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尖頂菇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尖頂菇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2-07-11 14:36:18

如何種香菇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
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麥麩。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熏蒸等,殺蟲一般用敵敵畏噴霧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松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濕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濕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周,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
香菇的原種和栽培可選用木屑原料製作,其配比可選用常規配方:木屑78%、麥麩20%、石膏1%,糖1%,容器採用標准菌種瓶、白酒瓶、罐頭瓶、塑料袋均可,其作用方法均採用常規制種技術。
春栽香菇的原料與秋栽的原料一樣,木屑以硬質闊葉樹種為佳,木屑以專用粉碎機加工為好,最好木屑粒呈方塊狀,顆粒直徑6mm以下,粗細搭配合理,輔助原料有麥麩、石膏、糖、磷酸二氫鉀等,栽培香菇的原料配方並沒有十分嚴格的標准,一般掌握的原則是木屑80%左右,麩皮10-20%,石膏或石灰1%,糖1%,也可不加糖。有的地方添加多菌靈防止雜菌,據試驗多菌靈對香菇絲生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和隱性減產作用,最好不用。配料時要按比例稱量好原料,充分混拌均勻,加水量控制在混合料的含水量達到55%左右,生產中應寧干勿濕的原則,一般加水使料充分混合後用手握料能成團,鬆手後開裂,手掌心能見水印,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選用木屑的干濕程度決定科學的加水比例。
與母種相比較,原種需要較多的培養料,生產季節到來之前就要准備。凡可用來栽培食用菌的各種培養料都可用來生產原種,如棉籽殼、木屑、稻草等。為了提高菌種質量和使用率,則更常用多種禾穀類的種籽作原料,常用的有小麥粒、玉米粒、高粱、穀子等。以植物秸稈皮殼作主料時,需加入含氮量較高的麥麩、米糠等。

不論以什麼為原料,都要求新鮮、無霉、無蟲、潔凈、乾燥。另外,顆粒大小要適中。根據用料的不同,原種可分為穀粒種、草料木屑種、糞草種三大基本種型。不同種型的原種配料方法不同。

①穀粒種。選擇潔凈乾燥的穀粒,如小麥、玉米、高梁、穀子等,篩選干凈後,在清水中浸泡12小時,然後於沸水中煮10~30分鍾(視籽粒大小而定),以籽粒充分吸水又不脹破為度。將穀粒撈出,散鋪在可濾水的器具內,如竹席、葦席,晾乾以表面不見水膜為宜,最後配入1%~2%的石膏或石灰等輔料,攪拌均勻。

②草料和木屑種。常用的草料種配方如下。

配方一:棉籽殼90%,麥麩或米糠9%,石膏1%。適於平菇、草菇、金針菇、木耳、毛木耳、姬菇、真姬菇、靈芝、鮑魚菇、阿魏側耳、灰樹花、柱狀田頭菇、雞腿菇等多數食用菌。

