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肩膀酸痛怎麼辦
每天的工作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很繁忙的,特別是一些高強度工作,一整天面對著電腦,下班回家後總會感覺頸部酸痛,這樣緩解肩部酸疼就需要一些很好的技巧了,今天我就推薦一些實用方法緩解肩部酸疼。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肩周炎可外用(頸肩松、按摩膏)快速緩解酸麻脹痛,堅持使用恢復後不在反復。幾十塊錢輕輕鬆鬆解決肩周炎大問題。平時還可以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鍾,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鍾,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⑶ 肩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在我國,老百姓有了肩部疼痛和活動受限就自認為患了「肩周炎」,甚至部分骨科醫生也常常用「肩周炎」籠統地診斷肩部病痛。其實肩膀痛完全不等於「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個古老的、150年前的診斷,隨著肩關節外科的發展,特別是磁共振、CT的臨床應用,醫生們已經認識到,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症、喙突撞擊症、肩粘連性關節囊炎(凍結肩)、SLAP損傷、肩關節不穩、腱病、鈣化性崗上肌腱炎、肩鎖關節病、肩骨關節炎、胸廓出口綜合症等。老百姓認為的「肩周炎」國際上統一命名為 「粘連性肩關節囊炎」,因為好發於50歲上下的中老年人,我國又俗稱「五十肩」,大約有2%~5%的發病率,女性較男性多見。有研究發現,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就診的老年人中,肩袖損傷和肩峰撞擊症的發病率最高,達85%,其發病率遠遠高於所謂的「肩周炎」(凍結肩)。由於對這類疾病認識上的誤區和局限性,被誤診為「肩周炎」而加重痛苦和造成治療失誤的患者不在少數。希望讀者看過本文後,科學認識肩關節疾病,正確對待肩關節疾病的診治。
真正的「肩周炎」(凍結肩)發病率並不高,是指是肩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充血水腫,形成的無菌性炎症,嚴重時可造成粘連,典型的表現:肩部疼痛,主動與被動活動都受限。患者往往自覺關節僵硬,胳膊向後、向外旋轉活動度受限,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梳頭、穿脫衣服困難等。凍結肩的自然病程一般是1-2年,分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復期。急性期時,一般不宜採用推拿及手術治療。可以口服消炎鎮痛葯、肩部冷敷、封閉等治療。慢性期以功能鍛煉如爬牆練習、棍棒操和理療為主。不少凍結肩患者可以自愈。如經3~4月上述常規治療,患者病情無明顯改善,如果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者,關節鏡微創治療是當前國際上推薦的最好治療方法。
肩袖損傷的典型表現:肩膀疼痛、上抬無力、靜息痛、夜間被痛醒、不能側卧。如果讓肩袖損傷的患者繼續進行「拉吊環」等鍛煉,或人為強行手法松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已撕裂的肩袖裂口繼續擴大,形成巨大的肩袖撕裂和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加重傷情,這是一種致殘性很高的疾病。經醫生檢查確診的肩袖損傷患者可在關節鏡下行肩袖修補術,通過植入幾個縫合錨釘,縫合撕裂的肩袖組織。
肩峰下撞擊症典型表現:肩部慢性鈍痛,在上舉或外展活動時加重。在年紀較大者、經常需高舉上肢工作的人群和體育愛好者中多見。進行打羽毛球、練健身操、游泳等運動,如果方法不當,都可能導致肩峰下撞擊症的發生。治療:減少肩部活動,改變運動方式,配合葯物抗炎鎮痛治療,部分患者還需要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以消除肩峰下撞擊的致病因素。肩峰下撞擊症的患者如果被誤診為「肩周炎」,進行某些不恰當的治療,很可能加重病情,延誤治療,甚至會引起肩袖撞擊撕裂損傷。
肩關節不穩的典型症狀:肩部疼痛,對肩關節某個方向的運動感到恐懼。患者描述的症狀較為模糊,如位置不明確的肩部疼痛,手臂在活動到某些位置時,感到某些異樣、不舒服等。有反復脫位的患者對日常生活和運動懷有恐懼感,不敢充分運動肩關節。如不及時治療可繼發骨缺損,導致骨缺損性的肩關節不穩,後果嚴重。大多數患者可以進行非手術治療,其康復過程較長,通常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6個月的理療不能控制肩關節不穩,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已經成為肩關節習慣性不穩的首選治療方法,其成功率高達95%以上。肩關節不穩患者如被誤診為肩周炎,而忽略了其本身致病的肩關節盂唇損傷等根本原因,甚至進行錯誤的康復治療,則可能會更易引發脫位,加重病情。
肩關節疼痛的疾病還有鈣化性崗上肌腱炎、腱病、SLAP損傷、肩鎖關節病等等,各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治療的關鍵是明確診斷,根據不同疼痛原因,選擇不同治療方法。
肩關節疼痛的鑒別診斷的確非常困難,沒有受過肩關節外科專門訓練的骨科醫生沒有診斷把握。「肩周炎」這個診斷已經被濫用多年,就像「垃圾桶」,所有搞不懂的肩關節疼痛,統統都扔到「肩周炎」這個垃圾桶里。因為診斷模糊不清,所以只能選擇一些中庸療法,如中醫針灸、中、按摩或物理治療。由於療效不好,很多肩痛患者乾脆不去醫院就診,而僅僅根據別人的一些經驗,自行進行功能鍛煉或使用偏方,這就造成了許多的漏診、誤診和誤治。
