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飼養小鵝
小鵝進食前應先飲水,這樣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初次給小鵝飲水,須把鵝嘴壓入水盆,調教後小鵝方能自行飲水。雛鵝日糧以青菜為主,另外可加入10%~30%米飯或煮的玉米渣。
餵食時,把干凈的菜葉撒在草席或碟子中,讓小鵝自由採食。不會採食的可把菜葉送到它的嘴邊或者撒在鵝身上,引誘其採食。1~4日齡的小鵝,消化力弱,每日喂5~6次即可。4日齡後,食量和飼喂次數應逐漸增加,每日喂8次,每次喂7~8成飽。過食會引起消化障礙。
(1)小鵝怎麼養殖方法擴展閱讀
保溫與保濕:
育雛室應通風、透光、清潔、乾燥,更重要的是保溫。一周齡小鵝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二周齡小鵝為21~24℃。溫度適宜時小鵝精神活潑,安靜無聲,溫度偏低時小鵝擁擠扎堆,叫聲低沉而長;溫度過高時小鵝煩躁不安,叫聲短促。給小鵝鋪墊草既保溫又隔潮,若墊草太濕會使小鵝受涼,引起感冒或腹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鵝
㈡ 鵝該怎麼喂養才能長得快,長得好
鵝的喂養方法
一、小鵝:
1. 飲水與飲食。在水盤中制備2%葡萄糖水、0.03%高錳酸鉀水溶液和復合維生素水溶液。為了緩解運輸帶來的壓力,可以在水中加入抗生素、恩諾沙星等。鵝苗入舍後,應在1~2小時內先飲水。如果它們身體虛弱,不能喝水,就應該人工馴服; 2小時後,將准備好的雛鵝專用飼料、切碎的嫩黑麥草和苦菊苣放入料槽中食用。對於一些不能進食的雛鵝,人工馴化1~2次。
2.餵食方法。雛鵝的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全,體積小。雛鵝從進食到排泄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約為2小時。因此,飼喂雛鵝應少食多食。1周齡前,每天可投喂8~10次,其中晚間2~3次,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 2周齡時,可每天餵食6~8次,其中晚間餵食1~2次;從3周齡開始,在鵝舍內放一個沙盤,保健礫石應為綠豆大小。
5、選址:選址時,肉鵝舍應選擇符合當地發展和土地規劃的地方,地勢高幹、日照充足、交通便利、水電充足的地方。鵝廠周圍應有水質良好的水源,便於鵝放水,鵝廠附近應有充足的草源。
㈢ 鵝的養殖方法
冬鵝就是立冬後的雛鵝,經過70~90天的育肥,春節上市。飼養的關鍵技術如下。
(1)溫濕度適宜。剛出殼的雛鵝,室溫初期以27~31℃為宜,以後每天下降1℃,直到常溫為止。育雛室濕度以65%~75%為好,室內放2~3個浴盆盛水,讓雛鵝每天沐浴3~4次,每次5~20分鍾。
(2)增加營養。雛鵝出殼24小時先飲水後開食,在飲水中放少許復合維生素葡萄糖,每天供水5~7次。初開食雛鵝消化能力弱,飼料用大米飯,做到「生而不硬,熟而不黏,成顆粒狀,一撒就開」。用溫沸水洗凈米飯黏性,白天喂6~8次,晚上加喂1次,喂六七成飽。同時,雛鵝一開食就要喂鮮嫩青料,讓它自由啄食,日不斷青,促進消化。
(3)通風換氣。育雛室要保持清潔乾爽,全天候有光照。晴暖天將雛鵝放出室外活動2~3次,每次半小時。適時打開育雛室門窗,排除氨氣,通風換氣。
(4)預防疫病。育雛室每隔2周用10%生石灰水或3%草鹼水或3%漂白粉水交叉消毒。用1∶100倍小鵝瘟疫苗注射0.5毫升,也可再注射1次禽出敗疫苗,預防鵝瘟和禽出敗。
㈣ 鵝仔的飼養方法
一、溫度適宜
溫度是養好小鵝的第一要素,因為小鵝在啄破蛋殼後,還沒有完全靠自身產生的溫度存活的能力,這個時候必須要靠外界的溫度補給才能活下來。在幼鵝階段必須要通過外界加溫讓小鵝安全順利的度過幼鵝期。一般情況下,1~7天需要加溫33~29度,8~14天28~22度,隨後最好保持在15度以上,這樣的溫度最適合鵝的成長。
二、濕度恰當
濕度也是飼養幼鵝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濕度過高容易造成高溫高濕,小鵝容易相互啄毛,濕度過低,容易造成小鵝脫水,一般情況下,鵝棚內保持65%的濕度較為適宜,在育雛小鵝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在棚內倒水、灑水、洗刷料盒水壺,防止棚內濕度超標。
