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路結冰了可以怎樣處理
道路結冰處理方法:
1、融雪劑除冰,如果地面結冰影響出行的話,可以通過在地面上撒融雪劑來融化冰塊。等冰雪融化之後,就可以快速清理積雪和積冰。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除冰雪的方法。
2、撒鹽除冰,或者還可以往地面上撒鹽來融化地面上的冰塊。只需要撒上輕薄的一層鹽,然後靜置十五分鍾左右就可以快速融化冰塊,然後就可以輕易鏟除。
3、熱水除冰,還可以通過往冰上倒熱水來除冰。這個方法很容易將冰融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冰融化的時候快速除冰,防止融化的冰水再次凝結。
(1)冰害地區路基處理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如果地面溫度低於0℃,道路上會出現積雪或結冰現象。
道路結冰容易發生在11月到下一年4月(即冬季和早春)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北部地區,常常出現道路結冰現象。而我國南方地區,降雪一般為「濕雪」,往往屬於0~4℃的混合態水,落地便成冰水漿糊狀,一到夜間氣溫下降,就會凝固成大片冰塊,只要當地冬季最低溫度低於0℃,就有可能出現道路結冰現象,只要溫度不回升到足以使冰層解凍,就將一直堅如磐石。
一般來說,寒冬臘月,當出現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引起氣溫下降的天氣(氣象上稱為寒潮)時,如果伴有雨雪,最容易發生道路結冰現象。
『貳』 公路路基處理有什麼辦法
公路軟基處理的有:換填、強夯、水泥攪拌樁、CFG樁、砂袋井等,普通路基主要是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即可。不良土質路基的處理方法特別是土路基、土石基,使用土壤固化劑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使用土壤固化劑做路基施工材料時可以不必挖除、運棄設計路面的現有土壤不需要鋪設大量的砂石料,表層不受霜凍、濕熱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使用道路現場的土壤就可以處理成堅實耐久的公路路基,其抗壓強度等各項性能指標是用傳統施工材料施工的數倍,大大的超過了國家標准。更重要的是延長了公路的使用壽命,縮短了大量工程,節省了將近一半左右的 建設成本,保護了環境,減少了以後的重復建設。
國內已使用土壤固化劑作為路基處理的新材料有數十年的歷史,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固化劑均是呈酸性的,施工不是很安全,鹼性的土壤固化劑僅僅只有土固精牌土壤固化劑,其安全性、板結效果都比酸性強很多,同時具有萬能兼容、高斥水性、五冊限抗壓等指標遠超國標等獨有的優勢。
『叄』 凍土處理技術
凍土是指溫度在0℃以下,其中含有冰的各種土。季節性凍土是指該凍土在冬季凍結、夏季融化的土層。多年凍土或永凍土是指凍結狀態持續3年以上的土層。在我國,季節凍土遍布全國,而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青藏高原及西部高山等地,約占國土面積的22%。
凍土處理技術是隨著凍土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凍土地區工程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般來說,凍土地基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凍脹引起的破壞問題:凍脹是指土體凍結過程中,土中水分凍結成冰,並形成冰層、冰透鏡體、多晶體冰晶等形式的冰侵入體,引起土顆粒的相對移動,使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擴張現象。凍脹的外觀表現是土體表面不均勻的升高,凍脹變形常常可以形成凍脹丘及隆起等地形。在季節性凍土區和多年凍土區,由凍脹引起破壞的事例屢見不鮮。
2)融沉引起的地基穩定性問題:融沉又稱熱融沉陷,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改變了地面的溫度狀況,引起季節融化層的深度加大,導致地下冰或多年凍土層發生局部融化,上部土層在自重和外部營力作用下產生沉陷。此外,還可出現熱融滑坍、融凍泥流等,造成邊坡破壞,這些都是不利於工程建築物安全和正常運營的條件。
