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抒情方式有哪些
抒情方式是指抒發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類。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分4種,分別是因事緣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詠史抒懷。抒情是表達情思;抒發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 和後來的樂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愛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思念遠征的愛人竟宣稱「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寫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 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盪、真率而震撼人心。
關漢卿的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這首曲寫送別的場面和依依不捨的感情,真摯感人。古典詩詞中寫送別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所寫情景與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語言如此質朴自然,與大多數委婉之作,截然有別。再如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間接抒情
概念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在處理情感時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敘事則因事緣情,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記史則詠史抒懷。
因事緣情
如唐代張籍的"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又如白居易的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站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這首絕句,乍讀只是平淡的征途紀事,頂多不過表現白與元交誼甚篤,愛其人而及其詩而已。其實,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卻暗含著詩人心底的萬頃波濤。可貴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際,詩中一句不說,只是讓讀者自己去尋覓包含在春雪秋風中的人事深沉變化,去體會詩人那種沉痛凄愴的感情。這正是所謂「言淺而深,意微而顯」。
借景抒情
詩人對某種景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樂景樂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是描繪春雨夜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從春草中,從園柳和鳴禽中,詩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機,透露出喜悅的感情。
哀景哀情: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再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貶謫他鄉,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現在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湧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首尾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合一體,「妙合無垠」。
樂景哀情:《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如杜甫的《絕句二首》「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碧綠的江,青蔥的山,火紅的花,潔白的鳥,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謂不美,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遊玩的興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再如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襯出少婦內心的哀怨、凄涼。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托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蟬》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杏花,絢麗而脫俗,傍水杏花,更是風姿綽約,神韻獨絕。本詩寫臨水開放的杏花,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潔人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倔強個性的體現。
詠史抒懷
如張可久的《 [中呂]·賣花聲》懷古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劉禹錫的《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衣冠往來的烏衣巷,而今已經荒涼冷落,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編輯於 2018-04-15
提交成功!
感謝你的認可,不表個態再走嗎?
評論
查看全部5個回答
唯美句子_拼多多_暢銷商品批發價
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_優惠價格!看一眼就心動!
lp.pinoo.com廣告
高中作文怎麼寫_多數人不知的提分秘訣_尖子生這樣做
根據文中提到的絕句為您推薦
高中作文怎麼寫,與其刷題,不如花點時間鞏固高考必備知識點!別讓提分項失分!高二 高三了,還是中等生,三個;提分策略',決定你高考成績,點擊查看
xr4.xmhgwl.cn廣告
更多專家
抒情方式有哪幾種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情感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松果傾訴APP]關於情感的_免費在線咨詢
關於情感的後悔分手想要挽回?專家支招助您成功輕松挽回愛情!關於情感的
廣告2021-07-21
一般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根據作者抒情時所借用的對象,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類。 詩人藉助多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1)怎麼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擴展閱讀: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托物言志 是詩歌散文中經常運用的表現手法,即作者藉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採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借梅議政,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了作者對清朝封建統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願望。 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就是通過刻畫餐風飲露的秋蟬的形象來表明自己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張可久的《[中呂] 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這首曲慨嘆秦漢時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和各民族間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表現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失敗是歷史的必然:「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如此。
399贊·18,319瀏覽2019-10-09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
什麼是詩詞中的抒情表達手法
1播放
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你知道記敘文中抒情有哪些形式嗎
11贊·1,755瀏覽2020-01-20
抒情方式有哪幾種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4563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作文中抒情方式有哪些
借景抒情(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通過對花鳥草木的描寫來抒發亡國的憂憤、離散的感傷。在寫作中,抒情而不直寫情,繪景而不止寫景,借景抒情,情以景興,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觸景生情(間接抒情) 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對景物的感受,然後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 詠物寓情(間接抒情) 詠物寓情,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詠物寓情的關鍵在於「寓」。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徵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 詠物言志(間接抒情) 詠物言志,是指有感於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它與詠物寓情的區別是:詠物寓情只狀物,不直接抒情;以狀物代替抒情;詠物言志既狀寫事物,也直接抒懷,因物生情,有感而發。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藉助於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直抒胸臆的特點是:不要任何「附著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當地宣洩;不講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無遮掩地袒露。這種直陳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顯得坦率真摯,朴質誠懇,很能打動人心。如魏巍 融情於事(間接抒情) 融情於事,指通過敘述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種滲透著感情的敘述,讀者品味起來就更覺得真誠可親。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給兒子道別時買橘子的那一段敘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融情於理(間接抒情) 融情於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說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弦
抒情方式有哪些?
1.直接抒情
2.間接抒情,(因事抒情)(借景抒情)(哀景哀情)(樂景哀情)(哀景樂情)3.拖物言志4.詠史抒懷
② 什麼是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請舉例.
