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血壓中葯怎麼調理
治療高血壓的中葯很多,需根據其證型選用不同方葯。
高血壓多屬中醫「眩暈」范疇,採用中葯治療時,應根據證型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方葯。
1.肝陽上亢:可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等症狀。治當平肝潛陽、清火息風,多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主要包括天麻、鉤藤、石決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梔子、黃芩、益母草、茯神、首烏藤等葯物。
2.痰濕中阻:可見眩暈、頭重如蒙、嘔吐痰涎、苔白膩、脈濡滑等症狀。治當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多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主要包括半夏、白術、天麻、橘紅、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等葯物。
3.瘀血阻竅:可見眩暈頭痛、且痛有定處、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脈澀或細澀等症狀。治當祛瘀生新、活血通竅,多選用通竅活血湯加減,主要包括赤芍、紅花、川芎、桃仁、麝香、鮮姜、大棗等葯物。
4.氣血虧虛:可見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㿠白、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症狀。治當補益氣血、調養心脾,多選用歸脾湯加減,主要包括人參、黃芪、茯神、白術、當歸、酸棗仁、龍眼肉、木香、遠志、甘草、生薑、大棗等葯物。
5.腎精不足:可見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症狀。治當滋養肝腎、添精益髓,多選用左歸丸加減,主要包括熟地黃、山葯、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川牛膝、龜甲膠、鹿角膠等葯物。
❷ 什麼草治高血壓
治療高血壓的中草葯其中有鬼針草,治療高血壓效果是比較好的.為了降血壓還可以用羅布麻茶泡水喝的,也有降血壓的作用.但是中草葯治療高血壓效果不是很明顯的
❸ 高血壓用什麼中葯調理
高血壓病的病理機制主要是由於肝、腎、心、脾功能失調,引起體內陰陽、氣血失衡所致。其中以肝、腎兩個臟器陰陽失衡尤為多見。中醫治療高血壓特效葯--完全針對高血壓之病因病理,從根本上通過「引血下行」及「養腎調肝」來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元氣、調養臟腑功能,從而解除高血壓致病之根源。中醫治療高血壓優勢就在於可以免除高血壓病人長期吃葯的痛苦和西葯激素對身體的危害,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高血壓的病根主要原因是:血液、血管、人體基因受損,對於受損的器官來說,需要的是,活血化瘀、調節血脂,軟化血管,恢復調控血壓的機制,修復人體基因缺陷。
高血壓用什麼中葯調理給你介紹幾種治療方式,作為參考:
1、食療
2、茶療
3、中醫療法
4、日常護理
四種治療方案的具體流程:
1、食療:芹菜粥:芹菜連根120 克,粳米250 克。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凈。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綠豆海帶粥:綠豆、海帶各100 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它2 味同煮成粥。可長期當晚餐食用。
醋泡花生米: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 日後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 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糖醋蒜:糖、醋漫泡1 個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 瓣蒜,並飲其糖醋汁20 毫升,連服1 個月,適用於頑固性高血壓。
淡菜薺菜湯:淡菜、薺菜或芹菜各10~30 克,每日煮湯喝,15 日為一療程,對降壓有效。
胡蘿卜汁,每天約需1000 毫升,分次飲服。醫學研究證明,高血壓病人飲胡蘿卜汁,有明顯的降壓作用。銀耳山楂羹: 銀耳20 克,山揸糕或山揸片40 克,白糖1 匙。將銀耳沖洗後,冷水浸泡1 日,全部發透,摘洗干凈,放入沙鍋內,並倒入銀耳液。山楂糕切小方塊,與白糖同加入銀耳鍋內,燉半小時,至銀耳爛,汁稠成羹離火。當點心吃,或臨睡前食,每次1 小碗,每日1-2 次,2 日食完。
2、茶療:
菊花茶:所有的菊花應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蘇杭一帶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 克左右泡茶飲用,每日3 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銀花、甘草同煎代茶飲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特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有顯著療效。
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份可以助消化、擴張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壓。同時經常飲用山楂茶,對於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其飲用方法為,每天數次用鮮嫩山楂果1—2枚泡茶飲用。
荷葉茶:中醫實踐表明,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具有擴張血管、清熱解暑及降血壓之效。同時,荷葉還是減脂去肥之良葯。治療高血壓的飲用方法是:用鮮荷葉半張洗凈切碎,加適量的水,煮沸放涼後代茶飲用。