在凍土區修建建築物,除要滿足非凍土區建築物所要滿足的強度與變形條件外,還要考慮以凍土作為建築物地基時,其強度隨溫度和時間而變化的情況。所以,採取什麼樣的防凍脹和融沉措施來保證凍土區建築物地基的穩定,是關繫到凍土區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
1.多年凍土區的地基處理措施
在我國多年凍土地區,多年凍土的分布一般不具連續性,所以建築物的平面布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一般來說,在堅硬凍土地區和高震級地區,採用保持凍結狀態進行設計是經濟合理的。如果地基土融化時,其變形不超過建築物的容許值,且採用保持凍結狀態又不經濟時,應採用逐漸融化狀態進行設計。但是,當地基土的年平均氣溫較高(不低於-0.5℃),且處於塑性凍結狀態,採用保持凍結和逐漸融化的設計方案都不經濟時,宜採用預先融化狀態進行設計。對一棟建築面積很小、基礎相連或很近的正常建築物來說,是沒有辦法將地基土分成凍結與不凍兩個穩定部分,所以此時應採用同一種設計狀態。
在下列情況之一時,可採用保持凍結狀態原則進行設計:
1)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低於-1.0℃的場地;
2)持力層范圍內的地基土處於堅硬凍結狀態;
3)最大融化深度范圍內,存在融沉、強融沉、溶陷性土及其夾層的地基;
4)非採暖建築或採暖溫度偏低、佔地面積不大的建築物地基。
在下列情況下應採用逐漸融化狀態進行設計:
1)多年凍土的年平均地溫為-0.5~1.0℃的場地;
2)持力層范圍內的地基土處於塑性凍結狀態;
3)在最大融化深度范圍內,地基為不融沉或弱融沉性土;
4)室溫較高、佔地面積較大的建築或熱載體管道及給排水系統等對凍層產生熱影響的地基。
為控制地基土的變形,可根據需要採用不同的地基處理措施和結構設計方法。多年凍土區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見表4-5。在選用地基處理方法時,應力求做到安全實用、確保質量、經濟合理、技術先進。同時,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多年凍土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千差萬別,各地的施工機械條件、技術水平、經驗積累都不盡相同,所以在選用地基處理方法時還要因地制宜,有效利用當地條件,充分發揮各地的優勢。
表4-5 多年凍土區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
續表
2.季節性凍土區的地基處理措施
季節性凍土區的鐵路、公路、工業與民用建築等都普遍存在嚴重的凍害問題。例如,鐵路、公路的路基常由於不均勻凍脹及融沉作用而不平坦,路面產生裂縫,凍結層春季融化,產生翻漿、冒泥等現象,有時中斷交通。季節性凍土區的地基處理措施可歸納為兩類:以清除或削減凍融為目的的地基處理措施和以增強建築物抵抗和適應凍融變形能力為主的結構措施。
(1)地基處理措施
通過對凍融產生的基本條件及影響因素的分析認為,凍土的土質、水分(包括外界補給水)和土中負溫值是產生凍融的基本要素,因此,只要消除其中一個因素,就可清除或削弱土體的凍融,實際工作中常採用換填法、保溫法和排水隔水法等措施。
1)換填法:採用粗砂、礫石等非(弱)凍脹性材料置換天然地基的季節性凍土,以削弱或基本消除地基土的凍融,其效果與換填深度、換填料的粉粘粒含量、換填料的排水條件、地基土質、地下水位以及建築物適應不均勻凍脹變形的能力等因素有關。在採取換填法處理時,應根據建築物的具體情況、地基土質及地下水位情況,確定合適的換填深度和控制粉粘粒的含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做好換填層的排水。
2)保溫法:在建築物基礎底部或四周設置隔熱層,增大熱阻,以推遲地基土的凍結、提高土中溫度、減少凍結深度,進而起到防凍脹的一種方法。可以用來隔熱的材料相當多,例如草皮、樹皮、爐渣、土塊、混凝土、玻璃纖維、聚苯乙烯泡沫等,在某些條件下,土、冰、雪、柴草等也可作為隔熱材料。近年來,由於各種人造材料的發明,保溫法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涉及道路、工業與民用建築及水利工程等領域。
3)排水隔水法:通過隔斷補給水源和排除地表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及季節凍層范圍內土體的含水量,從而降低土的凍脹。但是,排水和隔水的方法應結合工程運用條件、工程地點的土質及水文地質條件進行選擇,否則,不但起不到防凍害的效果,反而會給工程造成危害。
(2)結構措施
