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景區講解的原則和方法要點有哪些

景區講解的原則和方法要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0 07:11:44

A. 景點導游講解技巧有哪些

導遊方法和技巧是導游講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自己成為旅遊者的注意中心,將他們吸引在自己周圍,導游員必須講究導游講解的方式、方法,要善於設計故事情節,結合游覽活動的內容,解疑釋惑,製造懸念,引人入勝;要有的放矢、啟發聯想、觸景生情;要有選擇地介紹,採用有效方法努力將旅遊者導入最佳的旅遊審美意境。
一、分段講解法
規模較大的旅遊景點包含的知識豐富,涉及的內容廣泛,講解時難以面面俱到,因而不宜平鋪直敘地進行全面介紹,而應採用分段講解的方法。所謂「分段講解法」,就是將一處大景點分為前後銜接的若幹部分來進行講解。首先在前往景點的途中或在景點入口處的示意圖前用概述法介紹總體情況景點(包括歷史沿革、佔地面積、欣賞價值等),並介紹主要景觀的名稱,使旅遊者對即將游覽的景點形成初步印象,達到「見樹先見林」的效果,使之有「一睹為快」的慾望。通過「游前講解」將旅遊者導入對游覽對象的憧憬之中,到現場游覽時導游員再依次講解。分段講解法需要注意講解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在講解這一景區的景物時注意不要過多涉及下一區的景物,但在快結束這一區的游覽時導游可以適當地提示下一景點或下一個景區,這樣可以逗起旅遊者的游興,使導游講解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例如講解武當山時導游員可以將武當山時,導游員可以按照景點的分布將整個武當山的講解內容分為總體介紹、金頂景區、南岩景區、紫霄宮景區、復真觀景區等幾個部分,依次講解。
二、突出重點法
所謂「突出重點法」,就是在導游講解時避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方面信息的講解方法。關於景點的信息很多,要講解的內容也很多,導游員必須根據不同的時空條件和對象區別對待,有的放矢地做到輕重搭配、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疏密有致。導游講解時一般要突出下述四個方面的內容:
1.突出大型景區景點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觀
游覽規模大的景點,導游員必須做好周密的計劃,確定重點景觀。這些景觀既要有自己的特徵,又能概括全貌。到現場游覽時,導游員主要講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以點代面,幫助旅遊者建立起對整個景點的印象。
2.突出景區景點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
旅遊者來自異國他鄉,缺少深入了解旅遊目的地景區景點的文化背景,因此對所游之處往往難以准確地加以理解和區分。導游員需要發揮自己的職業作用對游覽的景點進行細致講解,以深化旅遊者對游覽對象的理解認識,這就需要強調不同景點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
以講解宗教建築為例。我國的宗教建築主要有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各具特色。即使同為佛教寺院,甚至是同一佛教宗派的寺院,因其歷史、所處環境、規模、結構、建築藝術、供奉的佛像等各不相同,導游員的講解也可以突出講明各自的特徵及其與眾不同之處。這一技巧在同一地區或同一次旅遊活動中參觀多處類似景觀時尤為重要,導游員必須突出各個景點的差異,以求吸引旅遊者的注意力,避免旅遊者產生雷同的感覺。
3.突出旅遊者感興趣的內容
旅遊者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從事同一職業的人、文化層次相同的人往往有共同的愛好。導游員在研究旅遊團的資料時要注意旅遊者的職業和受教育程度,以便在游覽時重點講解旅遊團內大多數成員感興趣的內容。投其所好的講解方法往往能產生良好的導游效果。
4.突出「……之最」
某些旅遊景點在某一方面十分突出,往往是世界(中國、某省、某市、某地)最大(最長、最古老、最高,甚至可以說是最小)的……。這樣的信息在講解中要做重點介紹,以突出其旅遊價值,賦予旅遊者更多的收獲和滿足感。不過,導游員在做「……之最」的講解時必須實事求是,要有根據,絕不能杜撰,更不要張冠李戴。
三、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法」就是見物生情、借題發揮的導游講解方法。在導游講解時,導游員不能就事論事地介紹景物,而是要借題發揮,利用所見景物創造意境,情景交融,引人入勝,使旅遊者產生聯想,從而領略其中之妙趣。
觸景生情貴在發揮,要自然、正確、切題地發揮。導游員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有趣而感人的語言,賦予固定的景物以生命,注入情感,引導旅遊者進入審美對象的特定意境,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美的享受。請看實例:
(旅遊者登上長城,舉目遠眺,對長城的雄偉壯觀嘆為觀止時導游員抒發情感)古代人民修建長城時勞動工具十分簡陋,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全憑肩挑手扛。正是憑借勞動人民的勇敢、勤勞、智慧,萬里長城才得以建成,並延續使用了2000多年,保障了中原農耕文明的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這樣的勞動人民,中華民族一定能在建設自己國家的事業中創造出新的奇跡來。
四、虛實結合法
