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呵恩乳肽多元鋅怎麼服用
很簡單的,呵恩乳肽多元鋅口碑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每日一袋,使用30毫升溫開水(水溫40℃左右)沖調,早飯後服用。
② 桿菌肽鋅可以和維C同用嗎
可以一起服用.但是金維它里邊就包括維c了.不要過量和長期服用維c,對身體不好的.
現在都講究食補,你吃螺旋藻吧,這是一種食品,就算長年服用也沒有副作用的,而且螺旋藻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被聯合國世界糧農協會稱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營養源」
螺旋藻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營養最豐富、最均衡的物種之一。1克螺旋藻的營養成分含量,相當於1000克蔬菜、水果的營養總和。
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螺旋藻是目前人類發現最理想的天然蛋白質食品,植物性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相當於大豆的2倍,牛肉的3倍,被稱為「蛋白質之王」。螺旋藻的蛋白質的水溶性的,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消化率可達70%,而大多數植物性蛋白質卻是脂溶性的,人體對其難以吸收和利用。螺旋藻植物蛋白由18種氨基酸組成,其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組成比例均優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為人類食品設計的理想標准。
豐富的維生素類--螺旋藻是天然維生素的集合體而不是化學合成品維生素,幾乎所有維生素都能在螺旋藻中找到,如維生素(b1、b2、b6、b12)、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k等,其中維生素b12含量特別高,是動物肝臟的3-5倍,是已知生物體中維生素b12含量最高的一種(而維生素b12幾乎不存在於其它植物性食物中)。它是維生素a的前體,具有防癌、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和延緩衰老的作用,β-胡蘿卜素的含量也十分豐富,列所有食物之冠,比胡蘿卜的含量還要高出十倍。
高含量的γ-亞麻酸及其它不飽和脂肪酸--螺旋藻中γ-亞麻酸及其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1.7左右,其中γ-亞麻酸,含量達0.8%以上,是母乳含量的500倍,自然界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中只有母乳和螺旋藻含有γ-亞麻酸,它們具有調節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的功能。
獨有的藻藍蛋白質和藻多糖--藻藍蛋白是螺旋藻特有的光合色素,含量可達乾重的18%.國外研究證明,有提高肌體免疫力和抗艾滋病的功能。螺旋藻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質,也有極好的葯效。螺旋藻中的藻藍蛋白和藻多糖具有很強的抗輻射作用。
大量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螺旋藻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它們均能與有機物結合,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能有效和調節肌體平衡及酶的活性。螺旋藻含有鈣、鐵、鋅、鎂、錳、硒、碘、磷等元素,且大大高於其它食品,其中含鐵量是一般富鐵食物的20倍。
葉綠素--螺旋藻含有豐富的葉綠素,並具有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腸道微生物生長的促進因子,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狀。
酶--螺旋藻蛋白質同時含有多種重要的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即sod。sod是人體內的一種最重要的細胞保護酶,既能防輻射損傷,又能有效地抵抗過氧化陰離子自由基,從而延緩衰老,調節機體代謝能力,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
③ 桿菌肽鋅的介紹
桿菌肽鋅為淡黃色至棕黃色粉末;無臭,味苦。在吡啶中易溶,在水、甲醇、丙酮、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幾乎不溶,用作飼料添加劑。
④ 多肽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如何使用
多肽類抗生素從多粘桿菌或產氣孢子桿菌的培養液中提取製得。常用的多肽類抗生素有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桿菌肽(枯草菌肽)、萬古黴素(凡可黴素)等。
