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環創實施方法有哪些

環創實施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5 00:59:34

1.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步驟

要做好幼兒園環境設計,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並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於讓幼兒真正成為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牆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於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慾,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皮亞傑說過:「兒童認知發展要在其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幼兒園環境是幼兒顯性教育和隱性表達的重要因素,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豐富的環境能吸引著兒童,激發著孩子的構思、想像和創造,從而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幼兒要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如何創設主題背景下的環境,讓環境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在和諧、優美、有效的環境中讓幼兒的情感、能力、經驗、知識等得到發展?使環境能更好地為主題目標服務?通過主題環境的創設,讓家長更樂意參與並支持我們的主題活動,我們進行了不斷的嘗試。
一、環創從話題的選擇開始
我園的課程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主題活動需要教師篩選、統整各種資源,選取適宜於幼兒當下發展需要的內容去進行。對主題、話題教育價值的分析是環境創設的前提和基礎。通過不斷地研究和反思,我們意識到主題的選擇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主題的教育價值、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發展需要、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等因素。在確定主題內容後,深入分析主題的核心價值,分解小話題,小話題應與各領域的學習有效結合,體現幼兒較為深入地探究。
如:中班主題活動《小鬼在長大》,在升入中班後,我們發現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仍然存在問題,於是設計了這個話題,希望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我」出發,關注自己的外表,身體的變化,更多地認識自己;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學會友好相處;學會照顧他人,照顧自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這樣一個主題中包含的內容是很寬泛的,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在牆飾上呈現,究竟在牆面上呈現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去篩選的,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也是需要教師考慮的。在此話題中核心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變化與成長,我們將成長與變化分為身體上的、能力上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品質上),所以我們選擇這樣一些內容:我的變化在哪裡(身體上的變化和能力上的變化);我會交朋友;看,我多能幹;我家住哪裡。(照片+舉例)

2. 教室牆面環創設計方法和注意事項的知識

孩子是所有家庭的寶貝,幼兒園是孩子們第一次去學校的地方。因此,在設計牆壁時,壓力相對較大,並且還必須根據要求設計牆壁。以下將告訴您如何設計教室牆面環創設計以及教室牆面環創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室牆面環創設計方法

1、簡單

首先,您可以根據課堂的四個部門進行規劃。課堂上的模式不能分為太復雜,難以混淆孩子。

2、隔離

如果他們是孩子,喜歡獨自觀看和玩耍,那麼在設計教室時必須提供該區域,以便孩子不必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3、柔軟

年輕的孩子們將是家很長一段時間之外很累,所以它是非常有必要在這個環境中的許多軟物品,使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如沙發,地毯,布藝裝飾牆壁和毛絨玩具上。

4、感覺

這些設施和玩具也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東西,如照片,圖片,玩具,可能聽起來,香味粘土,不同材質的物品等。但要注意不要讓孩子的感情超負荷。

5、鼓勵

必須有大量的開放教學材料,例如塑料盒,瓶,容器可傾倒的,不同的塊大小,蠟筆,白堊,撕裂紙,紙漿,顏料等

教室牆面環創注意事項

1、當您安裝幼兒園的外牆時,您應該認為它不是一個單獨的牆。這個地方也是幼兒園最具特色的地方。例如,你可以在這些牆上繪制一些非常有趣或非常有趣的東西。卡通畫,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幼兒園的特性一目瞭然,提醒大家,最好是用一些防水塗料在外牆。

2、內牆應具有教育意義

除了外牆的外面是很重要的,可以說內飾的設計也很重要,我們可以說,這個地方是在一塊的建設幼兒園的焦點,因為內壁可以說,正面牆壁是幼兒園,但大多數孩子一些地方看到,這樣,當這些牆都做好了,有許多方面需要考慮,讓孩子們可以看到。


3、教室內的牆壁必須保持警惕

還有一部分,教室牆面環創的設計也很重要,這個地方也是兒童停留時間較長的地方,所以牆壁通常設計得更加多樣化,這使得人們期待更多的創新,其堅持的功能和裝飾,牆幼兒園可以在一個美麗的漫畫裝飾相統一的原則,和教室牆面環創牆壁必須成為教育的事情,讓孩子們能學到一些東西。

上面文章是有關教室牆面環創設計方法和教室牆面環創注意事項的詳細說明。

3. 幼兒園環境創設原則有哪些

幼兒園環境創設原則有: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二)適宜性原則; (三)幼兒參與的原則; (四)開放性原則; (五)經濟性原則。

4. 幼兒園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原則是什麼具體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根本目的,是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和學習環境,為幼兒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創設良好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環境必須遵循目標導向、幼兒參與、適宜發展、安全衛生、豐富多樣、經濟實用等多方面的原則。