所以建議肩痛和肩關節疾病患者首先尋求專業運動醫學或肩關節外科醫生明確診斷,然後再接受不同治療。目前關節鏡微創外科技術進展很快,對於肩關節疾病的治療,關節鏡治療是目前任何其它療法和傳統切開手術無法比擬的,能在很小的切口內就能解除肩關節病痛,修復撕裂肩袖,恢復關節穩定性,療效好、風險少、恢復快。
⑷ 肩膀酸痛是什麼病肩膀疼吃什麼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肩膀疼,肩膀酸痛。肩關節是人體各部位當中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因此很容易出現一些差錯。事實上各個年齡段都會出現肩膀疼痛的情況,不過不少人一旦出現肩痛就以為這是肩周炎,其實未必是這樣子的。肩周炎的另一種說法是凍結肩,主要是肩關節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等軟組織發生了水腫甚或充血等病變,這種疾病的臨床發病率並不高,在所有肩痛的患者里真正得了肩周炎的只有一成左右,最高不超過15%。大部分的患者所得的是肩峰撞擊綜合征。那麼肩膀痛吃什麼好呢?
肩峰撞擊綜合征
年齡的漸增之後,肩峰(也就是肩胛骨的前緣)下面會出現骨質增生,滑囊之類的軟組織會肥厚,從而造成肩峰下間隙變得狹窄起來,從而使肩袖組織更有可能在肩關節往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肩峰和肱骨頭的壓迫,產生疼痛,進而導致肩峰撞擊綜合征。
這種病徵在中年人當中以及年輕的運動員當中挺常見的,而肩袖撕裂這種疾病在40歲以上的肩痛患者中發病頻率更高一些。產生這些疾病的原因多是由於急性創傷,以及經常性的過度運動,比如工作量超負荷的建築工、倉儲上架工或油漆工,游泳運動員啦,棒球的投手啦、網球運動員啦等等。致病原因
肩峰撞擊綜合征的主要症狀就是肩部疼痛,夜間疼痛會把人痛醒從而影響睡眠,但是又往往說不出明確的疼痛部位;手臂很難舉過頭頂。當出現無論怎麼使勁,手臂就是無法舉向斜前上方,感覺像是有人把腋窩部位衣袖拽得緊緊的,這就是肩袖撕裂的症狀。肩袖撕裂原因不一而足,急性創傷會導致此病,肩峰撞擊使肩袖長期磨損也會導致此病。
能夠有效治療肩膀酸痛的食物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因此最好的食材就是杏仁了。杏仁所含的維生素E含量驚人,而所含的維生素B族含量也不容小覷。所以,杏仁是當仁不讓的肩膀酸痛食療良方。而且杏仁還有其他很多的營養成分,常吃杏仁還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真可謂是一舉三得了。
⑸ 肩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肩周」表現為肩痛及運動障礙綜合征。廣義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喙突炎、凍結肩、肩鎖關節病變等。狹義的「肩周炎」習慣稱「凍結肩」或「五十肩」。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本病。
(1)正氣內虧:「七七腎氣衰」,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逸過度,或病後體弱,致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筋脈拘急,營衛失調。
(2)邪氣外侵:居住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內侵,寒濕留滯於筋脈,血受寒則凝,脈絡拘急則痛;寒濕之邪侵淫於筋肉關節,以致關節屈伸不利。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實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2.診斷
(1)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
(2)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
(3)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受限。
(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5)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
(6)X線及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三、辨證施治
1.風寒侵襲型
【辨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施治】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湯加減:海風藤15g,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桑枝、當歸、川芎、木香、乳香各10g,甘草6g。
【加減】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型
【辨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自膩,脈弦滑。
【施治】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湯加減: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3.瘀血阻絡型
【辨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施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並加減:當歸、丹參、乳香、沒葯、雞血藤各15g,桃仁、紅花、熟地、川芎、桂枝、白芍各10g,桑枝20g。
4.氣血虧虛型
【辨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施治】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黃芪15g,秦艽、桂枝、當歸、白芍、生地各12g,川芎10g。