直接抒情即人們常說的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將心中的感情赤裸裸地傾吐出來,而不寄寓於景、物、事等;一般不講究含蓄委婉,多為毫無遮掩的傾訴。直接抒情常以真誠、濃烈而動人心弦。但運用得不好,或運用得太多,容易產生空泛、淺露的弊病。
間接抒情即為間接抒發感情,包括緣事抒情、借景抒情、詠物抒情等方式。
(2)怎麼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擴展閱讀:
詳細分類:
一、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於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2、觸景生情
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對景物的感受,然後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
3、詠物寓情
詠物寓情,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詠物寓情的關鍵在於「寓」。
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徵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運用了詠物寓情的手法。
4、詠物言志
詠物言志,是指有感於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它與詠物寓情的區別是:詠物寓情只狀物,不直接抒情;以狀物代替抒情;詠物言志既狀寫事物,也直接抒懷,因物生情,有感而發。如許地山的《落花生》就是詠物言志之作。
文章首先「詠物」,描寫花生的可貴品質:「它只把果實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來。」然後「言志」,說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對別人沒有益處的人。
詠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顯得具體,物象因情志而饒有韻味。二者相融相匯,相映生輝。
5、融情於事
融情於事,指通過敘述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種滲透著感情的敘述,讀者品味起來就更覺得真誠可親。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給兒子道別時買橘子的那一段敘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一段敘述文字,朴實無華,把慈父的愛子之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6、融情於理
融情於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說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弦。
二、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藉助於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直抒胸臆的特點是:不要任何「附著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當地宣洩;不講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無遮掩地袒露。
這種直陳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顯得坦率真摯,朴質誠懇,很能打動人心。如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介紹志願軍戰士的幾個英雄事例後,寫下了這樣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美麗和寬廣。
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作者飽含深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志願軍戰士的無比崇敬和熱愛之情。
③ 抒情方式的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度的抒情方式。 <詩經>和後來的樂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愛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關雎> );思念遠征的愛人竟宣稱「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衛風·伯兮>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 )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 )寫一位女子對「君」剖白心跡, 直接表達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愛情,顯得坦盪、真率而震撼人心。
關漢卿的<[雙調]·沈醉東風>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捨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這首曲寫送別的場面和依依不捨的感情,真摯感人。古典詩詞中寫送別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鈴>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所寫情景與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語言如此質朴自然,與大多數委婉之作,截然有別。再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登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④ 抒情手法的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例1.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湖南卷)
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答案示例:頸聯中「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作者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⑤ 六種抒情手法分別是
抒情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作者在敘事描寫的基礎上,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大聲疾呼,抒發了自己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陸游《示兒》一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開頭兩句,以議論開篇,表達詩人至死不忘恢復中原的愛國情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根據作者抒情時所借用的對象,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類。
詩人藉助多種藝術技巧,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採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後者巧用諧音雙關「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
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最典型的如《詩經·採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依楊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之時!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⑥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哪幾種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兩種: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四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1)例: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湖南卷)
示長安君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2)答案示例:頸聯中「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作者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2、間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1)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送人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答案示例:兩句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翹首遠望,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難,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
(6)怎麼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擴展閱讀:
古詩抒情方法細分:
1、借景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2、借古抒情
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3、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即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
⑦ 如何選擇抒情的方法以及抒情的度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詩人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主要有四種形式:
1.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詩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情感或志向,
⑧ 抒情手法有哪些
抒情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詩人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
直露而真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沉重而深廣的憂傷。
2、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主要有四種形式:
借景抒情
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例:"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
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無限離愁別恨。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詩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情感或志向。
例:「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劉一止
作者寫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
借古抒情
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
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即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
(8)怎麼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擴展閱讀: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有表達方式、修辭方法、表現手法、結構模式等共四個層面的內容,其知識框架如下:
1、表達方式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描寫方式: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2、修辭手法:比喻 、借代、設問、比擬、誇張、反問、雙關、對偶、互文、列錦
3、表現手法:象徵、聯想和想像、抑揚、襯托、對比、渲染、用典 、照應、以少總多、以小 見大、借形象說理(寓道理於形象之中)、離合、蒙太奇
4、結構模式:層層渲染、鋪墊、伏筆、照應、結構對比、卒章顯志
⑨ 抒情方式有哪幾種
古詩詞的抒情方法有兩種: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四種。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
(1)例:閱讀下面的宋詩,按照要求,完成賞析(湖南卷)
示長安君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供笑雨,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詩中表現了「愴情」之感,請就中間兩聯逐聯賞析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2)答案示例:頸聯中「自憐」與「又作」貫通一氣,作者藉此直抒胸臆,表達了心中的萬端悲慨。「湖海」久隔,「塵沙」遠赴,旦夕間重逢又別,且是出使不無艱險的遼國,時空的拓展將悲意又加深了一層。
「三年」言時間之長,「萬里」謂距離之遠,以數字入詩,一縱一橫,使悲情更為濃烈。
2、間接抒情
即作者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1)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⑩ 抒情方法有哪些
寓情於景(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來抒發感情。2001年高考(9)
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古代詩歌中絕大多數是間接抒情。2001年第8題
(4)形象
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
(5)烘托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藉助想像、聯想來塑造形象。
襯托分為反襯和正襯。正襯又稱為烘托。
(6)用典(也是表現方法)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鮮明強烈,或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來歷。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5個典故(孫權、劉裕、宋文帝、佛狸、廉頗)。這些典故就因為都是京口這地方的歷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這首詞的思想情緊密聯系的,所以,辛棄疾來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這些典故,並借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7)表現方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如烘托、虛實(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用典等,有助於披文入情。
其他如「比興」「擬人」「誇張」「排比」「反復」等手法,都應了解,以便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8)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作中表現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飄逸灑脫,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如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了解詩人的風格,有利於把握他們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樣寫友情,李白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杜甫卻說:「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灧氵預堆。」欣賞兩人的詩,要反復誦讀,仔細體味它們風格的差異。
山水田園詩,邊塞詩;婉約派,豪放派
(9)語言特色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欣賞詩歌,要注意詩歌作者的煉字、煉句,物象描寫中的動與靜,聲與寂,情與理等方面的相互映襯、烘托,語序倒置的修辭色彩等。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對作品的語言表現力作具體的、深入的開掘,有助於准確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傾向,進入作品美的意境。又如王維之《山居秋暝》一詩中照、流、歸、下等動詞的妙用,這些動詞或長或短的持續情,使我們似乎感觀月光的傾瀉不盡,清泉的長流不絕,浣女的由遠而近,蓮舟的由近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