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計價貨幣的介紹
計價貨幣是指合同中規定的用來計算價格的貨幣.這些貨幣可以是出口國或進口國的貨幣,也可以是第三國的貨幣.具體採用哪種貨幣由雙方協定.對那些與我國簽定支付協定並限定使用某種貨幣的國家,可使用規定的貨幣. 但並不是說計價貨幣必須選擇可自由兌換貨幣,從2003年10月1號起,我國邊貿企業與境外貿易機構進行邊境貿易時,允許用可自由兌換貨幣、毗鄰國家貨幣或者人民幣等多種方式進行計價結算。 這點不難理解,人民幣到今天都還不是完全可自由兌換貨幣,但這點並不影響它作為計價貨幣。
㈡ 進出口貿易中計價貨幣選擇方法
1.一般是選擇美元或者歐元。
2.有的地區可以選擇人民幣,但選擇人民幣,對出口來說是不能退稅的。
㈢ 在進出口貿易中,為防範外匯風險,如何正確選擇計價結算貨幣
在進出口貿易中,為防範外匯風險,正確選擇計價結算貨幣的方法是:在出口貿易中,應當選擇「硬幣」或具有上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軟幣」或具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
計價貨幣
1.計價貨幣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用來計算和清償彼此債權債務的貨幣,一般與結算貨幣相同,如果雙方在合同中只規定了計價貨幣,沒有規定結算貨幣,則計價貨幣就是結算貨幣。
2.交易雙方也可以規定計價貨幣是一種貨幣,結算貨幣為另一種貨幣,甚至另幾種貨幣,此時,交易雙方要在合同中定明不同貨幣的幣值。
3.買賣雙方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時,既要考慮貨幣匯率的風險,又要結合自己的經營意圖、市場供需和價格水平等情況作出綜合性分析。
4.目前,我國常用的國際結算貨幣有:美元、英鎊、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港元。理論上人民幣也可以作為計價或結算的貨幣,但我國金融管理規定對外使用人民幣僅限於賬面的首付,不能自由兌換和流動。
5.在一般多根據國際金融市場上貨幣匯率變動的情況和進口國家(地區)的習慣等,選用對方國(地區)貨幣或第三國貨幣。
拓展資料:計價貨幣的選擇
1、選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可自由兌換貨幣是指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施加限制、不實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種貨幣匯率,在另一國要求下隨時有義務換回對方在經常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使用可自由兌換貨幣,有利於調撥和運用,有助於轉移貨幣匯價風險。
2、在出口業務中盡量爭取採用硬通貨:
硬通貨,是指從成交至收匯這段時期內匯價比較穩定且趨勢呈上浮的貨幣。
3、在進口業務中,爭取採用軟通貨:
軟通貨,是指從成交至付匯這段時期內匯價不穩定、疲軟且趨勢呈下浮的貨幣。
㈣ 外匯匯率有哪兩種標價方法
主要有直接、間接標價法兩種。
直接標價法就是以外國貨幣為標准兌換一定數量的本國貨幣。舉例說明,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6.5810,就是說1美元可兌換為6.5810元人民幣。反過來,以本國貨幣為標准兌換一定數量的外國貨幣就是間接標價法。目前,外匯市場上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大多數貨幣都採用直接標價法;而歐元、澳元等貨幣則採用間接標價法。匯率確定後,常以5位數字來顯示,前面還會加上該貨幣的英文代碼。比如,歐元EUR1.1144和英鎊GBP1.4661。
貨幣計量是指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和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企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尤其是資產可以採取不同的計量屬性,如數量計量個、張、根等、人工計量工時等、貨幣計量。而會計是對企業 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全面系統的反映,為此,需要貨幣這樣一個統一的量度。企業經濟活動中凡是能夠用貨幣這一尺度計量的,就可以進行會計反 映,凡是不能用這一尺度計量的,則不必進行會計反映。統一採用貨幣尺度,也有不利之處,許多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 果的一些因素,並不是都能用貨幣計量的,比如,企業經營戰略、在消費 者當中的信譽度、企業的地理位置、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等。為了彌補貨 幣量度的局限性,要求企業採用一些非貨幣指標作為會計報表的補充
貨幣計量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要以貨幣為統一的主要的計量單位,記錄和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經營成果。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是多種多樣、錯綜復雜的。為了實現會計目的,必須綜合反映會計主體的各項經濟活動,這就要求有一個統一計量尺度。可供選擇的計量尺度有貨幣、實物和時間等,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最適合充當統一的計量尺度。會計在選擇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的同時,要以實物量度和時間量度等作為輔助的計量尺度。
要實際進行會計核算,除了應明確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之外,還需要具體確定記賬本位幣,即按某種統一的貨幣來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貨幣計量隱含幣值穩定假設。
㈥ 會計方法有貨幣計價,還有什麼方法
以貨幣計量計價是會計工作進行的假設前提之一,所以說沒有貨幣就沒有會計可言,只能說有成本法,公允價值法,市場法等。謝謝希望採納
㈦ 我國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00:623.這種計價方法是什麼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quotation)
又稱應付標價法,是指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
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成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的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法表示買入一定單位的外幣要支付多少本幣,或賣出一定單位的外幣應該收多少本幣。◎使用直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反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同正向。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quotation)
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的(1或100等)本國貨幣為標准,折成若干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使用間接標價法,匯率變動的數字大小與本幣幣值高低同方向,與外幣幣值高低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