除上述地基處理措施外,還可根據建築物的重要程度、運行年限及結構特點等採用不同的設計原則和防凍害的結構措施。對於以墩、樁為基礎的橋梁、渡槽及其他重要建築物,應保證建築物在凍脹或融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所以常採用深基礎或各種形式的錨固基礎。對於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的平房、低層樓房和農田水利工程中的小型涵洞、小型水閘、引水渠道等建築物來說,為了節省投資,可採用淺埋基礎,並採取一定的結構措施,增強其適應不均勻凍脹變形的能力。目前,在寒冷地區,主要採用柔性結構、增加結構的剛度和整體性及合理分割結構、設置變形縫等3種措施增強建築物適應不均勻變形的能力。此外,還可採用迴避性的結構措施,即在建築物的形式選擇、總體布置及結構形式等方面採取措施,避開不利的凍脹條件。迴避性的結構措施主要有架空法、埋入法和隔離法3種。
在實際工程中,需要結合建築物的等級、要求、地基條件及當地材料等具體情況確定宜採取的防凍脹措施。比如,建在弱凍脹或中等凍脹土地基上允許凍脹變形的小型建築物,可考慮採用單一的消除、削減凍脹的處理措施,將凍脹引起的建築物變形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但在強凍脹土地基上修建不允許變形或允許凍脹變形很小的建築物時,只採用單一的消除、削弱凍脹的處理措施,可能難以達到防治凍害的目的,而且在經濟上也往往是不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宜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即以一種措施為主,同時配合其他一種或幾種措施。
小 結
本章的學習重點是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采空塌陷、礦井突水、瓦斯爆炸和岩爆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以及濕陷性黃土、軟土、膨脹土、鹽漬土、紅粘土、凍土等特殊土的處理技術,難點是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采礦塌陷、礦井突水等災害的防治工程設計。岩溶地區因岩溶發育的不均一性,使得防治岩溶塌陷災害的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對於一般工程可以考慮採用強夯、跨越等方法處理,但對於重要工程,應採取樁基、灌注填充等方法處理;在地面沉降區,除採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地面沉降發展外,擬建工程一般應有適度的沉降量預留;地裂縫災害的防治多以避讓為主,或採取一定的結構措施減輕災害損失;礦山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重在預防,在編制開發利用方案或施工方案時,應針對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採取合理的開采方式或施工方法,圍岩支護、留足保安(或防水)礦柱;在工程實踐中,特殊土如濕陷性黃土地區出現的地基沉陷、地面開裂,軟土地區的過量沉降、側向滑移,凍土地區的凍脹、融沉以及邊坡滑坍等災害危及工程建設的案例很多,工程建設時對特殊土地基加固的設計和施工顯得尤為重要。
復習思考題
1.岩溶災害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2.強夯加固的原理是什麼?具體如何實施?
3.灌注填充法如何設計?
4.岩溶地區樁基如何設計?
5.地面沉降有哪些防治措施?
6.什麼條件下可以採用人工回灌對地面沉降進行治理?人工回灌治理方法有哪些?
7.人工回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如何解決?
8.人工回灌地下水設計及實施步驟有哪些?
9.在地面沉降地區為什麼要進行防洪排澇?如何實施?
10.地裂縫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1.針對地裂縫上已有建築物,如何布設減災工程?
12.生命線工程如何避免地裂縫災害?
13.如何確定塌陷盆地的最大塌陷深度?
14.防治采礦塌陷的井下技術措施有哪些?
15.礦井突水前有哪些「徵兆」?如何識別礦井突水水源?
16.礦井突水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7.如何確定安全防水岩柱厚度?
18.簡述礦井注漿堵水的工作程序。
19.防止瓦斯爆炸和岩爆的措施有哪些?