(一)目標導向原則

幼兒園教育活動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具體教育活動目標相一致。當前幼兒園教育中,有一些班級雖然也重視教育活動環境的創設,但大多以追求美觀為主,目的是布置和美化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忽視了對環境教育性的考慮,即沒有充分考慮所創設的環境是否能為教育目標服務。

幼兒園是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教育活動環境的創設應該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為幼兒教育服務,並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順利發展。良好的教育活動環境是通過環境自身的形式美感和內容去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實現幼兒園教育的總目標。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環境創設,要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使幼兒在溫馨如家的環境中快樂健康地成長,並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各項裝飾都要圍繞活動教育目標來進行。

(五)豐富多樣原則

豐富多樣是指教師在環境創設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進行創設,也就是說,保證教育活動環境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所提供的材料在數量上要充足,最好人手一份,種類上要多樣,通過多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材質、功能等不同的材料可以完成同一教育目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例如,在進行配對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採用動物、植物、食物、服裝搭配等多種不同事物和不同種類的材料讓幼兒進行比較分析。教師作為環境創設者,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生理特徵,要尊重、理解幼兒的欣賞需求,主動尋求並設計出更加豐富多樣的形象造型、色彩及環境氛圍。

5. 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

要知道人的發展是離不開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造就孩子成材的必經之路。而家庭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它的真諦在於,在科學的教育原則指導下,家長善於根據子女的特點和特定的環境條件,機智靈活地創造性的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子女實施有效的教育。讓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響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社會化的必經之路,在他們成長,發展,成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最初場所,也是一個重要場所。家庭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就像一個無聲的老師,時時刻刻在發揮著特殊的影響作用。弗洛姆曾說「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兒童獲得了後來在社會生活中適應其所必須履行的職責的性格。」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都會通過家庭在兒童的心靈上打下烙印。學前兒童基本上都在家庭中生活,在家長的撫育下長大,因此,家庭物質條件,家庭結構,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式以及親子關系等都會直接影響兒童社會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
(一)、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含義 ` 良好家庭教育與社會性發展的涵義 家庭教育環境是指家庭中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它既包含著幼兒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也包含著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的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由此而形成的家庭中的心理氛圍,它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產生整體的影響。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則是指家長源於自身的教育觀念、教育態度而在家庭中對教育環境自覺的把握和利用,是幼兒家長為了幼兒更好的發展而對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的一種有意識的創設、營造和運用,是家長所施加的多種教育影響的總和。社會性發展指兒童從一個「自然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步進入社會的過程。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的意義 1、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兒童社會化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通過教育和訓練,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交往中掌握社會規范,轉化為一個社會的人的過程。孩子來到人間,他所生存的第一個環境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孩子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引導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的關鍵,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影響。我國古代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與蒼則蒼、染與黃則黃」、「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的說法,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和作用是巨大的、決定性的,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應主動地、盡早地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2、在兒童早期智力中的巨大影響 由於孩子生活在父母旁邊,便於進行早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信念、情緒、行為對幼兒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加上幼兒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好模仿的特點,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臉部表情會對孩子的發展起導向作用。因此,父母自身的修養、良好的親子關系、正確的教養態度和生活方式、和睦的家庭氛圍,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到極其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3、在兒童品德成長中的作用 主義認為,兒童身心的發展,個性品質的形成,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由環境和教育決定,教育在一定條件下,起主導作用。家庭既是孩子生活的環境,又是接受教育的場所。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孩子一旦養成不良的行為和習慣,糾正起來比較困難。