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倡任務型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支配感;鼓勵學生們將語言看作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產品,讓學生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充滿合作和競爭意識的活動中,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等方式或者運用他們所能的語言(模仿、動作、關鍵詞、圖畫等)來交際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並匯報結果,從而達到「用英語做事情」的目的。
2.盡可能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情境,使學生們在一定的英語語言環境里習得「第二語言」。做到「生活中有英語,英語中有生活」。利用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勢、動作、表情等體態,利用CAI課件、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設備,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語境和真實的交際場合,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
3.實施趣味性教學,精心設計游戲、競賽、猜謎、音樂、詩歌、扮演角色等活動,使教學情趣化,給學生以愉快的情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向著目標不斷進取。
4、創新運用各種不同英語教學法來輔助教學,如: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和TPR全身反應法,並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⑵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法與學法有哪些
1,教學法
教學法是教師通過簡潔生動的口頭語言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一種方法。傳遞信息,傳授知識,澄清概念,論證規律和公式,引導學生通過敘述、描述、解釋和推理來分析和理解問題。教學方法應用的基本要求是:
①教學既要注重科學性和思想性,又要盡量聯系學生的認知基礎。
②是注重學生主體性思維的培養。
③教學要有啟發性。
④教學要注重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感染力強、清晰、准確、簡潔、清晰、易懂。音量和速度應盡可能適中。語調要有節奏,以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教學法的優點是教師可以方便地控制教學過程,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是,如果使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不好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擠滿教室、學生被吸引的情況。
2.討論法
討論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其優勢在於,由於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一般用於高中生或成人的教學。採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應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問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收集、閱讀相關材料或進行調查研究,並認真撰寫演講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總結討論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練習法
實踐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實踐教學法被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練習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其一,語言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語言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答疑實踐。包括口頭和書面問題解決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踐操作。它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學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4,閱讀指導
閱讀指導是教師通過閱讀教材或參考書,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整理知識體系,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分小組或個人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具體任務,其他學生提問,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合作精神。
6,自然教學法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利用英語課堂環境,創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方法。教師在介紹生詞和新知識時,應盡量在有意義的環境中掌握英語,就像掌握漢語一樣。
7,聯想教學法
根據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延伸、拓展、推理、想像等方式,正確有效地完成大腦中知識網路的建立,使新知識從短期記憶迅速轉化為永久記憶。
(2)英語教案中過程與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威斯頓和格蘭頓的教學方法分類
依據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學方法分為四大類:
教師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提問、論證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伴教學、小組設計等方法;
個體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學、單元教學、獨立設計、計算機教學等;
實踐的方法,包括現場和臨床教學、實驗室學習、角色扮演、模擬和游戲、練習等方法。
⑶ 英語教案的步驟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
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
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⑷ 一份完整規范的英語教案應該包括哪些部分
一. 背景內容包括:
1. 說明使用的教材名稱.
2. 前一節課,為這節課做了哪些鋪墊.
3. 本節課為下次課做哪些准備.
二. 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a.學習的知識.
b.應掌握知識的方法及程度
2.過程與方法:
過程我認為應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去設計:即從學生的感覺→思維→知識、智慧的過程,這是認識過程,也是智力活動;是知識技能的具體運用.
方法:即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
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綜合性教學方法是一種廣義上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課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屬於單一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掌握學習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發現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
備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的學法指導應遵從5項原則:
⑴. 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⑵. 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⑶. 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⑷. 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⑸. 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學法指導方法: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5種形式:
⑴. 滲透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⑵. 講授指導(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⑶. 交流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⑷. 點撥指導(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⑸. 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是學生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略)
四. 學習環境設計
是指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所提供的教學環境.如:教師為學生准備的軟體、或課件、或評價表……
五. 教學理念的思考
簡單地敘述你在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在什麼理論支撐下設計完成的.闡述你的一些認識(或看法)或是具體實現的過程.
六. 具體的教學過程
(略)
七. 板書設計
要簡捷地反映出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線索.