虛實結合法中的「實」是指景觀的實體、實物、史實、藝術價值等,而「虛」則指與景觀有關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趣聞軼事等。所謂「虛實結合法」就是導游員將典故、傳說、軼聞趣事有機結合,設計講解情節的導游手法,即導游講解故事化。虛實結合法可以產生藝術感染力,避免平淡的、枯燥乏味的、就事論事的講解方法。但二者結合必須是有機結合,以「實」為主,以「虛」為輔,「虛」為「實」服務,以「虛」烘托情節,以「虛」加深「實」的存在,努力將無情的景物變成有情的導游講解。運用虛實結合法需要注意「虛」的內容要精、要活,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胡編亂造。所謂精,就是所選傳說是精華,具有代表性,與講解的景觀密切相關;所謂活,就是講解時要活,見景而用,即興而發。請看實例:
(講解巫峽中的神女峰)神女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長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中最著名的一峰,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 又叫望霞峰、美人峰(實)。相傳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幫夏禹治水。水患消除後,瑤姬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後人尊敬和奉祀。《巫山縣志》中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神女峰對岸飛鳳峰下現存授書台,相傳是瑤姬授書夏禹處(虛)。三峽地區山高峰秀,壁陡峽窄,三峽水庫蓄水以後,峽谷風光猶存,又添平湖景色。神女峰海拔高922米,水位升至135米後,人們仍需仰視才能一睹「神女」的風采(實)。
五、問答法
問答法就是在講解中導游員向旅遊者提出問題或啟發他們提出問題的導遊方法。使用問答法的目的是為了活躍游覽氣氛,激發旅遊者的想像思維,促使客旅遊者和導游員之間產生積極的思想交流,使旅遊者獲得參與感、自我成就感;也可避免導游員唱獨角戲,灌輸式講解所帶來的乏味無趣,加深旅遊者對所游覽景點的印象。
問答法的具體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問自答法
導游員自己提出問題,並作適當停留,讓旅遊者猜想,但並不期待他們回答,只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思考,激起興趣,然後作簡潔明了的回答或作生動形象的介紹,還可借題發揮,給旅遊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請看實例: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長城腳下,稍後我們便去爬長城。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提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的長城是何時開始修建的?第二,中國的長城到底有多長?第三,為什麼中國的長城在世界上這么有名氣?(略作停頓)看來大家對這三個問題都有所了解,但還不全面,現在就由我來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吧。
2.我問客答法
導游員提出問題,要求旅遊者開動腦筋,積極作答,導游員在旅遊者的答案中引申講解。其關鍵在於善於提問,要從實際出發,適當運用。希望旅遊者回答的問題要提得恰當,不致於遊客一無所知、一頭霧水,同時也要估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同答案,能事先准備對不同答案的做出評價。導游員要誘導旅遊者回答,調動其積極性,但不要強迫他們回答,以免使旅遊者感到尷尬或產生心裡壓力。旅遊者的回答不論對錯,導游員都不應打斷,更不能笑話,而要給予鼓勵和引導。最後由導游員引申講解,並帶出更多、更廣的話題。請看實例:
(講解園林中的木雕圖案)導游員提問:「大家現在看到的蝙蝠、桃子和靈芝圖案有什麼寓意呢?」(稍作停頓,等待旅遊者的回答,但時間不宜過長)導游接著評價旅遊者的答案並引申講解:「大家說得很對。蝙蝠因為諧音,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象徵著福,桃子和靈芝也是吉祥的象徵,分別代表著壽和如意。三者合而為一就是福壽如意!在這里,我也祝大家福壽如意!」
3.客問我答法
導游員要善於調動旅遊者的積極性和他們的想像思維,歡迎他們提問題。旅遊者提出問題,證明他們對某一景物產生了興趣,進入了審美意境。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即使是幼稚可笑的,導游員也絕不能置若罔聞,千萬不要笑話他們,更不能顯示出不耐煩,而是要善於有選擇地將回答和講解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過,對旅遊者的提問,導游員不要他們問什麼就回答什麼,一般只回答一些與景點有關的問題,注意不要讓旅遊者的提問沖擊了講解主題,打亂講解計劃。導游員要學會認真傾聽旅遊者的提問,善於思考,掌握旅遊者提問的一般規律,總結出一套相應的「客問我答」的導游技巧,以求滿足旅遊者的好奇心理。
六、製造懸念法
導游員在講解時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故意引而不發,激起旅遊者的好奇心,進而主動探索思考答案,進入對旅遊景點的主動審視之中,最後由導游員根據旅遊者的答案做補充說明和引申講解。這種講解方法叫做「製造懸念法」,俗稱「吊胃口、賣關子」,是一種常用的導游手法。這種先藏後露、欲揚先仰、引而不發的講解方法,一旦「發(講)」出來,會給旅遊者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而且導游員可始終處於主導地位,成為旅遊者注意焦點,有利於減少旅遊者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出現。
製造懸念是導游講解的重要手法,在活躍氣氛、製造意境、提高旅遊者游興、提高導游講解效