3、中醫療法:足浴療法: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水的溫度一般保持在40 度左右,太高太低都不好;水量以能沒過腳踝部為好,雙腳放熱水中浸泡5~10 分鍾,然後用手按摩腳心。臨床觀察發現,採用中葯泡腳治療高血壓,可有效地防止葯物的毒副反應,且效果較好,由於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葯,要減少葯物對人體的激素刺激一般採用外用中葯法效果比較好。
4、日常護理
1、生活護理。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生活護理方法: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節,以低鹽、低動物脂肪飲食為宜,並避免進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適當控制食量和總熱量,適當減輕體重,不吸煙。/
2、飲食護理。合理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攝入。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並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適量攝入蛋白質。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 為宜。每周吃2-3 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如高血壓合並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限制鈉鹽的攝入;少吃甜食;少吃動物脂肪;戒煙少酒;宜多食鉀食物;宜多吃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
備註:注意事項
1、飲食禁忌。碳水化合物食品:適宜的食品有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應忌的食品有蕃薯(產生腹氣的食物)、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2、蛋白質食品:適宜的食品包括牛肉、豬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奶製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製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應忌的食物包括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鯡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
3、脂肪類食品:適宜的食品有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應忌的食品有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浸沙丁魚熏肉、油浸沙丁魚。
❹ 求高血壓中草葯治療方法
中成葯可用丹參,羅布麻
(1)葛根是常用的祛風解表葯,臨床報道用於治療高血壓伴有頸項強痛者療效顯著,每次
15~30克。(2)野菊花清熱解毒,有降低血壓作用,治療高血壓病,可以單味煎服,亦可與夏枯草、草決明同用,每次10~15克。(3)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病具有頭痛、目眩、耳鳴、煩熱、失眠等肝熱證候者,可配伍決明子、黃芩、菊花等,水煎服,每次15~30克。(4)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對於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有消除眩暈、頭痛、口苦、心煩等症狀的作用,常與鉤藤、草決明同用,每次9~12克。(5)鉤藤平肝熄風清熱,可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目赤等症,常與石決明、白芍同用,每次20~30克。(6)天麻平肝熄風,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川芎配伍,如天麻丸。若為濕痰眩暈可配用半夏、白術、茯苓等健脾燥濕葯物,如半夏白術天麻湯。每次9~12克。(7)石決明平肝潛陽,適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證,常與菊花、白芍、生龍骨、生牡蠣同用,每次30~45克。(8)地龍熄風,清熱,活絡,平喘,利尿,降壓。適用於早期高血壓病伴有肢體麻木者,多復方使用,每次10~20克。(9)羅布麻葉平肝熄風清熱,對消除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等症狀有良好作用。以單味代茶飲用,每次6~10克。(10)臭梧桐祛風除濕降血壓,復方單味皆可,每次10~20克。(11)川芎性味辛溫,可祛風活血止痛,主要適用於頭身疼痛以及血瘀氣滯的痛經、閉經及產後瘀阻腹痛等症。臨床報道用於治療高血壓病與利血平合用,有良好的協同作用,常用量每次9~15克。(12)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養血安胎,主要用於痹症血不養筋,肝腎不足的筋骨痿弱,腰膝酸軟等症,亦常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治療,每次10~15克。此外,根據國內外報道,有一定降壓效果的中草葯還有杜仲、丹皮、黃連,通過擴張周圍血管而降壓,用量各10克,黃連減半。青木香通過交感神經節阻滯作用而降壓,常用量為10
克。
❺ 什麼中葯材治療高血壓效果好
鬼針草、臨合草、梧桐子、收月果、槐米這個葯方治療高血壓,完全從根本上通過引血下行,以及養腎調肝來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元氣,調養臟腑功能,從而解除高血壓致病之根源。
家傳高血壓秘方(治一個好一個,首次公布)
鬼針草10克、臨合草10克、梧桐子5克(打碎)、收月果10克、槐米5克,每天泡水喝(就和泡茶一樣,直到喝清湯為止)。