談如何寫好教案
備課是講課的前提,是講好課的基礎,教案則是備課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學態度認真與否的重要尺度.因此寫好教案對於教師授課十分重要.
寫好教案主要應當掌握三個基本環節:
一是要掌握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吃透教材.每個學年、每個學科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這個教學目的是通過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來實現的.要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必須以教學大綱為准繩、以教科書為依據,明確每節課的重點、難點,以期教學時有據可依,得心應手.
二是了解學生.兵家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若想教學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學生,即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於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是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寫好教案,為上好課做充分准備.
教案的內容應包括:
1.教學目的.所謂教學目的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學」有目標可循.教學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確、具體、簡練.一般應選定1~3個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重點突出,難點明確,有利於學生掌握教學總體思路,便於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3.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每節課的教學方法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巧妙得當.教學過程也稱教學步驟或教學程序,即用於指導和規范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只有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4.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引入就是課堂導語.課堂導語是門藝術,它是教與學的紐帶,是讓學生走進教材、掌握教材的橋梁.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確定的教學目的、內容,針對學生的心理,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巧妙地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5.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因為備課的其他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寫教案時,必須將教學內容分步驟分層次地寫清楚,必要時還應在每一部分內容後註明所需的時間.這樣,可以使所講授的內容按預計時間穩步進行,不至於出現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局面.
6.訓練內容.練習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紐帶,是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方式,更是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方法,因此無論所講授的知識內容是何性質,都應在課堂上安排練習時間,而不應滿堂灌.
7.小結和作業.一個好的教案應有始有終.小結既是課堂教學的結束語,又是強化教學重點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總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業則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所布置的課後習題,以便於學生復習、理解、消化授課內容,為學好下一節課的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課堂上的缺陷和漏洞總是與備課不充分、不細致,教案的書寫不全面有關.教師要上好一節課,往往需花費十倍於它的或更多的時間作準備.認真寫好教案是合格教師的基本功.
⑸ 英語教學過程與方法怎麼寫
教學過程包含基本步驟
課前:
備課
主要是教師對教材的熟悉,在新課標中,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等。備課的過程是教師熟悉新內容的過程,非常有必要,尤其是教齡在5年之內的新教師,備課至關重要。
寫教案
備課的過程也需要寫好教案,教案是一堂課的完整呈現,雖然不能預設到課堂發生的一些教學事件,但總體上還是能夠把握好教學次序。
課中:
導入
這是一節課的開始部分,時間在3-5分鍾內,是一個預熱的過程,可以採用圖片,音樂,游戲等形式進行課堂的導入,其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真聽講。
講解
在導入之後,就要對新知識進行講解,時間大約在25-30分鍾左右,需要對整個課堂的重難點進行把握,並講解清楚。
提問
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對舊知識進行回憶時,需要採用提問技能,或者需要學生做出反饋時,也可以提問。
變化
變化包括教學過程中,語速語氣的變化,神情的變化和教學方法的變化等。這樣有利於課堂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
雖然多媒體被廣泛運用於當今的教學,但是很多時候還是需要適當的板書,突出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
課堂鞏固
當新知識講解完之後,需要對所講述的知識及時鞏固,一方面還可以看看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等。時間控制在10分鍾左右,鞏固完之後,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
結束
課堂鞏固之後,差不多一堂課也要結束了,教師採用布置課外作業,或其他的一些結束語結束本堂課的教學,下課。
英語教學方法
1、愉快教學法
教師在教學中,應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同時,在教學時,使學生進入語境,創造情景,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游戲、饒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在教育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後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2、演示法
演示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特別是教學一些字母、單詞時,利用實物、圖片、表情動作等創設大量的視覺情景,對兒童反復進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反復多遍的聽說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演示效果,而盡可能快的使學生的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性階段,形成概念,掌握事物的本質。
例如:在學習字母時要充分利用卡片;在新授單詞的時候可以用實物來演示,例如「pen」「bag」「book」等。在新授的Isita...」時,可以直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來進行對話,並且鼓勵每一個孩子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去。
要以滿腔的熱情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學習中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獎勵等,讓所有的學生在對自身學習的滿足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模仿練習法