三、通風良好
小鵝在生長到第4天的時候,食量和飲水量就會大增,同時排泄物也會增加,這樣就會造成棚內的氨氣味過重,這個時候,需要及時的通風排氣,將氨氣排出,但排氣的同時,又會造成溫度下降過快的問題,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小鵝的感冒,怎麼辦呢?在通風時,最好打開加熱器,一邊通風,一邊加熱,防止溫度下降過快。放氣時還可以斜角開通風口,盡量不要引起對流。
四、及時飲水
飲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一定要保證小鵝在出殼後24~36小時這個時間段喝上水,當超過36小時時,容易造成小雛的輕度脫水,當超過48小時時,會造成嚴重脫水,一旦小鵝出現嚴重脫水時,成活率就會大大降低。飲水時最好用和棚內溫度一樣的溫水,並一個一個教其喝水。為避免小鵝拉稀,3天內的飲水裡可適當添加一些抗腸道和抗應激的葯物。
㈤ 怎樣飼養小鵝
小鵝的飼養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為使雛鵝健康生長,必須保證有良好的溫度環境。雛鵝第1周齡時給予28℃--32℃,第2周齡時為24℃--28℃,第3周齡為 20℃--24℃。
以後改為18℃即可。鵝張口啄食手指,並發出尖叫聲,此時即可飲水開食。在開食前先飲水,方法是先把竹藍內墊料暫時取出,然後將竹藍同雛鵝放到清潔的河水或水池中,水深不超過鵝的踝關節為宜,讓鵝自由飲水。
雛鵝一般每日飲水2-3次。開食是將用水浸泡過的少量碎米(浸泡1小時)放在塑料布上,然後讓雛鵝任意採食,隨吃隨添,最後再喂切成絲狀的青菜,每次餵食約20-30分鍾。
㈥ 小鵝應該怎麼養
小鵝的養殖方法
1、保溫與防濕
育雛室應通風、透光、清潔、乾燥,更重要的是保溫。一周齡小鵝的最適宜溫度是25~28℃,二周齡小鵝為21~24℃。溫度適宜時小鵝精神活潑,安靜無聲,溫度偏低時小鵝擁擠扎堆,叫聲低沉而長;溫度過高時小鵝煩燥不安,叫聲短促。給小鵝鋪墊草既保溫又隔潮,若墊草太濕會使小鵝受涼,引起感冒或腹瀉。
2、進食與水
小鵝進食前應先飲水,這樣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初次給小鵝飲水,須把鵝嘴壓入水盆,調教後小鵝方能自行飲水。雛鵝日糧以青菜為主,另外可加入10%~30%米飯或煮的玉米渣。餵食時,把干凈的菜葉撒在草席或碟子中,讓小鵝自由採食。不會採食的可把菜葉送到它的嘴邊或者撒在鵝身上,引誘其採食。1~4日齡的小鵝,消化力弱,每日喂5~6次即可。4日齡後,食量和飼喂次數應逐漸增加,每日喂8次,每次喂7~8成飽。過食會引起消化障礙。
3、放牧和放水
10~20日齡的小鵝,在溫暖晴朗無風的時候,可進行放牧和放水。初次放牧應先喂飽,免得飢不擇食誤食毒草。放牧時間和距離不宜過長,1小時即可。放水應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水不宜深,水溫20~30℃。雛鵝絨毛防水性差,不宜過久地呆在水中,上岸待毛干後方可趕回鵝舍,以防受涼感冒。
4、疾病的防治
4~25日齡小鵝,易感染「小鵝瘟」。這是一種急性敗血型傳染病,初期病鵝食慾減少,飲水增多,拉黃色帶氣泡的稀便;在食道的膨大部分有大量氣體和液體。多數病鵝於發病後12~72小時死亡,死亡率可達90%。小鵝瘟主要經消化道傳染,因此,日糧和飲水要清潔,食具要消毒。此外,15日齡以上的雛鵝易患「小鵝流感」。表現流鼻涕,呼吸困難,搖頭,閉目呆立,不想飲食等症狀。治療可用4萬單位的青黴素和1毫升安痛定1次肌肉注射,每日3次,連用3天,療效較好。
㈦ 剛出生的小鵝應該怎麼養需要注意哪些呢
鵝在進食前應先喝水,這有助於胃腸道的消化。第一次給雛鵝飲水時,必須將鵝的嘴壓入盆中,調整後雛鵝可自行飲水。鵝苗的飲食以綠色蔬菜為主,可加入10%~30%的大米或煮熟的玉米渣。選擇當地好的鵝苗。要購買質量好的鵝苗,切記不能貪圖便宜,一定要實地考察。鵝苗選擇好的鵝苗。
當溫度合適時,雛鴿活潑而安靜;當溫度低時,雛鴿擁擠,其哭聲深長。當溫度過高時,雛鳥會煩躁不安,並發出鳴叫聲。用草為雛鳥鋪墊,既溫暖又潮濕。如果墊料太濕,雛鳥會感冒。將雛鵝分群飼養。不同年齡的鵝應分開飼養。強壯和虛弱的鵝也應分開飼養。在產蛋之前,鵝和鵝也應分開飼養。這樣可以減少鵝對食物的競爭,從而使鵝的生長更加均勻。疾病的預防和控制。鵝舍的衛生要定期打掃,定期消毒。保持飼料清潔衛生,飲水清潔衛生,給雛鵝喂溫水,不要喂冷水。鵝舍應保持恆溫,通風良好。中午時分通風良好,因為此時溫度較高,不會對鵝的身體造成傷害。鵝舍在買入前和賣出後都應進行消毒。新買的小鵝也要打疫苗,主要是為了預防一些傳染病。