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朱慶瀾先生曾經說過,孩子生下來就是雪白的絲,在家裡生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進了學校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歲以後畢了業來到社會誰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認為關鍵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染上紅色底子,以後再接受好的教育就會變成大紅、朱紅,即使後來受到不良的影響,紅底子也不會變黑;但如果第一道染成了黑底子,以後就是受到好的教育,黑色也難完全褪去,如果再受到不良影響那就是黑上加黑,永遠褪不去。因此,幼兒早期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今後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必備的條件 (1)、家庭成員之間有良好的關系,家庭氣氛和諧。 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關系融洽,夫妻恩愛感情深厚,家長愛學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父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並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形成熱愛真理、尊重知識、勤奮好學的家庭氛圍。 (2)、 家長在子女心目中享有威信,言行堪為子女表率。在這個環境中,家長鼓勵幼兒探索、自主學習,允許幼兒失敗,允許幼兒擁有不同觀點、不同意見、不同答案,家庭成員能夠平等地對待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尊重孩子的個性,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孩子能夠自主發展。 (3)、家長有一定文化素養,懂得教育子女的原則和方法。家長還要善於與孩子相處,了解孩子,關心孩子,能理智的愛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應是孩子一個說真話、講道理的地方,一個平等討論、富於愛心的地方,一個誠實守信、奉公守法的地方,一個自尊自律、團結和睦的地方,一個勤勞節儉、勤奮好學的地方,一個行為文明、無不良嗜好的地方,一個鼓勵人進步、鼓勵人做好事的地方,一個不動非分之念、不佔他人和公家任何便宜的地方。 (4)、家長有共同遵守的生活制度,家庭成員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還應該具備安全、整潔、安靜、美觀的條件,除滿足幼兒生理發展的多種需要以外,還應注意為孩子提供較大的活動場地,使孩子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孩子能不受影響、不受干擾,地學習、玩耍,為孩子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四)、發揮好家庭的社會化功能 第一、提高家長的社會化意識。如向家長介紹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意義,使每個家長都充分認識到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以社會代表的身份對子女實施社會化教育。 首先讓家長懂得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了解家庭教育環境的組成部分,了解它對孩子健康發展所起的作用及忽視這項工作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使家長知道家庭良好教育環境是可以自己創設的,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來做到的。因此,這項工作並不困難,而完全取決於家長自己的做法。第二、建立化的家庭。孩子是具有人格的個體,父母應把自己擺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上,聽取孩 子的意願,使孩子敢於在父母面前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同時又讓孩子懂得剋制自己、謙讓和尊重長輩。那種對孩子限制過多,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專制型和對孩子百依百順,「拿在手裡怕掉」、「含在嘴裡怕化」 的溺愛型,以及不關心孩子、放任自流的冷淡型和放任型的教養態度,都不利於培養幼兒的社會性,都是不可取的。 讓家長懂得: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現代社會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社會,現代教育是兩代之間的相互影響,向孩子學習是成年人真正成熟與睿智的標志,人的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因此,家長在創設過程中不要羞於向孩子學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共同創設,創造出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環境,並不斷的變換、創新,使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過程成為向孩子學習的過程,成為家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成為孩子自主發展的過程。 第三、家長應為幼兒創造與其伙戲、交往的場所。由於幼兒之間的經驗與能力相似,興趣與感情相通,彼此完全處於平等、的地位,他們既互相吸引與模仿,又彼此競爭與對抗。因此,同伴體交往可以使 幼兒不斷進行思想的溝通和行為的協調,使幼兒的知覺、思維、情感與行為都得到更新。這一時期是幼兒學習交往技能的關鍵時期,家長應因勢利導。單門獨戶的家長應該「開放門戶」,讓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的幼兒之間建立「外交關系」,經常往來,友好相處。在這種同伴體交往過程中,豐富幼兒的經驗,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引導幼兒注意他人的情感變化,學會關心與理解他人的情感,激發幼兒與他人分享快樂和解除別人痛苦 的願望。 創建學習型家庭。隨著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終身學習的理念開始走入現代家庭的領域,要求家長和孩子都要不斷地學習,創建學習型的家庭,以滿足信息時代的要求。因此,實踐中,我們將創建學習型家庭作為契機,創設有利於孩子學習、有利於家長自身素質提高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環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努力使幼兒家庭形成一種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促進家長、幼兒共同提高。 利用家庭中的各種設施,創設豐富的信息環境。信息環境作為一種符,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6. 如何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要求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應從主題氛圍、教育價值、適宜性、 幼兒主體性、對話互動、材料投放、美感布局、經濟實用、特色創新等方面進行:
1、環境創設要突出主題,有針對性。
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創設與學期主題或單元主題相關的環境。真正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環境的設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針對性,充分體現環境的教育價值。
2.環境創設要具有適宜性。
環境創設必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適合本園本班的特色,充滿著童真童趣,使環境中的點點滴滴點綴都洋溢著幼兒教育獨特的文化內涵,不斷滿足每個幼兒的需要。
