破壞自然景觀。城市生活垃圾以煤渣和建材垃圾為主要成份,還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能產生惡臭和病菌,也有一些毒性很大的污染物如電池、廢電路板等。傳統上以掩埋為主的處理辦法,給地下水造成污染。工業廢渣成份穩定,大多可作為建材利用,主要問題是利用比例低,仍以掩埋為主。對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渣的處理,可以採用以下辦法:一是開發煤氣垃圾聯合焚燒發電技術。我市煉焦企業產生的煤氣大多被白白燒掉,如果作為生活垃圾的助燃物,可以改變生活垃圾水份大、發熱量低的問題,要依據這一資源優勢開發有地方特色的垃圾煤氣聯合發電技術。二是開發垃圾建材工業。工業廢渣及生活垃圾作為建材原料利用,不僅可以減少佔地,還可以將重金屬類污染物固化於建材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目前垃圾制磚、制混凝土構件的技術已十分成熟,在一些建材原料匱乏的地方已形成生產能力。垃圾作為建材利用主要存在技術要求高,成本高的缺憾,但其良好的生態效益是主要的價值所在,政府應在政策上限制普通粘土磚和混凝土構件的使用,以扶持垃圾建材工業的發展。
4.搞好無公害蔬菜基地規劃和建設
無公害是未來農產品的最低質量要求,無公害蔬菜生產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農業環境。傳統的蔬菜生產往往集中於城市郊區和交通要道兩側,但城市郊區、交通要道兩側也是城市污染、工業污染、交通污染的集中區域,不是生產蔬菜的理想環境。為此,要加強蔬菜基地的選址和規劃工作,使之遠離城市效區、工礦企業和交通要道等污染源。選址前首先應當對農田環境進行科學監測和評價,摸清土壤重金屬含量、灌溉水質量等級、大氣環境質量、土壤農葯殘留量等情況。對環境條件不能達到無公害要求的農業用地,不宜用於蔬菜生產,可種植非食用、非葯用農作物。無公害蔬菜基地除了要求農業環境良好外,還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守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防止農用化學物質污染,必須加強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近年來我市實施了山西省中南部無公害設施蔬菜項目,涉及堯都、候馬、翼城、曲沃、襄汾、洪洞6個縣(市區),項目實施區日光溫室面積2.85萬畝,拱棚面積7.79萬畝。農業管理部門要以這些示範區為基地,示範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輻射帶動周邊區域,擴大生產規模,使無公害蔬菜生產得到快步發展,發揮蔬菜產業優勢。
7.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要點是什麼
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農葯、硝酸鹽、亞硝酸鹽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國家標准規定范圍之內的商品蔬菜。要生產無公害蔬菜,必須以環境良好的生產基地為基礎,以農業部制定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為指導,以控制有害物質的殘留和污染為核心,重點抓好農葯、肥料的合理使用,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無公害蔬菜產品。
(1)建立基地
建立穩定的高標准基地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前提條件。基地必須選擇在遠離城市、工礦企業、發電廠、醫院、公路、機場、車站、碼頭及城市垃圾場等不可能危害蔬菜質量的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內。基地內不得堆放垃圾、工礦廢渣,不得用工業廢水灌溉菜田,不受污染源的影響。基地的環境須經農業環保部門檢驗,符合國家規定的《農產品安全 質量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並定期對基地的環境和蔬菜產品進行檢測,特別是對大氣、土壤、灌溉水、蔬菜中的硝酸鹽和農葯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進行綜合評價。同時採取先進的科學管理手段,使基地環境不受侵染,逐步形成一套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2)合理施肥
①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肥料的使用原則 以生物菌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生物活性為目的,所有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應不對環境和蔬菜的品質產生不良的後果,符合國家制定的《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則》,並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②增施生物菌有機肥 增加有機肥的用量,一是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土壤生物活力,有機肥供肥全面,對於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明顯作用;二是能減輕蔬菜特別是保護地蔬菜因連作誘發加重的土傳病害。有機肥應以豬圈肥、禽肥、秸稈堆肥、牛羊糞肥、餅肥、人糞尿等為主。這些肥料要摻加生物菌充分發酵腐熟,以殺死有害病原菌及寄生蟲卵等。方法是:在使用前將肥料均勻摻加生物菌後堆積起來用塑料薄膜覆蓋,薄膜四周用土壓實、封嚴,進行發酵。施用前6~8天將薄膜揭去,把肥料充分翻動一下,使發酵時產生的廢氣徹底散發掉,以免對蔬菜產生危害。施用量因蔬菜作物不同而異:韭菜、黃瓜、番茄等比較喜肥的蔬菜,每667平方米用量一般為4000~5000千克,其他蔬菜最低用量不應少於2000~2500千克。使用時將有機肥搗細後均勻撒入地面,隨耕地深翻入土。
