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芹葉牡丹怎麼養
芹葉牡丹的養殖方法:
1、光照管理
芹葉牡丹雖然喜歡光,但是它受不了強光線的照射,所以在炎熱的夏天我們需要給它進行遮陰措施,以免強烈的太陽光將其灼傷,除了夏季,其他季節都可以讓它充分的接受光照,這樣能讓它的花芽盡早分化,以便於花期的提前。如果光照時間過短,花期會加以延遲,會讓側芽狂長,花蕾的萌發會變得更多,開花量隨之也增多。由此可見如果植物的光照時間越長花期就能提前越多,但是短光照可以增加花量,各有所長,所以我們在給它選擇光照時,可以從花期和花量兩個角度來選擇。
2、水分的管理
這種花與其他花不同,可能大部分的花都喜歡濕潤的環境,但是芹葉牡丹就很不一樣,它不但不喜歡,它害怕濕,而且耐乾旱,但是忍耐乾旱時有一定限度的,不可以太過乾燥,特別是正處於生長後期的時候,土壤如果太過乾燥的時候會讓它處於休眠狀態,進而影響了球根的質量。在定植之後就要給它進行第一次透水,而且每次澆水都要及時,土壤不可以過干或者過濕,保證葉片不出現萎蔫現象為標准就可以了。
3、肥料管理
在給它定植前,要將底肥徹底施足,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餅肥或者畜糞等,然後移植後,等到植株長出來新的葉子之後我們就可以適當的追加施肥,每隔7天一次,到了冬天的時候就要注意換掉肥料。含氯的復合肥是禁止使用的,等到開了花之後再追加1-2次的鉀肥便於球根生長。
4、溫度管理
它喜陰涼,溫度的高低要掌握好,晝夜溫差不宜過大,如果晚上很冷的話一定要將花收回卧室,或者用保溫的塑料膜裹住,白天的話控制溫度在15度到20度,晚上則是7-8度即可。
5、花期管理
在它花開之後要適當調整室內的溫度,15度為最佳溫度,這樣能夠延長花期,遇到一些病株、殘花要及時處理掉,澆水也要均勻,干濕均衡。
Ⅱ 花卉芹菜牡丹的養法誰知道
生態習性 芹葉牡丹即花毛茛喜涼爽及半陰環境,忌炎熱,適宜的生長溫度白天20℃左右,夜間7~10℃,既怕濕又怕旱,宜種植於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偏鹼性土壤。6月後塊根進入休眠期。花毛茛原產於以土耳其為中心的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性喜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濕潤、生長環境疏蔭,不耐嚴寒冷凍,更怕酷暑烈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夏季進入休眠狀態。盆栽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通透性能強的沙質培養土。 編輯本段栽培管理種前用溫水先浸泡塊根2~3小時有利於發芽。地栽選擇陽光充足、 花毛茛照片集錦(19張)通風好的場所,生長旺盛期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忌積水,否則易導致黃葉;花前應薄肥勤施,花後再施肥1次。夏季高溫季節,植株進入休眠,可將塊根挖起,與沙混合後,放通風乾燥處保持稍干貯藏,至秋季栽培。生長期如果高溫高濕,容易引起植株徒長、黃葉和莖基病腐。分株在9~10月進行,將塊根帶根莖掰開栽植。播種繁殖變異大,常用於育種及大量繁殖。播後30~40天萌發,氣溫降至5攝氏度時需防寒。翌年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移栽,保持濕潤,每7天追肥一次。及時將早現花蕾摘除,以促進幼苗生長。花毛茛從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了實生苗階段,以後即可用塊根繁殖。於9月初栽植,地栽株行距均為20cm。盆栽用18~20cm直徑陶盆,選用混合肥土。自11月份開始,每10天施稀薄液肥1次,翌年2月起每7天施肥一次,並增加肥料濃度。現蕾初期每株選留3~5個健壯花蕾,其餘全部摘除,以使營養集中。採用促成栽培,年底即能開花。其方法是將球根埋於濕潤的鋸木屑中,在8C~10C的低溫條件下處理30~40天,於夏季打破休眠,然後於9月下旬~10月上旬種植,冬季溫度保持10C左右即可。 盆栽時,如噴布0.2%~0.4%的B9可促使植株矮化,一般噴二次,第一次在剛開始吐葉時,第二次在花蕾有豆粒大小時進行。採用實生苗栽培,雖然秋季播種,翌年春天能開花,但第一年的實生苗,花瓣少,花徑小,觀賞價值較低。一般切花、盆花以及用作花壇栽培的,都選用一年生實生苗球根種植。 留種采種為採集優良種子,要根據選種目標的要求,確定采種母株,標明記號,加強管理。