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軟弱鬆散土層地基有哪些處理方法

軟弱鬆散土層地基有哪些處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4 08:39:59

1. 建築施工中軟弱地基的幾種處理方法

1 軟弱地基處理措施的選擇
對於軟弱地基處理措施的選擇應按照安全適用、經濟合理以及技術先進可行的原則。根據筆者長期積累的工程實踐經驗對軟弱地基處理措施選擇有以下幾點建議和看法:
(1)軟弱地基中軟土層不是很深,並且地基上部結構荷載不是很大情況下,根據施工設計要求對地基處理進行選擇方法,通常這種地基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作簡單的夯實即可。如果工程設計要求對該類地基進行處理,可採用換填法進行處理,即將地基下部不是很厚的軟弱土層挖除,填入硬土材料夯實即可。
(2)在建築工程地基施工中,如果地基的軟土層比較厚,通過換填法無法滿足工程設計要求時,需要考慮採用漿液灌注加固法、強夯法來處理。也可以採用垂直排水法在地基中設置砂井、塑料排水帶來處理深層軟弱地基,如果採用垂直排水法處理地基時也配合堆載預壓法進行,地基處理效果更理想。
(3)如果工程施工工期緊張且對地基的沉降要求比較嚴格時可考慮採用噴粉或者噴漿形式的攪拌成樁的方式進行地基處理。
(4)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且工期要求不是很緊的情況下,可考慮選用堆載預壓法對軟弱路基進行處理,也可以採用旋噴樁的措施來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提高地基強度,防止地基沉降。
(5)對於地理環境、地質環境比較復雜的軟弱地基的處理,可結合多種軟弱地基處理方法對地基進行處理,有效地彌補各種處理方法的不足和缺陷,達到最佳的地基處理效果。
2 常用的軟弱地基處理方法
2.1 換填法
換填法是將地基持力層的軟弱土層置換掉的處理方法。軟弱地基換填法施工時將地基下一定深度的軟弱土層通過人工或者挖掘機的方式挖除掉,然後分層回填碎石或者硬質土等強度較大的填料。最後採用夯實工具將回填材料夯實。換填法通常施工比較簡易,是針對淺層地基土層進行處理的比較常用的方法;在建築工程施工中,對於軟弱土層厚度不是很深,且上部結構荷載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宜採用換填土地基處理法進行地基處理;目前,換填法地基處理法作為經濟性和可行性較高的淺層軟弱土層地基的處理方法,已得到廣泛的推廣及應用。該種方法可適用於獨立的基坑、基槽以及市政道路地基施工和管道基底的處理;此外換填法在具體應用中也可採用滿堂式置換。舉個例子,某公司宿舍樓,地基從地面到地下2.5m左右為軟弱淤泥質土,2.5m以下為花崗岩風化殘積土,通過滿堂式置換將上部2.5m左右的淤泥質土挖除,在基坑中分層填入碎石,砂礫或者硬質土後碾壓密實形成筏板式基礎,經測驗該地基的承載力達到180kPa以上,公司宿舍樓建成後經檢驗效果達到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
2.2 強夯法
強夯法是利用機機械將噸位重達幾噸或者是幾十噸的重錘起吊到設計高度,對夯擊地點進行准確定位後下落重錘,使重錘給軟弱地基一個強大的沖擊力將事先鋪設在軟弱地基上邊的碎石塊夯入軟弱地基土層中,反復的夯擊,反復的填充碎石塊或者是其它材質如硬土,粉煤灰等;待軟弱地基處理深度到達建築地基設計深度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完成一個夯擊點的夯擊處理任務,然後按照以上的方式依次對軟弱地基的其它處理點進行逐一的夯擊,直至完成對整個建築地基的夯擊處理任務,施工完畢。