20.濕陷性黃土、軟土、凍土地基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肆』 城鎮道路凍土路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城鎮道路凍土路基的處理方法:
凍土分為季節性凍土和多年性凍土兩大類。凍土在凍結狀態強度較高、壓縮性較低。融化後承載力急劇下降,壓縮性提高,地基容易產生融沉。而凍土中產生的凍脹對地基不利。一般土顆粒愈細,含水量愈大,土的凍脹和融沉性愈大,反之愈小。在城市道路中,土基凍脹量與凍土層厚度成正比。不同土質與壓實度不均勻也容易發生不均勻沉降。對於季節性凍土,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凍脹發生變形而破壞,在路基施工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盡量減少和防止道路兩側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凍結前或凍結過程中滲入到路基頂部,可增加路基總高度,使其滿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
2.選用不發生凍脹的路面結構層材料。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凍深度與溫度之間的關系,使土基凍層厚度不超過一定限度。控制土基的凍脹量不超過允許值。
3.對於不滿足防凍脹要求的結構,可採用調整結構層的厚度或採用隔溫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來滿足防凍脹要求。多孔礦渣是較好的隔溫材料。
4.為防止不均勻凍脹,防凍層厚度(包括路面結構層)應不低於標準的規定。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伍』 青藏鐵路的凍土是怎麼解決的
1、適當提高 路基填土高度,用天然土保溫,這種方法價廉,可普遍採用。
2、在路基埋設工業 保溫層(PU、EPS等),埋設5~10厘米 保溫板,在工程實踐中均取得極佳工程效果。
3、埋設 通風管,就是在 路堤中埋設直徑30厘米左右的金屬或 混凝土橫向通風管,可以有效降低路基溫度。
4、採用拋 石路基,即用碎塊石填築路基,利用填石路基的通風 透氣性,隔阻熱空氣下移,同時吸入冷量,起到保護 凍土的作用。
5、在少數極不穩定凍土地段修建低架旱橋,工程效果有保證,但造價高。 青藏高原溫度對凍土的影響非常大,一般情況 地面溫度比氣溫高3℃~4℃,沒有太陽的直接照射,設置保溫層地基或者通風地基可降低原地面溫度2℃~3℃。
(5)冰害地區路基處理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性狀:
診斷層和診斷特性,凍土具有永凍土壤溫度狀況,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層,地表具有多邊形土或石環狀、條紋狀等凍融蠕動形態特徵。
形態特徵,土體淺薄,厚度一般不超過50厘米,由於凍土中土壤水分狀況差異,反映在具常潮濕土壤水分狀況的濕凍土和具乾旱土壤水分狀況的干凍土兩個亞綱的剖面構型上有著明顯差異,濕凍土剖面構型為O—Oi—Cg或Oi—Cg型,干凍土為J—Ah—Bz—Ck型,
理化性質,凍土有機質含量不高,腐殖質含量為10—20克每千克,腐殖質結構簡單,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鹼性反應,陽離子代換量低,一般為10厘摩爾(+)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營養元素貧乏。
參考資料:凍土 網路
『陸』 凍土路基怎樣處理
技術措施一:路基施工中,為減小路基熱融下沉,應注意減少填料蓄熱對地基多年凍土的影響;路堤較高時,宜分兩次填築;高溫多年凍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時期填築。路塹開挖後,基底換填層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墊層對減少路基凍脹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應認真作好工作墊層。基於多年凍土區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凍土區路基工程必須滿足在抗凍脹、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術措施二:多年凍土區路基施工應充分重視多年凍土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工程的施工,嚴格按環保要求組織施工。為滿足環境和路基穩定要求,防止因周圍環境的凍土被破壞,致使熱融發生擴散而危及鐵路路基穩定,要求青藏鐵路取土場應離開路基500m以上,且必須由環保部門指定。施工時盡量採用移挖作填的辦法解決填料,充分利用棄碴和路塹挖方。