花開時,再進行花朵間或植株間的人工輔助授粉。在雄蕊花粉散開時,用毛筆蘸花粉向其他花朵的雌蕊柱頭上塗抹,當授粉花花瓣脫落,結成由種子緊密排列而成的青色聚合果時,摘去其餘花朵和花蕾,使營養集中供應種子生長發育。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使花毛茛健壯生長,製造更多的營養輸送給果穗,長出充實飽滿的種子。6月花毛茛地上部分枝葉枯黃,聚合果由青變黃,種子發育成熟時,採摘下聚合果,曬干後裝入紙袋,置於通風乾燥處貯藏到秋季播種。 低溫催芽花毛茛正常播種期為秋季,宜在溫度降到20℃以下的10月播種。但不同年份溫度相差較大,發芽時間長短不一。如能控制種子發芽適溫在10℃至15℃,約20天發芽。早播,溫度高於20℃不發芽,直至下降到發芽溫度,播後發芽所需時間長;晚播,越冬前營養生長量不足,翌春開花小;播種太晚,溫度低於5℃也不能發芽,直至翌年2月份,溫度升高後發芽。生產中為了延長營養生長期,培育優質的花毛茛,可提前到8月中、下旬播種。此時氣溫高,不利於種子發芽,需經低溫催芽處理。即將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入冷水中浸種24小時後,置於8℃至10℃的恆溫箱或冰箱保鮮櫃內,每天早晚取出,用冷水沖洗後,甩干余水,保持種子濕潤。約10天,種子萌動露白後,立即播種。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高山育苗。 整地育苗苗床宜選擇通風透光、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忌在低窪積澇粘土處栽種。整地時,每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機肥25千克、氮磷鉀復合肥0.15千克、50%多菌靈原粉8克、3%呋喃丹顆粒劑20克,以防病蟲為害。隨即深翻20厘米,混勻後做成1米寬、20厘米高的苗床,碎土、耙細、整平床面後,用細眼噴壺澆一遍透水,待畦面明水滲完,將萌動的花毛茛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床面上覆蓋一層約0.5厘米厚的過篩細土,再蓋雙層遮陽網降溫保濕。 花苗出齊後,如溫度高需搭弓棚蓋一層遮陽網,天氣轉涼,再去掉遮陽網,逐步增加光照,直至在全光照條件下養護。當兩片盾形子葉老熟或長出真葉後,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病;同時,向葉面噴施0.05%的尿素和KH2PO4混合液,每周一次,促進幼苗茁壯生長。 移栽定植當幼苗長出4至5片真葉時,即可分苗移栽上盆或定植到塑料大棚的苗床內,栽植用土同播種用土。起苗時,用花鏟依次掘起幼苗,盡量多帶宿土,減少對根系的傷害。為培育優質盆花,增大冠徑,每盆栽花苗3至5株;苗床地栽,可3至5株花苗為一叢,叢行距為20至25厘米。移苗後及時澆定根水,讓根系與土壤密接,並加蓋遮陽網,以利緩苗,成活後在全光照下養護。 栽後管理1.苗期管理苗期如光照過強,溫度高,可搭遮陽網降溫。為防止幼苗徒長,以白天溫度低於15℃,夜間溫度為5℃至8℃,溫差小於10℃時生長最好。溫度長期持續在20℃以上時,會使葉片黃化。冬季氣溫降至5℃時,應採取防寒措施,加蓋塑料薄膜保溫。晴天中午溫度升高,要注意通風降溫,合理利用日光,將大棚溫度控制在5℃至10℃,讓幼苗一直處於生長狀態。苗期要控制澆水,不幹不澆,土壤太濕易造成幼根腐爛。澆水時盡量慢澆,防止水流過快沖出幼根或沖走基質。每隔10至15天,結合澆水澆施0.1%的尿素和KH2PO4混合液或追施0.3%的液態復合肥一次。 2.花前管理從幼苗長出約10片基生葉至植株抽生直立莖,形成花蕾前為花前管理,即營養生長期。為保證植株的營養生長,土壤不能缺水,否則植株生長矮小、分櫱少、根系不發達,影響花芽形成;但土壤過濕易爛根和發生病害,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隨著基生葉增多,株叢增大,每10天施一次氮、磷、鉀比例為3:2:2的復合肥水溶液,並逐漸增加施肥的濃度和次數。春季溫度適宜,花毛茛生長旺盛並抽生直立莖,應增大肥水的補充,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周施1次稀薄餅肥液或復合肥,適當噴施1至2次以磷、鉀為主的葉面肥,直至現蕾。 根據植株的生長情況,適時拉開盆距,摘除黃葉和病殘葉,防止植株密度過大,造成徒長和通風不良。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定期噴灑廣譜殺菌劑滅菌;隨時監控斑潛蠅、蚜蟲等蟲害的發生。