該種軟弱地基處理方法施工工藝簡單,處理過程中所消耗的石材來源廣泛,造價低廉,但該種處理方法需要投入大型的夯擊設備機械,並且還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強夯法適用於對地基沉降要求比較嚴格,承載力大,且軟土層比較厚的地基處理施工。比如,某大型的鋼鐵冶煉廠,施工地點的地質情況為:從地基表面至下部下1.5m深為耕植土壤,1.5m深以下5m為淤泥質土,淤泥質土下部為可塑狀殘積風化岩石土;處理方法為:在地基表面鋪設厚度為3m左右的碎石,確定好夯擊位置進行逐點夯擊,按照此工藝夯擊一遍地基厚,在夯擊厚的地基上再鋪設厚度為0.5m的石墊層,使地基成為上層為石墊層下層為夯擊密實性強的塊石墩或者是碎石和軟土組成的混合地基。強夯法處理軟弱地基,可有效縮小軟弱地基土層的壓縮性和含水高問題,大大提高了地基的強度,避免在建築施工中的地基沉降問題的發生,進而影響正常的施工進度。
2.3 樁基礎法
樁基礎法指的是將樁體通過施工機具打入軟弱地基中,用樁體來承載上部結構的荷載,樁體代替了地基中持力層的功能。就樁基礎法所採用的樁體而言,可分為混凝土樁和木樁兩種。木樁一般採用耐腐蝕性強的松木製作而成,通常應用在水位比較高並且軟弱土層厚度不是很大的地基處理施工中。混凝土狀適用范圍寬泛,幾乎可適用於不同地質情況下的軟弱地基處理。混凝土樁由地面製作完成後利用有關機具打入軟弱地基中,也有在地基上鑽孔,在孔內設置鋼筋籠,然後注入混凝土漿液現澆振搗密實的樁體。不管是採用何種形式的樁體,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樁體強度性能好的特點,將其密布在軟弱地基中,提高地基的承載力。
2.4 漿液灌注加固法
漿液注漿加固法是目前建築領域最為常用的弱軟地基處理方法,該處理工藝比較簡單,操作簡便靈活,施工過程中佔用的空間位置比較小,不對其它部分的施工造成影響,施工工期短,經濟效益高,並且弱軟地基加固處理的深度可根據地基的土質特徵而定;弱軟地基土體採用漿液灌注加固是一種原位加固法;施工處理工藝為將按一定比例拌和好的漿液注入到專用的壓力裝置中施加壓力後通過注漿管灌注到弱軟地基的孔隙中,漿液聯合軟土凝固或者膠結,有效減小軟土顆粒的間隙,提高了地基的密實度,地基強度增加,沉降減少。另外,漿液灌注加固法還可用於建築結構防滲和加固;對軟弱地基加固所用的漿液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即水泥漿液和各種品種的化學漿液。其中,水泥漿液水泥應選用標號大於40號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基於水泥漿液是顆粒狀漿液,對於弱軟地基土壤顆粒間隙較小的土層難以灌注進去,一般水泥漿液適用於縫隙較大的砂礫、碎石的加固處理;化學漿液主要有水泥漿液和水玻璃(氟化鈣)混合漿液和水玻璃漿液;兩種漿液混合在一起的在弱軟地基處理中稱為雙漿液,單純使用水玻璃的稱為單漿液;雙漿液適用於含有中砂、粗砂以及礫石的地基土層的加固;加固地基土層的原理是利用兩種溶液各自的機理特性使其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硅酸膠凝體,硅酸膠凝體和軟土粘結,進而提高弱軟地基的強度。雙漿液應用到軟弱地基處理施工中,基於其凝結速度快的特點,可有效地縮短整個工程的施工工期,並且經漿液灌注加固後的地基強度可達到7500kN/m2以上。灌漿法處理軟弱地基的技術關鍵在於灌漿壓力的選擇和控制、漿液的配比和灌漿工藝。其中灌漿參數的確定沒有任何的可參照標准,需要在施工過程中經過現場試驗後根據試驗結果而定。目前該種軟弱地基處理方法已在市政工程中得以廣泛的應用,以及經濟性強、技術含量高、施工工期短,施工過程中不會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影響等特點,相信該方法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在未來在建築領域都是比較推崇的一項地基處理技術。