技術措施三:針對路基不同的施工部位,宜選擇合適的施工季節。高含冰量多年凍土分布地區,路塹開挖將高含冰量多年凍土直接暴露在大氣中和陽光下,多年凍土的熱狀態受到嚴重干擾,高含冰量凍土的融化,甚至可使施工無法進行,所以高含冰量多年凍土路塹的開挖選擇在寒冷季節,暴露的多年凍土不會融化,相反,多年凍土的溫度還會下降,有利於多年凍土的穩定。
『柒』 結冰的路面除撒鹽以外還有其他的辦法嗎,原理是什麼,除融雪劑以外
一、融雪劑種類
國內外使用的融雪劑一般有兩大類,
一類是以醋酸鉀為主要成分的有機融雪劑:該類融雪劑融雪效果好,沒有什麼腐蝕損害,但它的價格太高,一般用於機場等重要場所。
另一類則是以「氯鹽」為主要成分的無機融雪劑,如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氯化鉀等,通稱作『化冰鹽』。其優點是價格便宜,僅相當於有機類融雪劑的1/10,但它對大型公共基礎設施的腐蝕是很嚴重的。我們常見的融雪劑就屬於這類,用的最多的是氯化鈉(即食鹽)。
二、融雪劑融雪原理
「氯鹽類」融雪劑的融雪原理是:「氯鹽類」融雪劑溶於水(雪)後,其冰點在零度下,如,氯化鈉(食鹽主要成分)溶於水後冰點在-10℃,氯化鈣在-20℃左右,醋酸類可達-30℃左右。鹽類的溶解需要吸熱以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鹽水的凝固點較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鹽之後就難以再形成冰塊。此外,雪融劑溶於水後,水中離子濃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氣壓下降,但冰的固態蒸氣壓不變。為達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氣壓等的狀態,冰便溶化了。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釋了鹽水不易結冰的道理。
我們指導,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即結冰後密度變小(一般物質固態下的密度大於液態下的密度),因此,壓強越大,冰的其熔點越低。常常見到,車輪碾過的地方雪往往易於融化就是這個道理。積雪的路面上灑上融雪劑後,再經車輛的碾壓就更易使雪融化。
綜上可見,灑上融雪劑後就有利於除雪。
三、融雪劑對的危害
「氯鹽類」融雪劑雖然便於融雪、除雪,價格也便宜。但這樣融化後的雪或冰變成液體,就流入下水設施、農田等,但其危害極大。
1、道路兩旁的農田、綠化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使用融雪劑後的積雪常常堆積在道路兩旁的綠化帶或農田,開春後其鹽類殘留物全部堆積在農田和綠化帶里,農作物和樹木怕鹽,將會造成綠化植物大量死亡,甚至是毀滅性的。即使重新補植,也要全部換土才行,農田就更在劫難逃啦!其損失不言而喻。
由於北方土地一般含鹽,因此北方植物本身就能抗鹽、抗鹼,即使這樣也難承受融雪劑帶來的危害,更何況南方喜酸土壤植物,根本承受不了鹽鹼帶來的危害。
2、縮短道路壽命。
尤其是瀝青混凝土路面,鹽類物質與瀝青會產生化學反映,將大大折減瀝青材料與砂石料的握裹能力,造成瀝青表面脫落,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進而大面積路面破損。
鹽類遇水以後,會發生鹽漲現象,又會造成道路路基破壞,直接造成道路壽終正寢,這將給後期道路維護大大加大難度。
鹽類對水泥混凝土路面同樣也存在的危害,道理很簡單,城市道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一邊不會選用造價高昂的抗鹽水泥。
3、污染環境
常用融雪劑以鹽類為主,現在市面上所說的環保融雪劑都是在騙人的。 鹽類物質進入地下以後,勢必會對當地的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食用被融雪劑污染的水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北方地區已深受融雪劑之苦,萬萬不要重蹈覆轍!
呼籲,切莫我們一時急用,造成長遠危害!危害容易,治理難!
科研人員能否研製價廉而無害的融雪劑,也是自然對人類的考驗!
融雪劑的功與過
一場暴風雪給人們帶了災難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思考!