學習英語模仿練習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學生要說得准確,首先必須看得准,聽得准。因此,教師在范讀字母、單詞或句子之前,要讓學生聽老師的讀音,看老師的口形,並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敢於大聲講英語,說錯了及時糾正,並注意將正確的音與錯誤的音進行比較,反復訓練,以免在語音上給學生留下後患。
另外,應鼓勵學生課下盡量用所學過的常用表達方式進行相互對話。因為我們不是單純為學語言而教語言,而是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
⑹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過程與方法目標都有哪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回歸點,我們老師一定要制定一個准確清晰的目標,這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也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設計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如目標描述籠統,缺少標准和層次,只關注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而忽略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礎、智力和其他因素的開發等要求,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規劃和培養。
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注意到:目標設計要有多元性,即具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圍繞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識這五個方面來設計和編制;目標設計要有針對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指導教學實施的航標,教學目標的設計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目標設計要准確,通過教學反饋和教學實踐教學效果來檢驗,反思教學目標的實效性。
在實施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教材,課程標准,教學對象相結合。以課標為綱,領悟教材的實質,將教材系統地進行梳理,同時結合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內化教材。在教材的處理上,可以適當調整和組織教學內容,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未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目標往往適合某些學生,而不適合所有學生,其結果是導致學生兩極分化。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的知識體系,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訂滿足全體學生的單元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要注重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活動要目標明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廣泛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 PEP四年級上冊 Unit 5「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的教學內容時,教師設計了「 Menu」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 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除了教學活動的目標要明確外,創設的情境要真實便於操作,時間分配合理。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彙時,有的教師設計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在學習「 At the zoo」話題時,教師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徵,並能說 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施確實非易事,教師們需要探究的還有很多,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都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使他們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老師們,加油吧!
⑺ 初中英語教學設計包括哪些方面
一、寫課題(topic)和課型(type of lesson ) 1、課題相當於文章的標題 2、課型指該節課的講授類型,英語的主要課型有:新授予課(new lesson)、鞏固課(reinforcement)、復習課(revision)、聽力課(listening)、閱讀課(reading)、語法課(grammar)、寫作課(writing)等等 二、寫教學目標( objectives)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教師施教的准繩.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對教材的要求.由於教學目標要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所以寫教學目標時,要力求簡明扼要,淺顯易懂,便於操作和檢測,一般三到四個目標為宜. 三、寫教學的重點(main points),難點(difficult points) 教學重點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 教學難點是師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障礙,關鍵要找到攻克教學難點的突破口,在教案中寫清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能提醒老師在講課時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四、寫教具(teaching aids) 課堂上需要什麼教具要寫清楚,如多媒體、錄音機、教材錄音、練習題、圖片等.vedios,flashcards 五、寫教學過程( proceres) 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主要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寫教學環節,即教學任務.2、寫知識點和所用時間.3、寫教師活動.「教什麼」、「怎樣教」,即寫清楚要教的內容和方法,寫出使用教具的時機和方法,寫板書內容等.4、寫學生活動. 六、寫課堂訓練題(exercises) 備課時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隨堂練習題要寫在教案中.寫清出示這些題的辦法,如用ppt、黑板、學生學案、補充材料或學生課本等. 七、寫課堂小結(summing-up) 課堂小結是教師幫助學生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小結的方式和方法要在教案中寫清楚,不論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還是由教師歸納總結,都要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納入知識系統之中,使學生在整體上把握知識. 八、寫板書設計(blackboard designs) 板書是有聲有色的教學語言,它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啟發性.因此,教師要課堂上要有計劃地使用黑板,板書什麼內容、寫在什麼位置,用什麼顏色的粉筆等要在備課時設計好,並寫在教案中. 補充:備課前必須回答的問題:1、學生的已知是什麼.2、本節課學生將要學會什麼.3、學生學完後能做哪些以前不會做或做不好的事.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9WJHLvfBtoMH1mSISLzkvQ