③測土平衡施肥 測土平衡施肥是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和供肥能力、肥料種類及蔬菜需肥規律,提出的科學施肥方法,在使用生物菌有機肥的基礎上,依據蔬菜目標產量,提出氮、磷、鉀肥、中微肥的適當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養分平衡是生產優質高產無公害蔬菜的基礎。任何一種營養元素缺乏或過量,都會造成蔬菜產量降低和品質下降。尤其是過量施用氮肥,能使土壤中硝酸鹽含量增加,從而導致蔬菜體內硝酸鹽含量提高,品質變劣。蔬菜田要依據土壤養分測定值,按照不同的蔬菜種類和產量水平,進行科學配方施肥,這不僅能改善蔬菜品質,降低蔬菜體內硝酸鹽含量,而且還能提高蔬菜的抗病性能。為防止蔬菜體內硝酸鹽含量超標,蔬菜整個生育期不應使用硝態氮肥。
④具體施肥方法 氮肥的施用方法:應採用重基肥、輕追肥的氮肥施用模式,做到基肥深施、追肥限量。氮肥作追肥時,不要地面撒施,要溝施或穴施,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氮肥的揮發損失,同時又能減輕氨氣對蔬菜的危害。施肥深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下,對根系發達的茄果類蔬菜,最好用打孔追肥器施於15厘米以下的根系密集區。作追肥時要嚴格控制每次的施肥量,做到量少次多,不宜1次追肥過量,造成蔬菜體內養分失衡,降低蔬菜品質。追肥時間:葉菜類和生長期較短的其他蔬菜,適宜早期施用氮肥,一般在苗期施用為好,生長後期不再施用;茄果類蔬菜在採收以前20天內不宜施用氮肥,以減少對蔬菜的污染。施肥量:目標產量每667平方米3800~4800千克計,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純氮肥18~22千克。磷鉀肥的施用方法:茄果類蔬菜以鉀、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肥;塊莖類蔬菜以磷、鉀肥為主,配合施用氮肥。肥料種類可選用鈣鎂磷肥、硫酸鉀、生物鉀肥等。其用量以中等肥力的菜田為例,一般每667平方米每茬蔬菜施用有效磷(P2O5)8~10千克、有效鉀(K2O)12~15千克。施肥方法應以基肥為主,使用時,應提前10天左右與有機肥摻混攪拌均勻,耕地時一起施入。合理採用根外追肥技術,通過葉面噴施快速補充營養。
(3)科學用葯
①無公害蔬菜生產中農葯的使用原則 要按照國家制定的《無公害蔬菜農葯使用標准》的要求使用農葯。具體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和致畸、致癌、致突變的農葯及使神經系統中毒的農葯,如林丹、甲基對硫磷、氧化樂果、克百威、殺蟲脒等;二是控制使用易中毒和全殺性農葯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如菊酯類農葯;三是以農業防治和生態防治為基礎,優先使用生物和生化農葯進行防治,如蘇雲金桿菌、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多抗黴素、井岡黴素、阿維菌素等;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葯,如啶蟲脒、蟲醯肼、滅幼脲、多菌靈等;四是掌握農葯使用操作規程,提高農葯使用技術,嚴防人、畜中毒,防止對畜、禽、魚、蠶、蜂等養殖業動物和生物環境、水源的污染和危害;五是防止對蔬菜基地環境的污染。
②按照防治指標,適時合理用葯 病蟲害的防治應在達到一定的防治指標時,進行防治。沒有達到防治指標的菜田,不宜用葯,以保護害蟲天敵,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對蔬菜和環境的污染。在防治適期內,宜在害蟲低齡期、抗葯能力弱的時期和病害初發期開始施葯。
③對症下葯,提高防治效果 准確診斷病蟲害,根據防治對象,正確選用防治葯劑是保證防治效果的前提。如棉鈴蟲、小菜蛾等宜選用胃毒和觸殺性的葯劑蟲醯肼、滅幼脲等,而對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如蚜蟲等,應選用內吸性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等。在病害防治中,准確的診斷病害,因病施葯更為重要,切忌不明情況,盲目用葯,不僅浪費農葯,也達不到防治效果,甚至造成葯害。
④輪換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農葯,防止或延緩病蟲產生抗葯性 在蔬菜病蟲防治中,長期連續使用同一種農葯或同類型的農葯,極易引起病蟲的抗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根據病蟲害的特點,選用幾種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葯交替使用,有利於延緩病蟲產生抗葯性,既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可減少農葯使用量,降低蔬菜中農葯的殘留量。
⑤合理進行農葯的混用 蔬菜生長中,幾種病蟲混合發生時,為節省勞力,可將幾種農葯混合使用。農葯混用,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混合後不能產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對遇鹼性物質有分解失效的農葯,不能與鹼性農葯混用;二是混合後對蔬菜無不良影響,不增加毒性;三是混合後應有兼治和增效的作用;四是混合後不增加防治成本。
⑥准確掌握農葯使用濃度 按農葯說明書推薦的使用劑量、濃度准確配葯,不能為追求高防效隨意加大用葯量。配製時,應持專用量具准確量取所需農葯。
⑦注意安全間隔期 農葯的安全間隔期是指蔬菜最後一次施葯時間距收獲期的天數。不同蔬菜種類和農葯品種及使用季節,其安全間隔期不同。如2%阿維菌素乳劑,在白菜上的安全間隔期不少於10天,在黃瓜、蘿卜上的安全間隔期分別為5天和7天,而在秋冬季使用時,間隔期還要長。
⑧科學使用天達2116 結合噴葯科學摻加天達2116,不但能提高蔬菜自身的抗逆性,促進紮根,增強光合作用,減少病害發生,增加產量,而且可提高農葯活性,增強葯效,提高防治效果,還能顯著降低農葯在蔬菜中的殘留量。
