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盆栽可以水養,也可以用泥土種植。在栽種紅薯盆栽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各種原材料,到市場上挑選一個漂亮的花盆或者花瓶。想要水養紅薯的,就要選擇一個花瓶,高度在15厘米左右,花瓶開口不要太大,否則難以固定紅薯。
想要用泥土栽種紅薯盆栽的,就要買一個寬口的、大小合適的花盆,並准備一些泥土。紅薯對於泥土的要求不高,一般可以准信一些疏鬆的、透氣性較好的砂質土壤。
准備好花瓶或者花盆之後,就要准備紅薯了。如果是水養紅薯盆栽,可以到市場上挑選一些外形叫好看的,長度大小適合的紅薯,這樣把紅薯養在花瓶里,美觀性更高。如果是泥土栽種紅薯盆栽的,則沒有太大要求。
水養紅薯盆栽
把紅薯放在水裡洗干凈,把花瓶裝約半瓶的水,然後把洗干凈的紅薯放入花瓶中固定好,讓紅薯一半浸在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氣中,等待紅薯苗的發芽。大約過4-5天,紅薯苗就會慢慢長出來,這時水養的紅薯盆栽基本形成。大概2-3個星期後,紅薯苗的長勢越來越旺,長成長長的紅薯藤,就可以對紅薯藤的外形進行修剪,一盆漂亮的紅薯盆栽就栽種好了。擺放在家中,看看綠油油的葉子,家裡也跟著生機勃勃。
水養紅薯盆栽要定時換水,一般1-2個星期換一次水,水量也不要太多,否則容易使紅薯腐爛。如果紅薯腐爛,可以把腐爛的部分切掉,如果腐爛較多,那麼一整個紅薯盆栽可能就要丟掉,重新種植了。
用泥土種植紅薯盆栽
用泥土種植紅薯盆栽的方法,跟水養的方法大致相同。但是泥土種植紅薯盆栽,可以先把紅薯切成幾塊,也可以一整個小紅薯種在花盆裡,可以在一個花盆裡同時放2-3個紅薯塊,讓紅薯盆栽長的茂密一點。
種植好紅薯後,往花盆裡澆一些水,放在陰涼,有陽光射到的地方,等待紅薯發芽。大約幾天後,紅薯苗就長出來了。然後定時給紅薯澆水,保持泥土的濕潤,定時給紅薯曬太陽,給予充足的光照,紅薯盆栽的長勢就會很好,等到紅薯苗長成紅薯藤,紅薯盆栽就漂亮了。
㈡ 紅薯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1、堅持起壟栽培
紅薯起壟栽培,不但能加厚和疏鬆耕作層,而且容易排水,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塊根的形成和膨大。尤其夏紅薯在肥力高的低窪田塊多雨年份起壟栽培,增產效果更為顯著。一般66cm壟距栽一行紅薯,120cm壟距的栽2行紅薯。
2、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在適宜的條件下,栽秧越早,生長期越長,結薯早,結薯多,塊根膨大時間長,產量高,品質好,所以,應根據情況適時早栽。麥套春薯在4月份扦插;夏薯在5月下旬足墒扦插。採用秧苗平直淺插的方法較好,能夠滿足紅薯根部好氣喜溫的要求,因而結薯多,產量高。合理密植是提高產量的中心環節。一般單一種植畝密度在4000株左右,行距60~66cm,株距25~27cm。與其他作物套種,根據情況而定。
栽好紅薯的標準是:一次栽齊,全部成活。栽插時間的早晚,對產量的影響很大,因為紅薯無明顯的成熟期,在田間生長時間越長,產量越高。據試驗栽插期在4月28~5月10日之間對產量影響不大;5月10~16日,每晚栽1d,平均每畝減產21.3kg,5月16~22日,每晚栽1d,平均每畝減產32.6kg。夏薯晚栽,減產幅度更大,一般在6月底以後就不宜栽紅薯了;遇到特殊情況也應在7月15日前結束栽植。
3、合理施肥,及時澆水,中耕除草