以防為主,將病蟲害殺滅在發生初期。 3.花期管理植株從花蕾形成、發育至開花這一段時間為花期。在花蕾形成和發育過程中,需肥量大,應每隔7至10天施稀薄餅肥液加0.2%的KH2PO4溶液一次。 為使花莖充實,防止受風折斷和倒伏,現蕾前要增加鉀肥的用量,每隔10天施一次草木灰浸出液(10千克清水加1千克草木灰浸泡一周),取上清液兌水50%追施根部,連施二次。為集中養分促使花大,現蕾初期應進行疏蕾,每株選3至5個健壯花蕾,其餘全部摘除。為降低花毛茛高度,使株形更美,提高觀賞價值,在花莖抽發初期至花蕾長出葉叢前,用0.2%至0.4%的B-9(比久)對莖頂與葉面噴灑,每10天一次,共進行2至3次,可促使植株矮化。或在現蕾時噴一次15%多效唑粉劑水溶液,現蕾早晚應分批噴,噴時不可重復。 花期澆水要適量均衡,保持土壤濕潤,缺水將影響開花,致使花期短、色彩不艷,葉片黃化。開花時遇高溫強光的天氣,及時遮陰,通風降溫,防止葉片變黃。如溫度保持在15℃至18℃,及時剪掉開敗的殘花,花期可長達1至2個月。 4.花後管理花謝後至地上部莖葉逐漸枯黃,種子發育成熟,地下塊根增大,進入休眠,為花後生長期。對不留種的植株,當花瓣脫落後,應及時剪掉殘花、摘去幼果穗。適時澆水,追施1至2次以磷、鉀為主的液肥。定期噴灑葯劑,防治病蟲害,尤其是要預防斑潛蠅的危害。 充分利用從花謝後到枝葉枯黃這段時間,使花毛茛正常生長,製造更多的營養輸送給地下塊根,促其增大,發育充實飽滿。入夏後溫度升高,要停止施肥和澆水,當枝葉完全枯黃時,選擇連續2至3天晴天採收塊根,為避免損傷,要小心細致逐個挖取。塊根采後經沖洗、殺菌消毒、晾乾後,再貯藏至秋季栽種。 編輯本段繁殖管理 花毛茛(圖5)分株繁殖,9~10月間將塊根帶根莖掰開,以3~4根為一株栽植,挖取地栽或脫盆母株,輕輕抖去泥土,覆土不宜過深,埋入塊根即可。於秋季露地播種,溫度不宜超過20℃,在10℃左右約20天便可發芽。小苗移栽後,轉至冷床或塑料大棚內培養,翌年初春即能開花。 花毛茛也可播種繁殖,但變異性較大。可選定健壯母株單獨培養,僅留第一朵花結實。種子純正飽滿,採收後陰干貯藏。秋後氣溫降至1 0℃左右時盆播或地播,約20天可萌芽出苗,如果播種時氣溫偏高,反而長時間不能萌芽。播種苗於入冬前應分栽上小盆入低溫室繼續養護,翌春3月下旬出室地栽或換大盆定植,入夏前即可開花。自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其生長階段,以後即行分根繁殖。 花毛茛忌強光直射。盆栽應放疏蔭清爽環境,防避乾旱和水澇及煙塵污染,經常保持盆土及周圍環境濕潤。如盆土有機質含量高,僅在現蕾前後追施1次至2次以磷鉀肥為主的稀薄液肥。花後隨時剪 花毛茛(圖6)去殘花,再施1次至2次液順其自然生長態勢,每3個至4個小塊根一組,同時注意必須上端帶一部分根頸掰開。上內徑15厘米至20厘米花盆定植,每盆可栽1組至2組塊根,上盆覆土要淺,以剛蓋住根頸為度,然後澆透水放疏蔭處,秋末入低溫室繼續養護,3月間即可開花。 花毛茛的塊根較小而質弱,夏季休眠最好原盆放低溫涼爽通風的環境保存,保持盆土潮潤,偏干易萎縮,過濕易腐爛,注意精心保管。肥養根,適當控水使其安全進入夏眠。 一、種子採收 為採集優質種子,要選好留種母株,並加強肥水管理。當其第一朵花花瓣脫落,結成由瘦果緊密排列而成的青色聚合果時,摘去其餘花朵和花蕾,使營養集中,長出充實飽滿的種子。5至6月,花毛茛地上部分枝葉枯黃,聚合果由青變黃,種子已發育成熟,即可採下帶果梗的聚合果,曬干後裝入紙袋,置於乾燥通風處貯藏到秋季播種。 二、播種育苗 花毛茛種子適宜的發芽溫度是10℃至15℃,正常播種期為10月。但為了延長其生長期,可提前到9月上、中旬播種。將腐葉土、壤土、河沙各1份,經混勻、過篩、高溫消毒後備用。為便於管理,常用播種箱播種。方法是:先用碎瓦片蓋好箱底排水孔,再墊1至2厘米厚的粗沙,然後填加配製好的播種土,直至距箱口2至3厘米處,用木板刮平、壓實。將花毛茛聚合果上的種子摘下,撒播在播種土上。播後用細土覆蓋,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准。用木板輕輕壓實,然後放入盛水容器中(或放入事先挖好的地槽內,向槽內放水),使水從箱底滲入箱內,浸濕土壤。注意浸箱時水位不可高於箱土表層,以免沖散種子。用遮陽網蓋好箱口,放在通風、陰涼、遮雨處,保持土壤濕潤,溫度在10℃至15℃條件下,種子兩周即可發芽。10月份花苗出齊後,將播種箱移到陽光下,天氣轉涼時去掉遮陽網,覆蓋塑料薄膜進行防寒保護。 三、幼苗管理 出苗後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可防止猝倒病的發生。同時,葉面噴施0.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促進生長。