B. 文旅景區項目策劃的有哪幾項原則要注意

一、深入市場研究

客源市場是景區的生命線,景區所策劃的旅遊產品、項目必須要適應市場的需求,這就需要在旅遊策劃前期慎重研究細分市場。

旅遊市場調研必須依靠實證的科學方法,對客源地結構、遊客結構差異、遊客需求差異、服務要求差異、遊客購買行為、遊客消費行為、時間安排、消費能力、旅遊組織方式等等進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實證研究。

<<<圖片源於網路

二、以人為本

旅遊產品吸引核的打造,最重要的是對遊客旅遊產品購買心理與遊憩感受的深度理解。現在的生活已經不缺乏功能,旅遊者需要的是一種感覺,一種觸動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心靈與肉體娛樂的精神感召與刺激。

以人為本,設計出互動體驗、親和吸引、情境感悟、個性娛樂的旅遊產品,形成旅遊項目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是項目設計追求並執行的原則和目標。

三、拒絕平庸

現如今,遊客的口味越來越刁鑽鑽,很多景區費盡心思拉攏遊客。說到底,遊客尋求的就是獨特奇異,以差異化為基礎的創意聯想,一旦達到獨特性之時,吸引核形成了,獨特性賣點就產生了,產品吸引力才得以形成。

項目設計應該拒絕平庸,以無窮智慧,推動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旅遊悟性和超前意識引導下,展開激情創意,就能形成出奇制勝的市場賣點和商業感召力。

<<<圖片源於網路

四、與文化結合

資源的價值,來源於地質地貌、生態環境,來源於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也來源於現實的人脈關系、往來結構。深度挖掘一個區域的積淀,挖掘現實中紛繁現象背後的商機,才能把資源的本體價值充分的顯現出來。

因此,在整個策劃的過程中,一定要融合當地的文化特點,符合當地人的思維習慣,這樣才能夠顯示整個景點的不同特色。

五、項目的可行性

璞玉在開采出來的時候,也需要對礦石的切割進行一定的可行性研究,才能最大程度的獲得價值,旅遊景區的策劃也不例外。

景區在開發初期,開發者往往只是看到了項目地的資源價值,沒有真正從政策、法律、客戶需求等諸多方面進行考慮,使得景區的開發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景區策劃一定要考量諸多方面,對其進行可行性評估,從而達到有效控制風險的目的。

<<<圖片源於網路

六、具有前瞻思維

進入新時代,與時俱進的思維是每個行業必須尊崇的原則。要想不被時代淘汰,光與時俱進還不行,還得有前瞻思維。

中國景區管理,正在進入一個流程再造的新時期。旅遊景區項目策劃應該特別重視旅遊開發與經營中管理流程的科學設計,遵循前瞻原則,才可能形成良性的旅遊運作。在旅遊項目的開發時,一定要具備超前意識,使得景區的開發時時與社會同步。