紅薯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趨勢是前中期吸收迅速,後期緩慢,一般中等生產水平每生產1000kg鮮薯約需吸收氮素4~5kg、五氧化二磷3~4kg、氧化鉀7~8kg;高產水平下,每生產1000kg鮮薯約需吸收氮素5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鉀10kg。但當土壤中水解氮含量達到70mg/kg以上時,就會引起植株旺長,薯塊產量反而會下降;速效磷含量在30mg/kg以上、速效鉀含量在150mg/kg以上時,施磷鉀的效果也會顯著降低,在施肥時應注意。生產上施肥可掌握如下原則:高肥力地塊要控制氮肥施用量或不施氮肥,栽插成活後可少量追施催苗肥,磷、鉀、微肥因缺補施,提倡葉面噴肥。一般田塊可畝施氮素8~10kg、五氧化二磷5kg、氧化鉀6~8kg;磷、鉀肥底施或穴施,氮肥在團棵期追施。另外,中後期還應葉面噴施多元素復合微肥2~3次。
紅薯是耐旱作物,但絕不是不需要水。為了保證一次栽插成活,必須在墒足時栽插,如果墒情不足要澆窩水,根據情況要澆好緩苗水、團棵水、甩蔓水和回秧水,特別是處暑前後注意及時澆水,防止莖葉早衰。
在紅薯封壟前,一般要中耕除草2~3次,通過中耕保持表土疏鬆無雜草。雜草對紅薯生長危害很大,它不但與紅薯爭奪水分和氧分,也影響田間通風透光,而且還是一些病蟲寄主和繁殖的場所。中耕除草應掌握鋤小、鋤凈的原則,在多雨季節應把鋤掉的雜草收集起來帶到田外,以免二次成活再危害。有條件的地方採用化學除草方法省工見效快,滅草效果好。
4、搞好秧蔓管理
紅薯生長期間,科學進行薯蔓管理,防止徒長,是提高紅薯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一般春薯栽後60~110d,夏薯栽後40~70d,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中肥料分解快,水分供應充足,有利於莖葉生長,高產田塊容易形成徒長,這一階段協調好地上和地下部生長的關系,力促塊根繼續膨大是田間管理的重點。應克服翻蔓的不良習慣,堅持提蔓不翻秧,若莖葉有徒長趨勢,可採取掐尖、扣毛根、剪老葉等措施,也可用矮壯素等化學調節劑進行化學調控。
5、適時收獲、貯藏
紅薯的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准和收獲期,但是,收獲的早晚,對塊根的產量、留種、貯藏、加工利用等都有密切關系。適宜的收獲期一般在15℃左右,塊根停止膨大,在地溫降到12℃以前收獲完畢,晾曬貯藏。
㈢ 紅薯的種植方法
你可以找專業的人員去問一下
㈣ 種紅薯收獲應注意的問題,都有哪些點
甘薯是一種無性繁殖的營養物質,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准和收獲期,但收獲的早晚對甘薯的產量、保種、貯藏、加工利用和輪作都有影響。早收會明顯降低甘薯的產量;晚收,甘薯常受低溫冷害影響,不能耐貯,切干率下降。下面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
收獲期的確定和科學的貯藏方法對提高甘薯的品質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甘薯的質量和口感。由於紅薯是一種半熱帶作物,很容易受到凍害。其嬌嫩的表皮在收獲和運輸過程中很容易被刮傷和損壞,導致病害,然後變質。因此,保持甘薯安全過冬是來年薯農獲得更好經濟回報的關鍵。聽取天氣預報,避免紅薯受凍。盡量做到當日事當日畢,不要讓馬鈴薯在田間過夜。入窖前將紅薯放在通風處3~5天,可降低薯塊的含水量,便於儲存。做到 "三輕"(輕挖、輕運、輕入窖)、"五防"(防凍、防雨、防過夜、防青黴、防病),確保薯塊入窖後不發病、不青黴、不受凍、不受淹。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㈤ 紅薯是一種非常好的經濟作物,怎樣種植紅薯呢
紅薯產量大,貧瘠,病蟲害少,容易種植,受到很多種植者的喜愛。紅薯產量高,正常種植的話,平均畝產2500公斤左右。紅薯生長過程中,如果管理好,產量可能會增加一倍。甚至,如果無糖產量能達到數萬斤,那麼種植紅薯時用什麼方法提高產量呢?