當長出2至3片真葉時,即可進行移栽。3至5株花苗為一叢,進行盆栽或苗床地栽,地栽叢行距為10厘米×15厘米。移苗後及時澆定根水,並加蓋遮陽網,以後每隔15天,結合澆水用尿素、磷酸二氫鉀等肥料1000倍稀釋液澆灌。冬季移入大棚,溫度保持在10℃至20℃。翌春,隨著氣溫升高,要加蓋遮陽網,並加強肥水管理,大約3月即可現蕾。 花毛茛也可播種繁殖,但變異性較大。秋季播種,翌年5月開花。可選定健壯母株單獨培養,僅留第一朵花結實。種子純正飽滿,採收後陰干貯藏。秋後氣溫降至1 0℃左右時盆播或地播,約20天可萌芽出苗,如果播種時氣溫偏高,反而長時間不能萌芽。播種苗於入冬前應分栽上小盆入低溫室繼續養護,翌春3月下旬出室地栽或換大盆定植,入夏前即可開花。自播種至翌年夏季休眠,即完成其生長階段,以後即行分根繁殖。花毛茛的塊根較小而質弱,夏季休眠最好原盆放低溫涼爽通風的環境保存,保持盆土潮潤,偏干易萎縮,過濕易腐爛,注意精心保管。 花毛茛原產中東地區至歐洲東南部。適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土壤中種植,pH值在6-7.5。花毛茛喜濕潤,畏積水,怕乾旱。種植期間不可缺水,但也不要過濕,同時要避免將水澆在葉面上,否則會導致病害。花毛茛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和冷涼的氣候,但溫度不能低於10℃,也不要高於25℃。花毛茛喜肥,生長期注意追肥,開始時10天施一次淡肥,以後隨著花苗生長,可逐漸增加用量和濃度,整個施肥過程可通過灌溉進行。 花毛茛可作為切花、盆花及園林種植,其栽培方法不盡相同。切花生產有兩種方式。一是在8月中旬種植,但需要對球進行處理。方法是將干種球浸泡在消毒液中5至6個小時,然後在13℃的房間內放置一周再種植,如方法得當可從12月至翌年5月陸續產花。這種栽培方式適宜球徑7厘米以上的商品球。另一種方式是在9月至11月間種植。採用3至5厘米或5至7厘米球,無需冷處理。種植床寬度為90至100厘米。 花毛茛忌強光直射。盆栽應放疏蔭清爽環境,防避乾旱和水澇及煙塵污染,經常保持盆土及周圍環境濕潤。如盆土有機質含量高,僅在現蕾前後追施1次至2次以磷鉀肥為主的稀薄液肥。花後隨時剪去殘花,再施1次至2次液肥養根,適當控水使其安全進入夏眠。 球根種植用於花壇者,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盆栽時,小盆栽一球,大盆可栽二球。溫暖地區可在室外越冬,但寒冷地帶需在室內越冬。盆土要求保持半干狀態,防止球莖腐爛。春季生長旺盛期,應經常保持濕潤,但花期土壤應稍乾燥,並施l~2次液肥,夏季進入休眠期,球根採收後應充分晾乾置於通風乾燥處,否則極易腐爛。
Ⅲ 盆栽芹葉牡丹怎麼種 芹葉牡丹的繁殖方法
芹葉牡丹喜涼爽通風的環境,要求半陰;較耐寒,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生長不良;夏季休眠。適於在肥沃、疏鬆砂壤土中。它不耐強光,喜半蔭環境,冬季光照要充分,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和光照的增強,應適度遮蔭並加強通風。芹葉牡丹是相對長日照植物,所以長日照條件能促進花芽分化,花期提前,營養生長提早終止,提前開始形成球根。短日照條件下,花期推遲,但能促進多發側芽,增大冠幅,增多花量,進一步提高盆花品質。生產上要根據實際需求情況進行長、短日照調控以達到花期提前或推遲的目的。它喜濕怕澇,較耐旱,但不宜過度乾旱,特別是生長後期,過度乾旱花毛莨將進入被迫休眠狀態而導致球根質量變差。定植後第一次水要澆足,之後澆水要及時,並注意均衡,且不可過干過濕。澆水程度應以土壤表面乾燥,而葉片不出現萎蔫現象為宜。喜濕怕澇,較耐旱,但不宜過度乾旱,特別是生長後期,過度乾旱花毛莨將進入被迫休眠狀態而導致球根質量變差。定植後第一次水要澆足,之後澆水要及時,並注意均衡,且不可過干過濕。澆水程度應以土壤表面乾燥,而葉片不出現萎蔫現象為宜。它喜冷涼環境,白天最適生長溫度為15~20℃,夜間為7~8℃。溫度不可過高或過低,晝夜溫差也不可過大,否則芹葉牡丹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其花朵數和品質下降。在生產過程中,塑料大棚內的最高溫度不宜高於22℃,最低不宜低於0℃。一般冬季使用一層棚覆蓋生長較好,定植後待心葉明顯生長時可以進行正常溫度管理。在開花後要注意調節棚內溫度至15℃,以延長花期。殘花、病株要及時整理剔除。澆水要注意均衡,不使過干過濕。
Ⅳ 芹葉牡丹冬季如何養
芹葉牡丹又叫花毛莨,花毛莨又叫陸蓮花、洋牡丹,屬於毛莨科毛莨屬。芹葉牡丹顏色多樣,紅色寓意「鴻運當頭,大展宏圖」,橙色花毛莨寓意「福壽安康」,粉色代表「深情厚意,你儂我儂」。