多肽類抗生素中,不同的抗生素所具有的抗菌作用不同,可分別對抗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綠膿桿菌、真菌、病毒、螺旋體、原蟲的感染,對敗血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牛乳腺炎等疾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小劑量時抑菌,大劑量時殺菌。多肽類抗生素的作用機理也各不相同,多粘菌素類可改變細菌胞漿膜的功能,而桿菌肽則作用於細胞壁和細胞質。多肽類抗生素的最大優點是細菌不易產生耐葯性,但缺點為毒性較大,除對細菌細胞膜損傷外,對動物細胞膜也起作用,主要對腎、神經系統有一定毒性。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多肽類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1)硫酸多粘菌素B:本品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無臭或帶有微臭。易溶於水,在pH值為5.7~7.5時的水溶液最穩定,在鹼性液中不穩定。主要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較強的殺傷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綠膿桿菌等敏感菌引起的肺部、泌尿系統感染及敗血症等病症。用法用量為:肌內注射,一日量,每1公斤體重馬、牛、豬、羊1萬單位,分2次注射;牛乳室灌注每乳室5~10萬單位;牛子宮灌注10萬單位。
應注意按獸醫推薦劑量使用,否則使用劑量較大可引起腎臟損害及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另本類抗生素內服不吸收,不能用於全身感染。肌內注射也吸收不良。
(2)硫酸多粘菌素E(硫酸粘菌素、硫酸抗敵素):本品為白色或微黃色粉末,微臭,味苦,易溶於水,在酸性溶液中穩定。本品對大多數革蘭氏陰性桿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特別是對綠膿桿菌作用效果更為顯著,主要用於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敗血症等病症,細菌一般對本品不產生耐葯性,但本品與多粘菌素B之間有交叉耐葯性。使用方法和劑量為:肌肉注射,一日量,每1公斤體重馬、牛、豬、羊1萬單位,分2次注射。
本品不宜與氨基甙類抗生素聯用,因聯用可導致神經系統中毒而產生肌無力和呼吸暫停的危險;不宜與磺胺嘧啶鈉、碳酸氫鈉、氫化可的松、細胞色素C、氯黴素等配伍,以免產生沉澱或降效。
(3)桿菌肽:是由一種苔蘚樣桿菌所產生的多肽類抗生素。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無臭或微臭,味苦,有吸濕性。易溶於水,但水溶液在室溫很快變質失效。故加鋅使成桿菌肽鋅,並製成1克中含桿菌肽鋅100毫克(4000單位)或1克中含桿菌肽鋅150毫克(6000單位)的桿菌肽鋅預混劑,混入飼料中用於促進畜禽生長。桿菌肽的抗菌作用同青黴素,主要對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陰性球菌、螺旋體等均有殺菌作用。其作用機理不僅作用於細胞壁,也對胞漿膜有損傷作用。主要用於耐青黴素的葡萄球菌感染及外用皮膚感染等。桿菌肽鋅預混劑的用法用量為:混飼,每1000公斤飼料中,犢牛3月齡以下100~1000克(40萬單位~400萬單位),3月齡以上、6月齡以下40~400克(16萬單位~160萬單位);豬4月齡以下40~400克(16萬單位~160萬單位);雞16周齡以下40~200克(16萬單位~80萬單位)。
⑤ 硫酸粘桿菌素和桿菌肽鋅在仔豬中的最佳添配伍比例是多少
硫酸粘桿菌素:拌料200克一噸(看豬大小酌減)
桿菌肽鋅、硫酸黏桿菌素預混劑
休葯期:7 混飼
豬4月齡以下飼料中添加量為2~20mg/kg,2月齡以下2~40mg/kg
桿菌肽鋅(Zinc Bacitracin),分子式為C63H98N14O14SZn,淡褐色或黃褐色粉末,桿菌肽鋅屬多肽類抗生素,對革蘭陽性菌具有殺菌作用,其機制主要為抑制細菌的細菌壁合成,也能與敏感細菌的細胞膜結合,損傷細胞膜的完整性,導致細胞內重要物質外流。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及耐青黴素葡萄球菌的感染。
⑥ 桿菌肽鋅和金黴素
桿菌肽鋅 對革蘭陽性菌具有殺菌作用,桿菌肽鋅與青黴素、鏈黴素、新黴素、金黴素、黏桿菌素等有協同抗菌作用。桿菌肽鋅 與喹乙醇、吉他黴素、維吉尼亞黴素、恩拉黴素存在配伍禁忌。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及耐青黴素葡萄球菌的感染。
金黴素於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及流感嗜血桿菌等敏感革蘭陰性菌所致淺表眼部感染的治療;也可用於沙眼衣原體所致沙眼的治療。
兩者聯合使用常用於畜牧業,金黴素副作用較大,建議咨詢有關畜牧獸醫專家在配伍使用。
⑦ 怎樣科學合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