【加減】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昆明山海棠片(適用於肩周炎早期)。
(2)風濕寒痛片、痹苦乃停片(適用於肩周炎各期)。
(3)風痛安膠囊(適用於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4)痹隆清安片(適用於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2.驗方
(1)丹參25g,當歸、川芎、羌活、白芍各15g,防風、姜黃、乳香、沒葯各10g,威靈仙、熟地各18g,秦艽、大棗各9g。水煎服,每日3次。偏寒甚者加桂枝12g,制附片10g(先熬);偏濕甚者加防己30g,木瓜15g;肝腎虛者加巴戟天15g,補骨脂15g;血瘀甚者加桃仁、紅花各10g;痛甚者加制川烏10g(先煎1小時);前屈後轉困難者加桑枝30g,伸筋草30g;久病者加甲珠10g,蜈蚣1條。
(2)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生薑8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3)玉竹、桑寄生各30g,鹿銜草、白術、茯苓、懷牛膝、自芍各15g,炙甘草9g。日1劑,水煎,2次分服(適用於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不論病之新久者)。
3.外治方伸筋草30g,透骨草、海風藤各25g,蘇木、桂枝、羌活、川芎、桑寄生各15g,艾葉、防己、生薑各20g,防風、紅花各12g。煎水熏洗,日1~2次。
五、調護
(1)對疼痛劇烈,影響睡眠時,可服止痛片,局部熱敷,理療或配合中葯熏洗。
(2)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明顯,或封閉、按摩、推拿、針灸治療後,生活上要給予照顧和協助,如幫助患者穿衣,梳頭等。
(3)鼓勵協助病人做好功能鍛煉,如使受累關節被動上舉、外展及內、外旋等各種運動。
⑹ 如何鍛煉緩解肩痛
許多不明原因的肩痛往往被患者自己武斷地認為是肩周炎,盲目地在家裡進行功能鍛煉、自我康復。如果你也有同樣地困擾的話,不妨繼續看接下去的文章! 事實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種,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損傷。60歲以上老年人,約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損傷。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後,才發現肩袖損傷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肩袖損傷一般可分為急性撕裂傷和慢性勞損傷兩種。急性撕裂傷常見於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時。撕裂的肩袖會往兩邊越擴越大,不會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脫位,就應該及時尋找專業的關節科醫生就診。慢性勞損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人群中比較常見。如果頸肩部夜間疼痛,上舉手臂疼痛,不敢患側睡,肩關節外展、上舉或後伸時無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還有可能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關節盂唇損傷、肩關節骨性關節炎、頸椎病等,甚至骨腫瘤、冠心病也會造成肩部疼痛,非專業的外科醫生也難以准確鑒別。肩部疼痛的治療,關鍵在於要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 肩痛的發生,除了年齡、外傷等因素外,與平時的不良習慣也有密切關系 。因此,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可以保護肩部免於受傷。 1.避免露肩睡覺。無論在任何季節,都要保護肩部免於受涼; 2.減輕手提包的重量。當包太沉重時,肩部的肌肉會一直處在緊張狀態,容易引起肌肉痙攣。 3.減少單肩背包。單肩包讓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抬高肩膀以穩住包帶。會使肩背部肌肉長期處於收縮狀態,引起肩背酸痛。 4.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長時間保持某一姿勢,容易使頸、肩、背的部分肌肉過度痙攣,從而誘發頸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⑺ 肩峰撞擊綜合征很痛苦,應該如何避免呢
肩峰撞擊綜合征:拯救肩痛刻不容緩!
很多人在出現肩痛時首先會想到肩周炎,但肩周炎的另一個名字叫做五十肩,也就是說,五十歲以上的肩周炎比較常見,那麼,廣大熱愛運動的中青年,沒少活動肩關節,為何又會出現明顯的肩痛呢?事實上,除了我們之間提到過的單純的肩袖損傷,還有一種更加綜合、復雜的肩關節損傷,也就是肩峰撞擊綜合征。
出現肩峰撞擊綜合征後,如果尚未出現嚴重、明確的肩袖損傷,可以通過一些抗阻訓練來鍛煉不平衡的肌肉,去除誘發病因之後,部分患者可以逐漸自愈。如果肩痛比較嚴重,最好就診於運動康復門診,進行全面的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現在肩關節可以通過關節鏡進行肩袖的修補,或者對凸出的骨質進行打磨,或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具體的手術實施方式。非手術治療主要是針對肩關節的疼痛進行緩解,如局部封閉治療、口服或外用一些抗炎鎮痛的葯物。
對於喜歡進行球類運動的人,尤其是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大量運用肩關節,肩峰撞擊綜合征是應當時刻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