適當分組。1周齡後,每平方米的小鵝數量減少到20隻,2周齡後減少到15隻。使鵝群密度合理,防止擠壓、堆積,影響鵝群的正常生長。鵝場消毒包含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是殺滅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黴菌;一種是殺滅寄生蟲和寄生蟲,如原蟲、蠕蟲、節肢動物和蟎蟲,能否達到預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衛生管理是否有效,所以消毒與衛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配合。
㈧ 鵝的如何養
一、選種技巧:
選擇健康雛鵝健康正常的小鵝表現為重量適中,卵黃吸收好,臍部收縮良好,毛干後能站立,叫聲宏亮,毛色光亮,活潑,眼睛明亮有神且靈活,用手握住頸部提起來時,雙腳迅速收縮。
二、分群飼養:
強弱分群由於種蛋和孵化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雛鵝的強弱、大小差異較大,必須分開,分別飼養管理,以避免弱小鵝因吃食、運動遲緩,而被擠死、壓死、餓死。對弱小鵝加強飼養,飼料中可適當添加葡萄糖、鈣片、魚肝油等,促其生長。育雛頭幾天20隻~30隻為一群,以防擠壓。為了避免以後放牧時容易混淆,可在開食前給每群剪好腳號或塗上不同標志。
三、餵食管理:
鵝的「潮口」和放水小鵝初次飲水叫「潮口」。鵝為水禽,對水分要求很迫切,應先飲水後開食。如先開食後飲水或連續數頓不飲水,則小鵝一遇水就會暴飲致病,屬「限水高缺性水中毒」,會造成小鵝大批死亡。小鵝飲水要清潔,水溫25℃為好,水溫過低會引起疝痛。
小鵝第一次放到水裡活動稱為「放水」。小鵝放水能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和適應性,促進食慾,培養喜水習慣。但小鵝未出大羽之前,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從舍養轉為放牧要逐漸過渡,避免損失。放水時間長短視氣候情況和溫度而定,清明節前10天才能放水,夏天3天後即可放水。放水的水溫一般以25℃為宜,氣溫過低時在室內用木盆盛水進行。首次放水3分鍾~5分鍾即可。放水時,把小鵝放在籃中,再把竹籃放入水中,水深只能浸濕腳,不能超過踝關節,讓鵝自由活動、飲水。
開青開食小鵝出殼後24小時~76小時內,開始起身。以手指引誘,大部分伸頭張口啄食手指,發出尖叫聲時即開食。
鵝是草食禽小鵝吃了油膩的食物後會自行拔毛而消耗體質,所以開青很重要。小鵝的飼料可用1份碎米、2份青料搭配。碎米用水淘浸,青料為萵苣或苦蕒菜葉或嫩草。將青料切成絲與碎米混合,撒在塑料布上,小鵝就逐漸採食。10日齡內,白天喂料6次~7次,夜間2次~3次。小鵝消化力強,夜間必須加喂。1周後可以到室外放牧,每天1小時~2小時,以後逐日增加,路程由近而遠。小鵝的飼料要新鮮、柔嫩、清潔無毒,品種要穩定,不能突然變換,以防引起腸胃疾病。開食後的2次~3次,每次餵食時要檢查小鵝嗉囊內是否有食,如果無食,需查原因,及時治療。
㈨ 怎麼養小鵝
雛鵝的食物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
雛鵝喂養方法:開食料採用青飼料如苦蕒菜、萵筍葉、黑麥草等,將其洗凈切碎,與碎米、米飯或全價配合小鵝料拌在一起開食。精青飼料1~3日齡按1:3,4~10日齡1:lO,10日齡以上按l:15的比例摻合。每日飼喂的次數按日齡的增長適當提高,1~4日齡每天飼喂5~6次,4~10日齡每天飼喂6~8次,10日齡以上再從每天5~6次降至3~4次正常喂養。飼料的變化由熟到生、由軟到硬,慢慢過渡,不可突然大幅度變化。
飼喂方法應採用「先飲後喂,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防止暴食」。雛鵝以開食後的第2天起便可按時飼喂。3日齡後適當補飼砂礫,以幫助消化。從11日齡起可開始適當放牧,飼料以青綠飼料為主,精料逐步從熟喂過渡為生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