2. 軟地基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軟弱地基的種類及常見的處理方法:
目前對厚度較大的軟弱地基一般採用各類鋼筋混凝土樁進行處理,對含水量和孔隙比較大的軟弱地基一般採用砂樁、石灰樁,化學灌漿或堆載預壓等方法處理。各種處理方法都有較強的針對性,處理方法選擇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建築物的設計是否安全和節約。在實際工程中,松木樁處理軟弱地基的問題較少提及,但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採用短木樁處理某些軟弱地基不僅施工較為便捷,而且費用也較為經濟合理。軟弱地基的種類很多,按成因一般可分為人工填土類地基;海相、河流相和湖相沉積而成的含淤質粘土類地基;各種山前沖積、洪積相所形成的夾卵石、漂石的粘土類地基。復雜的成因造成了它們在物理力學性能上的復雜性,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承載力低、壓縮性高。

3. 路基軟基處理的常用方法有哪幾種

深層軟基處理:1、袋裝砂井法;2、擠密砂樁法;3、振沖碎石樁法;4、粉噴樁。淺層軟基處理:1、加固路基法;2、換填墊層法;3、排水固結法;4、表層排水法;5、化學加固法。除了上述軟土路基處理方法外,比較常用的還有樁基、沉井、側向約束法、反壓護道法。

方法介紹
1、排水固結法:在軟土地基上加壓並配合內部排水,加速軟土地基的排水,加快軟土固結的處理方法稱為排水固結法。適用於處理各類淤泥、淤泥質黏土及沖填等飽和黏性土地基。

2、換填墊層法:當軟弱土層厚度不很大時,可將路基面以下處理范圍內的軟弱土層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後換填強度較大的土或其它穩定性能好、無侵蝕性的材料(通常是滲水性好的中粗砂)稱為換填或墊層法。

3、加固路基法:通過在路基中埋入高強度、大韌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桿件或柴(木)梢排等方法加強路基的自身強度,增加抵抗地基變形沉降的能力。適用於軟弱岩體、土體中的路堤與路塹。

4. 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去處理這件事情,而且除了這個之外,我們大家還要看一下軟土地基的特性都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蓋房子必須要打好地,基地基打穩不了房子才能穩固,如果地基沒有打好的話,那麼蓋不起來就會倒塌,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去處理這件事情,而且除了這個之外,我們大家還要看一下軟土地基的特性都有哪些,下文小編會為大家介紹。

軟土地基處理方法

強夯法處理。強夯法是利用重錘自由落下的巨大沖力能所產生地沖擊波反復夯擊地基土,將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層夯實,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土體的穩定性,降低壓縮性。由於夯擊能力大,加固深度也大。對於一般的軟土地基加固有著良好的效果。現在常用的強夯技術加固軟土地基的方法有:擠密碎石樁加夯法、砂樁加夯法、真空/堆載預壓加強夯、強夯碎石墩。

粉煤灰應用法。粉煤灰具有容量小,滲透性好,有較高的靜力抗剪強度,較低的壓縮性,與石灰等鹼性物質產生水化反應後產生凝硬性。根據軟土地基存在的弱點,利用粉煤灰可處理軟土地基。粉煤灰應用的主要有二灰樁,粉煤灰混凝土樁,粉煤灰固結樁等,與土體形成復合地基加固深層軟土地基。

軟土地基特性

一、高壓縮性:軟土由於孔隙比大於1,含水量大,容重較小,且土中含大量微生物、腐植質和可燃氣體,故壓縮性高,且長期不易達到穩定。在其它相同條件下,軟土的塑限值愈大,壓縮性亦愈高。

二、抗剪強度低:因此軟土的抗剪強度最好在現場作原位試驗。

三、透水性低:軟土的透水性能很低,垂直層面幾乎是不透水的,對排水固結不利,反映在建築物沉降延續時間長。同時,在加荷初期,常出現較高的孔隙水壓力,影響地基的強度。

四、觸變性:軟土是絮凝狀的結構性沉積物,當原狀土未受破壞時常具一定的結構強度,但一經擾動,結構破壞,強度迅速降低或很快變成稀釋狀態。軟土的這一性質稱觸變性。所以軟土地基受振動荷載後,易產生側向滑動、沉降及其底面兩側擠出等現象。

五、流變性:是指在一定的荷載持續作用下,土的變形隨時間而增長的特性。使其長期強度遠小於瞬時強度。這對邊坡、堤岸、碼頭等穩定性很不利。因此,用一般剪切試驗求得抗剪強度值,應加適當的安全系數。

六、不均勻性:軟土層中因夾粉細砂透鏡體,在平面及垂直方向上呈明顯差異性,易產生建築物地基的不均勻沉降。[1]