一、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對動物生產性能的作用
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具有促進和抑制腸道內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抑制腸道微生物產生氨、酚類、芳香族化合物及膽酸的生物學轉化等不利生產性能發揮的代謝產物。同時並可預防臨床不明顯的腸道炎症,保證腸壁良好的通透性,促進腸壁血液吸收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從而對促進生產性能的充分發揮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的試驗與應用結果顯示,單獨使用黃黴素、鹽黴素等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可提高動物日增重2%--15%,提高飼料報酬1%--10%,提高胴體瘦肉率4.4%,眼肌面積擴大9.8%,母豬受胎率提高7%,窩產仔數增加0.4頭,並對痢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果採用下列措施,效果更加明顯:
1、抗生素之間配合使用:許多試驗結果證實,抗生素之間配合使用,由於擴大了抗菌譜范圍,比單獨使用某一品種抗生素效果更好。據報道,桿菌肽鋅與多粘菌素以5:1的比例配合使用,提高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作用效果均提高2—4倍。從仔豬日增重和腹瀉率分析,添加土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喹乙醇或土黴素+阿散酸+痢特靈均顯著高於桿菌肽鋅+痢特靈或金黴素+磺胺嘧啶組。從豬的生產性能及腹瀉率情況分析,添加洛克沙胂+喹乙醇對斷奶仔豬飼養效果較好。目前國內常用的配方是抗敵素與桿菌肽鋅,金黴素與黃黴素。而諾必達與黃黴素配合是出口肉雞生產的最理想配方。
2、抗生素與飼用微生物聯合或配伍使用:部分飼用微生物飼料添加劑與抗生素聯合使用,對促進動物的生產性能也比單獨使用效果明顯。在0—14日齡肉雞飼料中添加金黴素,15—41日齡添加蠟樣芽孢桿菌,全期生產性能比單獨添加的效果好。用強力益生素與土黴素配伍試驗也具有相似的效果。把抗生素carbox和酵母培養物配伍添加到仔豬料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兩者配合使用對促進生產性能的發揮有良好作用,且仔豬增重隨酵母培養物濃度的提高而增加。
3、抗菌劑與有機酸聯合使用:抗菌劑與酸化劑聯合使用,對促進動物,尤其是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也有良好作用。同時使用1.25%的檸檬酸和40mg/kg的泰樂菌素,仔豬日增重和飼料效率最高;酸化劑、高銅和抗菌劑配合使用對28日齡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效果是:酸化劑+抗生素+銅>抗生素+銅>抗生素+酸化劑。
4、抗菌劑與高銅配合使用:抗菌劑與高銅不僅都具有促進生長作用,而且兩者配合使用有協同增效效果。在斷奶豬日糧中分別添加高銅、金黴素或維吉尼黴素,各自改進增重22%、22%和17%,提高飼料報酬5.1%、8.9%和8.2%,而在添加金黴素或維吉尼黴素的基礎上,再加高銅,可進一步提高增重10%--11%,飼料報酬提高2%--5%。
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可能產生的危害
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問題,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抗生素也不例外,尤其是自二十世紀50年代末發現病原菌對抗生素具有抗葯性以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合理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產生的危害,但從許多事實說明,抗生素可能會產生下列三方面的副作用:
1、使病原菌產生耐葯性:細菌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得耐葯性,一是在細菌繁殖的二分裂階段通過代與代之間進行傳遞;二是通過自發的基因突變產生;三是從附近其它的細菌細胞上獲得耐用葯性基因。雖然耐葯性因子的傳遞頻率只有10-6,但由於細菌數量大,繁殖快,仍易造成抗菌株的擴散蔓延。據報道,自1957年日本發現首例宋內氏志賀氏菌具有抗葯性後,至1964年已發現有40%的流行菌株有四重或多重抗葯性。日本1997年發生的O157大腸桿菌風波及沙門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已被證明與畜禽致病菌的耐葯性有關。另外美國《新聞周刊》報導,僅1992年美國就有13300名患者死於抗生素耐葯性的細菌感染。路透社1999年2月還報導了美國科學家在肉雞飼料中發現超級細菌,這種腸球菌對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葯性。導致細菌產生耐葯性的原因,目前雖然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是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引起,但上述細菌病的控制到目前復發的事實有力地說明了是與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