根據個人的病情,快者10天見效,慢者20天見效,堅持喝,回一直喝到血壓正常後,再堅持喝一個月,永不復答發。(已經有幾萬人用了,絕對根除)
❻ 那些中草葯可以降血壓
、龍膽瀉肝丸
具有清肝火,瀉濕熱的作用。適用於年齡較輕,病程較短,見頭痛、頭脹、頭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按肝火症狀的輕重適量服用。口服每次6~9克,日服2~3次。
2、當歸龍薈丸
具有清肝瀉火、通便導滯的作用。適用於體質壯實,面紅目赤,煩躁不安,大便秘結,頭痛頭暈較劇,甚至嘔吐抽搐等肝火較盛的高血壓病。每次6克,日服2~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龍膽瀉肝丸和當歸龍薈丸
皆有清肝瀉火治療高血壓的作用,這是它們的相同點,但也有不同之處,前者瀉濕熱從小便而出,方葯的組成瀉中有補,作用較緩和。而後者使濕熱從大便而瀉,葯性大苦大寒,瀉火通便作用較強,然非實熱症急的高血壓病不可輕用,孕婦禁忌。
3、腦立清
具有鎮肝潛陽降逆作用,用於氣血上逆的頭目眩暈,頭痛腦脹的高血壓病,每次10~15粒,口服2~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4、清腦降壓片
具有滋陰清肝,潛陽降壓的綜合作用,適用於頭目眩暈,失眠煩躁,耳鳴耳聾,舌紅少苔等肝陰虛,肝火旺的高血壓病。口服每次4~6片,孕婦禁忌。
5、杞菊地黃丸
具有滋腎陰,清肝熱的作用。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眩暈,眼花目澀,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年老體弱,病程較久的高血壓病。每次9克,日服2次,適用長期服用。
❼ 什麼中葯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
在目前已知的70多種具有降壓作用的中葯當中,天麻、鉤藤、菊花、羅布麻、羚羊角可有效改善眩暈;柴胡、龍膽草、夏枯草、蓮子心可緩解急躁易怒;獨活、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懷牛膝能明顯減輕腰膝酸軟;丹參、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能改善心悸失眠;半夏、天竺黃、制南星、萊菔子可有效控制嘔吐痰涎……
上列葯物,臨床只要靈活辯證配伍,能收到好的療效
❽ 中葯治高血壓最有效的秘方
中葯治療高血壓,可治療高血壓的中葯主要有鉤藤、杜仲、羅布麻、夏枯草、決明子、石決明、吳茱萸、桑寄生、葛根、川穹、野菊花、黃芩等中葯,由中葯製成的中成葯有龍膽瀉肝丸,都可以治療高血壓。但是這些葯的應用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才能起效的,建議在患者出現了高血壓症狀時,盡快到醫院進行就診,不要自己盲目買葯用葯,以免延誤病情。
另外,是葯三分毒,特別是西葯的毒副作用是相當大的,容易產生耐葯性,特別是對肝腎和脾胃的傷害是非常大,採取中葯治療,毒副作用小,也不具備耐葯性,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對於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和眩暈,以及腰酸、背疼等症狀,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中葯還可以軟化血管,清除血管里的垃圾,增強血管彈性,可以防止血管破裂及多種並發症的發生,所以高血壓採取中葯緩解症狀是最佳的治療方案。
❾ 能降血壓的中草葯有哪些
能降血壓的中草葯大公開 !
葛根:是常用的祛風解表葯,臨床報道用於治療高血壓伴有頸項強痛者療效顯著。
野菊花:清熱解毒,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可單味煎服,亦可與夏枯草、草決明同用。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結,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病且伴有頭痛、目眩、耳鳴、煩熱、失眠等症狀。
黃芩:清熱解濕,瀉火解毒,對於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有消除眩暈、頭痛、口苦、心煩的作用。
鉤藤:平肝熄火清熱,可用與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通、目赤等症。
天麻:平肝熄火,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
石決明:平肝潛陽,使用於陽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
地龍:熄風、清熱、活絡、平喘、利尿、降壓,適用於早期高血壓病伴有肢體麻木者。
羅布麻葉:平肝熄風清熱,對消除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作用。
臭梧桐:祛風除濕降血壓,復方單味皆可用。
川:性味辛溫,可祛風活血止痛,主要適用於頭身疼痛以及血瘀氣滯的痛經、閉經、產後瘀阻腹痛等症。臨床報道與利血平合用治療高血壓有良好的協同作用。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養血安胎,主要用於痹症血不養筋、肝腎不足所引起的筋骨萎弱、腰膝酸軟等症,亦常用於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的治療。
❿ 什麼草葯可以治療高血壓
能降血壓血脂的中草葯很多。
如羅布麻、絞股藍、山楂、決明子、銀杏葉、首烏、荷葉、大黃、澤瀉等都有降脂降壓甚至減肥的功效,很多成葯也是以它們為主要處方的,如羅布麻降壓片、絞股藍總苷(降脂)、決明子減肥茶等。
我們這里地處華北,地理很多野生的羅布麻,我們這里俗稱「茶棵子」或「茶葉棵子」,很多村上的老人就有用它的葉子泡水喝的習慣,據說降壓效果明顯。不過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它畢竟是屬於夾竹桃科的植物,多少會有一定的毒性,還是建議遵醫囑或者用它的干葉泡水,鮮葉子煮水喝能引起身體的輕度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