現在大范圍高強度的雨雪天氣已經過去,很多地方為了加快冰雪的融化,都採取了撒融雪劑(氯鹽)的辦法。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融雪劑的原理和他的功過。
從20世紀50年代起,伴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美國和北歐一些國家開始使用融雪劑,我國70年代在北京首先使用了融雪劑。現今使用的融雪劑能夠很好地擔當起除雪化冰的任務。一般情況下,融雪劑幾分鍾就可以把積雪融化。
融雪劑即化冰鹽
環衛工人常把鋪撒融雪劑稱為「撒鹽」,因為融雪劑以前的主要成分是氯鹽類物質,如氯化鈉(與食鹽的成分一樣)、氯化鈣。氯化鎂等,所以融雪劑曾經被稱為「化冰鹽」。目前,世界各國使用較多的就是氯鹽融雪劑(除特指外,本文提到的都是氯鹽融雪刑)。 化冰鹽為什麼可以使雪融化?氯鹽溶液的冰點比水低,以氯化鈉為例,濃度為35%左右的氯化鈉飽和溶液的冰點是零下19攝氏度,濃度為20%的氯化鈉溶液的冰點為零下10度。在雪裡撒上氯化鈉固體顆粒或者一定濃度的氯化鈉溶液,由於氯化納溶解放熱,積雪全融化。 如果你屋外下了雪,可以拿些食鹽或食鹽水倒在雪上,看看會有什麼現象。但一定要控制食鹽水的溫度,水溫太高也會使冰融化,就看不出效果了。
海洋和一些鹽湖中蘊藏著豐富的氯鹽,使得融雪劑物美價廉。 給道路融雪,只要在剛下雪時,把融雪刑的固體顆粒撒在路面的積雪上,經過車輛的擠壓,雪就慢慢融化了。也可以把融雪劑按一定的比例稀釋成溶液,然後通過灑水車灑到路面上。在一些立交橋和高速路上,也安裝了自動噴淋裝置,噴灑融雪劑溶液。
鋼筋混凝土的破壞者
1972年,英國在一條高速公路上修建了11座橋梁,然而,還沒有用上幾年,就出現了混凝土順著鋼筋開裂的現象。截至1987年,15年來為維修這11座橋梁所花的費用已經相當於建橋資金的1.6倍。1993年,美國57.5萬座橋中,受到腐蝕破壞的橋梁超過一半,40%的橋梁已承載不足。位於北歐的丹麥,在哥奉哈根地區調查了102座橋,其中50%有嚴重的鋼筋腐蝕現象。
在北京、天津等地,一些橋梁也出現了這種情況:鋼筋銹蝕斷裂,混凝土順著鋼筋開裂。除了僑梁建築自身的老化外,融雪劑也加速了橋梁的銹蝕。關鍵在於氯離子與鋼筋中的鐵發生反應,加速了鐵的銹蝕。水結冰膨脹會導致混凝土開裂,而融雪劑增大了這種破壞效應。一般水結冰會膨脹9%,而摻人了融雪劑的水結冰後能膨脹25%。建築防護學的專家們把這些現象稱為「鹽害」。
生活在北方城市,很容易就能找到鹽害的痕跡。
給環保融雪劑驗明正身
2003年春天,萬物復甦時,在北京長安街的一條綠化帶上人們發現有14棵油松已經死亡。後來,經過北京市園林局化驗鑒定得出結論:是融雪劑造成的。
以前人們也往意到氯化鈉對橋梁道路的危害,在使用融雪劑時也相當小心。2002年,有一種環保融雪劑應運而生,人們以為對環境就沒有任何損害了。於是,到了冬天,北京地區大量使用了這種環保融雪劑,連綠化帶里也聚積了撒有融雪劑的雪。交通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到了第二年,14棵油松死亡,這使人們認識到所謂的環保融雪劑仍然會破壞城市環境。
所謂的「環保」只是添加了一些可以減緩鋼筋銹蝕的防銹劑,但是只要融雪劑的主體成分是氯鹽,鹽害便會存在。對植物來說,高濃度的氯鹽溶液滲透到植物的根部,會形成反滲透,大量吸取植物體內的水分導至植物失水,被鹽分浸漬而死亡。
除了腐蝕鋼筋、傷害植物,含有高濃度鹽類的雪水流到地下,還會污染地下水,並腐蝕地下管道。
認清了融雪劑的真面目之後,2004年冬天,北京市政部門明確提出「以機械除雪為主,融雪劑融雪為輔」。
融雪和環保如何兩全
西方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公路、橋梁被融雪劑破壞的現象大量出現,於是人們對融雪劑的使用科學地進行了限制。我國也開始思考解快的辦法。
要兼顧融雪和環保,有兩個方法:改進融雪劑、加強防護。
除了氯鹽類融雪劑外,有機鹽融雪劑也在被使用。一些醇類和胺類有機鹽的冰點都在零度以下,對鋼筋混凝土沒有腐蝕作用,但每噸的價格在1萬多元,經濟上難以負擔。一般在機場等有特殊要求的場所使用這種昂貴的融雪劑。據悉,美國白宮附近使用的就是有機鹽融雪劑。
國外注意到氯化鈉危害之後,在修建橋梁道路時就有相關的防鹽害要求。比如,在橋梁容易被侵蝕的部位加塗防護層,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盡量防止氯鹽溶液接觸到鋼筋。現在有的橋梁使用了特種鋼材,或在混凝土裡加入阻銹劑。還有一種環氧樹脂塗層鋼筋,這種鋼筋的周圍包滿了一層樹脂,像是給鋼筋穿上了一層盔甲,阻擋了氯離子和鐵離子的接觸,在北京的一些橋梁修建中已採取了這種措施。