芹葉牡丹寓意好又漂亮,我們冬季養殖的時候,可以養在7~20℃的室內,低溫不要低於0℃。光照充足的地方,盆土濕潤一些,施硝態氮復合肥稀薄的液肥。做好這幾點,花毛莨來年春季開花又多又鮮艷。
Ⅳ 芹葉牡丹養殖方法
芹葉牡丹,又名花毛茛,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學名:Ranunculus asiaticus
別名:波斯毛茛、芹菜花、陸蓮花 、波斯毛茛
科名:毛茛科
栽培技術:
羽狀或三深裂之掌狀復葉,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的個體,其葉片的色澤、形狀、裂深有差異。子葉橢圓形,幼葉缺刻少,後期真葉缺刻逐漸增多。冬季低溫條件下呈團棵狀,葉片平展、重疊。
花毛茛的盆花生產一般採用播種法,但播種法需較高的栽培水平才可生產出優質盆花(播種苗常有營養水平不足,花數少的問題)。所以也有用播種法生產塊根,翌年用塊根生產盆花的「塊根法」。兩法的栽培成本和經濟效益尚待比較。
1、生長發育條件
水分 花毛茛原產地在敘利亞和以色列,原生地夏季高溫乾燥,秋季到春季低溫多雨,因此花毛茛具有秋冬生長發育、春開花、夏休眠的習性。其生長過程對水分的需求很多,生長初期缺水將導致植株矮小,葉片小,將來分櫱少,根系不發達,開花少,花小,重瓣率低;中期缺水將嚴重影響開花,花莖小、花期短,色彩不艷,葉片也將黃化;後期缺水植株將會強迫休眠,塊根質量差。但是,作為一種塊根花卉,過多的水分也有爛根的危險。水分的供應還必須均衡適量,過度的乾旱或水漬均會嚴重影響生長。水分失衡還會造成塊根裂口。其生長過程需水的大體規律是:在栽培初期需要一定程度的水分,抽薹初期達到最大,以後逐漸減少。
日長反應 花毛茛對日長反應非常敏感,播種苗遇長日條件,就會提前開花或生長停滯並開始形成塊根。雖然這和花毛茛的生理成熟年齡較小有關,但最重要的是長日照促進了花芽分化。短日照雖然能抑制開花,但當植株長至一定大小時,還是能進行花芽分化。這說明花毛茛只是相對的長日照花卉。有人以切花品種作試驗,長日照處理的(22時到2時進行4小時中斷處理)比短日照處理(8小時)提前45天開花,比自然處理(CK)提早41天開花。但在長日條件下,花的質量下降,花徑變小了2.5cm,花莖增高了2-8cm。與塊根栽培相比,實生苗的長日反應更明顯,開花更早,植株休眠也相應提早。12小時以上日長時影響更為顯著,但如達20小時照明則不能開花,或開花少,花梗細長,重瓣率下降。在短日照條件下,分生組織的活性較高,並促進側芽形成。因此在秋季種植花毛茛,尤其是有性繁殖,栽植和播種均不能過遲,以保證在春天的長日照到來之前有充分的營養生長,從而保證盆花的質量(花數、株高、重瓣率)。
溫度 花毛茛的最低生育界限溫度為-5℃,生長最低溫度為5℃以上。以夜溫為8℃,晝溫為10℃-15℃的條件下生長速度最快。大於20℃生長發育不良,30℃以上地上部開始枯萎,但是乾燥的塊根可以忍受相當的高溫。
苗期的低溫處理對生育期有顯著影響,5℃低溫處理4周,無論在長日、短日、自然處理條件下,均可提早開花14-20天。
花毛茛雖不喜高溫,但在長期低溫條件下,尤其是土壤水分較多時,也可能爛根。營養生長期將晝溫控制在15℃-20℃,夜溫控制在5℃-10℃為宜。晝夜溫差過時將來花數減少,重瓣率下降,花莖增高且軟弱,盆花品質嚴重降低。花期溫度則以13℃-15℃為宜,以延長花期。
土壤環境 花毛茛對土壤要求較高,以有機質豐富、團粒結構良好、能保持適量孔隙度的土壤為好,pH值6.5左右。
2、「塊根法」盆花生產技術要點
以上一年播種培育的小塊根為繁殖材料來生產盆花。「塊根法」生產周期短,開花早,花莖粗短、重瓣率高,盆花質量好。
塊根吸水 塊根在貯藏時是乾燥的,如果讓塊根快速吸水,大部分塊根將腐爛,如果塊根吸水時的溫度過高,同樣也會腐爛,唯有低溫吸水最安全有效,因此必須在5℃以下緩慢吸水。其原因可能是塊根從極乾燥狀態快速吸水,細胞的強烈膨脹會造成機械性損傷和生理障礙,而且塊根表面潛伏的菌絲在快速吸水時會更容易侵入。剛剛吸水的塊根,尤其在高溫條件下,其病菌抵禦能力也非常弱。
低溫吸水的方法是:將塊根埋在清潔的粗沙內,然後充分噴水,多餘的水分會從下面漏出,不積水,放在1℃-3℃的冷庫中緩慢吸水。在沒有冷庫的情況下,可以在陰涼處平鋪一層粗沙,將塊根倒插在粗沙中,將萌芽部位埋入,但塊根的大部分露出。經常噴水,保證基質不幹燥。不久塊根膨大,等中心芽萌動並且生出新根後,及時挑出定植(芽長不得超過1cm)。為防止塊根腐爛,噴水應選用溫度較低的井水或深井自來水,噴霧時可加入殺菌劑。不降低環境溫度,應用60%的遮光網遮蔭,有條件的可用噴霧降溫設施,或地下室、空調房催芽。催芽時應防止暴雨危害,注意天氣預報,及時蓋膜避雨。