C. 生態旅遊景區的解說要遵循哪些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生態環境是一個有機整體,生態化規劃應該遵循整體性原則,既要考慮景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又要研究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還要考慮景區內外生態環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態化的要求貫穿於景區各項規劃之中。 二、協調共生原則 生態化規劃面對復合生態系統,具有多元化和組成的多樣性特點。子系統之間及各生態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直接影響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景區生態旅遊規劃中堅持共生就是要使各個子系統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資源利用率;協調指保持系統內部各組分、各層次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協調、有序和相對平衡。 三、區域分異原則 不同地區的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結構、生態過程和功能,規劃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生態化規劃必須在充分研究區域生態要素功能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如森林公園與主題公園,一個偏自然景觀,一個是偏人工景觀,前者注重生態服務功能,後者生態服務功能會少些,社會效應會重些。 四、高效和諧原則 生態化規劃是要建設一個高效和諧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因此生態規劃要遵守自然、經濟、社會三要素原則,以自然環境為規劃基礎,以經濟發展為目標,以人類社會對生態的需求為出發點。

D. 如何提高景區講解水平

提高景區講解水平,調查中,68.6%的受訪者建議加強對導游和講解人員的培訓和考核,63.4%的受訪者建議導游和講解人員要規范言行,保證講解內容有據可查,61.6%的受訪者建議景區多挖掘史料,提高講解內容的真實性,31.4%的受訪者建議暢通投訴渠道,對導游不當講解行為進行處罰。

從講解的角度看,促進景區文化傳播,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講解人員的培訓,由旅遊主管部門牽頭,圍繞相關景區文化內涵、傳播重點等,採取培訓班、專題講座、網路在線培訓等方式,提升講解人員服務能力和水平。二是推進「互聯網+」講解,推動景區文化傳播與科技創新融合,綜合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和人工智慧等工具,圍繞遊客需求精準傳播,提升文化傳播的質量和效果。

E. 導游講解應該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4個基本原則:
客觀性原則、針對性原則、靈活性原則、計劃性原則。

F. 旅遊景區實戰管理有什麼要點

景區管理的管理要點首先要以景區的管理為專業型工作,需要由專門的組織結構進行管理,管理人員應與地方政府關系良好,且對景區文化熟悉,了解旅遊項目運作過程,服務型企業,所有的產品均是無形的滲透到每一個遊客心中,故加強服務管理、旅遊秩序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標准化、規范化管理,景區管理組織應可以保證園區項目的不斷更新和提升。

G. 導游講解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導游在講解時要區分對象、人群,對不同層次的人講解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針對性,語言要生動、形象。
二、導游的位置:一般來說,導游要站在遊客圍成的扇面中心,這樣有利於聲音傳播,使客人都能聽到導游的講解,導游也能聽清客人的議論和問題。 導游在講解時音量不可過高或過低,要以遊客聽清為准。
三、時間安排:根據需要,講解可以安排在到達景物之前,有些內容還可以安排在觀賞完景物之後。 當然,絕大部分講解全都是在景物面前完成的,以求得遊客觀賞和導游講解的同步。

H. 旅遊景區形象策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旅遊景區形象策劃有什麼原則

忽悠為主 故事為輔

I. 在景區講解中,無聲語言的運用要點有哪些

要求講解員微笑,熱情的接待。
講解無聲語言是指講解員在施講過程中體態動作,面部表情語言等。雖然沒有有聲語言的講述功能,卻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
當講解員以發自內心的微笑伴隨著「您好,歡迎您景區參觀」的悅耳聲迎接觀眾時,觀眾就產生了被重視的心理,對講解員產生了信任,增強了對聽取講解的期待值與信賴感,可以獲得最佳講解效果。