2、在機體內殘留,影響人和動物的免疫效果。長期使用,特別是濫用,會造成抗生素在機體的殘留量增加。葯物在機體內殘留,一方面可能誘發產生耐用葯菌,另一方面殘留的抗生素又降低了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為控制疫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3、易產生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超量使用,會破壞腸道內的微生物持態平衡,一方面使胃腸道內對抗生素敏感性強的微生物減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機大量繁殖,引起微生物態失衡;另一方面體內的微生物被抗生素消滅後,為體外的微生物的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易產生致病的交叉感染。
三、科學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抗生素在飼料中應用不當會產生不良影響,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抗生素,以充分有效地發揮抗生素的積極作用,盡可能地避免和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影響,主要措施是:
1、合理地選用品種。抗生素種類繁多,在飼料中應用的作用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合理選用抗生素是應用好抗生素的前提,也是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降低副作用的重要因素。農業部發布的《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中就明確規定了可在飼料中長時間使用的抗生素品種和可用於防治疾病,通過混飼給葯的抗生素品種。因此,在飼料中應用抗生素就必須選用規定中允許的品種,未經批準的葯物特別是人類專用的抗生素不能選用,土黴素和金黴素等人畜共用抗菌素雖然未禁止使用,也要盡可能少選用,特別是動物生長後期不要選用。禽畜專用抗生素是專門研製、開發應用於動物的品種方面,作用效果較為顯著,且殘留量低,不易產生耐葯性,是作為飼料添加劑較理想的品種,如桿菌肽鋅、黃黴素等都是優先選擇的葯物。選用抗生素時還應根據動物的品種、生長階段以及飼養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不能盲目選用高檔以及進口的葯物。市場上的同一飼用抗生素添加劑均有不同的商品名,在選用抗生素時應首先了解其有效成分及有效含量。
2、適當使用劑量。抗生素的使用劑量對其作用效果影響較大,抗生素在飼料中的應用一般只是作為防病促生長刑,而不是作為治療葯物。因此,應科學和慎重地確定其使用劑量,添加量過少,達不到一定的葯物濃度,對病原微生物起不到最低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因而達不到相應的防病和促生長效果;但用加量過大,作用效果則可能適得其反,還可能造成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菌群嚴重失調,引起消化紊亂,並可能產生內中毒以及給疾病治療帶來困難等後果。因此,應嚴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劑量,適量地添加抗生素是用好抗生素的關鍵,但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應用對象及其生理階段,飼養場所以及季節區域等實際因素靈活確定。
3、科學的用葯方案。同一環境中連續使用同一抗生素時,其促生長效果明顯下降,長時間使用一種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葯性,降低作用效果。要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就必須制定一個科學的用葯方案。常用的用葯方案有輪換用葯、穿梭用葯以及綜合用葯等。輪換用葯是使用一種抗生素一定時間後,換用另一種抗生素,一般應有幾種以上的葯物輪換,且輪換的葯物相互之間不能有交叉耐葯性;穿梭用葯是在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應用不同的葯物;綜合用葯就是在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應用不同的葯物,一定時間後再分別換用其它葯物,也是綜合輪換用葯和穿梭用葯。綜合用葯能較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和降低不良作用,是較為有效的用葯方案。制定用葯方案還應結合不同的抗生素品種,不同的動物品種、各生長階段的特點、區域季節以及飼養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