塊根上缽 為方便管理,催芽後的塊根栽植在10×8cm的營養缽中集中管理。為防止塊根腐爛,上缽土應視來源情況作消毒處理。溴滅泰4m3/罐(860ml)密閉熏蒸處理2-3天,消毒後揭膜通風7-10天使用。上缽土應比較潮潤,如果過干應加水堆悶,隔天使用。栽植深度為土過塊根芽頂0.8-1.0cm,過深不利於出葉,過淺則不利於發根。出苗前後控制澆水,以保持缽土濕潤為度,齊苗後方可逐步增加澆水量。苗期施肥2-3次,濃度0.8‰-1.0‰。
3、上盆
塊根苗上盆使用小5寸瓦盆或14-16cm塑料盆。上盆土為優質堆肥 1/4腐熟木屑 1.0kg/m345%復合肥。栽植深度為平原土坨或略過一點,原來上缽深的上盆時適當淺些,原來上缽淺的要適當深些。上盆土同樣不能太乾燥,栽後澆透水一次。塊根苗上盆時留的沿口要比一般花卉大些,防止根系長滿後頂起土坨,造成澆水施肥困難。
4、上盆後管理
(1)溫度:花毛茛最適生長溫度,白天15℃-20℃ ,夜溫7℃-8℃ 。在塑料大棚栽培條件下,棚內最高溫度不高於22℃,最低不低於0℃。提高夜溫有利縮短生育期,適當降低夜溫有利株形緊湊。
(2)光照:冬季盡量給予充分的光照。
(3)水分:花毛茛較喜水,因此澆水要充足、及時、均衡。但過多的水分是有害的,一方面花毛茛是球根花卉,並不耐水澇;另一方面大棚內本身空氣濕度較高,過多的水分會引起病害的流行。因此要避免澆水次數太多而每次都澆水不足的錯誤做法,應該每次澆透,干後再澆。兩次澆水之間盡量保持植株和棚內空氣的乾燥,以達到控制株形、控制病害的目的。但乾的程度應以盆土表面乾燥,而葉片不明顯萎蔫為度。過度的乾燥會造成根毛死亡,如果幹後突然恢復澆水會造成葉片黃化,開花不良,塊根裂口。在現蕾後澆水應盡量點澆,開花後則禁止噴澆。
(4)施肥:每周一次,濃度1.5‰-2.0‰。46%尿素、45%水溶復合肥(前期尿素為主,後期復合肥為主)。
(5)植株調整:「塊根法」栽培其生長發育大多在冬季,此期日照短,溫度也較適宜,一般不會徒長。在現蕾前後拉盆一次,拉盆時應將大小植株分開,將現蕾早與現蕾晚的分開。現蕾初期花蕾長出葉叢,視情況噴一次120-150ppm的多效唑(15%粉劑8-10g/10kg)。現蕾有早晚時應分批噴,噴時不可重復。
(6)病蟲防治:病害主要是菌核病和灰霉病。應合理澆水,加強通風,及時拉盆;注意棚內的清潔衛生;盆花生產場地應輪作、消毒;發現病株應及時處理;
在生育中後期,再輔以必要的葯物預防,如46%菌核凈、55%百菌清、50%速克靈等500-1000倍噴霧。蟲害主要是潛葉蠅,4月上中旬發生,若蟲啃食葉肉,可以造成嚴重危害,用50%樂斯本2000倍防治1-2次。
5、「播種法」盆花生產技術
播種法生產的優點是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繁殖快,生產量大;缺點是開花少,開花上市晚,植株容易竄高,重瓣率受栽培技術影響大,栽培條件要求高,管理要求嚴,否則盆花質量和成品率低。播種法生產技術的要點是:適期早播,培育壯苗,注意水肥管理,促進早發棵、發大棵,適當施用矮化劑控制株高。
6、育苗
(1)播期:8月下旬-9月上旬。
(2)播量:2-3g/m2。
(3)種子處理:為提早上市,宜作低溫浸種催芽處理。將種子浸水一晝夜後,用紗布包好,在15℃左右的恆溫箱或水井中催芽,每天早、晚淘洗一次,淘洗後要甩干余水(果皮膜狀,集中在一起時,含水很多,可用洗衣機脫水)。催芽10天後,種子萌動,在少數種子發芽後立即播種。
(4)播種:將種子適當陰干後拌入足量黃沙後均勻撒播。
(5)蓋種厚度:播後立即蓋種,厚度2-3mm。
(6)播後管理:播後床面平蓋一層遮蔭網,棚架上蓋一層60%的遮陽網,每天噴水1-2次。催芽的約5天後出苗,干籽播的約20天出苗,注意檢查出苗情況,及時揭去平蓋的遮陽網。棚架上的遮陽網在齊苗後可以在傍晚揭去,翌日8時前蓋上,讓幼苗見早、晚的弱光。破心後逐步延長見光時間,10月中旬、下旬蓋棚後則全光栽培。
破心後每10天左右施肥一次,濃度0.5‰-1.2‰。
澆水前期注意保持苗床濕潤,苗後期注意見干見濕,防止病害和徒長。
(7)分苗:3-4片真葉時進行。採用10×8cm營養缽分苗,栽植深度以略過苗基部白色部分為宜。分苗用土參照「塊根法」的上缽用土,質量宜再好一點。
起苗時注意剔除葉柄長而葉片小和葉柄很短、葉片厚而深綠的苗,前者將來分櫱少,莖高,花小,重瓣率低;後者將來是發棵小的「侏儒」。
(8)分苗後管理:花毛茛苗不易帶土,分苗後應在中午作短時間遮陽。分苗多在11月中旬-12月中旬,如果溫度低,棚溫應適當調高些,以白天20℃-22℃為宜,夜間8℃-10℃(二、三層的覆蓋防寒物早點蓋)。醒棵後按正常溫度管理。
心葉明顯生長時表明已醒棵,可以進行正常管理。施肥初期濃度1‰,後期可用1.5‰-2.0‰。肥料種類以氮肥為主,間施2-3次復合肥。施肥一般每10天左右一次。