J. 旅遊景區的規劃有什麼原則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一:強調保護先行的開發原則。旅遊資源是大自然和人類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等,但同時這些資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壞,破壞後無法恢復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規劃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是各種資源的保護措施,保證在不影響其長存性的基礎進行合理的開發,如果發現旅遊資源的開發會遭到破壞應堅決的停止開發。1992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員桑塞爾在參觀九寨溝之後,留下一句忠告:「旅遊景區最嚴重的挑戰,遊人增加就會損害景觀本身,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所以
旅遊開發要相當謹慎。」
第二:景區規劃設計要突出景觀的特色和個性的原則。旅遊景區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響大小直接決定於旅遊資源(景觀)的非凡價值,而價值的高低就是景觀是否有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並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景觀的特色是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經席捲全國的「西遊幻宮」,因其可創造性和雷同而曇花一現,而深圳的「世界公園」和「錦綉中華」,無錫的「三國城」等由其與眾不同而長久的獨領風騷。所以,景區規劃中應大力強化、提高景觀中有特色、有個性的景點,千萬不要面面俱到,沒有重點,或者
所有景點都是重點,要的是綠葉襯托紅花。
第三:景區規劃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和諧生美應該是景區規劃設計的核心,景區中的旅遊資源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單一的組合會使景觀景點顯得單調、無生氣,產生審美疲勞。在景觀設計中應做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在自然景觀為主的景點中要做到將人工設施有機的融入到自然中,因勢、得體,體現「雖由人作,宛自天然」,如深山藏古寺如何藏而不露,和周圍環境協調。再比如,亭台樓閣、橋梁等本來是為了實用,為遊人休憩的,建築者就應該按照和諧美的規律,精心設計、建築、裝飾,或者撰寫楹聯詩文,從而讓它與自然景觀形成統一的整體,構成絢爛多姿、文化品位較高的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如泰山的摩崖石刻、廬山三疊泉瀑布的詩句等。但是目前許多景區的索道沒有顧及到與自然的和諧,大煞風景。而以人工美的景觀為主的古典園林、古建築、古跡、民俗風情等都要注意如何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一致,不要產生人工美游離於自然之外的隔閡,例如我國南北園林迥然不同的特色,就直接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有關,古典園林中的山水林草、建築等應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出優美的理想的深邃意境,看山似山,看水似水,奇峰怪石方顯自然之趣,「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美」。如四川樂山大佛的修建原來是與自然很協調的一個重要景觀,但是現在在其旁修巴米揚大佛,建「東方佛都」,造成對該景區的生態和文化環境的極大的破壞,極不
相稱,何談和諧美。
第四:景區規劃設計要維護生態平衡。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資源存在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良好的自然風景和較高的旅遊價值,黃山因人滿為患,土壤板結,構成對植被的極大威脅。景區應該能夠提供優美的風景、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體、和煦的陽光、湛藍的天空、幽幽的鳥鳴等,讓遊客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如果大肆修公路、建設賓館等旅遊設施而砍伐森林,會引起水土流失,過度克服導致野生動物的生存或者物種的減少,由於排泄廢棄物過多和不合理的處臵導致水體污染、煙塵彌漫、海灘污染等,直接影響到生態平衡,從而破壞優美和諧的自然風
光。
第五:景區規劃設計要運用整體性原則,讓景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的統一。旅遊業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龐大的產業活動和人們最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同時也是影響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景區規劃設計就必須從整體上充分的考慮自然、社會、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旅遊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有其重要的經濟價值,有必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增加人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但同時由於旅遊活動的發展會給地理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比如,由於大力發展經濟,我國的三大石窟由於遊客眾多,在自然風化與人為原因(遊客大量湧入,改變了石窟的小氣候)的雙重作用下,受到的損害極為嚴重。因此,在規劃時要做到自然、社會、經濟三者兼顧,不能因保護環境而不發展經濟,也不能借口發展經濟而不顧環境,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做到三者共贏,優先保護,適度開發。
總之,景區規劃設計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規劃設計還要考慮地域文化的保護與發揚,交通路線的選擇、旅遊資源的進一步挖掘和旅遊形象的創立等等原則,在教學中應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討論、評價。

閱讀全文

與景區講解的原則和方法要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錢樹的扦插方法視頻 瀏覽:647
小公司的股票分析方法 瀏覽:689
地板瓷磚安裝方法 瀏覽:473
45x20x5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00
包皮包莖治療方法 瀏覽:337
重疊圖片方法 瀏覽:753
如何製作電視櫃方法 瀏覽:228
上海安裝滑輪處理方法 瀏覽:185
手動卷簾機安裝方法 瀏覽:364
郵政銀行怎麼查開戶行最簡單方法 瀏覽:280
實驗性高鉀血症的實驗方法和步驟 瀏覽:392
vivo手機空號的方法 瀏覽:631
脫毛紙使用方法 瀏覽:583
土豆釀酒方法和步驟 瀏覽:661
月嫂培訓方法與技巧學習 瀏覽:840
沖米粉的正確方法玉米餅的做法 瀏覽:480
口風琴吹管使用方法 瀏覽:748
航空電纜對接插頭包紮的方法步驟 瀏覽:620
積分電路計算方法 瀏覽:350
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做倉鼠窩 瀏覽: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