3、環境創設要體現主體性。環境的設計、布置、利用,都應從幼兒實際出發,要生動、直觀、真實,都應有幼兒參與,體現高度的開放性。 讓幼兒成為環境中的主人,體現師幼之間對話,讓環境成為幼兒寄託心願,宣洩情感,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4、環境創設要體現豐富性和啟發性。環境創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把平面和立體布置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活動區域為幼兒提供能引起幼兒探究慾望的豐富的物質材料,並能誘發幼兒利用環境中的信息和材料進行積極探索和思考。
5、環境創設要體現動態性。要隨幼兒的興趣、能力的變化而變化,隨課程內容、季節、節日的變化而變化,讓環境始終對幼兒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使孩子經常能從環境中獲得新知識、新經驗、新發展。
6、環境創設要體現美觀性。應力求結構的合理、色彩協調、風格獨特、情趣高雅,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
7.環境創設應體現經濟性。環境創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把平面和立體布置結合起來。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費資源,不盲目攀比。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存在的問題1、在環境的創設上缺乏幼兒的參與。
環境創設多數是教師的作品及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缺乏幼兒自主性活動內容。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教師的設想和願望出發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的發展水平,因而環境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在這方面,教師應准備和運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學的原則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讓幼兒參與創設或把部分環境交給孩子布置。將環境與課程相匹配、聯系,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2、環境創設缺乏層次性。
室內環境創設沒有做到讓每一面牆能和幼兒對話。幼兒的作品過高或不在幼兒的視線內,空間利用不夠充分。
3、環境創設缺乏目的性。
牆飾的內容不能體現教育目標、主題教育內容、季節、節日的變化等。畫面長時間不變,或者固定的多、變化的少。
4、活動區安排不夠合理。
活動區材料投放不充足。材料品種單一,材料單調且數量不足,造成幼兒之間出現為爭奪玩具、材料而發生沖突的現象。
安靜的活動區與活動的區域安排不合理。如圖書區與音樂區相隔太近,互相影響干擾太大。
投放材料的成品太多,而半成品和幼兒用以活動的原材料、廢舊物品太缺乏,不能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方法借鑒主題教育活動網路形式,在大主題的引領下,確立牆飾、活動區、樓道、過道等具體的小專題創設。
(1)對活動室牆壁的創設。
「創設與幼兒不斷相互作用的牆壁布置,讓牆壁成為幼兒經驗、想法表達表現的空間,呈現主題活動中幼兒發展的過程」。以主題活動為抓手,從確立主題內容開始進行研究,理清思路,形成一條主線。具體做法是:第一步:關注幼兒興趣,確立主題內容,制定活動網路框架,初步擬定牆壁網路圖。第二步:根據幼兒發展現狀,挖掘各領域目標,制定主題活動總目標。第三步:准確把握主題進程,詳細制定各階段教育目標。第四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分階段的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園內外教育資源,引導幼兒用不同形式表達出來,並隨著階段活動的進展進行牆壁創設。第五步:隨著主題活動的結束,牆壁創設完成,並呈現出主題活動的進程。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有意識捕捉生活中有價值的信息,有機的把預設內容和生成內容進行整合,幼兒在真正屬於他們的環境中,愉快的參與牆壁的布置。如中班進行 「美麗的春天」主題,教師與幼兒設計了「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裡的動物」—「春天裡人們的活動」—「我找到的春天」等系列主題情境。中班在進行「汽車」的主題活動中,將班上布置成汽車製造廠,把活動室劃分為「汽車設計室」、「汽車展示室」、「汽車製造室」、「汽車圖書借閱室」、「汽車美容院」、「汽車駕駛」等,活動區成了主題活動實施的主要場所幼兒園牆飾創設體現以下特點:第一,有機地把五大領域的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融為一體,並能加以遷移、整合,體現《綱要》中的整合理念。第二,牆飾主題和內容與幼兒活動相一致,是一個總結、強化、總結、概括與提煉幼兒學習與經驗的過程。第三,主題牆創設的過程體現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家園互動的過程,體現教育目標層層推進和物化的過程。第四,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感知事物和與富有動態環境的互動中,提升審美能力,體驗審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2)對活動區域的創設。
活動區域的創設要充分考慮教育內容的整合、活動材料的投放、幼兒注意力等方面的因素。
第一步,適中的玩具櫃。根據年齡班幼兒的特點,認真規劃和製作顏色鮮艷低矮的玩具櫃,為教師規劃、分割區域提供了物質上幫助。
第二步,創設活動區。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進行 「自主性活動區」、「主題性活動區」和「整合性活動區」的研究。活動區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實現,材料不同幼兒的操作方法不同,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也就不一樣。把活動區活動作為促進幼兒發展的一個載體,有效地把教育目標物化到活動材料中,通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完成教育目標。幼兒在寬松的游戲活動中,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有趣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總之,環境創設作為幼兒園活動組織與實施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環境創設中使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環境創設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環境教育互動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環境創設為幼兒創造適宜、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平台。因此,環境創設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閱讀全文

與環創實施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佔用停車位的解決方法 瀏覽:327
鋁合金窗扇玻璃測量方法 瀏覽:59
護理出汗量計算方法 瀏覽:862
室內創新研究方法 瀏覽:824
馴服梁龍的最佳方法 瀏覽:53
鹵水製作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0
手工艾條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45
爛桔子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21
虎背熊腰的簡單方法 瀏覽:643
有哪些方法去痘印最快 瀏覽:631
乘法口訣速記方法圖片版 瀏覽:707
玉米和仙人掌的食用方法 瀏覽:967
手機種子下載方法 瀏覽:833
北京兒童多動症治療方法 瀏覽:719
快速畫圓的封口方法 瀏覽:677
手錶鋼化膜怎麼貼方法 瀏覽:471
機械盒子連接方法 瀏覽:554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獲益的方法 瀏覽:161
廚房鋼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07
鑽石怎麼折立體方法圖解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