『捌』 公路防冰與防雪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公路防冰、防雪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公路狀況因地制宜實施,分析並掌握公路的抗災能力,制訂必要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搶修技術方案。重要工程和冰害、雪害多發路段,應制訂應急搶修預案,保障公路正常通行。公路冰害防治應根據災害性和以往治理經驗,制訂經濟適用的預防和搶修措施,提高治理效果,降低工程造價,一般的以下情況均應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路面積冰,對發生河水漫路造成路面積冰的路段應加強冬季養護,重點防範。路面一旦出現積冰應採取除冰或防滑措施。當路面或結構物表面發生涎流冰覆蓋時,應採取措施清除,並查找水源,進行疏導、攔截、排放,避免形成新的涎流冰。當由於氣溫突變河流解凍產生大量流冰,可能對橋涵墩、樁柱、台和導流壩產生沖擊時,應採取措施進行防治。公路防雪工作應做到:制訂防雪工作預案,備好防雪材料和設備,保持防雪設施的良好狀態;及時了解現有防雪設施的防護功能,增添必要的防雪減災設施,切實防治風雪流和雪崩。在雪季前後,應對防雪崩工程如水平台階、穩雪柵欄、導雪堤、導雪槽等及時進行檢查、維修。公路防冰。公路冰害的防治,也是公路養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冰凍前要制定好預防與搶修措施:路面防滑,凍前備好砂礫、石屑及其它防滑材料,對急彎、陡坡、橋頭引道和村屯路。
『玖』 青藏鐵路清水河凍土處治方法
1、是架長橋,避開凍土帶。特別是一些地勢比較低窪的地區,凍土中本身含水量高,就用架橋的辦法解決凍土問題。
2、是在路基兩側加裝吸熱棒。吸熱棒是一種表面有大量薄金屬片的金屬棒,三到四米高,下端埋進土裡,靠金屬導熱快的原理,把凍土層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通過金屬棒傳導到地面以上,再通過金屬薄片消散到空氣中,保持凍土層低溫,不融化。
『拾』 請問有誰知道北方的路基凍脹開裂後需要怎麼處理及方法
1、多年凍土地區的兩種公路病害
1)凍脹:在有凍脹性土的路段,當有水分供給時,在冬季負氣溫作用下,水分連續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夾層、冰透鏡體,導致路面不均勻隆起,使柔性路面開裂,剛性路面錯逢或折斷的現象稱凍脹。
凍脹性分類:通常是在土質分類的基礎上,按土的凍脹性強弱劃分為三類或四類,分別為:輕凍脹、凍脹、重凍脹、特重凍脹。
2)翻漿:在有凍脹性土的路段,當冬季負氣溫時,水分連續向上聚流、凍結成冰,導致春融期間,土基含水過多,強度急劇降低,在行車作用下路面發生彈簧、裂縫、鼓包、冒泥等現象稱翻漿。
翻漿分類,根據導致翻漿的水分來源分為五類,分別為地下水類、地面水類、土體水類、氣態水類、混合水類。根據翻漿高峰時期路面變形破壞程度,將翻漿路段分為三級,分別為輕型、中型、重型。
2、影響凍脹與翻漿的因素
公路凍脹與翻漿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土質、水、溫度與路面是影響凍脹的四個主要因素,翻漿除這四個因素影響外,還受行車荷載因素的影響。在上述諸因素中,土質、溫度和水是形成凍脹和翻漿的三個基本條件。
1)土質:粉性土具有最強的凍脹性,最容易形成翻漿。這種土的毛細水上升較高祈且快,在負溫度作用下水分易於遷移,如水源供給充足可形成特別嚴重的凍脹,在春融時承載能力急劇下降易於形成翻漿。粘性土的毛細水上升雖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給充足且凍結速度緩慢的情況下,才能形成比較嚴重的凍脹和翻漿。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較多的腐植質和易溶鹽時,則更易形成凍脹和翻漿。粗粒土在一般情況下不易引起凍脹和翻漿,因其毛細水上升高度小、聚冰少,且在飽水情況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強度;但當粗粒土中粉粘粒含量超過一定量以後,凍脹性明顯增加,也能形成凍脹和翻漿。