配方二:玉米芯粉30%,木屑30%,麥麩20%,稻草粉18%,石膏2%。適用於平菇、香菇、木耳、毛木耳、金針菇、雞腿菇等食用菌。

配方三:大豆秸88%,麥麩或米糠10%,糖1%,石膏1%。適用於平菇、姬菇、金針菇等。

配方四:棉籽殼30%,木屑20%,玉米芯粉30%,麥麩或米糠18%,糖1%,石膏1%。適於平菇、金針菇、木耳、雞腿菇等。

配方五:甘蔗渣77%。麥麩或米糠20%,糖1%,石膏2.0%,適於香菇、木耳、毛木耳。

配方六:甘蔗渣39%,木屑39%,麥麩或米糠20%,糖1%,石膏1%,適用於香菇、木耳和平菇。

配方七:棉籽殼98%,石灰2%,適用於草菇。

配方八:碎稻草77%,麥麩20%,糖1%,石灰2%,適用於草菇。

配方九:木屑78%,麥麩和米糖20%,糖1%,石膏1%。適用於香菇和黑木耳。

配方十:木屑70%,麥麩或米糠28%,糖1%,石膏1%,適用於柱狀田頭菇、多脂鱗傘等。

配方十一:甜菜渣30%,木屑30%,棉籽殼20%,麥麩或米糠18%,糖1%,石膏1%。適用於滑菇、平菇等。

配方十二:棉籽殼40%,碎稻草43%,麥麩或米糠15%,石灰2%,適用於草菇。

具體配製方法是:先用撞篩篩除掉過大的顆粒,並挑出較大的尖銳物,以使顆粒大小均勻,吸水充分。按配方要求稱取各種配料成分,將植物性材料混合均勻,將石膏、石灰、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銨等溶於水中。然後加水攪拌,多數食用菌加水至含水量55%~65%,喜濕種類如草菇加水至含水量70%~75%。攪拌均勻後,為使材料吸水充分,堆起半小時至1小時後再行分裝。

③糞草種。在有制好的干堆肥的情況下,可加水至適宜含水量後直接使用。在沒有腐熟的堆肥時,可自行堆制,常用配方是:干稻草45.5%,干牛糞45.5%,花生餅粉、豆餅粉或菜籽餅粉1.7%,石膏0.9%,硫酸銨0.5%,過磷酸鈣4.5%,石灰0.9%,混合均勻後加水至含水量70%~75%,攪拌均勻後堆積發酵16天,此期間翻堆4次,發酵完成後即可使用。具體發酵方法可參考雙孢蘑菇栽培中培養料發酵有關內容。

求採納親!

⑵ 蘑菇種植技術視頻

蘑菇的種植技術如下,看你是不是能夠有幫助。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香菇種植技術
一、概述
香菇是我國特產之一, 多年一直出口,我國香菇產量1999年已達100多萬噸,居世
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費的菇類。我國香菇多以干品銷售,近年也有一定鮮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藝和品種類型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
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
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
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
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
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
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D80天出菇) 、遲生種(接種
後120天以上出菇) 。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
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
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 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
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
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
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D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D4241(D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
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
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D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
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 (D10厘米,肉
厚1.8(D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
度范圍6-20℃,以12(D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D5月,
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
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
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
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
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
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 (D14厘米,柄長3.5(D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
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 (D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
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D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D7月接種的
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
品種,出菇期9月(D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
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 (D13厘米,柄長3(D4厘米,易形成
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D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
2(D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
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
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
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
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
分別為:241(D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D4月。我國北方氣
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
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
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
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
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 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
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D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
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
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
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
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 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
(花菇939) 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
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
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
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
擊木(驚蕈) 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
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
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
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 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
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
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
為3-4個月, 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
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
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
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
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
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
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
接種期為2(D5月,出菇期5(D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
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
中大葉型, 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
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 (D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
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中國有機農業網

⑶ 蘑菇種植技術

1、選擇菌種

蘑菇的品種繁多,每個品種都有它們的營養價值,如果想家庭種植蘑菇,首先需要給蘑菇選擇菌種,蘑菇對生長環境要求並不高,所以能夠一年四季播種,平時可以從養殖的蘑菇中分離出菌種,也可以直接上市場購買菌種。

2、盆土要求

在種植蘑菇前,還要給蘑菇選擇一個大小合適的廣口花盆,再選擇一份適合生長的土壤,蘑菇喜歡生長在肥沃度高、透氣保水的土壤,可以用蘑菇土、腐殖土、田園土按照6:2:2的比例混合,然後可以開始家庭種植蘑菇了。

3、開始種植

蘑菇的一切工作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種植了,其實家庭蘑菇種植技術並不難,需要將准備好的土壤放在太陽下暴曬兩天殺菌,然後將菌種撒在土壤上,適量的澆點水,鋪蓋一層衛生紙、或報紙,將表面用水噴濕,放在陰涼處養殖,溫度控制在23~25℃,等待5~7天蘑菇就會長出來了。

4、採摘蘑菇

蘑菇不喜歡陽光,在陽光的照耀下會停止生長,需要將它擺放在陰涼處養殖,每隔1~3天澆一次水,如果溫度過高需要每天澆2~3次水,蘑菇屬於真菌植物,它的生長速度很快,可以每隔一周採摘一次蘑菇,如果管理養殖的好,採摘的部位還會繼續生長蘑菇。


(3)尖頂菇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採摘覆土

家庭蘑菇每次採摘蘑菇時,不能亂採摘,可以采大的,留下小的繼續生長,而且採摘時,不要傷到周圍的幼菇,採摘後還有清理殘留根和死菇,然後及時的覆土,填平採摘留下來的菇坑,不然會導致採摘後不會繼續生長蘑菇了。