5. 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有那些求解

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
直接利用軟弱土層作為建築物地基時,一般應按以下要求進行設計:
軟弱土層為淤泥和淤泥質土時,應充分利用其上覆較好土層作為持力層;
若軟弱土層為沖填土、建築余泥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並且均勻性和密實性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
對於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宜作為持力層。
當地基承載力和變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則應將地基進行人工處理。這種經過人工處理的地基稱為人工地基。
局部軟弱土層及暗溝、暗塘的處理,可採用基礎加深、基礎梁跨越,換土墊層或樁基等方法。
當地基承載力和變形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地基處理可選用機械壓(夯)實、換土墊層、堆載預壓、砂井真空預壓、砂樁、碎石樁、灰土樁,水泥旋噴或深層攪拌形成的水泥土樁以及樁基等方法。
處在地下水位以上,由建築余泥或工業廢料組成的雜填土地基,可採用機械壓(夯)實方法進行處理。其中重錘夯實的有效夯實深度可達1.2m左右;若採用強夯,則有效夯實深度應經試驗確定;當需要大面積回填夯實時,可採用機械分層回填碾壓方法;處理含少量粘性土的建築余泥、工業廢料和爐灰填土地基時,可採用振動壓實的方法。當震實機自重2t,振動作用力100kn時,有效夯實深度可達1.2~1.5m。
處理較厚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時,可用堆載預壓、砂井堆載預壓或砂井真空預壓。採用堆載預壓時,預壓荷載宜略大於設計荷載,預壓時間應根據建築物要求以及地基固結情況決定,同時應注重堆載大小和速率對四周建築物的影響。採用砂井堆載預壓或砂井真空預壓時,應在砂井頂部作排水砂墊層。
用砂樁、碎石樁、灰土樁、水泥旋噴或深層攪拌樁處理軟弱地基時,樁的設計參
數宜通過試驗確定。施工時,表層土如有隆起或松動,應予以挖除或壓實。對地基承載力、變形或穩定性要求較高的建築物,若用樁基,則樁尖宜打入壓縮性低的土層中。
若僅需處理軟弱地基的淺層,可採用換土墊層的方法。
總之,軟弱地基的處理應該因地制宜,處理後的地基承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

6. 軟土地基處理方法有哪些

1、樁基法
當淤土層較厚,難以大面積進行深處理,可採用打樁辦法進行加固處理
2、換土法
當淤土層厚度較簿時,也可採用淤土層換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採用沉井基礎等辦法進行地基處理,鑒於換砂不利於防滲,且工程造價較高,一般應就地取材,以換填泥土為宜。換土法要回填有較好壓密特性土進行壓實或夯實,形成良好的持力層,從而改變地基承載力特性,提高抗變形和穩定能力,施工時應注意坑邊穩定,保證填料質量,填料應分層夯實。
3、FDP真空預壓技術
FDP快速軟地基處理技術是一種基於真空預壓技術原理,集暢通式排水板技術 、直通與無砂墊層技術 、間歇增壓技術和真空節能技術 於一體的真空預壓技術,降低阻、塗抹效應對排水固結的不利影響,減少排水通道的堵塞,無傳統真空預壓的排水通道盲區,避開傳統技術中對砂資源的依賴等舊工藝的缺點。

7. 軟土地基處理常用哪些方法各使用的條件是什麼

1、強夯法處理。強夯法是利用重錘自由落下的巨大沖力能所產生地沖擊波反復夯擊地基土,將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層夯實,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土體的穩定性,降低壓縮性。由於夯擊能力大,加固深度也大。對於一般的軟土地基加固有著良好的效果。現在常用的強夯技術加固軟土地基的方法有:擠密碎石樁加夯法、砂樁加夯法、真空/堆載預壓加強夯、強夯碎石墩。

2、粉煤灰應用法。粉煤灰具有容量小,滲透性好,有較高的靜力抗剪強度,較低的壓縮性,與石灰等鹼性物質產生水化反應後產生凝硬性。根據軟土地基存在的弱點,利用粉煤灰可處理軟土地基。粉煤灰應用的主要有二灰樁,粉煤灰混凝土樁,粉煤灰固結樁等,與土體形成復合地基加固深層軟土地基。