2)水:凍脹與翻漿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水在路基中遷移,相變的過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積水及淺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成凍脹和翻漿的重要條件。秋雨及灌溉會使路基的含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升高,從而促成凍脹與翻漿的形成。
3)溫度:沒有一定的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冬季各月每日負氣溫的總和)是難以形成凍脹和翻漿的,沒有更大的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是難以形成嚴重凍脹和翻漿的。而在同樣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的條件下,凍結速度和負溫作用的特點對凍脹和翻漿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例如,在初冬時氣溫較高或冷暖交替變化,溫度在0℃~3℃~-5℃之間停留時間較長,凍結線長時間停留在土基上部,就會使大量水分聚流到距地面很近的地方,形成嚴重的凍脹和翻漿。反之,冬季一開始就很冷,凍結線下降很快,水分來不及向上遷移,土基上部聚冰少,那麼凍脹和翻漿就較輕或不出現。另外,春融期間的氣溫變化及化凍速度對翻漿也有影響。如春季開始化凍時,天氣聚暖,土基急劇融化,則會加重翻漿。如春融期間冷暖交替並伴有雨、雪,也會使翻漿加重。
4)路面:凍脹與翻漿都是通過路面變形破壞而表現出來的。因此,凍脹與翻漿和路面是密切相關的。路面類型對凍脹與翻漿有影響。如在比較潮濕的土基上鋪築瀝青路面後,由於瀝青路面透氣性較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暢地從表面蒸發,可能導致聚冰增加,凍脹量增大,以致出現翻漿。路面厚度對凍脹與翻漿也有影響,路面厚度大時可減輕凍脹,可減輕或避免翻漿。
5)行車荷載:公路翻漿是通過行車荷載的作用最後形成和暴露出來的。雖然路基有聚水、有凍脹,春融時含水過多,但無行車荷載作用,是不可能產生翻漿的。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在翻漿季節,交通量愈大,車輛愈重,則翻漿也會愈多、愈嚴重。
3、防治凍脹與翻漿的工程措施
1)做好路基排水
良好的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土基保持乾燥,減少凍結過程中水分聚流的來源。路基范圍內的地面水、地下水都應通過順暢的途徑迅速引離路基,以防水分停滯浸濕路基。為此,應重視排水溝渠的設計,注意溝渠排水縱坡和出水口的設計,在一個路段內重視排水系統的設計,使排水溝渠與橋涵組成一個完整的通暢的排水系統。為降低路基附近的地下水位,可採用截水滲溝。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顯著且比較經濟的常用措施。同時也是保證路基、路面強度和穩定性,減薄路面,降低造價的重要途徑。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增大了路基邊緣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間的距離,從而減小了凍結過程中水向路基上部遷移的數量,使凍脹減弱,使翻漿的程度和可能性變小。
路線通過農田地區,為了少佔農田,應與路面設計綜合考慮,以確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潮濕的重凍區內粉性土地段,不能單靠提高路基填土高度來保證路基路面的穩定性。要和其他措施,如砂墊層、石灰土基層等配合使用。
3)設置隔離層:隔離層設在路基中一定深度處,其目的在於防止水分進入路基上部,從而保持土基乾燥,起防治凍脹與翻漿的作用。
4)換土:採用水穩定好,冰凍穩定性好,強度高的粗顆粒土換填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土基的強度和穩定性。
5)注意路槽排水:在凍脹與翻漿嚴重地段,應注意做好路槽排水,通常採用砂墊層和橫向盲溝等措施。
6)加強路面結構:在凍脹和翻漿地段,常使用整體性好的石灰土、煤渣石灰土、水泥穩定砂礫等半剛性結構層,以加強路面結構。
7)加設防凍層:在中、重季節凍結區和多年凍土區的高級、次高級路面,在有可能凍脹的路段,為防止不均勻凍結,路面總厚度不應小於下表的規定。
8)鋪設隔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