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化學問題!
侯氏制鹼法http://ke..com/view/187856.htm
氯鹼工業http://ke..com/view/476882.htm
硝酸工業http://ke..com/view/2207432.htm
硫酸工業製法;
化學方程式:
SO2+2O2 ===(V2O5,可逆,400-500攝氏度)==2SO3
SO3+H2O==H2SO4
先將硫黃或黃鐵礦在空氣中燃燒或焙燒,以得到二氧化硫氣體.將二氧化硫氧化為三氧化硫是生產硫酸的關鍵,其反應為:2SO2+O2→2SO3
這個反應在室溫和沒有催化劑存在時,實際上不能進行.根據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途徑的不同,製造硫酸的方法可分為接觸法和硝化法.接觸法是用負載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鉀或硫酸鉀(助催劑)的五氧化二釩V2O5作催化劑,將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遞氧劑,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SO2+N2O3+H2O→H2SO4+2NO
根據所採用設備的不同,硝化法又分為鉛室法和塔式法,現在鉛室法巳被淘汰;塔式法生產的硫酸濃度只有76%;而接觸法可以生產濃度98%以上的硫酸;採用最多.
接觸法生產工藝:接觸法的基本原理是應用固體催化劑,以空氣中的氧直接氧化二氧化硫.其生產過程通常分為二氧化硫的制備、二氧化硫的轉化和三氧化硫的吸收三部分.
二氧化硫的制備和凈化:
以硫鐵礦等其他原料製成的原料氣,含有礦塵、氧化砷、二氧化硒、氟化氫、氯化氫等雜質,需經過凈化,使原料氣質量符合轉化的要求.為此,經回收余熱的原料氣,先通過乾式凈化設備(旋風除塵器、靜電除塵器)除去絕大部分礦塵,然後再由濕法凈化系統進行凈化.
經過凈化的原料氣,被水蒸氣所飽和,通過噴淋93%硫酸的填料乾燥塔,將其中水分含量降至0.1g/m3以下.
二氧化硫的轉化:二氧化硫於轉化器中,在釩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催化氧化:
SO2+(1/2)O2 SO3 ΔH=-99.0kJ
釩催化劑是典型的液相負載型催化劑,它以五氧化二釩為主要活性組分,鹼金屬氧化物為助催化劑,硅藻土為催化劑載體,有時還加入某些金屬或非金屬氧化物,以滿足強度和活性的特殊需要.通常製成直徑4~6mm、長5~15mm柱狀顆粒.近年來,丹麥、美國和中國相繼開發了球狀、環狀催化劑,以降低催化床阻力,減少能耗.
釩催化劑須在某一溫度以上才能有效地發揮催化作用,此溫度稱為起燃溫度,通常略高於400℃.近年來,研製成功的低溫活性型釩催化劑,其起燃溫度降低到370℃左右,因而提高了二氧化硫轉化率.轉化器進口的原料氣溫度保持在釩催化劑的起燃溫度之上,通常為410~440℃.
由於原料氣經過濕法凈化系統後降溫至40℃左右,所以必須通過換熱器,以轉化反應後的熱氣體間接加熱至反應所需溫度,再進入轉化器.二氧化硫經氧化反應放出的熱量,使催化劑層溫度升高,二氧化硫平衡轉化率隨之降低,如溫度超過650℃,將使催化劑損壞.為此,將轉化器分成3~5層,層間進行間接或直接冷卻,使每一催化劑層保持適宜反應溫度,以同時獲得較高的轉化率和較快的反應速度.
現代硫酸生產用的兩次轉化工藝,是使經過兩層或三層催化劑的氣體,先進入中間吸收塔,吸收掉生成的三氧化硫,余氣再次加熱後,通過後面的催化劑層,進行第二次轉化,然後進入最終吸收塔再次吸收.由於中間吸收移除了反應生成物,提高了第二次轉化的轉化率,故其總轉化率可達99.5%以上,部分老廠仍採用傳統的一次轉化工藝,即氣體一次通過全部催化劑層,其總轉化率最高僅為98%左右.
三氧化硫的吸收:轉化工序生成的三氧化硫經冷卻後在填料吸收塔中被吸收.吸收反應雖然是三氧化硫與水的結合,即:
SO3+H2O→H2SO4 ΔH=-132.5kJ
但不能用水進行吸收,否則將形成大量酸霧.工業上採用98.3%硫酸作吸收劑,因其液面上水、三氧化硫和硫酸的總蒸氣壓最低,故吸收效率最高.出吸收塔的硫酸濃度因吸收三氧化硫而升高,須向98.3%硫酸吸收塔循環槽中加水並在乾燥塔與吸收塔間相互串酸,以保持各塔酸濃度恆定.成品酸由各塔循環系統引出.