2.1二灰樁法。(1)以粉煤灰為主的二灰樁,主要是對軟土地基產生擠密和置換作用。用於軟土地基加固時,使復合地基承載力較天然地基承載力提高了142%,樁間土承載力提高了46%.(2)以石灰為主的石灰—粉煤灰樁,配比為粉煤灰:生石灰=3:7-1:9,主要對地基產生置換,成孔擠密,膨脹擠密,脫水擠密和膠凝作用。

2.2粉煤灰固結樁。在軟土地基中採用粉煤灰固結樁,具有成型可靠,形狀任意選擇,造價低廉,改良地基的效果好,抗變形能力強,樁體密實度高等優點。粉煤灰固結樁由粉煤灰,石膏,水泥加水而成,加壓注入尼龍袋中,擠密周圍土體,必要注漿管可上下反復二次壓漿,尼龍袋具有模板,過濾脫水,加壓和增強等作用,由於灌注加壓排水措施,尼龍袋微孔在灰漿向外滲出的過程中,水只能向外滲,並被隔離在袋外,形成固結硬化均勻的樁體。

2.3粉煤灰混凝土樁。粉煤灰混凝土樁由粉煤灰,碎石,中粗砂和水泥組成,在軟土地區採用鑽孔壓漿工藝施工粉煤灰混凝土樁時,必須使混凝土的塌落度達到140-180mm,且碎石最大粒徑為1-3cm,為保證樁身強度和降低成本,摻入35%-45%中粗砂作為細骨料。粉煤灰樁和樁間土一起通過鋪設在其上的褥墊層形成復合地基,其承載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可調性,沉降變形小,造價低。加入粉煤灰後,使樁體具有明顯的後期強度。根據其樁身強度較高的特點,在軟土地基中採用就可得到更高的承載力。

3、水泥土粉噴樁法。粉噴樁與周圍的土體形成復合地基,與土體結合緊密,承載能力較大,其樁體上存在應力集中現象,大部分荷載由樁體承擔,樁間土上的應力相應的減少,使復合地基承載力較原土層有所提高,沉降量有所降低。採用該法加固軟土地基時,水泥粉具有較大的吸水,發熱和膨脹作用,對樁間土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樣提高復合地基的強度。

在利用水泥土粉噴樁加固軟土地基時,需考慮各種因素對加固強度的影響:①要以水泥粉為加固料,其強度最高;②攪拌時間為2min時就可以達到最佳的攪拌效果,若攪拌時間太長,強度會有所降低,若攪拌的時間未達到2min時,強度會很低;③置換率越高,強度越高,而隨著齡期的增加,強度大致呈線性增加;④當含水量為某值時,樁體的強度達到最高,一般樁體的需水量為4kg/m.

4、振沖法。在軟土地基中應用振沖法,就是在地基中嵌入一根根砂石樁柱,形成一種復合地基,這種地基的承載力標准應根據現場復合地基荷載試驗確定。振沖法就是利用振沖器的振動力和水沖作用形成連續的孔洞,直至設計的加固深度。

5、渣土樁法。在加固過程中,由於重錘的沖擊能造成一系列壓縮波,使土體內出現排水網路,土的滲透性驟然增大,孔隙水迅速排出,孔隙壓力很快消散,從而產生瞬時沉降,使土體壓密,強度提高;同時重錘的沖擊作用使填料向夯擊方向和側向擠密,從而對其周圍的土體產生擠密加固作用,形成一個自內向外的擠密圈。在擠密過程中,周圍土體的孔隙水壓力隨之增高,形成超靜孔隙水壓力。根據巴倫固結原理因為固結時間與排水距離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增加排水途徑,縮短排水距離,才能加速軟土固結,提高地基承載力。加固柱體本身與軟基有不同強度,它既是軟土固結的排水體,又是基礎的渣土樁。渣土樁和擠密後的地基土共同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地基強度並減小地基變形。

6、排水固結法。目前公路軟基的處理要綜合考慮經濟適用、穩妥可行、施工簡便的方法。首選是排水固結,它通過在軟土地基設置的豎向排水體,改變原有地基的邊界條件,增加孔隙水的排除途徑,大大縮短了固結時間,一般採用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配合砂墊層來達到上述目的。