在當地氣溫條件合理的控制下,不能盲目延長紅薯的生長周期,增加紅薯根變大的時間,提高紅薯根的重量和質量,晚種紅薯每天減少1%,而夏天紅薯減少2%。氣溫太低(低於8攝氏度),不能防止紅薯樹苗東海、莖葉枯萎死亡。
紅薯插秧70天後,紅薯插秧的葉片逐漸達到生長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葉片濃密,葉深,葉面積指數達到最大值,可調節葉片生長速度,減少葉片密度,改善田間通風光線條件,主要將田內營養輸送到根部,加快膨脹,影響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藤蔓可折斷紅薯的枝條紅薯是高產穩定的農作物,紅薯種植時管理良好,水和肥料充足,紅薯可以進一步增產,甚至產量可以翻倍。
㈥ 種植紅薯要注意,紅薯如何種植好
紅薯進入中後期時,天氣溫度升高,雨水增多,地上部分容易旺長,莖蔓增多起來。要定時,或在一場降雨後及時對紅薯翻蔓處理。因為紅薯莖蔓的節間,特別容易接觸土壤生出節根,與主蔓分取或爭奪養分。眼下正是扦插番薯的季節,各地農民都在搶時間搶雨天扦插番薯。番薯從扦插到收獲需要五個月時間,在這五個月里主要是加強番薯的管理,澆水、鬆土、除草、施肥、翻蔓,排水。
現在都是從豬場,雞場,牛場等養殖場拉的農家糞,堆放在地里一個月。腐熟之後,撒到地裡面,耕地的時候在適當施一些復合肥等,耕完地以後就拉溝起壟。農家肥種出來的紅薯味甜,好吃。在紅薯苗期時,應該注意澆水,讓紅薯蔓子快速生長,這樣可以提前生長紅薯,好讓紅薯早一些上市。
㈦ 地瓜苗的種植方法如下
紅薯苗種植,首先對土壤進行簡單的翻整,在種植紅薯苗時,最好栽深一些,可以讓其站起來,不會出現風刮後歪斜的現象,還有利於生根扎土。
種植後,前期需要確保每天澆水。一個月後可以進行施肥即可。等長大一些,需要進行適當的剪枝,有利於結果實。最後,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先選好種薯,要紅薯高產,首先選擇好比較大的紅薯,要完好無缺,看出芽點多不多。
2、播種的時候將紅薯種薯放在多靈菌溶液中浸泡十來分鍾,既可以預防疾病,也可以防止老鼠偷吃。播種的時候注意頭尾,分不清楚就斜放。
3、等到紅薯苗長出三四十厘米的時候我們就要將它們剪下來,然後以三片葉子為一節剪成小節據可以去扦插了,扦插的時候一般每株間隔三十厘米左右即可。
4、在定植之後就需要進行第一次施肥了,此次施肥主要是為了讓扦插的紅薯苗長出新的根系,所以一般就是施用人類的糞尿水;第二次施肥是在紅薯成活之後,因為長勢不一,所以看上去參差不齊,為了齊苗,可以沖施沃葉流體肥;第三次施肥是提苗肥;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壯果肥,一般是使用鉀肥和硼肥。
5、為了不消耗過多的養分,後期採收方便,我們要對田間的紅薯苗進行順苗,將田間的紅薯藤往一個方向理清,讓它們往一個方向長,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多餘的枝葉摘除掉。
6、危害紅薯生長的一般是卷葉蟲、蚜蟲、蠐螬和田鼠。卷葉蟲和蚜蟲會傷害紅薯葉,影響光合作用;而蠐螬和田鼠會吃田地里的紅薯。危害枝葉的害蟲使用敵百蟲溶液進行噴殺,對田鼠主要是進行誘殺。
㈧ 種紅薯的方法與技術
你好,紅薯的栽培技術
1、育苗方法
紅薯需在移栽種植前2個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開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採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進行選種育苗提純復壯。要在無病毒病和瘡痂病病區,且品種一致的田塊選種,選擇薯形長、勻、無棱溝、直、皮光滑、無病蟲斑和傷痕的中型種薯做種。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漚制有機肥500~1000kg、礦質鉀鎂肥50kg。下種前用石硫合劑或石灰對苗床進行消毒或悶棚消毒。
2、苗期管理
紅薯育苗期間根據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有機認證的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分總含量≥6%,有機質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
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
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濕時,及時揭膜通風。
3、肥水管理
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獲都比氮、磷多, 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合整地起壟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後,結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薯期,即春、秋植種後60d左右,冬植種後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海餐沃高鉀肥為主。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後,在栽插後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時若遇乾旱,要及時澆水,可採取溝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過壟高1/2。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濕潤為宜。若遇雨天應及時排澇,以防積水造成薯苗徒長,出現只長柴根不結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