吸收塔和乾燥塔頂設有金屬絲網除沫器或玻璃纖維除霧器,以除去氣流中夾帶的硫酸霧沫,保護設備,防止環境污染.兩次轉化工藝的最終吸收塔出口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小於500×10-6,尾氣可直接排入大氣;而一次轉化工藝的吸收塔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高達2000×10-6~3000×10-6,故須設置尾氣處理工序,以使排氣符合環境保護法規.氨水吸收法是應用最廣的尾氣處理方法.
分拿來吧》
Ⅱ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
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減小壓力;使物體與接觸面光滑;使物體與接觸面分離;變滑動為滾動等。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產生摩擦力的條件
第一:物體間相互接觸;
第二:物體間有相互擠壓作用;
第三:物體接觸面都粗糙;
第四: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相對運動。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式
(1)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2)使接觸面分離【在物體接觸面形成一層氣墊或磁懸浮】;
(3)減小壓力;
(4)減小物體接觸面粗糙程度。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2)增大壓力;
(3)化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Ⅲ 如何降低布袋除塵器的阻力
降低布袋除塵器阻力的方法
1、合理控制氣流上升速度
氣流上升速度是指煙氣在濾袋空間內的流動速度,
氣流上升速度是衡量除塵器結構性能優劣的重要參數,對低壓行噴脈沖布袋除塵器的性能影響較大。
在相同處理風量的條件下,氣流上升速度取得大,
說明在有效的袋室空間內濾袋與濾袋之間的間距更小,濾袋布置更緊湊,除塵器的外形尺寸更小,
但氣流上升速度過大,除塵器的運行阻力也會相應增大。通常情況下,氣流上升速度控制在
1m/s左右更能發揮除塵器的使用性能。
2、合理確定過濾風速
布袋除塵器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過濾風速,除塵器結構、清潔濾袋、粉塵層的阻力都隨過濾風速的提高而增加。
一台行噴脈沖布袋除塵器不管用什麼樣的濾料,其凈過濾風速都不應超過1m/min
,對微細粉塵層,由於粉塵粒子相互搭接細密,過濾風速需要更低,否則除塵器的運行阻力會大大增加。
但往往不
少除塵設備廠家在選型時為了產品能在市場競爭中更有競爭力而惡意提高過濾風速,從而達到降低設備成本的目的,這種除塵器的設備阻力一定會高於正常值。
3、合理控制局部氣流速度
低壓行噴布袋除塵器的局部氣流速度包括進出風口風速、進風支閥風速、
提升閥口風速、凈氣室風速、花板孔風速等,
這些風速對除塵器的阻力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除塵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盡量加大進出風口、
進風支閥口和提升閥口的尺寸,以降低氣流的通過速度,從而降低除塵器的運行阻力。
凈氣室的風速需要通過抬高凈氣室的高度來實現,
但抬高凈氣室的高度就意味著設備成本的增加,所以風速的選取要有一個合理的范圍,正常情況下凈氣室的風速控制在
3m/s~5m/s
。花板孔的風速與濾袋長徑比成正比,相同直徑的濾袋長度越長,花板孔風速就越高。濾袋的長徑比必須小於60
,否則不僅增加除塵器的運行阻力,還會影響濾袋的清灰效果。
4、均勻分布氣體流量
布袋除塵器在設計時即使理論過濾風速和其他風速取得都很合理,但如果氣
流均布措施不到位,每個袋室的實際處理風量就會有高有低;
即便在一個袋室內,如果氣流均布措施不到位,每條濾袋的實際過濾風速也會不同。所以,
在除塵器的進風口處需要有氣體導流板和均風板,
需要調節進風支閥的開度以平衡各個袋室的風量,在灰斗內需要設置均風板來分布單個袋室的風量。
5、預除塵
除塵器阻力的上升速度與煙氣中的粉塵濃度大小有關,
如果通過相應的措施將煙氣中的粉塵先收集部分,然後再通過濾袋過濾凈化,
這樣就能減輕除塵器的
過濾負荷,阻力上升速度也會大大降低。預除塵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在除塵器前端加一個旋風除塵器或在除塵器的進口內部增加旋風裝置,
通過旋風離心效應聚集粉塵達到預除塵的目的;
下進風方式的布袋除塵器由於煙氣從灰斗內通過,由於氣流空間的突然擴大,粗顆粒和部分細粉塵會沉降下來,因此,
下進風方式是公認的布袋除塵器中最科學的進風方式。
6、科學提高清灰效果
濾袋錶麵粉塵層對除塵器的運行阻力有很大影響,因而清灰效果尤其重要。影響低壓行噴布袋除塵器清灰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噴吹壓力、清灰周期、
濾袋長度、濾袋與濾袋的間距等。沒有足夠的噴吹壓力和能量,
就不能徹底清除濾袋錶面的粉塵層。但噴吹壓力也不宜過大,否則濾袋的使用壽命就會大大縮短。噴
吹壓力需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需要根據粉塵的黏稠性程度靈活調整,
噴吹壓力應控制在0、2MPa~0、4MPa
之間。從降低除塵器運行阻力角度講,濾袋錶面始終處於清潔狀態時的阻力最小,這就需要頻繁對濾袋進行噴吹清灰,
但這樣是以犧牲濾袋的使用壽命為代價的。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我們需要根據煙氣中粉塵的濃度大小、粉塵的黏稠性靈活調整清灰周期。
Ⅳ 減少企業變革阻力的方法有哪些
1.抵制組織變革的原因 組織變革作為戰略發展的重要途徑,總是伴隨著不確定性和風險,並且會遇到各種阻力.管理心理學研究發現,常見的組織變革阻力可以分為三類.