7、上盆
(1)用盆:播種苗的發棵比塊根苗小,大苗用小5寸盆栽培,後批的苗用4.5寸盆。最後的小苗只能在原缽中作球根生產栽培,現蕾時將蕾除去,以集中養分,促進塊根膨大。弱苗、病苗要全部淘汰。
(2)盆土:參照「塊根法」,但質量應更好一點,因為播種法栽培的生長速度較慢,而生育期又較短。
8、上盆後管理
上盆後管理大多可參照「塊根法」,但在植株調整上應注意「播種法」的特點。
(1)為促進發棵,第一枝花可在現蕾時即摘除。
(2)為防止花莖竄高,視實際情況,在花蕾抽出葉叢但未現色前使用多效唑一次,濃度為100-120ppm。
(3)施肥應比「塊根法」淡而勤些。
(4)開花時氣溫升高,光線增強,要注意通風降溫並酌情遮蔭,以延長花期非常好看。
Ⅵ 芹菜牡丹花 栽培
芹菜牡丹花是多年生球根植物,喜濕潤溫暖的環境。3、4月開花。花謝後5月份休眠葉枯,應將球根掘出,另埋入砂土中,露一半在土外,放陰涼處。待8、9月份天氣稍涼再種入盆土中。因球根味甜,掘出時注意球根是否有小蛆蟲。如有,要清除。平時喜光照,但不能曝曬。要保持盆土的濕潤,但不能積水。盆土應用肥沃的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Ⅶ 芹菜葉牡丹,習性
西芹牡丹學名花毛茛,又名芹葉牡丹,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20厘米~40厘米,塊根紡錘形,常數個聚生於根頸部;莖單生,或少數分枝,有毛;基生葉闊卵形,具長柄,莖生葉無柄,為2回3出羽狀復葉;花單生或數朵頂生,花徑3厘米~4厘米;花期4月~5月。具體種植方法如下:
1、生長習性。芹葉牡丹喜涼爽通風的環境,要求半陰;較耐寒,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生長不良;夏季休眠。適於在肥沃、疏鬆的砂壤土中生長。
2、光照管理。芹葉牡丹不耐強光,喜半蔭環境,冬季光照要充分,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和光照的增強,應適度遮蔭並加強通風。芹葉牡丹是相對長日照植物,所以長日照條件能促進花芽分化,花期提前,營養生長提早終止,提前開始形成球根。短日照條件下,花期推遲,但能促進多發側芽,增大冠幅,增多花量,進一步提高盆花品質。生產上要根據實際需求情況進行長、短日照調控以達到花期提前或推遲的目的。
3、水分管理。芹葉牡丹喜濕怕澇,較耐旱,但不宜過度乾旱,特別是生長後期,過度乾旱花毛莨將進入被迫休眠狀態而導致球根質量變差。定植後第一次水要澆足,之後澆水要及時,並注意均衡,且不可過干過濕。澆水程度應以土壤表面乾燥,而葉片不出現萎蔫現象為宜。
4、肥料管理。芹葉牡丹定植前應選用腐熟的餅肥或畜糞等有機肥作底肥,並撒施均勻。移植後待植株明顯生長或長出新葉時開始追肥,施肥濃度初期為0.1%,後期為0.15%~0.2%。以46%尿素、45%水溶性復合肥交替使用。前期以尿素為主,後期以復合肥為主,每7d施1次。冬季盡量使用含硝態氮的復合肥,含氯的復合肥不宜使用。花後追施1~2次以鉀為主的液肥,以促進球根增大。
5、溫度管理。芹葉牡丹喜冷涼環境,白天最適生長溫度為15~20℃,夜間為7~8℃。溫度不可過高或過低,晝夜溫差也不可過大,否則芹葉牡丹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其花朵數和品質下降。在生產過程中,塑料大棚內的最高溫度不宜高於22℃,最低不宜低於0℃。一般冬季使用一層棚覆蓋生長較好,定植後待心葉明顯生長時可以進行正常溫度管理。
6、花期管理。芹葉牡丹在開花後要注意調節棚內溫度至15℃,以延長花期。殘花、病株要及時整理剔除。
Ⅷ 芹菜牡丹種子怎麼種
芹菜牡丹花是多年生球根植物,喜濕潤溫暖的環境。3、4月開花。花謝後5月份休眠葉枯,應將球根掘出,另埋入砂土中,露一半在土外,放陰涼處。待8、9月份天氣稍涼再種入盆土中。因球根味甜,掘出時注意球根是否有小蛆蟲。如有,要清除。平時喜光照,但不能曝曬。要保持盆土的濕潤,但不能積水。盆土應用肥沃的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Ⅸ 芹菜牡丹繁殖法
芹菜牡丹學名花毛茛,她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球根分株繁殖、種子繁殖及組織培養繁殖。
分株繁殖
分株在9-10月進行,將塊根帶根莖掰開栽植。