7、復合地基處理法。復合地基是用專門機械將固化劑、水泥、石灰或摻加粉煤灰單一的或混合物噴出後,在地基深處就地與軟土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和軟土間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在原地基中形成強度、剛度較大的加固樁體,同時也使樁周土體性質得到改善,使樁體與樁間土體形成復合地基共同承擔外部荷載,可實現穩定條件下的快速填土。這些加固土樁,不考慮加固土樁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結速度和對地基的擠密作用,僅考慮樁的置換作用、應力集中效應,進而減少總沉降量。加固土樁按施工劃分有拌和法和粉噴法。以上內容由安通廠房網整理提供。

8. 軟土地基的常用處理方法有哪些

軟土路基處理方法較多,分類也各有不同,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如下描述:
1.砂墊層法
砂墊層法是在軟土地基頂面鋪設厚度為0.6-1.0m的砂墊層(具體厚度視路堤高度、軟土層厚度及壓縮性而定,太厚施工困難,太薄效果差)作為軟土層固結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層,以加速沉降的發展,縮短固結過程的方法。砂墊層可作為路堤內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堤內水位,改善施工時重型機械的作業條件。
砂墊層法具有施工簡單,不需要特殊機具設備等特點。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路堤高度小於2倍極限高度;軟土表面無透水性低的硬殼;軟土層不很厚、或具有雙面排水條件的情況;當地有砂,且運距不太遠,施工期限不甚緊迫的工程。
採用砂墊層,砂宜採用中砂及粗砂,要求級配良好。顆粒的不均勻系數不大於5,且含量不宜超過3%-5%。砂墊層一般用自卸汽車及推土機配合攤鋪,攤鋪應均勻,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載荷作用。當路堤為粉土類土,透水性不好時,路堤坡腳附近砂墊層被路堤覆蓋,可能會阻礙側向排水,必須注意做好砂墊層端部的處理。
在路堤的填築過程中,填築的速度要合理安排,使載入的速率與地基承載力增加的速率相適應,以保證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不發生破壞。通常可利用埋設在路堤中線的地面沉降板以及布置在路堤坡腳的位移邊樁進行施工觀測,隨時掌握地基在路堤填築過程中的變形情況和發展趨勢,藉以判斷地基是否穩定,控制填土的速度。
2.強夯法
強夯法處理軟土地基是利用重錘自山落下產生的沖擊波使地基密實,這種沖擊引起的振動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傳播的。對於飽和無粘性土,夯擊過程中,土體可能會產生液化,其緻密過程與爆破和振動壓密過程相似;對於飽和細粒粘土的效果尚不明確,成功和失敗的例子均有報道,對於這類飽和的細顆粒土,要求破壞土的結構、產生超孔隙水壓力、山裂隙形成排水通道。
如果將地基視為彈性板空間體,則夯錘自由下落過程也就是勢能轉換為動能的過程,即隨著夯錘下落勢能越來越小,動能越來越大,在落到地面以前的瞬間,勢能的極大部分都轉換為動能,夯錘夯擊地面時,這部分動能除一部分以聲波形式向四周傳播,一部分由於夯錘和土體摩擦而變成熱能外,其餘的大部分沖擊能則使土體產生自由振動,並以壓縮波(也稱為縱波)、剪切波(也稱為橫波)和瑞利波(也稱為表面波)的波體系聯合在地基內傳播,在地基中產生一個波場。
此外,壓縮波大部分通過液相運動,使孔隙水壓力增大,同時使土顆粒錯位,土體骨架解體。而隨後到的剪切波使土顆粒處於更密實的狀態。占總能量67%的瑞利波,其豎向分量起到松動土的作用,但其水平分量可使土得到密實。
3.換填法
換填法就是將基礎地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然後以質地堅硬、強度較高、性能穩定、具有抗侵蝕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礦渣等材料分層充填,並同時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分層壓、夯、振動,使之達到要求的密實度,成為良好的人工地基。當地基軟弱土層較薄,而且上部荷載不大時,也可直接以人工或機械方法(填料或石填料)進行表層壓、夯、振動等密實處理,同樣可取得換填加固地基的效果。
換填法適用於淺層地基處理,包括淤泥、淤泥質土、鬆散素填土、雜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結的回填土等地基處理以及暗塘、暗洪、暗溝等淺層處理和低窪區域的填築。換填法還適用於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處理:用於膨脹土地基可消除地基上的脹縮作用,用於濕陷性黃土地基可消除黃土的濕陷性,用於山區地基可用於處理岩面傾斜、破碎、高低差,軟硬不勻以及岩溶與土洞等,用於季節性凍土地基可消除凍脹力和防止凍脹損壞等。