(1)組織因素.在組織變革中,組織惰性是形成變革阻力主要的因素.這是指組織在面臨變革形勢時表現得比較刻板、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環境的要求或者內部的變革需求.造成組織惰性的因素較多,例如,組織內部體制不順、決策程序不良、職能焦點狹窄、層峰結構和陳舊文化等,都會使組織產生惰性.此外,組織文化和獎勵制度等組織因素以及變革的時機也會影響組織變革的進程.
(2)群體因素.組織變革的阻力還會來自群體方面,研究表明,對組織變革形成阻力的群體因素主要有群體規范和群體內聚力等.群體規范具有層次性,邊緣規范比較容易改變,而核心規范由於包含著群體的認同,難以變化.同樣,內聚力很高的群體也往往不容易接受組織變革.Lewin的研究表明,當推動群體變革的力和抑制群體變革的力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時,也就形成了組織變革.不平衡狀況「解凍」了原有模式,群體在新的、與以前不同的平衡水平上重新「凍結」.
(3)個體因素.人們往往會由於擔心組織變革的後果而抵制變革.一是職業認同與安全感.在組織變革中,人們需要從熟悉、穩定和具有安全感的工作任務,轉向不確定性較高的變革過程,其「職業認同」受到影響,產生對組織變革的抵制.二是地位與經濟上的考慮.人們會感到變革影響他們在企業組織中的地位,或者擔心變革會影響自己的收入.或者,由於個性特徵、職業保障、信任關系、職業習慣等方面的原因,產生對於組織變革的抵制.
2.減少企業變革阻力的方法
(1)企業的人力資源要為組織變革服務。
員工的個性與其對待變革的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就應該引入心理測平,通過測平招聘一些有較強適應能力,敢於接受挑戰的員工。其次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高員工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使得企業的人力資源素質和企業變革同步推進。再次,在企業的日常經營過程中,企業應該樹立一種團體主義的文化,培養員工對組織的歸屬感形成一種願意與企業同甘共苦的企業文化。
(2)加強與員工的溝通,讓員工明白變革的意義。
在變革實施之前,企業決策者應該營造一種危機感,讓員工認識到變革的緊迫,讓他們了解變革對組織,對自己的好處,並適時的提供有關變革的信息,澄清變革的各種謠言,為變革營造良好的氛圍。在變革的實施過程中,要讓員工理解變革的實施方案,並且要盡可能的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讓員工參與到變革中來。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時刻地關注員工的心理變化,及時與員工交流,在適當的時候可以作出某種承諾,以消除員工的心理顧慮。
(3)適當地運用激勵手段。
在組織變革的過程中適當運用激勵手段,將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企業可以在變革實施的過程中,提高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使員工感受到變革的好處和希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對一些員工予以重用,以穩住關鍵員工,消除他們的顧慮,使他們安心地為企業工作。
(4)引入變革代言人
變革代言人即通常所謂的咨詢顧問。在變革的過程中,一些員工認為變革的動機帶有主觀性質,他們認為變革是為了當局者能更好地謀取私利。還有一些員工對變革發動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實施變革。而引入變革代言人就能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咨詢顧問通常都是由一些外部專家所組成,他們的知識和能力不容置疑。另一方面,由於變革代言人來自第三方,通常能較為客觀的認識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較為正確的找到解決的辦法。
(5)運用力場分析法
力場分析法是盧因於1951年提出來的,他認為:變革是相反方向作用的各種力量一種能動的均衡狀態,對於一項變革,企業中既存在變革的動力,又存在變革的阻力,人們應該通過分析變革的動力和阻力,找到變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