2、控制溫度

家庭蘑菇耐寒不耐高溫,它適合生長在23~25℃的環境下,如果低於5℃,會使蘑菇緩慢生長,低於0℃會停止生長,所有冬季時,最好將室內溫度控制在5℃以上,不能超過32℃,不然會使菌絲衰竭,影響蘑菇自然生長。

⑷ 廣東省東莞地區氣溫適合種植那類蘑菇,是室內種植,要注意那些方面。

東莞地區的氣溫適合種植中高溫型的菌類。室內可以種植茶樹菇,秀珍菇,鮑魚菇等等。需要注意合理配製培養料。嚴格培養料消毒滅菌處理。使用優質菌種。防治高溫,高濕。

⑸ 蘑菇怎樣種植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⑹ 尖頂菇的營養成分是什麼

至少含有8種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12、煙酸、泛酸、吡噦醇、生物素、葉酸等。

⑺ 如何種植香菇

香菇栽培技術: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
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⑻ 求蘑菇的種植技術

食用菌蘑菇種植技術.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香菇種植技術
一、概述
香菇是我國特產之一, 多年一直出口,我國香菇產量1999年已達100多萬噸,居世
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費的菇類。我國香菇多以干品銷售,近年也有一定鮮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藝和品種類型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
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
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
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
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
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
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D80天出菇) 、遲生種(接種
後120天以上出菇) 。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
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
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 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
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
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
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D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D4241(D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
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
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D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
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 (D10厘米,肉
厚1.8(D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
度范圍6-20℃,以12(D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D5月,
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
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
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
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
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
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 (D14厘米,柄長3.5(D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
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 (D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
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D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D7月接種的
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
品種,出菇期9月(D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
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 (D13厘米,柄長3(D4厘米,易形成
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D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
2(D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
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
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
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
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
分別為:241(D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D4月。我國北方氣
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
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
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
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
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 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
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D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
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
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
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
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 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
(花菇939) 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
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
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
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
擊木(驚蕈) 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
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
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
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 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
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
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
為3-4個月, 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
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
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
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
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
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
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
接種期為2(D5月,出菇期5(D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
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
中大葉型, 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
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 (D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
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⑼ 菌菇的種植方法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⑽ 香菇的詳細種植方法

香菇種植技術
一、概述
香菇是我國特產之一,多年一直出口,我國香菇產量1999年已達100多萬噸,居世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費的菇類。我國香菇多以干品銷售,近年也有一定鮮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藝和品種類型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 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 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 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 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 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麥麩。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熏蒸等,殺蟲一般用敵敵畏噴霧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松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濕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濕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周,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雜菌和蟲害預防的重點是脫袋後的木霉,蟲害則為菇蚊、跳蟲、蛞蝓等。預防措施:將有局部污染的菇木與好菇木分開覆土,防止傳染,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全面的、徹底消毒滅蟲工作,提高菇棚的遮蔭及四周通風性,防止雨淋菇木。發現有雜菌污染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進行噴霧或塗刷,蟲害則可用菊酯類農葯對整個菇棚及四周進行噴霧。

閱讀全文

與尖頂菇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積分電路計算方法 瀏覽:350
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做倉鼠窩 瀏覽:395
辦公軟體使用方法 瀏覽:679
如何知道車輛轉向燈的使用方法 瀏覽:241
用什麼方法化解尿酸 瀏覽:321
hiv抗體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51
摩托真空胎安裝方法 瀏覽:591
有什麼方法比較快入眠 瀏覽:416
研究一般課題的科學方法 瀏覽:454
女生自助購物正確方法 瀏覽:155
急性鼻炎咽喉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927
大金過橋檢測方法 瀏覽:756
碳酸鈉和硫酸銨鑒別方法 瀏覽:209
如何區分家長類型和溝通方法 瀏覽:588
秦艽的種植方法 瀏覽:325
你會用簡便方法計算53 瀏覽:338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瀏覽:115
風寒濕痹阻證最快的治療方法 瀏覽:464
小哥哥鍛煉方法 瀏覽:786
樁基本功訓練方法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