8. 什麼是無土栽培什麼又是無公害蔬菜
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規定的允許范圍內,人們食用後對人體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無土栽培,是指以水、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蛭石等介質作植株根系的基質固定植株,植物根系能直接接觸營養液的栽培方法。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且可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無土栽培根據栽培介質的不同分為水培、霧(氣)培和基質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將植物根系浸入營養液中生長,這種方式會出現缺氧現象,嚴重時造成根系死掉。常採用營養液膜法的水培方式,即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氧氣。
無土栽培的優點
1、節水、省肥、高產:無土栽培中作物所需各種營養元素是人為配製成營養液施用的,水分損失少,營養成分保持平衡,吸收效率高,並且是根據作物種類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階段,科學地供應養分。因此作物生長發育健壯,生長勢強,可充分發揮出增產潛力。
2、清潔衛生無污染:土壤栽培施有機肥,肥料分解發酵,產生臭味污染環境,還會使很多害蟲的卵孳生,危害作物,而無土栽培施用的是無機肥料。
3、省工省力、易於管理:無土栽培不需要中耕、翻地、鋤草等作業,省力省工。澆水追肥同時解決,並由供液系統定時定量供給,管理方便,不會造成浪費,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4、避免連作障礙:在蔬菜的田間種植管理中,土地合理輪作、避免連年重茬是防止病害嚴重發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無土栽培特別是採用水培,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5、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不受土質、水利條件的限制,地球上許多沙漠、荒原或難以耕種的地區,都可採用無土栽培方法加以利用。擺脫了土地的約束,無土栽培還可以不受空間限制,利用城市廢棄廠房、樓房的平面屋頂種菜種花,都無形中擴大了栽培面積。
6、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無土栽培使農業生產擺脫了自然環境的制約,可以按照人的意志進行生產,所以是一種受控農業的生產方式。較大程度地按數量化指標進行耕作,有利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從而逐步走向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無土栽培的應用
由於無土栽培擺脫了土壤栽培的限制,使它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無土栽培應用范圍廣泛,主要應用於以下方面:
(一)用於蔬菜栽培培養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健康安全,深受人們的重視。
(二)用於花卉栽培
無論是切花或是盆花都先適合無土栽培,無土栽培的花卉不僅花頭大,而且顏色鮮艷。
(三)用於栽培葯用植物
許多葯用植物都是根用植物,根的生長環境十分關鍵,無土栽培可為葯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因而種植效果十分明顯。
(四)用於果木栽培
無土栽培培育的果樹砧木幼苗生長快、成活率高;扦插快繁的果樹生根快、成苗率高。
(五)用於無土育苗
無土栽培的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易成活。還可避免土壤育苗帶來的土傳病害和蟲害,同時還便於科學、規范管理。
此外,在沒有土地的城市樓頂陽台上,可發展無土栽培種植蔬菜和花卉,以調節生活、美化環境,在荒島、沙灘和不適宜種植的沙、石、鹽鹼地的地方,可大面積發展無土栽培蔬菜,解決或緩解食品供應的問題。
9. 綠色無公害菜如何種植
無公害蔬菜,1、從狹義上講,是指沒有受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說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規定不準含有的有毒物質,而對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質則要控制在允許的標准之內。2、從廣義上講,無公害蔬菜應該是集安全、優質、營養為一體的蔬菜的總稱,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或將其控制在安全標准以下,從而對人體健康不產生危害。
具體講要做到「三個不超標」:一是農葯殘留不超標,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農葯,其他農葯殘留不超過允許量;二是硝酸鹽含量不超標,食用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不超過標准允許量,一般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廢」等有害物質不超標,無公害蔬菜的「三廢」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規定允許量。
要達到無公害,是一項比較復雜的過程,建議買一本有關的書《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全面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