盆栽花毛茛以分株繁殖為主,通常在秋季9~10月進行。留盆休眠度夏的塊根挖出後,抖去泥土,用手順其自然長勢掰開。每個分離部分必須帶有一段根頸,且有1~2個新芽,3~4個小塊根。隨後放入1%KMnO4溶液中浸泡3~5min消毒滅茵,稍晾乾後栽植。離盆休眠度夏的塊根,為防止塊根腐爛、出芽整齊,消毒後要進行催芽處理。選蔭涼、通風、避雨處,鋪一層5cm厚的干凈濕河沙,將塊根倒插在濕沙中,只埋入萌芽部位,其餘部分露出。經常噴冷水,保持河沙不幹燥不積水;同時每周噴灑一次50%多茵靈可濕性粉刺800倍液進行消毒,防止塊根腐爛。塊根在低溫下緩慢吸水膨大後,約20d,芽萌動如米粒且生出新根時栽植。栽植不宜過深,埋住根頸部位即可。過深不利於出葉;過淺不利於發根。出苗前控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齊苗後再逐漸增加澆水量。[
但由於塊根短小密聚,分株不易,且倍數太低,因此生產上常用種子繁殖。
播種後球根繁殖
1、育苗
花毛莨具有多種花色,要根據各花色的市場銷售比例確定種植比例,正常播種期為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將花毛茛種子放入水中24h後撈出,放在紗布上包好,然後置於恆溫箱中催芽,適溫15℃左右,每天早晚取出用清水各漂洗1次,然後滴干水分,使種子保持濕潤狀態。催芽後7d左右,部分種子開始發芽,此時立即播種。待發芽的種子適當乾燥後放入適量黃沙拌勻,然後撒播均勻,播量2~3g·m-2。蓋土用泥炭和珍珠岩按1:1拌勻,厚度以0.2~0.3cm為宜。苗床要排水良好,通常選擇通風透光良好、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的保護地。苗床用國產泥炭(東北草炭)與珍珠岩按3:1拌勻、鋪平,然後澆足水,在上面鋪一層基質(進口泥炭:珍珠岩=1:1)。基質pH6.0~7.5,EC值(含鹽量)為0.5~0.7。苗床常會受到風、雨等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等因素的侵擾,所以要加強對苗床的保護力度。使用一些輔助保護材料,如防蟲網、遮陽網及塑料薄膜等,加強管理,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加強檢查預防,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播種後約5~7d出苗,注意保持基質濕度,及時補水,保證順利出苗。[5]
2、定植
待花毛茛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進行定植,時間約在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根據生產計劃和茬口安排選擇合理的定植地點,同時要符合集中育苗和就近栽培的原則。花毛茛苗不宜帶土,起苗時去除生病和長勢較弱的幼苗,放棄葉柄極短、葉片較厚、葉柄較長及葉片特小的幼苗,前者植株矮小,後者莖高花小,分櫱少,重瓣率低。花毛茛喜微酸性環境,宜選擇疏鬆、肥沃的沙壤土。通常用園土、沙土、腐熟餅肥(雞糞)按5:3:1的比例配製,或用同土、腐葉土、腐熟有機肥按4:2:1的比例配製定植的株行距為10cm左右,深度以不埋心為宜。
種子繁殖
1、留種采種
為採集優良種子,要根據選種目標的要求,確定采種母株,標明記號,加強管理。花開時,再進行花朵間或植株間的人工輔助授粉。在雄蕊花粉散開時,用毛筆蘸花粉向其他花朵的雌蕊柱頭上塗抹,當授粉花花瓣脫落,結成由種子緊密排列而成的青色聚合果時,摘去其餘花朵和花蕾,使營養集中供應種子生長發育。同時,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使花毛茛健壯生長,製造更多的營養輸送給果穗,長出充實飽滿的種子。6月花毛茛地上部分枝葉枯黃,聚合果由青變黃,種子發育成熟時,採摘下聚合果,曬干後裝入紙袋,置於通風乾燥處貯藏到秋季播種
2、低溫催芽
花毛茛正常播種期為秋季,宜在溫度降到20℃以下的10月播種。但不同年份溫度相差較大,發芽時間長短不一。如能控制種子發芽適溫在10℃至15℃,約20天發芽。早播,溫度高於20℃不發芽,直至下降到發芽溫度,播後發芽所需時間長;晚播,越冬前營養生長量不足,翌春開花小;播種太晚,溫度低於5℃也不能發芽,直至翌年2月份,溫度升高後發芽。生產中為了延長營養生長期,培育優質的花毛茛,可提前到8月中、下旬播種。此時氣溫高,不利於種子發芽,需經低溫催芽處理。即將種子用紗布包好,放入冷水中浸種24小時後,置於8℃至10℃的恆溫箱或冰箱保鮮櫃內,每天早晚取出,用冷水沖洗後,甩干余水,保持種子濕潤。約10天,種子萌動露白後,立即播種。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高山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