4.靜力排水固結法
靜力排水固結法地對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設置砂井等豎向排水體,然後利用建築物本身重量分級逐漸載入,或是在建築物建造以前,在場地先行載入預壓,使土整體的孔隙水排出,逐漸固結,地基發生沉降,同時強度逐步提高的方法。靜力排水固結法可以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沉降問題:使地基沉降在載入預壓期間,即修築路面之前沉降大部分或基本完成,路面在使用期間不致產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2)穩定問題:排水固結法加速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增長,從而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穩定性,公路是條帶狀荷載,在橫斷方向受力面積較小,穩定問題尤為重要。
排水固結法是由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的。排水系統有豎向排水體(包括普通砂井、袋裝砂井和塑料排水板)和水平排水體(砂墊層);加壓系統包括堆載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電滲法和聯合法。設置排水系統主要在於改變地基原有的排水邊界條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徑,縮短排水距離。加壓系統即是起固結作用的荷載,要使地基土的固結壓力增加而產生固結。
5.碎石樁法
利用一個產生水平向振動的管狀設備在高壓水流作用下邊振邊沖,在軟弱粘土中成孔後,再往孔內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製成一根根樁體,由碎石樁體和樁間土組成復合地基,從而提高原有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量,這種加固地基技術叫作振沖置換或碎石樁法。此種方法由擠密砂體的振沖技術演變發展而來,其主要作用是置換部分軟土,形成一個類似於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由於此種方法不受地下水位影響,且造價低,又能減少路基沉降,所以建設中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
碎石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實質上就是對施工中作用的水、電、料三者的控制。對於粘性土的質量控制,目前尚無嚴格的規范可循,必須通過現場試驗進行綜合分析,以便制訂出合理的控制數據。
(1)控制好樁位中心軸線及樁底標高。按要求振沖器尖端噴水中心與孔徑中心偏差不得大於5cm。尤其是樁底標高,在造孔過程中,一定要測量其樁底標高,確保達到設計高程。
(2)控制好成孔質量,防止塌孔。造孔時應根據要求掌握好水壓,水量和灌入速度,每灌入1m左右將振動器提起留振約5s進行擴孔,當接近樁底標高時要降低水壓,以免破壞樁底以下土層。在整修造孔過程中孔內應充滿水,以防塌孔。
(3)振密工序是確保碎石樁質量的關鍵,當造孔完畢並清孔後,應立即進行填料振密工作。要嚴格控制填料的粒徑和每批填料量,粒徑宜選擇2cm-5cm孔隙率最小的級配為好。粒徑大於10cm容易卡住振沖器。一定要按照試驗所確定的振密電流和留振時間操作。
(4)制樁完成後應逐樁進行標准貫入試驗,連續5擊,下沉小於7cm視為合格。連續出現下沉量大於7cm的樁長達0.5m,或間斷出現大於7cm的累計樁長1m以上的樁,視為不合格,應採取襯強措施。
(5)該段地基處理完畢後,立即進行填築作業以使地基有一充足的沉降時間。

閱讀全文

與軟弱鬆散土層地基有哪些處理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虎背熊腰的簡單方法 瀏覽:642
有哪些方法去痘印最快 瀏覽:631
乘法口訣速記方法圖片版 瀏覽:707
玉米和仙人掌的食用方法 瀏覽:967
手機種子下載方法 瀏覽:833
北京兒童多動症治療方法 瀏覽:719
快速畫圓的封口方法 瀏覽:677
手錶鋼化膜怎麼貼方法 瀏覽:471
機械盒子連接方法 瀏覽:554
如何在大學生活中獲益的方法 瀏覽:161
廚房鋼架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07
鑽石怎麼折立體方法圖解 瀏覽:308
6歲兒童專注力訓練方法 瀏覽:715
魅族鬧鍾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85
道教改名快速轉運的方法 瀏覽:199
內存卡不夠怎麼辦用什麼方法 瀏覽:486
用肉皮做皮凍方法視頻 瀏覽:142
科比不眨眼鍛煉方法 瀏覽:353
正規減肥方法有哪些 瀏覽:856
如何快速祛痘印的小方法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