4、謹慎地聯合用葯。聯合使用抗生素能擴大抗菌譜,增強抗菌作用,抗生素相互之間有四種作用,即相加作用、協同作用、頡頏作用和無關作用。聯合使用抗生素就必須選擇抗生素相互之間有相加作用或協同作用,而不能有無關作用和頡頏作用。動物的育齡期和病弱的禽畜聯用抗生素,可增強動物的抗病能力,而生長發育正常的動物使用一種抗生素一般就能起到明顯的促生長效果,因而不提倡聯用抗生素。聯用抗生素雖然增強了抗菌作用,但抗生素的殘留量增大,病原微生物的抗葯性增強及微生物平衡體系破壞加重,因此抗生素的聯用要特別謹慎為好。
5、嚴格的停葯期。停止應用抗生素一段時間,動物體內殘留的抗菌素可相繼排出體外,加上葯物自身半衰期的作用,殘留在動物體內的抗生素可大大地減少,因此,在動物上市前一段時間、產蛋期和泌乳期間應停止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沒有停葯期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抗生素在動物體內的殘留量,從而提高禽畜產品的衛生性和安全性,目前國內很多禽畜產品葯物殘留超標就是因為沒有嚴格執行抗生素的停葯期而發生的。如果合理地應用抗生素並嚴格執行停葯期,一般情況下應該不會發生葯殘超標。
6、先進的混合工序。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一般每噸飼料中只有幾克至幾十克,因此,使用前一定要進行稀釋預混,降低葯物濃度,以確保葯物在飼料中能混合均勻,保證葯物均勻地發揮作用效果,並有效避免混合不均勻產生葯物中毒而造成的質量問題,從而也可有效地避免和減少葯物殘留超標的發生。要對抗生素進行較好稀釋就必須有先進的混合工序,一個先進的混合工序包括選用性能較好的混合機、根據葯物選擇適用的載體、正確的混合程序、充足的混合時間,科學的檢驗方法以及嚴格的管理監督措施等。
四、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抗生素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的不斷認識,從保護健康與環境出發,不同的國家,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對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作了不同的限制。瑞典在1996年就開始禁止在豬飼料中使用抗生素促長劑,以望為消費者提供「天然的豬肉」;美國對飼料中使用抗生素的反應不如歐盟國家強烈,但採納了歐盟國家禁用抗生素的積極方面,由美國FDA、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農業部協作成立了國家抗生素的抗葯性檢控體系,一旦發現耐葯性產生,便啟動相應的法律禁止使用。我國已制定發布了《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規范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由此可見,限制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是生產安全食品的需要,是發展的大趨勢,但全面禁用抗生素將很難做到。主要依據有:一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將會不斷開發出高效、副作用小,甚至無副作用的抗生素供生產上使用,從當初的金黴素到現在的黃黴素及天然抗菌素的開發利用就是一個有力的說明。二是從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對養殖業產生的效益看,除非開發出具有與抗生素功能相當的替代品或出於某種需要,否則禁用將是得不償失,弊大於利。從瑞典政府禁止豬飼料中使用抗生素,導致豬的腹瀉發病率普遍上升,生長速度減慢,治療所用葯物量遠遠大於禁令前的使用量,其後果足以說明禁用的代價。三是目前也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禁止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有專家指出,病原菌的抗葯性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並不僅限於使用抗生素作生長促進劑的動物集約化養殖區。並指出大量的證據和臨床經驗證明,病菌的抗葯性與人類疾病時抗生素的使用和濫用有關。綜合分析認為,抗生素作飼料添加劑,前景是廣闊的,且有專家預測,在未來的10—20年內,抗生素在飼料添加劑中仍會佔有重要的地位。但今後飼用抗生素發展的趨勢是將向高效和低殘留的動物專用抗生素方向發展,且更科學地規范對每種飼用抗生素的適用對象、使用劑量、使用期限等應用技術。同時對飼用抗生素的研製、生產、銷售、應用以及檢驗等各環節將有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法律條文和管理機構來管理和監督,確保飼用抗生素的科學應用並有效地降低其負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